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课程】第八讲 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_第1页
【领先课程】第八讲 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_第2页
【领先课程】第八讲 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_第3页
【领先课程】第八讲 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_第4页
【领先课程】第八讲 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个性化教案第八讲 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适用学科初中物理适用年级八年级适用区域人教版课时时长(分钟)120知识点1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及特征。2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3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4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2)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知道沸腾的规律。(3)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2.过程与方法(1)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外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液化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沸腾时的温度特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2、对科学的求知欲望。(2)使学生乐于了解自然现象。喜欢用物理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教学重点1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汽化时物质要吸热。2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教学难点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教学过程1、 复习预习上一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一些知识。请大家和我一起复习以下知识: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温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温度的读法:甲地温度25,读做25摄氏度。乙地气温为-5,读做:零下5摄氏度或负5摄氏度。3、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

3、态,叫做物态变化。4、熔化(1)熔化规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如图7-1。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如图7-2。(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5凝固(1)凝固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如图7-3。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如图7-4。(2) 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本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内容,主要有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升华和凝华。二、 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汽化和液化1.我们都知道湿衣服放在室外会变干,可能还不理解这其中蕴

4、含的物理知识,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小水滴变成了水蒸气,像这种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变化叫汽化。2.在打针前,医生会用棉签涂些酒精,我们会感觉凉凉的,这是因为酒精从液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所以我们感觉凉凉的。考点/易错点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 我们把水洒在地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了,这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是蒸发。2. 以晾衣服为例,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我们根据生活经验了解到:夏天衣服干的快,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衣服展开比折叠起来干的快,说明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在通风处衣服干的快,说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3.

5、医生常将中暑患者,扶到通风的地方,并在病人身上檫酒精,这样能使病人的体温很快下降,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理原理是:(1)通风处能加快酒精的蒸发。(2)酒精蒸发时吸热使病人的体温降低。4.在一些快餐店的洗手盆旁边安装有干手机,它能够快速把手吹干的原因是:因为风干手器吹出的是热风,加快了手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同时升高了手表面的温度,加快了蒸发。考点/易错点3、沸腾 1.在水烧开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这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是沸腾。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水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沸点。2.水的沸腾实验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3.比较刚开始沸腾时和沸腾时气泡

6、上升时的变化。刚开始沸腾时杯底温度较高,水汽化形成气泡,由于上层水温仍较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沸腾时由于上层水温达到了一定的温度,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没有放热而压强越来越小,故不断变大。4.在水的沸腾实验中,我们测量发现:沸腾前水温持续升高,温度计示数持续变大,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温度计示数不变,水温不变;沸腾后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考点/易错点4、液化1.由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和汽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2.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例:冬天进暖屋,眼镜片蒙水珠。湿热天气突然降温,玻璃内壁附有大水珠

7、。压缩体积:丁烷气体液化后装入打火机。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液化后装入钢罐。3.液化放热:汽化和液化是两个相反过程,汽化时要吸热,那么液化时要放热。考点/易错点5、升华1. 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或者不见了,是因为樟脑球由固态变成了气态。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2.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变干。因为冰升华成水蒸气,所以衣服会变干。3.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因为雪升华成水蒸气,所以“雪人”变小了。考点/易错点6、凝华1.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体。这种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华。凝华放热。2.冬天看到树上的“

8、雾凇”。水蒸气凝华成冰挂树枝上形成“雾凇”,“雾凇”也叫树挂。3.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外界温度极低,水蒸气凝华在窗户内侧玻璃上形成“冰花”。4.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会变黑。金属钨在高温下先升华变成钨蒸气,钨蒸气后凝华在灯泡内壁上,灯泡就会变黑。三、例题精析考点1 汽化和液化【基础巩固】【例题1】【题干】 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一些严重缺水的国家,露水也是重要的水资源,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 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答案】C 【解析】露水的形成是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例题2】【题干】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

9、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答案】A【解析】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是液化现象。所以是先汽化后液化。【中等强化】【例题3】【题干】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后,湖南长沙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向日本捐赠一台62米混凝土泵车,参与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冷却作业,这台62米泵车在给高温机组注入海水进行降温时,机组上空腾起白雾关于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0、白雾是由于海水升华形成的 B白雾是由于海水遇热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C白雾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D白雾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答案】C【解析】白雾是液体,注入的海水先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形成白雾,故C正确。【培优拔高】【例题4】【题干】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在 ( )A. 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 B. 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C. 窗玻璃的里外两面 D. 不能断定在哪一面【答案】A【解析】深秋的早晨外面的温度比较低,屋子里面温度较高,屋内有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发生液化,变为小水珠附着在玻璃内表面。考点2 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

11、基础巩固】【例题5】下面的几种方法,可以加快蒸发的是 ( )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起来 B把衣服挂在通风处C把衣服挂在卫生间里 D用滴灌代替浇灌【答案】B 【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把蔬菜用保鲜膜包起来减慢了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减慢蒸发;把衣服挂在通风处,加快了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蒸发;把衣服挂在卫生间里属于减慢了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减慢蒸发;用滴灌代替浇灌,属于减小液体表面积,减慢蒸发。【例题6】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如果从外界吸收不到热,那么液体 ( ) A蒸发不能继续进行 B蒸发能够进行,液体温度升高 C蒸发能够进行,液体温度降低D蒸发能够进行,

12、液体温度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液体蒸发虽然需要吸收热量,既可以吸收自身的热量,从而使自己的温度降低;也可以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中等强化】【例题7】【题干】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杯内的水不断的沸腾,则插在烧杯中试管里的水将(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C.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将酒精灯火焰加大,多加热一些时间,可以沸腾【答案】C 【解析】此题就是要判断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液体沸腾的条件有两条:其一是液体的温度必须达到沸点;其二是达到沸点后,还要继续吸热。烧杯中的水可以不断地从酒精灯处吸热,所以烧杯中的水可以沸腾,而沸腾后

13、温度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通过热传递也能达到沸点,但由于试管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就不能再吸热了,因此也就不能沸腾。【培优拔高】【例题8】【题干】如图所示为某种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在冰箱内外的管道中不断循环,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液化并吸收热量 B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液化并放出热量 C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凝固并吸收热量 D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汽化并放出热量【答案】B【解析】电冰箱是汽化与液化吸放热的典型应用,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制冷剂在冷冻室内进行汽化吸热,然后在冷凝器处进行液化放热

14、,从而实现了把电冰箱内的热量搬运到外面,达到了制冷目的。【例题9】【题干】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t/min01020t/t/min01020t/t/min01020t/t/min01020t/A B C D 【答案】C【解析】由于酒精的沸点低,所以它在空气中特别容易蒸发,酒精蒸发要吸热,造成棉花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温度下降,当棉花上的少量酒精蒸发完后,棉花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温度又回升到室温。考点3 升华和凝华【基础巩固】【例题10】【题干】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夏天,冰棍“

15、冒出”的“白气”, B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 C太阳出来雾散了D湿衣服晾干【答案】B【解析】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升华现象。太阳出来雾散了,是汽化现象。湿衣服晾干,是汽化现象。故B项正确。【中等强化】【例题11】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  A积雪融化 B雾、露的形成C霜的形成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答案】C【解析】积雪融化是熔化现象,雾、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升华现象。【培优拔高】【例题12】【题干】北方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16、0;  )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内的热空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答案】C【解析】冰花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成冰花,冰花附在玻璃内壁。四、课堂运用【基础巩固】1.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B. 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 壶嘴喷出的

17、“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 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答案】C【解析】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而成的;壶嘴喷出的“白气”是由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到比它冷的空气液化而成的。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的缘故【答案】D【解析】河里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也是液化现象。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

18、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的缘故。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3.夏天坐在电风扇前会感到凉快,是因为( ) A电风扇吹来的风使环境温度降低 B电风扇吹来的风温度较低 C电风扇吹来的风能够加快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 D电风扇吹来的风能够加快人和周围空气的热传递【答案】C【解析】实际上,开电风扇吹风,室温不会降低,只是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吸收人体热量有致冷作用,使人感到凉爽,利用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来降低体温。【中等强化】4.下面的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水分蒸发的是 ( )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入冰箱 B. 给墨水瓶加盖C. 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 D. 把橘子用塑料袋包起来【答案】C【解析】把蔬菜用保

19、鲜膜包好并放入冰箱,属于用降低温度和减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办法减慢蒸发;把橘子用塑料袋包起来,给墨水瓶加盖,属于用减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办法减慢蒸发,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属于用提高液体温度,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来加快蒸发的。5.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小明和父亲开车去姥姥家,父亲开了空调一会,玻璃上出现了很多小水珠,大家说,小水珠应该在玻璃的哪一测 ( )A. 车窗玻璃朝车内的一面 B. 车窗玻璃朝车外的一面C. 车窗玻璃的里外两面 D. 不能断定在哪一面【答案】B【解析】炎热的夏天,车外温度较高,车内开空调,车内温度较低,使车的玻璃温度也较低,外面高温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发生液化,生成

20、小水珠。【培优拔高】6.已知甲苯沸点是111,如果在在一个大气压下,甲苯的温度是11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苯沸腾 B. 甲苯不沸腾C. 甲苯继续吸热,则能沸腾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考察沸腾的条件。液体沸腾的条件有两条:其一是液体的温度必须达到沸点;其二是达到沸点后,还要继续吸热。,甲苯的温度是111,达到了沸点,继续吸热则能沸腾。7.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其中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干冰迅速吸热变成CO2;气体。b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C.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变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汽化、凝华、

21、熔化 B升华、凝华、熔化汽化、凝固、熔化 升华、凝华、液化【答案】B 【解析】干冰迅速吸热变成CO2气体,是升华现象。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变成雨滴,是熔化现象。所以应当选。五、课程小结一、物态变化的联系二、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不同点相同点发生部位剧烈程度温度条件温度变化都是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蒸发液体表面缓慢任何温度温度降低(制冷)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剧烈一定温度(沸点)不变三、各物态的吸放热(1)吸热:熔化、汽化、升华(2)放热:凝固、液化、凝华6、 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

22、代替沟渠输水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答案】B【解析】升高温度,增大蒸发面积,加快空气流通是加快蒸发的三种方式。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是通过升高温度,加快空气流通来加快蒸发的。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也是通过升高温度,加快空气流通来加快蒸发的。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是通过增大蒸发面积来加快蒸发的。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可以使蒸发变慢。2.同学在家中用电热水壶烧水,第一次烧了半壶水直到沸腾,第二次仍用该壶烧了一壶水直到沸腾,则两次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第一次为细线,第二次为粗线)( )【答案】B【解析】由题意得,两次用同

23、一电热水壶烧水的质量不同,且都把水加热到沸腾,因而两次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是不同的,第二次加热的水质量较多,因而所需加热的时间较长,但加热时间的长短并不影响其沸点的高低,即两次水的沸点是相同的。3.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A.刚从水中走出来,感觉特别冷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汽”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D.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答案】C【解析】刚从水中走出来,感觉特别冷,因为身上的水珠蒸发吸热;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是升华现象。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是汽化现象。4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24、( )A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很多“白气”B深秋早晨小草上出现的“露水”C深秋晚间有时会下霜D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消失”了【答案】C【解析】白气和落水都是有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消失”了属于汽化现象,只有霜是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中等强化】5.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态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 ( )A. 氧、氦、氮 B. 氧、氮、氦 C. 氦、氧、氮 D. 氦、氮、氧【答案】D【解析】氦、氮、氧的沸点依次升高。随温度升高氦先汽化,然后是氮汽化,最后是氧汽化。6.食品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常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保鲜,这是因为干冰( )A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食品温度降低,不致变质B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食品温度降低,不致变质C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食品温度降低,不致变质D以上说法均正确【答案】B【解析】干冰极易升华,升华吸热,有致冷作用,可以获得低温,以减慢食品内水份的蒸发,以起到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