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储层井控技术体系探讨_第1页
裂缝性储层井控技术体系探讨_第2页
裂缝性储层井控技术体系探讨_第3页
裂缝性储层井控技术体系探讨_第4页
裂缝性储层井控技术体系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裂缝性储层井控技术体系探讨裂缝性储层井控技术体系探讨121 1、前言、前言3传统井控技术的基本理论采用的是渗透性井筒物理模型:满足达西传统井控技术的基本理论采用的是渗透性井筒物理模型:满足达西渗流定律的储层(如孔隙性储层)、井内压差(钻井液柱压力与储层渗流定律的储层(如孔隙性储层)、井内压差(钻井液柱压力与储层压力之差)与井内流体(钻井液和储层油、气、水)漏、溢的关系如压力之差)与井内流体(钻井液和储层油、气、水)漏、溢的关系如图所示。图所示。渗透性储层井筒物理模型渗透性储层井筒物理模型井控理论井控理论在安全窗口内,井筒与储在安全窗口内,井筒与储层相对独立。采用压力平层相对独立。采用压力平衡条

2、件,就能建立和重建衡条件,就能建立和重建井筒压力平衡。在压稳之井筒压力平衡。在压稳之后,能保持长期的静平衡后,能保持长期的静平衡。1 1、前言、前言4l合理选择钻井液密度,确保井合理选择钻井液密度,确保井内压差在安全窗口内,防止溢流内压差在安全窗口内,防止溢流发生;发生;l采用溢流监测技术,发现溢流采用溢流监测技术,发现溢流及时关井(四七动作);及时关井(四七动作);l避免长时间关井,防止在密闭避免长时间关井,防止在密闭井筒内由于气柱带压滑动引发高井筒内由于气柱带压滑动引发高套压,确保井筒安全;套压,确保井筒安全;l利用渗透性井筒有足够承压能利用渗透性井筒有足够承压能力的特点,将恢复和重建井内

3、压力的特点,将恢复和重建井内压力平衡的过程控制在安全窗口区力平衡的过程控制在安全窗口区间,有效的排出溢流,提高压井间,有效的排出溢流,提高压井成功率。成功率。渗透性储层井控技术架构渗透性储层井控技术架构1 1、前言、前言5dn22dn22井岩心照片井岩心照片塔中井岩心塔中井岩心 1 1、前言、前言1 1、前言、前言压力表压力表压力表压力表流量计流量计控制阀控制阀气泵气泵孔隙进气孔隙进气水眼位置水眼位置注水管注水管环空环空活塞连杆活塞连杆活塞连杆活塞连杆压力表压力表进气控制阀进气控制阀储罐储罐裂缝裂缝2 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2 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2.22.2实验目的实验目的1 1)通过开展

4、裂缝性储层溢漏实验研究,有利于搞清楚溢漏发)通过开展裂缝性储层溢漏实验研究,有利于搞清楚溢漏发生与发展的规律生与发展的规律, ,建立裂缝性储层井筒物理模型。建立裂缝性储层井筒物理模型。2 2)通过开展裂缝性储层溢流关井后井筒压力动态变化实验研)通过开展裂缝性储层溢流关井后井筒压力动态变化实验研究,有利于寻找井筒压力动态变化规律,建立裂缝性储层井控究,有利于寻找井筒压力动态变化规律,建立裂缝性储层井控理论,构建井控技术架构。理论,构建井控技术架构。2 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溢流主要有溢流主要有2 2种形式:种形式:l负压连续溢流负压连续溢流l重力置换溢流重力置换溢流重力置换溢流是裂缝(特别是高陡

5、裂缝)性地层由于地层流体重力置换溢流是裂缝(特别是高陡裂缝)性地层由于地层流体(特别是天然气)和井内泥浆存在密度差作用下,进行置换而(特别是天然气)和井内泥浆存在密度差作用下,进行置换而诱发的溢流形式,也是经常发生的溢流形式。诱发的溢流形式,也是经常发生的溢流形式。2 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2.3 2.3 裂缝性储层溢漏实验裂缝性储层溢漏实验在负压条件下,有气泡侵入在负压条件下,有气泡侵入井眼,几乎无液相流入裂缝,井眼,几乎无液相流入裂缝,表现为典型的溢流。表现为典型的溢流。 在近平衡条件条件下,有在近平衡条件条件下,有气相侵入井筒,形成帽形气相侵入井筒,形成帽形气泡,同时伴有少量液相气泡,同

6、时伴有少量液相流入裂缝,表现为典型的流入裂缝,表现为典型的重力置换。重力置换。 在正压条件下,随着井底正在正压条件下,随着井底正压差增加,液相流入裂缝增压差增加,液相流入裂缝增加,无气泡进入井眼,表现加,无气泡进入井眼,表现为典型的漏失。为典型的漏失。 2.32.3裂缝性储层溢漏实验裂缝性储层溢漏实验2 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分析结果分析l对于裂缝性储层,在负压条件下表现为典型的溢流(只溢不漏);在平衡对于裂缝性储层,在负压条件下表现为典型的溢流(只溢不漏);在平衡(或近平衡)条件下表现为典型的重力置换(有溢有漏);在正压条件下表(或近平衡)条件下表现为典型的重力置换(有溢有漏);在正压条

7、件下表现为典型的漏失(只漏不溢)。现为典型的漏失(只漏不溢)。l重力置换溢流发生在平衡(或近平衡)条件下,同时伴随漏失发生。重力重力置换溢流发生在平衡(或近平衡)条件下,同时伴随漏失发生。重力置换溢流量不大,同时井漏失也不大。重力置换发生在一定的压差范围内。置换溢流量不大,同时井漏失也不大。重力置换发生在一定的压差范围内。l密度差越大,重力置换现象越明显;液相粘度越大,重力置换现象越小,密度差越大,重力置换现象越明显;液相粘度越大,重力置换现象越小,但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重力置换现象的影响减弱。但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重力置换现象的影响减弱。2 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l目前完成的重力置换

8、实验结果,与生产现场实际测定的结果十分一致,目前完成的重力置换实验结果,与生产现场实际测定的结果十分一致,说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可比性。说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可比性。 2 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2 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 钻井液粘度为钻井液粘度为1 1 钻井液粘度为钻井液粘度为1717钻井液粘度为钻井液粘度为2828影像资料影像资料2.42.4井内气相滑脱实验井内气相滑脱实验 2 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 结果分析:结果分析:l溢流发生后,同时有气相进入环空和立管。这个现象与以往溢流发生后,同时有气相进入环空和立管。这个现象与以往有的气相不容易进入管内的概念有差异。有的气相不容易进入管内的概念有差异

9、。l气相在环空和管内的滑脱速度明显不同,气相在环空的滑脱气相在环空和管内的滑脱速度明显不同,气相在环空的滑脱速度大于管内。这种现象可以利用滑脱速度计算式来解释:由速度大于管内。这种现象可以利用滑脱速度计算式来解释:由于气相滑脱速度与流道环周大小成正比,而环空环周远大于管于气相滑脱速度与流道环周大小成正比,而环空环周远大于管内,故气相在环空更容易向上滑脱。内,故气相在环空更容易向上滑脱。22)(55. 0)(55. 0ymimssymimhssgdcvddgcv管环2 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 l由于气相在环空容易向上滑脱,聚集在环空上部;环空流体由于气相在环空容易向上滑脱,聚集在环空上部;环空流

10、体没有气相阻隔,在压差作用下容易向储层漏失,导致环空液面没有气相阻隔,在压差作用下容易向储层漏失,导致环空液面不断降低。这种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在工程实践中,井内环空不断降低。这种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在工程实践中,井内环空容易发生气流外喷。容易发生气流外喷。l由于气相在管内不容易向上滑脱,聚集在管内下部;管内流由于气相在管内不容易向上滑脱,聚集在管内下部;管内流体有气相阻隔,在压差作用下不容易向储层漏失,管内液面不体有气相阻隔,在压差作用下不容易向储层漏失,管内液面不会降低。相反,由于管内下部形成长段气柱,向上托举管内液会降低。相反,由于管内下部形成长段气柱,向上托举管内液柱,使得管内液面上升。这

11、种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在工程实践柱,使得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在工程实践中,管柱内容易发生井内流体外喷。中,管柱内容易发生井内流体外喷。l井内流体的粘度越大,可以减少环空气相的向上滑脱、上部井内流体的粘度越大,可以减少环空气相的向上滑脱、上部聚集的程度,有利于井控安全;但又会增加管内气相的下部聚聚集的程度,有利于井控安全;但又会增加管内气相的下部聚集、抬升液面的程度,形成内喷的复杂局面,不利于井控安全。集、抬升液面的程度,形成内喷的复杂局面,不利于井控安全。因而不能一味追求井内流体的高粘度,粘度应当适中。因而不能一味追求井内流体的高粘度,粘度应当适中。2 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

12、分析:结果分析:l压差会自动归零,不能有效的保持压差;压差会自动归零,不能有效的保持压差;l井内压力处于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非溢即漏的状态;井内压力处于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非溢即漏的状态;l在关井时气体滑脱上升过程中在关井时气体滑脱上升过程中, , 立压和套压均不变化,表明井眼并立压和套压均不变化,表明井眼并不是一个刚性的密闭空间,而是一个与储层连通的弹性空间。不是一个刚性的密闭空间,而是一个与储层连通的弹性空间。2.52.5溢流关井后井筒压力动态变化实验溢流关井后井筒压力动态变化实验2 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2.52.5溢流关井后井筒压力动态变化实验溢流关井后井筒压力动态变化实验

13、l关井套压裂缝性储层实验结果与渗透性储层计算结果对比关系如图关井套压裂缝性储层实验结果与渗透性储层计算结果对比关系如图所示。通过对比结果可以明显看出,渗透性储层与裂缝性储层在溢流所示。通过对比结果可以明显看出,渗透性储层与裂缝性储层在溢流关井条件下套压变化规律相差很大,表明渗透性储层井筒并不是一个关井条件下套压变化规律相差很大,表明渗透性储层井筒并不是一个刚性的密闭空间,而是一个与储层连通的连通性空间。说明针对渗透刚性的密闭空间,而是一个与储层连通的连通性空间。说明针对渗透性储层的渗透性井筒理论不适合裂缝性储层。性储层的渗透性井筒理论不适合裂缝性储层。裂缝性储层与渗透性储层溢流关井套压变化规律

14、对比裂缝性储层与渗透性储层溢流关井套压变化规律对比 2.62.6裂缝性储层井控技术体系裂缝性储层井控技术体系裂缝性储层井筒物理模型裂缝性储层井筒物理模型2 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l由于裂缝性储层不满足达西渗流条件,渗流阻力很小,导致井内压差几乎没有安全由于裂缝性储层不满足达西渗流条件,渗流阻力很小,导致井内压差几乎没有安全窗口,代之的是一个重力置换窗口。压差小于重力置换窗口发生负压溢流;大于重力窗口,代之的是一个重力置换窗口。压差小于重力置换窗口发生负压溢流;大于重力置换窗口,发生正压漏失;在重力置换窗口内,有溢有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一般置换窗口,发生正压漏失;在重力置换窗口内,有溢有漏,处

15、于动态平衡状态。一般情况下,重力置换窗口很小。情况下,重力置换窗口很小。l在由于几乎没有安全窗口,井筒与储层处于连通状态,表现为井筒几乎没有承压能在由于几乎没有安全窗口,井筒与储层处于连通状态,表现为井筒几乎没有承压能力(不溢不漏),不是在溢、就是在漏,相当于井筒容积在不断变化,具有较好的连力(不溢不漏),不是在溢、就是在漏,相当于井筒容积在不断变化,具有较好的连通性特征,工程实践中可以采用裂缝性井筒物理模型来描述。通性特征,工程实践中可以采用裂缝性井筒物理模型来描述。l对于裂缝性井筒物理模型,由溢流引发的井内压力变化与波动、压井过程中井内压对于裂缝性井筒物理模型,由溢流引发的井内压力变化与波

16、动、压井过程中井内压力的恢复与重建等,需要考虑井筒容积的变化(井筒与储层的连通),形成一套连通力的恢复与重建等,需要考虑井筒容积的变化(井筒与储层的连通),形成一套连通性性井筒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裂缝性储层的井控技术架构。性性井筒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裂缝性储层的井控技术架构。裂缝性储层井控技术架构裂缝性储层井控技术架构裂缝性储层井控理论裂缝性储层井控理论由于没有安全窗口,井筒由于没有安全窗口,井筒与储层相互连通。采用微与储层相互连通。采用微过平衡条件,能够建立和过平衡条件,能够建立和重建井筒压力的重建井筒压力的动态动态平衡平衡。井眼始终处于微漏状态,井眼始终处于微漏状态,才

17、能保证压稳才能保证压稳。2 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裂缝性储层井控技术架构裂缝性储层井控技术架构l采用控压钻井技术,确保井内压差在微过平衡状态,以适量采用控压钻井技术,确保井内压差在微过平衡状态,以适量的漏失来防止溢流的发生;的漏失来防止溢流的发生;l采用溢流监测技术,及时发现微量溢流,及时关井(发现溢采用溢流监测技术,及时发现微量溢流,及时关井(发现溢流及时关井,怀疑溢流关井检查);流及时关井,怀疑溢流关井检查);l避免长时间关井,防止在连通性井筒内由于重力置换增加溢避免长时间关井,防止在连通性井筒内由于重力置换增加溢流量,避免出现复杂工况流量,避免出现复杂工况: :侵入井筒的地层流体增多侵入

18、井筒的地层流体增多关井不能完全控制溢流关井不能完全控制溢流会增加硫化氢的危害机率会增加硫化氢的危害机率2 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2 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安装旋转控制头安装旋转控制头采用控压钻井采用控压钻井用试挤法用试挤法判断是否为压力判断是否为压力敏感储层敏感储层否否用常规正循环法压井用常规正循环法压井是是采用压回法和采用压回法和重泥浆帽法压井重泥浆帽法压井压井压井成功成功发生溢流发生溢流常规近平衡常规近平衡钻井钻井压井压井成功成功钻时变化钻时变化l利用裂缝性井筒的连通性特征,将恢复和重建井内压力平利用裂缝性井筒的连通性特征,将恢复和重建井内压力平衡的过程控制在正压漏失区间,以适量的漏失(如

19、压回法)衡的过程控制在正压漏失区间,以适量的漏失(如压回法)来规避溢流的重复发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幅度提高来规避溢流的重复发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幅度提高裂缝性储层的压井成功率。裂缝性储层的压井成功率。压井方法选择程序压井方法选择程序1)1)正循环压井法正循环压井法: :压井钻井液从钻具内进入压井钻井液从钻具内进入, ,在控制套压的条在控制套压的条件下,将井内钻井液及溢流从环空顶出,使井筒内的压力处于件下,将井内钻井液及溢流从环空顶出,使井筒内的压力处于平衡状态。对于压力敏感性地层,该方法在压井过程中容易井平衡状态。对于压力敏感性地层,该方法在压井过程中容易井漏,诱发溢流,导致压井作

20、业失败。漏,诱发溢流,导致压井作业失败。2)2)压回法压回法: :在关井条件下在关井条件下, ,用压井钻井液将环空和钻具内的钻用压井钻井液将环空和钻具内的钻井液及溢流全部推入漏层,使井筒内的压力处于平衡状态。对井液及溢流全部推入漏层,使井筒内的压力处于平衡状态。对于压力敏感性地层,该方法避免了井内复杂情况出现,确保压于压力敏感性地层,该方法避免了井内复杂情况出现,确保压井成功率。井成功率。3)3)重泥浆帽压井法重泥浆帽压井法: :在关井条件下在关井条件下, ,用部分重泥浆液将环空和用部分重泥浆液将环空和钻具内的受污部分钻井液推入漏层钻具内的受污部分钻井液推入漏层, ,在井筒上部形成一段重泥在井

21、筒上部形成一段重泥浆帽,使井筒内的压力处于平衡状态。对于压力敏感性地层浆帽,使井筒内的压力处于平衡状态。对于压力敏感性地层,该方法适用于井漏失返情况下的压井作业该方法适用于井漏失返情况下的压井作业。 3 3、裂缝性储层压井方法、裂缝性储层压井方法 3.13.1压井方法分析压井方法分析3.23.2压回法压井的特点压回法压井的特点1 1)采用压回法压井,通过向地层)采用压回法压井,通过向地层( (漏层漏层) )推注钻井液,将井内的钻井液和推注钻井液,将井内的钻井液和天然气推进地层,实现全井筒装满钻井液后,在进行节流压力,最终建立天然气推进地层,实现全井筒装满钻井液后,在进行节流压力,最终建立井内压

22、力平衡,避免了井内压力复杂变化,减少了压井控制难度,可以确井内压力平衡,避免了井内压力复杂变化,减少了压井控制难度,可以确保压井成功。在施工过程中,还可以采用重泥浆帽的辅助手段。保压井成功。在施工过程中,还可以采用重泥浆帽的辅助手段。2 2)如果在深井高含硫化氢储层发生溢流,为减少含硫化氢溢流在井内的)如果在深井高含硫化氢储层发生溢流,为减少含硫化氢溢流在井内的侵泡时间(如正在进行起下钻或电测作业等),防止井内钻具的氢脆破坏,侵泡时间(如正在进行起下钻或电测作业等),防止井内钻具的氢脆破坏,采用压回法压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含硫化氢溢流压回地层,避免断采用压回法压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含硫

23、化氢溢流压回地层,避免断钻具事故发生。钻具事故发生。3 3、裂缝性储层压井技术、裂缝性储层压井技术 3 3)压回法压井对井口装置和套管鞋地层的承压能力要求较)压回法压井对井口装置和套管鞋地层的承压能力要求较高。当钻井液容易推进漏失层时,井口施工压力不会很高,但高。当钻井液容易推进漏失层时,井口施工压力不会很高,但地层不容易推进钻井液时,井口便会出现高压力。鉴于此情况,地层不容易推进钻井液时,井口便会出现高压力。鉴于此情况,一般应在井场配置压裂车,利用压裂车进行压井。一般应在井场配置压裂车,利用压裂车进行压井。4 4)使用压回法压井,在将溢流从环空压回地层的同时,部)使用压回法压井,在将溢流从环

24、空压回地层的同时,部分溢流也会进入钻杆,同样会对压井控制带来困难。因此,在分溢流也会进入钻杆,同样会对压井控制带来困难。因此,在环空挤压的同时,还应使用平推法用压井液把钻杆内的地层产环空挤压的同时,还应使用平推法用压井液把钻杆内的地层产液推入地层,从而在钻杆内也形成完全液柱,确保压井作业安液推入地层,从而在钻杆内也形成完全液柱,确保压井作业安全。全。5 5)由于压回法压井不是在循环畅通条件下进行的,而是通)由于压回法压井不是在循环畅通条件下进行的,而是通过井口加压强行推注的,所以在深井条件下,采用压回法压井过井口加压强行推注的,所以在深井条件下,采用压回法压井会漏掉环空一定量的钻井液,因此,采

25、用该方法的前提条件是会漏掉环空一定量的钻井液,因此,采用该方法的前提条件是要储备足够的钻井液。要储备足够的钻井液。3 3、裂缝性储层压井技术、裂缝性储层压井技术 具体措施:具体措施:在溢流关井之后,用压井泥浆从环空进行反挤压井,将溢流压回去,所用在溢流关井之后,用压井泥浆从环空进行反挤压井,将溢流压回去,所用的泥浆量是溢流量的的泥浆量是溢流量的2 23 3倍;完成之后,再采用微过平衡的条件进行节流倍;完成之后,再采用微过平衡的条件进行节流压井,保证压井作业的有效性。压井,保证压井作业的有效性。3 3、裂缝性储层压井技术、裂缝性储层压井技术 技术要点:技术要点:l弱化关井压力对地层破裂压力的考虑

26、弱化关井压力对地层破裂压力的考虑l简化井内溢、漏动态交替的复杂情况简化井内溢、漏动态交替的复杂情况l强化压井方法的成龙配套强化压井方法的成龙配套3.33.3压回法压井工艺压回法压井工艺溢流情况溢流情况: : 20072007年年6 6月月4 4日日13:0013:00,使用密度,使用密度1.18g/cm1.18g/cm3 3钻进至钻进至6694.006694.00米,发生井漏,漏失米,发生井漏,漏失1.5m1.5m3 3,吊灌起钻,吊灌起钻,堵漏,关井观察,立压堵漏,关井观察,立压4mpa4mpa,套压,套压0mpa0mpa。 正循环压井正循环压井: :采用正循环节流压井,中途关井观察采用正循

27、环节流压井,中途关井观察, ,套压套压2041mpa2041mpa,压井失败。,压井失败。压回法压井:压回法压井:勘探事业部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勘探事业部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领导小组到井,组织压裂车挥领导小组到井,组织压裂车2 2小时到井。先采小时到井。先采取节流控压放气点火,火焰长取节流控压放气点火,火焰长10-15m10-15m,套压由,套压由4137.8mpa4137.8mpa;然后采用压裂车和泥浆泵用;然后采用压裂车和泥浆泵用1.22 1.22 g/cmg/cm3 3泥浆正反挤将油气压回地层,解除复杂。泥浆正反挤将油气压回地层,解除复杂。轮古轮古3434井溢流

28、压井井溢流压井3 3、裂缝性储层压井技术、裂缝性储层压井技术 现象:现象:对于裂缝性储层,由于泥桨安全密度窗口窄,导对于裂缝性储层,由于泥桨安全密度窗口窄,导致漏溢频繁发生,经常面临井漏失返的情况。致漏溢频繁发生,经常面临井漏失返的情况。目的:目的:在井漏失返条件下,保障起下钻(电测)安全、在井漏失返条件下,保障起下钻(电测)安全、避免复杂事故出现。避免复杂事故出现。措施:措施:吊灌泥浆,保持井内压力动态平衡。吊灌泥浆,保持井内压力动态平衡。问题: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井下环空液面的准确判断。如果不最大的问题是井下环空液面的准确判断。如果不能够准确判断井下环空液面的变化情况,在起下钻(电测)能够准

29、确判断井下环空液面的变化情况,在起下钻(电测)过程中盲目灌浆,不但会消耗大量的泥浆,还可能诱发溢过程中盲目灌浆,不但会消耗大量的泥浆,还可能诱发溢流,严重影响起下钻(电测)的井控安全。流,严重影响起下钻(电测)的井控安全。解决办法:解决办法: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4.1 4.1 分析分析4 4、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 生产实践表明,对于敏感性储层迫切需要一双生产实践表明,对于敏感性储层迫切需要一双“井下井下观察的眼睛观察的眼睛”,才能准确掌握井下液面的高度和变化情况,才能准确掌握井下液面的高度和变化情况,在保证井控安全到前提下,做到

30、:在保证井控安全到前提下,做到:l 避免因井控安全原因起下钻盲目灌浆,既能节约泥浆,避免因井控安全原因起下钻盲目灌浆,既能节约泥浆,又能避免复杂事故出现,提高钻井时效。又能避免复杂事故出现,提高钻井时效。 l 避免因井控安全原因放弃电测、或被迫采用随钻测井,避免因井控安全原因放弃电测、或被迫采用随钻测井,既能取全取准资料,又能降低成本,提高钻井效益。既能取全取准资料,又能降低成本,提高钻井效益。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井下液面声纳测深系统井下液面声纳测深系统4.2 4.2 核心技术核心技术4 4、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llt llt 井下液面声纳测深系统井下液面声纳

31、测深系统 采用远传非接触监测方式采用远传非接触监测方式, ,将仪器安放在,与油套环空将仪器安放在,与油套环空相通相通 ,利用氮气瓶里的氮气,利用氮气瓶里的氮气做动力,计算机定时每隔做动力,计算机定时每隔1-21-2分钟定时控制仪器发出声纳分钟定时控制仪器发出声纳脉冲波,脉冲波, 脉冲波通过环空向脉冲波通过环空向传播,遇钻杆接箍或液面后传播,遇钻杆接箍或液面后返回,返回, 计算机接收返回脉冲计算机接收返回脉冲波,波, 通过对各种井下噪声信通过对各种井下噪声信号进行过滤,就得到了液面号进行过滤,就得到了液面深度,并在计算机上记录深深度,并在计算机上记录深度变化曲线。所得数据是在度变化曲线。所得数据

32、是在线的、实时的。线的、实时的。4 4、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4.34.3井下液面声纳测深系统井下液面声纳测深系统井下井下u供气部分(氮气)u专用高屏蔽信号电缆u声纳发生器u声纳接受器u信号放大器处理器u声纳噪声过滤芯片u专用软件(系统控制软件,信号分析软件,专用数据接口软件,数据采集和回放输出软件)u工程车及相关配套4 4、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井口设备井口设备数据处理平台数据处理平台4 4、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声纳时差法测量井下液面深声纳时差法测量井下液面深度的计算机界面度的计算机界面 接头法

33、测量井下液面深接头法测量井下液面深度的计算机界面度的计算机界面 4 4、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误差分析结果误差分析结果 序序号号起钻柱起钻柱数数起钻起钻长度长度(m)(m)理论液面深理论液面深度度(m m)实测液面深度实测液面深度(平均长度法)(平均长度法)(m m)误差误差实测液面深度实测液面深度(超声波速度法)(超声波速度法)(m m)误差误差1 12020578.51578.517171343471714040-0.084104-0.08410472721010-1.065321-1.0653212 2404011551155101014114145451

34、4114142420.0212090.0212091411417070-0.176741-0.1767413 3606017321732242421321362622132139696-0.159161-0.1591612142147070-0.505571-0.5055714 4140140404840485555407407828240540523230.6350840.63508440540598980.4511790.451179-1.2-1-0.8-0.6-0.4-0.200.20.40.60.81 12 23 34 4平均法平均法超声法超声法塔中塔中7 72222井井77套管井段套

35、管井段(5256.70(5256.70米米) )模拟井漏实验模拟井漏实验 4 4、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4 4、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4.4 4.4 吊灌措施吊灌措施4.5 4.5 推广应用情况推广应用情况该技术共对该技术共对1818次起下钻、次起下钻、1313次电测(其中传输电测次电测(其中传输电测3 3次)进行了监测,所有次)进行了监测,所有监测过程中均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井筒内液面变化,发现液面变化监测过程中均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井筒内液面变化,发现液面变化1111次,其次,其中,溢流中,溢流6 6次,溢流发现准确率为次,溢流发

36、现准确率为100%100%: llt-2llt-2液面监测发现液面变化次数统计表液面监测发现液面变化次数统计表井名lg100-7tz722ln633ln635zg17提前发现溢流次数62发现无效灌浆次数1114 4、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时间时间作业内容作业内容计算液面计算液面深度深度实测液面实测液面深度深度3 3月月2929日日压井后关井观察压井后关井观察3503503513513533534 4月月1515日日通井后压井完起钻通井后压井完起钻1501501521524 4月月1717日日通井后压井完起钻通井后压井完起钻1751751721724 4月月151

37、5日日电测钻井液电阻率电测钻井液电阻率510510502502钻井液电阻率校深测井曲线图 tz722井现场应用 从从3 3月月2929日发生溢流后,每次起下钻作业日发生溢流后,每次起下钻作业(含测井、起下油管等)均采用了液面监(含测井、起下油管等)均采用了液面监测及优化灌浆技术,现场作业人员可以根测及优化灌浆技术,现场作业人员可以根据井下液面的变化调整灌钻井液量,非常据井下液面的变化调整灌钻井液量,非常容易地控制井筒内的液柱压力,防止地层容易地控制井筒内的液柱压力,防止地层流体进入井筒,既保证了井控安全,又节流体进入井筒,既保证了井控安全,又节约了大量的钻井液,为安全起下钻和测井,约了大量的钻

38、井液,为安全起下钻和测井,取全取准地层资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取全取准地层资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 4、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 由于地层压力敏感,井漏与溢流同时并存,由于地层压力敏感,井漏与溢流同时并存,从从3月月29日发生溢流后日发生溢流后,每次起下钻作业(含测井、起下油管等)均采用了液面监测及优化,每次起下钻作业(含测井、起下油管等)均采用了液面监测及优化灌浆技术,现场作业人员可以根据井下液面的变化调整灌钻井液量,灌浆技术,现场作业人员可以根据井下液面的变化调整灌钻井液量,非常容易地控制井筒内的液柱压力,防止地层流体进入井筒,既保证非常容易地控制井筒内的液柱

39、压力,防止地层流体进入井筒,既保证了井控安全,又节约了大量的钻井液,为安全起下钻和测井,取全取了井控安全,又节约了大量的钻井液,为安全起下钻和测井,取全取准地层资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准地层资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不但不但保证了起下钻保证了起下钻( (前后共前后共8 8次次) )过程中过程中井控制安全,而且也解决了四次测井作业井控制安全,而且也解决了四次测井作业( ( 其中常规测井两次,传输其中常规测井两次,传输测井两次,对接电缆测井两次,对接电缆8 8次次, , 换电缆一次换电缆一次) )的井控问题的井控问题。 tz722tz722完井裸眼段井下液面监测完井裸眼段井下液面监测4 4、安全起下钻(

40、电测)保障技术、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关井关井1212小时未灌浆,观察油气上串速度,小时未灌浆,观察油气上串速度,1414小时后小时后溢流到地面溢流到地面4 4、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发现溢流后,泥浆进入了仪器发现溢流后,泥浆进入了仪器4 4、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11:2511:25,刚起钻,刚起钻0:300:30小时,发现液面上涨,立即组成灌小时,发现液面上涨,立即组成灌1.81.8重浆两方,液面回落重浆两方,液面回落4 4、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说明说明: :仅灌泥浆仅灌泥浆2 2方方,

41、,用于测漏速用于测漏速4 4、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塔中塔中722722塔中塔中7272塔中塔中721721钻井周期钻井周期( (天天) )127127131131240240设计井深设计井深(m)(m)575057505800580058005800完钻井深完钻井深(m)(m)575057505235.655235.6555055505钻井方式钻井方式控压钻井控压钻井常规钻井常规钻井常规钻井常规钻井处理复杂时间处理复杂时间( (天天) )4848121121钻井期间泥浆漏失量钻井期间泥浆漏失量(m(m3 3) )190.83190.831824.661824.

42、6650005000试油产量试油产量(m(m3 3/d)/d)油油265265气气5120251202油油29.529.5气气95609560油油126.48126.48气气720352720352塔中塔中7272井区钻井效果对比表井区钻井效果对比表 4 4、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安全起下钻(电测)保障技术lg100-7液面监测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lg100-7lg100-7固完固完7”7”套管后,于套管后,于20072007年年3 3月月1010日钻进至产层日钻进至产层5490m5490m时,时,发生井漏,一天时间内灌入了近发生井漏,一天时间内灌入了近500500方泥浆,由于担心起钻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