薛 四十四中-脊椎动物的类群-张颖_第1页
薛 四十四中-脊椎动物的类群-张颖_第2页
薛 四十四中-脊椎动物的类群-张颖_第3页
薛 四十四中-脊椎动物的类群-张颖_第4页
薛 四十四中-脊椎动物的类群-张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姓名:张 颖 单位 :枣庄44中 E-mail:zhangyingfengling 课时课题: 第二章 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2014 年 11 月26日,星期三,第5 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说出鲫鱼的生活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重点)(2)描述鱼类的主要特征,说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重、难点、)(3)尝试描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比较3类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与生存相适应的结构

2、特点,初步了解生物的进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以及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的科学精神教法和学法指导:本节课采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在进行本课教学时,通过观察鲫鱼、青蛙、鳄鱼,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交流探讨青蛙与鳄鱼的生活环境及结构特征的区别,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内在的联系,并学习用思维导图等归纳总结。结合学生常见的动物,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作用,让学

3、生通过观察图片中熟悉的各种动物和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找出它们的特征,教师再精当点拨。最后由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出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进一步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活鲫鱼、鱼的骨骼标本、玻璃缸、清水等,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多媒体图片。学生准备:兴趣小组准备关于鱼、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2分钟(一)复习提问1、无脊椎动物有哪些主要的类群?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无3、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忆回答问题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这六大类群

4、。2、节肢动物身体分部,头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内部器官又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3、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重要知识的复习,有助于新知的传授。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5分钟(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我们吃鱼和虾时剩下的东西一样吗?我们吃鱼的时候会发现,当筷子剔除肌肉后有一条贯穿整个鱼体的粗的条状骨骼。当用小刀分切时,这条骨骼可以很容易地分成一个一个的。它们称为什么?有什么功能呢? 根据动物体中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主要类群。脊椎动物有很多,有生活在水中的鱼类,也有水陆两栖的两栖类,还有能生活在陆地上的爬行类,以及会飞的鸟类和胎生的哺乳类

5、。每类生物生活环境不同,所以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就不相同。同学们请看鱼缸里面的小鱼,你知道鱼类有哪些特点适合水中生活吗?下面我们分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根据导语进行表述交流,激发兴趣,畅所欲言,进入学习情境,达到共鸣效果。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具有支持作用。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铺垫。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5分钟(三)引导探究层层推进展示各种各样的鱼,并提问:大家知道这些鱼有什么共同特点吗?现在小组内观察鲫鱼有哪些特点适合水中生活吗?一、分组实验:观察鲫鱼观察时结合课本 80页图片,并完成下列观察内容。1观察鲫鱼的体色、体形,体表。(1)体色 :观察鲫鱼的

6、体色,比较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种体色与水生环境有什么关系?(2)体形: 观察鲫鱼的身体呈什么形态?想一想,这种体形与水中游泳有什么关系?(3)体表 : a、观察鳞片的分布,想一想,鳞片有什么作用?对照课本彩图,找一找鱼的侧线,想一想鳞片上的侧线有什么作用?b、用手摸摸鲫鱼的体表,感觉如何?想一想,这与水中生活有什么关系?2观察鲫鱼的鳍:(1)对照课本80页,从前往后认识鱼的各种鳍。成对存在的(偶鳍)有哪些?成单存在的(奇鳍)有哪些?(2)用镊子轻轻碰触小鱼,观察鲫鱼的运动,是什么提供了鲫鱼前进时的动力?(3)用皮筋扎住鲫鱼的胸鳍和腹鳍,然后观察鲫鱼的运动有何变化,推断鲫鱼的胸

7、鳍和腹鳍有什么作用?3.观察鲫鱼的鳃: (1)观察鱼的口和鳃盖后缘的开闭规律,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同时张开或闭合?(2)在鱼口附近的水中滴一滴红墨水,观察红墨水从何处出来.说明了什么问题?(3)生活小常识,买鱼时如何通过观察鱼鳃的颜色来判断其是否新鲜?为什么?【教师点拨】: 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入鳃丝内的毛细血管;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富含氧气的新鲜血液颜色鲜红,新鲜的活鱼的鳃呈现鲜红色。鱼富含蛋白质很好吃,但吃起来也很麻烦。你遇到过这样的景象吗?展示:饭桌吃剩的鱼刺图片,这就是鱼的骨骼。4. 观察鱼的骨骼标本:结合图2.2-13,思考鱼

8、的脊柱是如何构成的?作用是什么?二、总结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观察内容观察结论与水中生活的关系体形梭形减少运动时的阻力体色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不易被水上和水下的敌人发现体表鳞片上呈瓦状排列,有粘液起保护作用,减少运动时的阻力侧线身体两侧各有一条感知水流方向和测定方向的作用鳍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运动器官鳃红色,呈弓形呼吸器官除了鲫鱼外,你还知道哪些鱼类?三、鱼的种类 介绍一些其他的鱼:是不是所有的鱼都是鱼呢?鲸鱼: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胎生,用肺呼吸,大小随种类而异。 鳄鱼:是生活在热带河流池沼中的爬行动物,体披角质鳞,靠脚上的蹼和大尾巴游泳,性情凶猛。 章鱼

9、: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多栖息于浅海沙砾、软泥及岩礁处,具有出色的记忆力和智力,其腕力能够移动比自己重二十倍的东西。 甲鱼:又名鳖,爬行类动物,有甲壳,生活于河湖池沼中。鳖肉营养丰富,鳖甲可入药。 鲍鱼:又称蝮,是软体动物,身背一个椭圆形的贝壳,生活在海洋中。四、总结鱼类的基本特征提问:你能尝试总结鱼类有哪些共同特征吗?学生分组实验,按步骤进行,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讨论交流记录结果并作出回答:(1)背部深灰黑色,腹部白色,不易被敌害发现,是保护色。(2) 鲫鱼的身体呈梭形,可以减少游泳时的阻力。(3)鳞片坚韧,有保护作用;侧线可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体表粘滑,可减少游泳阻力。学

10、生展示交流探究结果:胸鳍和腹鳍成对存在,是偶鳍,可保持鱼体平衡;背鳍成单存在,是奇鳍,能保持竖直方向平衡;尾鳍能保持鱼体前进方向。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协调作用。观察思考。鱼口与鳃盖的交替张合,与鱼的呼吸有关。学生讨论,表达交流。活的鱼不断呼吸,在鳃内进行气体交换,有新鲜血液,颜色鲜红。由许多块脊椎骨构成的,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学生比较归纳, 并认真填写表格。鳙鱼:淡水 鱼类,杂食性鱼类草鱼:生活在淡水中,草食性鱼类鲨鱼:生活在海中,肉食性鱼类海马:近海小型鱼类,栖息在海草从中,雄鱼在腹部有个小育儿袋河豚:海生肉食动物,肉美味,有毒。 知道不是所有的“鱼”都是鱼,要根据鱼的基本特征来判断。讨论归纳鱼类

11、动物的共同特征:1.终身生活中水中;2.身体呈梭形;3.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4.用鳃呼吸;5.用鳍游泳。 明确目标,分组实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表达交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观察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分组实验,观察活体鲫鱼,直观认识鲫鱼的外形和结构特征,了解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生活常识的引入有利于学以致用,同时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表格形式对知识归纳鱼类的主要特征,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总结能力,巩固新知识。 通过了解更多的鱼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鱼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动物,通过观察,学会归纳,提高对知识的归

12、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组织交流点拨建构10分钟(四)组织交流点拨建构一、两栖类过渡:大家知道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它和它妈妈长的像吗? 两栖类是由古代鱼类进化而来的,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其实,它们与鱼类一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青蛙就是常见的两栖动物。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回答问题:1、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2、蝌蚪和青蛙的呼吸器官各是什么?3、比较蝌蚪和青蛙的运动方式。4、 除了青蛙,你还知道哪些两栖类动物 ?(先让学生列举,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两栖动物图片)例如: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蚓螈等。讨论:两栖动物能不能生活在干旱地方?为什么?【师生共同总结】两

13、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用肺呼吸,皮肤裸露,可以分泌粘液,既能保持体表湿润,又能吸附空气中的氧气,渗透给体内,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二、爬行类【过渡】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具备哪些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呢?1.观察思考讨论: (1)青蛙和鳄鱼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2)尝试描述鳄鱼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2.过渡:鳄鱼的形态结构与青蛙不相同,鳄鱼属于爬行类动物。观察乌龟和蛇也是常见的爬行动物观察乌龟和蛇,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师生共同总结】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是:皮肤干燥,厚实,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生殖都是体

14、内受精,陆地产卵,卵外有卵壳。是真正摆脱对水的依赖而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1、蝌蚪生活在水中,青蛙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潮湿的陆地。2、蝌蚪用鳃呼吸,青蛙用肺呼吸。3、蝌蚪在水中游泳,青蛙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跳跃。4、两栖类动物还有蟾蜍、蝾螈、大鲵等。 学生讨论回答不能。生殖和发育过程离不开水。它的肺不发达,还要靠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1)青蛙必须在水中产卵,幼体在水中完成发育,成体即可以 在水中又可以在陆地上。鳄鱼在陆地上产卵,幼体在陆地上完成发育;成体即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又可以生活在水中。(2)鳄鱼的四肢更强健有力,且指(趾)端有爪,适于快速爬行运动,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

15、能防止水分蒸发,皮肤干燥,适于陆地生活。(1)乌龟和蛇它们都有鳞或甲。(2)它们都是以爬行为行走方式。(3)它们都是以卵生繁殖的,即产卵,后代破壳而出。通过观察找到龟与蛇的共同点并由此归纳出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引导讨论,鼓励发言,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认识,深入探讨。用问题引导学生判断,用判断启发学生总结,印象会更加深刻,思维会更加灵活。继续用生物要适应生活环境的观点,引导学习。不断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观察讨论青蛙与鳄鱼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加深记忆,并由此引出爬行动物通过问题设置,不断提高学生对爬行动物的认识。培养分析能力。 通过

16、观察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知识整合迁移应用8分钟(五)知识整合迁移应用一、让学生填表比较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活环境、呼吸器官、运动器官等方面的异同, 鱼类两栖类 爬行类 幼体成体生活环境水中水中水中、陆地陆地呼吸器官鳃鳃肺、皮肤肺、运动器官鳍尾四肢四肢体表特征鳞片粘液裸露、湿润干燥、鳞片或甲共同特征都有一条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思考:为什么冬季很难见到青蛙、蛇等动物呢?它们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季?【教师点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都属于变温动物。如青蛙、蛇等动物需要冬眠。二、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学生认真归纳总结。思考回答,气温低,蛇

17、和青蛙会冬眠,来度过严寒的天气。学生谈收获。 学以致用,促进了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整合,锻炼了学生的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问题的能力。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5分钟当堂达标:一、选择题1、鲫鱼在水中游泳的动力来自于( ) A、 尾鳍摆动 B、腹鳍和胸鳍摆动 C、尾部和躯干部摆动 D、胸部和躯干部摆动2、青蛙冬眠时,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气体交换是通过 ( )A、皮肤 B、肺 C、皮肤和肺 D、皮肤或肺3、两栖类与爬行类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有脊柱 B、是否用肺呼吸C是否为陆生动物 D、是否能用皮肤辅助呼吸二、识图填空1.写出图中指示线所指部位的名称:(

18、1) (4) (5) (6) (7) (8) (9) (10) 2. 剪去图10和9,鱼体会发生的现象是 。3. 6是鱼的 器官,主要作用是 。三、思考回答 1、鲸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它是鱼吗?为什么?2、海马妈妈把卵产在海马爸爸的育儿袋里,由海马爸爸孵化,小海马在育儿袋内长大。海马是鱼吗?为什么?学生先独立思考,学生识图填写。全班再交流完成。答案:一、1、 A2、 A3、 B二、1、 口,鳃,背鳍,侧线,尾鳍,臀鳍,腹鳍,胸鳍。2、 歪斜3、 感觉,感知水流方向。三、1、 鲸鱼不是鱼,是哺乳动物,因为其胎生哺乳。2、海马是鱼,虽然形态特异,鳍已退化,但是它们用腮呼吸,终生生活在水里。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学情。同时培养学生的 独立完成能力。 通过填图,巩固知识。有效的拓展,激发学生去探究,去收集科普知识,增加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板书设计: 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 (进化历程) 哺乳类 代表动物:鲫鱼 鱼类 主要特征:终身生活中水中,身体呈梭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