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夏》教学设计_第1页
七年级上册《夏》教学设计_第2页
七年级上册《夏》教学设计_第3页
七年级上册《夏》教学设计_第4页
七年级上册《夏》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梁衡,掌握生字生词,积累有关夏的诗文。2、梳理思路,欣赏夏之美景,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受语言魅力,学习描述美景,善于表现独特的美。 过程与方法1、筛选关键语句,快速梳理思路。2、培养自主探究、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在探究研讨中共享共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不囿于陈俗、敢于打破庸常的审美习惯,欣赏自然,赞美劳动,热 爱生命。教学重点1、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2、学习本文善于抓住景物特点写景,善于运用比较、对比的方法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要点激情交流“我印象中的夏”;情感朗读,整体感知;梳理思路,把握

2、写景层次;欣赏 夏之景,体会作者情怀;品味语言,充分感受语言魅力。学以致用,精彩再现“我心中的夏”。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以夏天最典型的景物图片导入)多媒体播放夏之景,要求学生辨认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夏天。同学们,大家刚才看到的是一幅幅夏景,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呢?(炎热、躁动、勃 发等)作家梁衡笔下的夏天会有什么不同呢?请让我们共同走进夏。二、回顾学习写景散文的心得体会,畅谈学习收获。教师创设话题:前面我们学习了三篇写景散文,三位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有什么特 点?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师生共同归纳: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观察要讲究方法,一般是按

3、照“整体一一局部(重点观察部 分)整体”的路子进行,不但要观察景物的静态,还要观察它的动态,抓住它的 特征。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由于自身构造因素的不同,不同景物都具有各自鲜明 的个性。因此,我们写景一定要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确定观察点,按一定顺序描写。写作顺序指从什么写起,依次写什么,怎样结束,动笔 前要想好。写景的顺序要符合表达需要。写景的文章,通常是用第一人称“我”(作者) 观察的顺序描写,即按观察点的转变和时间的先后来安排。如果是固定观察点,可按空 间的顺序来写,也可按观察点的转变和时间的先后来安排。如果是固定观察点,可按空 间的顺序来写,也可按时间顺序来写,还可按作者的行踪来写

4、。如果是移动观察点,一 般是将时间与空间的顺序结合起来写。景物描写要动静结合。自然界和社会环境有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有的处于变化状态, 既要写出它的静态,例如景物的位置、形状、大小、色彩等方面的变化。写景要做到有 动有静,动静结合,逼真传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融情于景,情景感人。写景文章要把作者对景物的热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才能情景交 融,感动读者。融情于景往往是作者在描写景物的同时,用抒情的笔调,直接或间接地抒发自己对景物的喜爱之情。三、激情交流“我印象中的夏”教师创设对话情境:一提起夏天,同学们心头最先呈现的是什么?走进夏季,你感受到 了什么?走出夏季,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学生畅谈夏的

5、真实感受。四、1、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作者眼中的夏”教师多媒体播放电视散文夏,学生听读,感受情境。学生推荐一人示范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力求声情并茂。学生评点,并积累词语(多媒体显示):iwi字音:磅礴(pdngb。)匍匐(pu fu)澹澹(ddnddn) 芋芋(qian qian)迸发(beng) 字形:主宰苦涩轻飞曼舞闲情逸致 3、学生想象像文中的夏景图,走进画面,从画面中捕捉美景,感受夏天的紧张、 热烈、急促。4、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教师预设:从作家的描绘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作者喜欢这个夏天吗?在文中找 出依据。学生共建:第一段“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

6、热烈、急促的旋律”。 最后一段“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五、欣赏夏之景,感受夏之情、夏之韵,体会“作者心目中的夏”1、教师预设:作者描绘了夏天的哪些情景?这些情景是依什么样的次序介绍的?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学生达成共识:作者描绘了夏天的细草、林带、蝉儿、麦 浪、太阳、热风、棉苗、高粱,瓜秧等景物,写了人割麦打麦、追肥浇水等劳 作。第一段概括夏天的特点,是全文的总领,下午你紧扣“热烈”“紧张”“急促” 三个特点来写。第二、三段写夏天的热烈:第二段先形象地描写由春到夏的过程,然后抓住太 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这些典型景物来写夏之沸腾。第三段由“夏天的 色彩是金黄的”推断出夏

7、是“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第四段写夏天紧张、 急促的旋律,赞美劳动者。第五段总结全文,表达对夏天的赞美之情。教师总结并给予学法指导:文章本有路,遵路识斯真。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 都要有鲜明的思路。写景文章的阅读思路和写作尤需如此。在梳理思路时要善 于筛选显示文章思路的标志性语句,捕捉各段思路的内在联系。比如开头一段 的总领性作用,结尾一段的卒章显志揭示主题的作用。2、教师创设对话情境:从作者的描绘中,我们的收获是满当当的,我们为之紧张兴奋。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你的收获,比如“我看到了我嗅到了我感受到了"。学生依句式说话。师生共同点评。教师总结:这是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

8、万物蓬勃生长,农民辛勤劳作。这 是黄土地的夏天。梁衡曾作为光明日报记者驻扎山西九年,他对脚下的这 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对这“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有着多么独到的 感受啊!3、教师预设:夏天是一首生命与创造的诗歌。请让我们驻足夏天,享受夏天。请 你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夏天是什么样的?请以“夏之景”“夏之情”“夏之韵”为 话题说出你的感受。学生自选话题,小组交流。“夏之景”学生选择的有绿烟图、鸣蝉图、麦浪图、生趣图、劳作图等,体现了美妙之 夏、激情之夏。“夏之情”包括热爱和赞美自然、夏天、劳动、劳动者。“夏之韵”包括“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是哲理之夏。教师

9、总结并引申:作者通过自然景物、农作物、劳动场面来描绘心目中的夏,这是本文 的独到之处。联系前面所学的春三峡济南的冬天三篇文章,我们会发现写景 文章,最常见的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赞美。梁衡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情景中发现劳 动之美,热情地讴歌、赞美劳动,这是非常难得的。风景和人的关系,许多前贤有真知 灼见。莎士比亚说过:“人啊,你是宇宙的精华,你是万物的灵长!”古哲人说过:“让世界的所有风景都消失吧,只是不要消失了人,在一张张不同的面孔和不同的表情中, 我们可以想像世界上所有的风光。”在梁衡看来,夏之所以美,在于劳动、创造、收获。 歌颂夏天,其实是在歌颂生命。六、探究品味,感受语言魅力,学以致用,

10、完美表达1、教师情境创设:夏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文字字字珠巩,读之,令人满目生辉,满齿生香。教师提示:这篇散文选词精致,描写生动细腻,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句子蕴 含哲理,既有写景的情趣美,又有议论的哲理美。请从文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词句,说说 你喜欢的原因。学生交流鉴赏心得:描述性语句欣赏体会:学生a:第2段对季节的描写,用“一锅水”“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的比喻,形象地表 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过程,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学生b: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一句中 的“潜,字勾勒出一位出色的演奏家,声声长鸣悠悠溢出树间,显示着夏的势力,传达着夏

11、 的喧闹。学生c: “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 艘艘的舰船”这一句,用两个“扑打”写出了丰收的繁盛,昭示着喜人的收获。一个“涌” 形象再现了田野里麦浪翻滚的动态景象,既准确形象,又给人美感。学生d: “热风浮动着”,热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昭示我们的生活是多么丰 硕和饱满啊! i*学生e: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 在天地间升腾”。“酿” 一词,揭示夏季酝酿生活的醇香与甘甜。“滚动”“升腾”和前面的“沸 腾”相接,烘托了夏日的气势。学生f: “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

12、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 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一句,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让读者感受到棉苗均 匀有力的喘息,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欣,瓜秧腰肢抖动奋发前行的劲头。夏天的农作物 也具有了人的风采、气度、灵秀。学生g:第4段对农人劳作的叙述,“听听”“看看”,口语化的语句,几个细节,让我们想 像出农民们“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紧张生活! “快割,快割”“快打,快打”“五月人倍 忙”,有什么比收获更让人感到充实的!学生h: “黛色长墙” “火红的太阳”“金黄的大地”等描述性的语句,色彩明快,展现了一幅幅气氛热烈的夏之画卷。哲理性语句欣赏体会:“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

13、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 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 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排比句式,用色彩表达对季节的感受,独具 魅力,写出了夏之热烈。教师引申:春寒料峭,万物萌发,一切生命都蓄势待发,收获在希望之中期盼;秋色辉煌, 硕果累累,然而灿烂终将趋于平淡,生命归于终极。而夏,这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 旺季,由孕育到丰登,是人类创造之波的流泻,它教你承受焦灼痛苦,用青春创造财富,用 汗水浇灌希望,是生命中创造与奋斗的历程。它不正是人生最可贵的黄金季节吗? 教师总结并过渡:作者把散文当做艺术画卷精心创作,每一词精

14、益求精,每一句意蕴深远。 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美,感悟哲理,这何尝不是一种创造!下面我们也来试试。2、教师预设:请依照例句仿写。要求:体现句式特点,修辞运用,例句:(1)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 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 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2)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 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学生凝神仿写,同桌之间交流,教师巡视,及时发现优秀语句,向全班推荐欣赏。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风景图片,帮助学生设置情境。七、课堂总结我们从情境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 一篇篇美文就像美的使者。领略、发现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