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ppt课件_第1页
现代汉语ppt课件_第2页
现代汉语ppt课件_第3页
现代汉语ppt课件_第4页
现代汉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六节句法结构的语义语用分析2句法结构是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统一体。对句法结构不仅要做形式分析,例如句法层次分析、句法关系分析以及句型分析等,而且还要做种种语义分析。对句法结构的语义分析越全面、越深刻,就越有可能对句法形式上的各种现象给以科学合理的解释。3一、语义分析语义不同于词义。词义是词典中可以注明的意义,语义则是在结构中体现出的意义。例如“你看我”中,“你” 施事义,“我”受事义。这些意义属于语义。语义主要是名词和动词之间的含义。语义通常包括施事、受事、时间、处所、工具等等,都用名词表示,同时与动词关联。 4分析句子时,指明主语或宾语是施事、受事、时间、处所等等,这种句子的语义分析可以

2、使句子的分析更为细致。饭吃饱了。(“饱”与施事发生关系 )饭吃完了。(“完”与受事发生关系 ) 饭吃多了。(“多”与“吃饭” 行为发生关系 )5我找不着先生教。我找不着东西吃。我找不着地方睡。6他们来了客人。他们来了三位。这两个句子也属同一类型。可是它们的区别不只是表现在宾语的具体含义不同,也表现在宾语和主语的关系不同:“客人”在“他们”之外,“三位”在“他们”之中。这是因为用数量短语代替名词,它必须有“先行词”。 7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主要是指三种分析法。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8(一)语义关系(一)语义关系 1. 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在句法结构中,词语与词语之间不仅发生种种语法关系,而且还发

3、生种种语义关系。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该词语的语义范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9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不同,这两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例如: (1)小李吃了苹果吃了 (2)吃饭了来人了一种句法结构关系,可能包含着多种语义关系,反之,一种语义关系也可能构成多种句法结构关系。 102. 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汉语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句法分析的重点是动词跟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这也叫做格关系”。在各种语义关系中,名词性成分担任了一定的语义角色,如“施事”、“受事”、“工具”、“目的”等等,这实际上也就是揭示了名词性成分跟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11(1)施事: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4、也可用介词“被(叫、让、结)”引进。小牛在吃草(2)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也可用介词“把(将)”引进。小花猫逮住了一只大老鼠。12(3)系事: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他是学生。陈伟成了一名画家。(4)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也可用介词“给”引进。他们送母校一幅油画。13(5)结果: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她在房间里打毛衣。(6)工具:指动作行为的凭借物,也可用介词“用(拿)”引进。你吃大碗,我吃小碗。14(7)方式:指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明天考口试。他会游蝶泳。(8)处所:指动作发生的处所或起点、终点,也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我住二楼。陈小玉去师大。15(9)时间:指动作行

5、为发生的时间,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我的课请排星期五。(10)目的:指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可用介词“为(为了)”引进。刘玲明年考大学。16(11)原因:指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也可用介词“因为”引进。他在外呆了一个月避避风头。(12)材料:指动作行为所使用的材料,也可用介词“用”引进。地板涂了一层油漆。他在给青菜浇水。17(13)致使: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也可用介词“使”引进。我热了一碗饭。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14)对象:指动作的对象,也可用介词“对(向)”引进。他在教育孩子。黎明急匆匆地去感谢领导。183. 语义关系的解释力名词语义角色实际上还有好多种,它可以跟动作直接组合,也可以

6、靠介词引入,因此介词也叫做“格标记”;建立起语义关系的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的复杂情况。 19动词同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是由它们双方共同决定的 (1)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吃+NP”吃面条(动作受事) 吃大碗(动作工具)吃食堂(动作处所)吃大户(动作依据) 吃包月(动作方式)20(NP+包+NP)妈妈在包衣服(施事动作受事) 他们在包饺子(施事动作结果)外头包牛皮纸(处所动作材料)礼品包小包(受事动作方式)21(2)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谓词搭配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V+毛衣”买毛衣(动作受事) 织毛衣(动作结果)“V+人”打人(动

7、作受事) 来人(动作施事)224. 名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1)归属关系:我们的学校弟弟的书包(人所有的物、单位等)(2)处属关系:天上的云彩室外的温度(特定的空间)(3)时属关系:当时的情况过去的历史(特定的时间)23(4)从属关系:厂长的秘书同学的妈妈(人之间的关系:有事缘、亲缘等)(5)构属关系:兔子的尾巴孔雀的羽毛(整体与部分的关系)(6)含属关系:蔬菜的味道妹妹的脾气(内蕴的特征)24(7)类属关系:金黄色的麦浪人工的心脏(特色、特征或特点)(8)种属关系:一等奖的奖励四化的目标(上下位概念)(9)质料关系:老虎皮的坐垫杉木的扁担(用料)25(10)相关关系:李先生的消息爱情的传说(具

8、体与概括)(11)来源关系:中国的留学生四川的榨菜(源地或产地)(12)比喻关系:金刚石的性格历史的车轮(相似点)26(二)语义指向(二)语义指向1. 句法结构和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这种语义联系同句法关系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月亮渐渐升起来了。妈妈高兴地点点头。27语义指向分析的重点是在结构上没有直接组合关系的语法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即非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282. 语义指向的类型(1)补语的语义指向A. 指向动词。你砍快了,慢一点!(你砍+砍快了)B. 指向主语。我砍累了。(我砍+我累了)29C. 指向宾语。我们砍光了树。(=我们砍树+树

9、光了)D. 指向“把”的宾语。他把牙都吃坏了。(他用牙吃+牙坏了)30(2)状语的语义指向A. 后指中心语。血压急剧下降。B. 前指主语。描写动作者在进行某一动作时的表情、姿态、心理状态等等。祥子青筋蹦跳地坐下。(祥子青筋蹦跳)31C. 后指宾语。花也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排成一个圆圆的圈)D. 前指介词“把”的宾语。我把王群满意地打发走了。(王群满意)32(3)定语的语义指向A. 后指中心语。我要好好地逛一逛美丽的西湖。B. 前指主语。他做了一个惬意的梦。(他做了一个梦+他惬意)33C. 前指述/动语。例如:陈小平看了一天的书。(=陈小平看书+看了一天)孙静在家等了一

10、上午的电话。(孙静在家等电话+等了一上午)343. 语义指向的解释力(1) 有些句法结构的情况比较复杂,语义指向可以合理地解释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王冕死了父亲。(王冕的父亲死了)从属关系 苹果吃了三个。(苹果中的三个吃了)整体与部分的组件关系 35孩子被奶奶抱进了大门。(奶奶抱孩子进了大门)“进”同时指向受事主语和“被”的施事宾语 奶奶哭瞎了眼睛。(奶奶哭+奶奶的眼睛瞎了)整体与部分的构属关系 36(2) 一个句法结构中,语义上可能有多种指向的分析。我答对了两道题。可以理解为“我答两道题+我对了”, 指向主语;可以理解为“我答两道题+答对了”, 指向动词;可以理解为“我答两道题+两道题对了”,

11、 指向宾语;还可以理解为“(我答两道题)对了”,指向行为整体。37(3) 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某些歧义现象 陈斌最喜欢游泳。这句话如果是针对“许多人都喜欢游泳”这一情境来说的,那么“最”语义指向“陈斌”;如果这句话是针对“陈斌喜欢许多项运动”这一情境来说的,那么“最”语义指向“游泳”。38她又买了一件毛衣。a我买了一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又”语义指向“她”)b她已借了一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又”语义指向“买”)c她已买了两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又”语义指向“一件”)d她已买了一件皮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又”语义指向“毛衣”)39(三三)语义特征语义特征1.

12、 词语搭配和语义特征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小语义成份就是语义特征。40助词“着”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因此只有具有+持续语义特征的动词才能带助词“着”(“唱着、跳着、听着”)而不具有+持续语义特征的动词则不能带助词“着”(“*他正到着、*会议开始着”)。412. 句式构成和语义特征不仅词与词的组合涉及到语义特征的限制问题,某些句式的使用也涉及到语义特征的限制问题。42“NP了”句式中的“了”表示已出现新的情况,它要求前面的NP必须具有+推移性特征。所谓具有+推移性特征,是说NP表示的概念是由相对的概念推移而来的,有一个发展序列的存在。 43大孩子了,也该懂点礼貌!军长了,不能

13、随便表态!*孩子了,也该懂点礼貌!*人了,做事要有头脑!443. 语义特征的解释力 (1) 有些结构形式完全相同的句子却有不同的变换式,对这种现象可以从语义特征上加以解释。 A B台上坐着主席团 台上唱着戏床上躺着病人 屋里开着会身上盖着毯子 外头下着雨45这两组句子词语序列相同,内部的结构层次、结构关系也相同,都是:名(处所) + 动 + 着 + 名(人或事物) 主 谓 动 宾 46A组与B组的变换式却不相同A组句子都可以变换为:“名(人或事物)+动+在+名(处所)”,但B组句子都不能做这种变换。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床上躺着病人病人躺在床上47B组句子都可以变换为:“名(处所)+正在

14、+动+着+名(人或事物)”,但A组句子都不能做这种变换。台上唱着戏台上正在唱着戏屋里开着会屋里正在开着会48变换式不同反映出这两组句子具有不同的语法意义A组句子表示“存在”,说明事物的位置,着眼点是空间;B组句子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着眼点是时间。A组句子的动词都具有+附着这一语义特征,即都含有“附着于某物”的意思;B组句子的动词则不具备+附着这一特征。49(2) 通过语义特征分析,不仅可以较好地说明词语对词语、句式对词语的选择关系,而且可以解释某些同形结构产生歧义的原因。倒了一杯水烧了一车炭50“倒1”和“烧1”具有+去掉的语义特征,“倒2”和“烧2”具有+获得的语义特征。这就比较合理地解释了

15、造成这类歧义现象的原因。51动词和名词的语义特征同样重要烧了一张纸。烧了一壶水。动词“烧”,跟“纸”组合,就只能理解为“烧掉”,因为“纸”具有+可燃性;跟“水”组合,就只能理解为“烧得”,因为“水”具有可燃性。名词的语义特征制约了句子的语义。52二、语用分析句子类型的分析是分析语言单位与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语义分析是分析语言单位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语用分析,分析的则是语言单位与说话人主观态度之间的关系。 53(一)新信息和旧信息(一)新信息和旧信息句子用来交流思想,总是在旧信息(已知信息)的基础上传达新信息。镇江西北有座金山,山上有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语言中的省略,

16、总是省略旧信息。谁在唱歌?小王。小王在干什么?唱歌。 54(二)指称和陈述(二)指称和陈述说出的话当中,通常有指称,也有陈述。“镇江西北”是指称,指明一个处所;“有座金山”是陈述,说明指称的对象怎么样。 55有指称,不一定有陈述人们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说:“北京!”这是指称。有人去书店买书,指着书架对店员说:“电大的汉语教材。”这也是指称。依靠语境,单有指称就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56有陈述必定有指称有人在汽车站上等着,忽然说了一句:“来了!”这是陈述,听的人必须懂得指称的对象,才能了解说话人的意思。 57“下雨了”这个句子从句法分析的角度看,它是个动/述宾结构。从句子类型的角度分析,它属于非主

17、谓句。从语用的角度看,它是个陈述句。这个句子有陈述,没有指称,指称必定隐含在语境之中。 58(三)定指和不定指(三)定指和不定指指称可以分为定指和不定指。试比较: 雨下了。客来了。水开了。下雨了。来客了。发大水了。59在汉语里,主语倾向定指。宾语,在特定的格式(如来客了 )中是不定指。宾语如果是人称代词、专有名词、某些定中短语,是定指。60(四)焦点和疑问点(四)焦点和疑问点新信息的重点叫做焦点。一般的句子,焦点在后,试比较:王冕死了父亲。王冕父亲死了。我没有把这件事情办好。我没有办好这件事情。61有时,对比的形式可以突出焦点,试比较:我今天不在家,明天在家。他北京到过,天津到过,上海没到过。的焦点在时间,的焦点在地点。62利用副词“是”指明焦点更属常见是我昨天在街上见到他。 我是昨天在街上见到他。我昨天是在街上见到他。我昨天在街上是见到他。我昨天在街上见到的是他。 63疑问句疑问点是要求回答的重点特指问的疑问点用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儿”、“怎么”等表示。选择问的疑问点用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相重叠的方式表示,如“去不去”、“好不好”。副词“是”的叠用形式“是不是” 不表示疑问点,作用在指明后边的词语是疑问点。如“是不是去”、“是不是好”,等等。64一般是非问用整个命题表示疑问,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