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学期高三语文期中模拟试题_第1页
2018年春学期高三语文期中模拟试题_第2页
2018年春学期高三语文期中模拟试题_第3页
2018年春学期高三语文期中模拟试题_第4页
2018年春学期高三语文期中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18年春学期高三语文期中模拟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长期以来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美、英、法的立场比较一致,而中、俄的立场往往 。所以,中俄加强合作与交流,就能达到双赢。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我国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历久弥新、基业长存,就是因为他们诚实守信,童叟无欺, 。 (3)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 ,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不约而同 一诺千金 莫衷一是 b不谋而合 一言九鼎

2、 各执一词 c不约而同 一言九鼎 各执一词 d不谋而合 一诺千金 莫衷一是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大运河是地球上对自然地理面貌改变最大的人类工程, _,_ 。_,_ 。 _, _。 京杭运河只是人们最熟悉的那部分 在漫长 的时光里 ,这条河流支撑生活,激发灵感,启迪心智并指引未来 这是中国人用了2500年时间与自然共同完成的壮丽奇 观 亚洲大陆东部的天然大河都被它联络贯穿,支流多到无法计算 中国大运河还包括隋唐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数千公里广阔空间 在这个空间内,可以看到无数智慧、勇气、决心,还有温情。 a b c d 4下列句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3、( ) a拙作奉上,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近悉教躬违和,弟子特此致候。 c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 d此事我须权衡利弊,方可作出钧裁。 5. 古人常借“杜鹃”寄寓哀怨、悲苦的情思。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这种情思的一项是( ) 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b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树花。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

4、,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曰:“别驾狂邪,诳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释,而廞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舒为万里纪纲,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乃留屯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

5、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于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复发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尧立诽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选自晋书卷四十三列传十三,有删节) 【注】处仲:

6、王敦的字。平子:王澄的字。疢(chèn):病。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舒常切评之:率真 b曾衔之:怀恨 c种菜自赡:赡养 d给赐转丰:丰厚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不以众务在意 世以此服其弘量 b汝辈何敢妄动 何与古人相远 c澄之奔败也 古之狂也直 d乃留屯口 乃逆折舒 8.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分) (1)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3分) (2)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3分) (3)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3分) 9.根据文意,概括郭舒的性格特点

7、。(3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榜(png):指摇船用具。此句指船行触石。 (1)此诗描写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此诗运用的手法。(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静言思之,_ 。 (诗经 氓) (2) _,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 (3)帝高阳之苗裔兮, _。 (屈原离骚) (4)臣本布衣, _,苟全性

8、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5)西当太白有鸟道, _。 (李白蜀道难) (6)诵明月之诗, _。 (苏轼赤壁赋) (7)位卑未敢忘忧国,_ 。 (陆游病起书怀) (8)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 _。 (孟子)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1215题。 迟 行 蒋 勋 一条路上,间隔不远,一株盛放的木棉花,使我停下来,抬头看了好几次。树干直挺耸立,树枝平平伸展出去,像手臂,承载着一朵一朵赭黄橘红的花。仰头看,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烛台,满满一树花朵,艳红鲜黄,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一齐点燃,在阳光下跳跃闪烁。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祝福,路过的行人,也都感染到喜悦。 有

9、些路人或许有急事要办,匆忙走过,无法注意到这个季节木棉花的盛放。我正低头看地上落花,听到他们脚步声急急走来,赶快让开,怕阻挡了他们的去路。 我很喜欢东方园林建筑里的亭子,空间不大,四面无墙,只是暂时供人停留。在山水画里,亭子常常只是一个小点,或在水边,有扶栏可以倚靠,看水流低回,浮沫此起彼落;或在山路迂回的平台,眼前豁然开朗,可以远观山色,眺望大河浩荡。 “亭子”就是“停”的暗示吗?行走盘桓在长长的路途上,我希望前进的速度更快吗?还是我要学习懂得如何停留,懂得在路旁的亭子稍做休息,四处浏览,而不只是匆匆赶路。 如果人生是一条路,从生到死,我希望这条路是高速公路,一通到底,快快走完吗?或者,我更

10、希望在这条路上,可以多一点迟延,多一点迂回,多一点过程,多一点停留。 人类最早只是步行,步行的空间范围很有限。把台北市旧的北门、南门、西门、东门,四个城门连接起来,也就是原来城市步行走出来的尺度。不只是台北,所有以步行速度规划的城市空间,范围都不太大。欧洲许多老城市,像意大利的siena、翡冷翠,西班牙的toledo,都还可以完全用步行游览。老城市的巷弄,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本来就是居民长久用脚走出来的路。 步行可以达到的空间范围不大,步行的速度缓慢,人类慢慢地走着,在步行的速度里思考,随时停下来,观察季节的变化,看天上星辰转移,等 待太阳落山,整理自己的思绪,反省自己生命的状态,探索宇宙的现

11、象,思维信仰的价值。他们一步一步走着,好像步行的节奏成就了思维的节奏,因为可以慢慢步行,有了崇高的宗教,有了深沉的哲学,有了悠扬跌宕诗歌的咏唱。 或许,我们已经遗忘,人类最初的文明,是在漫长步行的路上,一步一步,缓慢行走出来的结果。 我的脑海里,常常有一些步行队伍的画面。在古老的印度,修行的僧侣,手上捧着钵,一步一步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走到河边,洗脚沐浴。洗完脚,在树下铺了座位,静静聆听佛陀说法。 我步行去了恒河边的鹿野苑,也步行去了已成废墟的那兰陀,在玄奘读书的经院,体会步行者思想的节奏。我在雅典卫城铺了大理石板的山路上徘徊迟行,想象古希腊的哲人如何一边走,一边议论哲学。他们的步行也好像一种

12、逻辑,每一步都条理分明。荷马的吟咏唱叹,流传在城市的街道上,他失明的双眼,看不见路,手里的棍子,一点一点,也都是步伐的节拍。 11我步行走去灞桥,黄埃漫漫,仿佛还听得到桥下的流水,桥边杨柳依依,送别的人与告别的人缓缓走来,送别和告别,时间都很长,可以折一段柳枝做纪念,可以劝君更尽一杯酒,可以吟诗唱和。仿佛因为步行,也就多了许多心事。“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李白说的是男子离去后地上的脚印,女子在门前凝视,脚印一步一步,一天一天,长满了绿苔。那些迟行的脚印,走得那么慢,走在岁月里,走出了眷恋,走出了不舍,走出了思念,走出了感谢与珍重,走出了文明的厚重绵长。 12 文章开头描写了盛开的木棉花,有

13、什么作用?(4分) 13喜欢“亭子”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分析。(4分) 14构思颇具匠心,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15文章以“迟行”为题,请探究其深刻内涵。(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8题 静寒之境 朱良志 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

14、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

15、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 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 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