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思考题_第1页
细胞生物思考题_第2页
细胞生物思考题_第3页
细胞生物思考题_第4页
细胞生物思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概述)1、 名词:cell biology,cell theory,mycoplasma。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细胞学说(cell theory):(1)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2)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所有细胞只能产生于已经存在

2、的细胞分裂。支原体(mycoplasma):已知最小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没有类核,直径0.10.3米。2、 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相同点:(1) 都具有类似的细胞质膜结构(2) 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并使用相同的遗传密码(3) 都是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细胞分裂(4) 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机制,有类似的核糖体结构(5) 代谢机制相同(如糖酵解和TCA循环)(6) 具有相同的化学能贮能机制,如ATP合成酶(原核位于细胞质膜,真核位于线粒体膜上)(7) 光合作用机制相同(蓝细菌与植物相比较)(8) 膜蛋白的合成和插入机制相同(9) 都是通过蛋白酶体(蛋白质降解结构)降解蛋白质(古细

3、菌与真核细胞相比较)不同点:(1) 细胞分裂分为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并且分开进行(2) DNA和蛋白质结合压缩成染色体结构,形成有丝分裂的结构(3) 具有复杂的内膜系统和细胞内的膜结构(如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乙醛酸循环体、胞内体等)(4) 具有特异的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5) 具有复杂的骨架系统(包括微丝、中间纤维和微管)(6) 有复杂的鞭毛和纤毛(7) 具有小泡运输系统(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8) 含有纤维素的细胞壁(如植物细胞)(9) 利用微管形成的纺锤体进行细胞分裂和染色体分离 (10) 每个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成双存在,二倍体分别来

4、自于两个亲本(11) 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进行有性生殖Chapter 3 Biomembrane and cell surface (生物膜和细胞表面)1、生物膜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各有何功能? What are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biomembrane? 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the compenents?组成及功能:(1)膜脂: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成分,调剂恶魔的稳定性和稳定细胞膜。(2)膜蛋白:包括膜外在蛋白和膜内在蛋白。转运物质进出细胞,作为受体接受胞外信号,细胞骨架及细胞间质的成分,与细胞分化及细胞连

5、接有关,结合于膜上的各种酶催化细胞各种反应。(3)膜糖:作为某些大分子的受体,与细胞识别及信号转导相关。2. 生物膜的特性是什么?有哪些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What are the features of biomembrane? What are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features of biomembrane?生物膜的特性是:不对称性和流动性。3. 比较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Compare the features distinguish channel protein from carrier prote

6、in.通道蛋白:一类由-螺旋蛋白构成的跨膜蛋白质,中心形成亲水通道,队离子有高度的亲和力,允许离子和适当大小的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载体蛋白:是存在于细胞膜上与某种物质运输有关的跨膜蛋白,即可介导被动运输,又可介导主动运输,对转运的物质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能与之短暂地、可逆地结合。4. 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 How are active transport and passive transport similar, and how are they different?5. 叙述 Na+/K+泵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Please describe the structure and

7、 mechanism and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Na+/K+ pump.结构:由和两个亚基构成,属于多次跨膜的膜整合蛋白。作用机制:细胞膜内侧的亚基与 Na+结合后,促进ATP水解,使得亚基发生磷酸化,引起构象变化,将 Na+泵出细胞外;构象改变的亚基与K+亲和力大,与胞外离子结合后去磷酸化,亚基恢复构象的同时将K+离子带入细胞内。Na+引起的磷酸化和K+引起的去磷酸化交替发生,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循环消耗一个ATP,泵出3个Na+和泵入2个K+。意义:造成细胞外高Na+和细胞内高K+这种不均匀的离子分布,有助于维持动物细胞的渗透压平衡。1、Explain

8、 the following terms: cell coat, ECM.什么是细胞被、细胞外基质?细胞膜:只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又称为质膜。细胞外基质: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具有一定组织性的网络结构。2. What are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al fea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ECM?简述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1) 胶原:基本构成单位是原胶原,原胶原由3条多肽链盘绕而成,肽链一级结构有G-X-Y重复序列,X常为脯氨酸,Y常为羟脯氨酸。功能:因其刚性和抗张强度很大,所以

9、构成细胞外基质的骨架。(2) 弹性纤维:由高度疏水的非糖基化糖性纤维构成,富含甘氨酸或脯氨酸,但无GLY-X-Y序列。功能:赋予组织弹性及抗张性。(3) 氨基聚糖:由重复的二塘单位构成的无侧链的长链多糖,因其二糖单位之一是氨基酸己糖而得名。功能:在结缔组织中起强化、弹性和润滑作用;在机制中倾于向外膨胀,使组织有抗压能力。(4) 蛋白聚糖:大量氨基聚糖与核心蛋白的丝氨酸残基共价结合形成多聚体。功能:使软骨有凝胶样特性及抗变形能力,能够分选向细胞内通透的分子。(5) 非胶原糖蛋白:既可与细胞结合,有客与细胞外基质中大分子结合,能够将细胞粘着于细胞外大分子(可分为纤连蛋白和层连蛋白)。3. Comp

10、are the features of four main cell adhesive molecules. 四种主要细胞黏着分子的比较。类型黏着方式主要结构特点主要作用稳定的细胞连接钙黏蛋白同嗜性、依赖Ca2+胞外N端5个结构域,均含Ca2+结合部位,4个同源性高参与胚胎发育中细胞识别、迁移和组织分化及成体组织器官构成粘着带 桥粒免疫球蛋白同嗜或异嗜性、不依赖Ca2+含免疫球蛋白折叠结构域参与免疫,细胞间黏着否选择蛋白异嗜性、依赖Ca2+胞外部分具一凝集素结构域参与白细胞与脉管内皮细胞间识别与黏着否整联蛋白异嗜性、依赖Ca2+由和两个亚基形成异二聚体糖蛋白参与细胞与基质、细胞间黏着,信号转导

11、粘着斑 半桥粒4、List the types,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cell junction.细胞连接有哪些类型,有何特点和功能?细胞连接包括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锚定连接包括粘着带、粘着斑、桥粒和半桥粒,通讯连接包括缝隙连接、化学突触。功能:(1)封闭连接防止物质从细胞的一侧扩散到另一侧,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时封闭连接起作用。(2)锚定连接负责抵御和耐受机械力、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的附着等。(3)通讯连接负责细胞间的代谢耦连、信息传递和通透性调节。Chapter 4 Intracellular compartments an

12、d transport(细胞内模和运输)1、 什么是蛋白质分选?蛋白质运输定位有哪些方式?蛋白质分选(Protein Sorting):依靠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从蛋白质起始合成部位转运到起功能发挥部位的过程。蛋白质运输定位方式:核孔运输,跨膜运输,小泡运输。2、 叙述内质网、高尔基体的结构与功能。内质网的结构:(1)粗面内质网,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2)滑面内质网:主要合成与细胞构建相关的大分子,如脂类的合成,解毒,合成固醇类激素,肌细胞中的滑面内质网特化为肌质网,参与糖原的代谢。高尔基体结构:(1)顺面内质网,O-连接的糖基化和酰基化;(2)中间高尔基体膜囊,完成糖基化修饰、脂

13、类及多糖的合成;(3)反面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分类、包装和输出,并参与一些蛋白的后期修饰和脂质的单向转运。3、 叙述信号假说的主要内容。信号假说: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内部包含信号序列,该信号序列决定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与去向。如分泌性蛋白N端序列作为信号肽,可将该蛋白定位到内质网上继续合成,蛋白在继续合成之前需将信号肽切除。4、 简述溶酶体的功能及其生物发生过程。功能:(1)清除功能;(2)防御功能(3)消化功能(4)参与受精功能(5)参与激素的合成(6)参与膜循环等。发生过程:所有的溶酶体酶都有共同的标志,6-磷酸甘露糖(M6P):首先粗面内质网合成溶酶体酶并进行N-连接糖基化修饰;转至顺面高

14、尔基网,糖基上的甘露糖残基被磷酸化成M6P:反面高尔基网膜上有M6P的受体,将溶酶体酶与其他蛋白区分并加以浓缩,以出芽方式离开高尔基体,形成初级溶酶体。5、 比较组成型分泌和调节型分泌。组成型分泌:在这种分泌途径中, 运输小泡持续不断地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质膜,并立即进行膜的融合,将分泌小泡中的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 此过程不需要任何信号的触发, 它存在于所有类型的细胞中。调节性分泌:调节型分泌又称诱导型分泌, 见于某些特化的细胞,如内分泌细胞。在这些细胞中,调节型分泌小泡成群地聚集在质膜下,只有在外部信号的触发下,质膜产生胞内信使后才和质膜融合,分泌内容物。6、 什么是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简述

15、其基本过程。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内吞作用,主要是用于摄取特殊的生物大分子。被吞入的物质首先同细胞质膜的受体蛋白结合, 同受体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ligand)。基本过程:被转运的物质首先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形成受体-大分子复合体,引起细胞膜在网格蛋白的参与下形成有被小窝,有被小窝包裹着受体-大分子复合体深陷并脱离细胞膜形成有被小泡,完成胞吞作用。7、 运输小泡有哪些类型? 简述被网格蛋白小泡的形成。类型:(1)网格蛋白有被小泡:负责蛋白质从高尔基体向细胞膜、内体或溶酶体的运输,在受体介导的内吞途经中负责将物质从细胞膜运往胞质以及从内体到溶酶体的运输;(2) COP有被小泡:由

16、高尔基体出芽产生,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返回内质网,在组成型分泌过程中行使非选择性的批量运输功能;(3) COP有被小泡:由内质网出芽产生,负责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网格蛋白小泡形成过程:在胞吞过程中,吞入物(配体)先同膜表面特异受体结合, 然后网格蛋白装配的亚基结合上去,使膜凹陷成小窝状。在形成了网格蛋白被膜小窝之后,很快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小泡,即网格蛋白小泡。Chapter 6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1、 解释:细胞骨架、微管组织中心、马达蛋白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细胞内一个复杂的蛋白质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网络结构体系, 包括微管、微丝、中间纤维。M

17、TOCs (微管组织中心):具有起始微管的成核和延伸的特殊细胞结构。马达蛋白:利用ATP供能产生推动力,进行细胞内物质运输或运动的蛋白分子。2、 简述细胞骨架的功能。细胞骨架不仅在维持细胞形态,承受外力、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在细胞分裂中细胞骨架牵引染色体分离,在细胞物质运输中,各类小泡和细胞器可沿着细胞骨架定向转运;在肌肉细胞中,细胞骨架和它的结合蛋白组成动力系统;在白细胞(白血球)的迁移、精子的游动、神经细胞轴突和树突的伸展等方面都与细胞骨架有关。另外,在植物细胞中细胞骨架指导细胞壁的合成。3、 概述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的成分、结构特点和

18、功能。A. 微管,成分:微管装配的基本单位是由微管蛋白和微管蛋白组成的微管蛋白异二聚体,长管状中空结构,外径为24nm,管壁由13根原纤维排列组成。功能:能与其他蛋白共同装配成纺锤体、基粒、中心粒、鞭毛、纤毛、轴突和神经管等结构,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运动和分裂等重要生命过程。B. 微丝,成分:由球形肌动蛋白组成的,直径约为7nm的骨架纤维;结构特点:球形肌动蛋白单体有极性,装配过程存在踏车现象;功能:(1)组成细胞骨架,维持细胞形态;(2)参与细胞运动,如巨噬细胞穿越血管壁的阿米巴运动;(3)参与肌肉收缩,肌动蛋白丝与肌球蛋白丝相对滑动,使肌肉收缩;(4)参与细胞分裂及形态发生,胞质分裂环

19、主要由微丝构成;(5)参与构建细胞表面特化结构,如微绒毛;(6)构成细胞间连接装置,如介导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黏着的应力纤维。C. 中间纤维,成分:来源于同一基因家族,因此同源性很高;结构特点:只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直径10nm,是介于粗肌丝与细肌丝之间的纤维结构。功能:(1)在细胞内起支架作用,并参与细胞核的定位;(2)在细胞间或组织间起支架作用;(3)与微管和微丝一起参与物质运输;(4)与mRNA运输有关;(5)参与胚胎发育和上皮细胞分化;(6)参与信号转导。4、 概述微管、微丝的装配过程。微管装配过程:(1)和微管蛋白形成、二聚体;(2)二聚体彼此相互连接形成原纤维;(3)原纤

20、维径侧面增加形成片层,至13根纤维时,合拢成一个微管。微丝装配过程:(1)成核期:肌动蛋白单体聚合形成稳定的三聚体核心;(2)生长期:肌动蛋白开始在核心两端聚合,正端的组装速度明显快于负端;(3)平衡期:肌动蛋白参入微丝的速度与其从微丝上解离的速度达到平衡,微丝长度基本不变。5、 比较细胞质动力蛋白与驱动蛋白。动力蛋白:动力蛋白是一种马达蛋白(或分子马达),可将ATP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动力蛋白依靠在微管上向负端的“行走”运输细胞内的货物。细胞骨架微管的负端指向细胞中心,因此动力蛋白也被称为负端指向的分子马达。驱动蛋白:能一种发动机蛋白,由几个不同的结构域组成,包括两条重链和一条轻

21、链,它有一对球形的头,是产生动力的“电机”,还有一个扇形的尾,是货物结合部位。 利用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驱动自身及所携带的货物分子沿微管运动的一类马达蛋白,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驱动蛋白的运输具有方向性,从微管的(-)端移向微管的(+)端,是正端走向的微管发动机 6、 如何证明微管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答案纯属参考,可以答得更详细点)用微管特异作用物如秋水仙素处理正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如果观察到细胞不能分裂而终止于分裂中期,则可以证明微管参与了细胞的有丝分裂。7、 如何证明微丝担负胞质环流的功能?(答案纯属参考,可以答得更详细点)用微丝特异作用物处理成熟的活植物细胞,如果观察不到细胞质围绕中央

22、液泡进行的环形流动,则证明微丝担负胞质环流的功能。Chapter 7 细胞通讯和信号传递(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1. 什么是信号分子?可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信号分子 (signal molecules):也称为配体,是同细胞受体结合并传递信息的分子。本身不直接作为信息,基本功能是提供一个正确的构型及与受体结合的能力。Hormones(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如肾上腺、睾丸、卵巢、胰腺、甲状腺、甲状旁腺和垂体)合成的化学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被分泌到血液中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这种通讯称为内分泌信号传导。 局部介质Local m

23、ediators:由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液中的信号分子(如:生长因子、 淋巴因子、 前列腺素、 NO等),只作用于周围细胞。通常将这种信号传导称为旁分泌信号传导。有时也作用于分泌细胞本身, 通常将由自身合成的信号分子作用于自身的现象称为自分泌信号传导。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s :由神经末梢释放出来的小分子物质,是神经元与靶细胞之间的化学信使。这种信号传导称为神经信号传导。2、简述离子通道偶联受体的工作原理。原理:其受体是由多亚基组成的受体-离子通道复合体,本身即是信号结合位点,又是离子通道,对配体和运输的离子都有特异的选择性。该信号转导途经无中间步骤,直接引起

24、效应。3、以糖原的分解为例说明通过第二信使cAMP进行的信号转导过程。糖原分解的上调激素,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表面受体-受体活化-激活胞内偶联G蛋白-G蛋白alpha-亚基结合GTP,解离并活化-激活AC-催化ATP产生cAMP-变构激活PKA-磷酸化并激活糖原磷酸化酶b激酶-磷酸化并激活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糖原分解4. cAMP信号途径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途径有哪些区别和联系?相同点:CAMP途径与磷脂酰肌醇途径都是G蛋白耦连受体途经。不同点:(1)cAMP信号通路: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与GTP结合的调节蛋白(G蛋白)的耦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2)

25、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最大特点是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三磷酸肌醇)IP3Ca2+和(二酰苷油)DGPKC途径,实现细胞对外界的应答,因此把这一信号系统称之为“双信使系统”。 IP3是一种水溶性分子,在细胞内动员内源Ca 2 +,使胞质中内源Ca 2 + 浓度提高。Ca 2+通过钙调蛋白引起细胞反应;DG激活蛋白激酶C(PKC)。 5. 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RTK-Ras信号途径。 配体活化酪氨酸激酶RTK活化的酪氨酸激酶RTK 结合接头蛋白adaptor GRF(鸟苷酸释放因子)促进GDP释放Ras(GTP结合蛋白)活化,诱导下游事件:Ra

26、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又称MAPKKK)活化(使蛋白上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活化的Raf 结合并磷酸化另一种蛋白激酶MAPKK,导致MAPKK 活化(MAPKK是一种具双重特异的蛋白激酶,它能磷酸化MAPK的苏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使之激活)MAPK活化进入细胞核其它激酶或基因调控蛋白(转录因子)的磷酸化修饰。6. 信号终止的方式有哪些?(1)降低表面受体的数量,通过内吞作用减少质膜中受体的量;(2)受体脱敏/钝化,通过磷酸化钝化;(3)受体隔离;(4)灭活信号分子,如乙酰胆碱脂酶将乙酰胆碱水解;(5)使信号蛋白失活,如通过磷酸酶脱磷酸使信号通路中的蛋白失活。(6)产生抑制蛋白。7、比较三

27、条信号通路的异同 cAMP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还有受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第一个和第二个都是G蛋白偶连信号通路,第三个是与酶偶连的信号通路1、cAMP信号通路 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与GTP结合的调节蛋白(G蛋白)的耦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cAMP信号通路由质膜上的5种成分组成:激活型激素受体(Rs);抑制型激素受体(Ri);与GDP结合的活化型调节蛋白(Gs);与GDP的抑制型调节蛋白(Gi);腺苷酸环化酶( C )。 (1) Rs 与Ri Rs与Ri位于质膜外表面,识别细胞外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受体有两个区域,一个与激素作用,另一个与G蛋白作用。

28、(2) Gs与Gi G蛋白也称耦联蛋白或信号转换蛋白,它将受体和腺苷酸环化酶耦联起来,使细胞外信号跨膜转换为细胞内信号,即第二信使cAMP. (3)腺苷酸环化酶 cAMP信号通路的催化单位是结合在质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它催化ATP生成cAMP。 cAMP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激活靶酶和开启基因表达,是通过蛋白激酶A完成的。 激活靶酶:通过对蛋白激酶A的活化进而使下游靶蛋白磷酸化,从而影响细胞代谢和细胞行为是细胞快速答应胞外信号的过程。开启基因表达:是一类细胞缓慢应答胞外信号的过程,这就是cAMP信号通路对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该信号途径涉及的反应链可表示为:激素 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 腺苷酸环化

29、酶 cAMP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 基因调控蛋白 基因转录。2.外界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使质膜上的 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 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苷油(DG )两个第二信使。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最大特点是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 2 +和DGPKC途径,实现细胞对外界的应答,因此把这一信号系统称之为“双信使系统”。 IP3是一种水溶性分子,在细胞内动员内源Ca 2 +,使胞质中内源Ca 2 + 浓度提高。Ca 2+通过钙调蛋白引起细胞反应;DG激活蛋白激酶C(PKC)。 在许多细胞中,PKC的活化

30、可增强特殊基因转录。有两条途径:PKC激活一条蛋白激酶的级联反应,导致基因调控蛋白的磷酸化和激活;PKC的活化,导致一种抑制蛋白的磷酸化,使基因调控蛋白摆脱抑制状态释放出来,进入细胞核,刺激特殊基因的转录。 3、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又称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是细胞表面一大类重要受体家族. CTKs的多肽链只跨膜一次,胞外区是结合配体的结构域,胞内区肽段是酪氨酸蛋白激酶的催化部位,并具有自磷酸化位点。 自磷酸化的结果是激活了受体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可被含有SH2结构域的胞内信号所识别并与之结合,由此启动信号转导。第八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Nucleus and Chro

31、mosomes)1、 概述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组成:核被膜、染色质、核仁、核基质功能:(1)储存遗传信息;(2)基因复制、转录;(3)加工转录的初始产物。2、 概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结构:中央运输蛋白、胞质环、核质环、核篮功能:介导细胞核与胞质间的物质运输。是一个双功能性、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通道,双功能性表现为被动扩散和主动运输,双向性指入核和出核运输。3、 简述核蛋白输入的机理。机理:核蛋白通过NLS(核定位信号序列)识别并结合NLS受体,形成转运复合物,转运复合物与核孔复合体的胞质纤维结合,核孔复合体构象改变,将转运复合物从胞质面转到核质面,转运复合物在核质面被结合GTP的蛋白作用而

32、解离,核蛋白释放,受体返回胞质重新利用。4、 简述染色质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化学组成: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少量RNA。功能:遗传信息的载体。5、 概述核小体结构模型要点。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包括组蛋白H2A、 H2B 、H3 和H4各两分子组成的核心颗粒和200bp左右的DNA,DNA分子在核心颗粒上缠绕1、75圈,并通过60bp左右的DNA片段与下一个核小体相连。6、 概述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特点。其结构包括:着丝粒和动粒、副溢痕、核仁组织区、随体、端粒8、概述核仁的结构与功能。结构:纤维中心、致密纤维成分、颗粒成分、核仁相随染色质和核仁基质。功能:(1)合成rRNA;(2)

33、加工前体rRNA;(3)装配核糖体大、小亚基。第9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Cell cycle and cell division) 1、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可分为哪些时期,各时期有何特点?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开始生长到下次有丝分裂终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可以分为G1,S, G2和M期。G1期:合成细胞生长所需的蛋白质、糖类、脂质,但不合成DNA;S期:细胞分裂间期的DNA的合成时期;G2期:继续合成蛋白质,合成微管蛋白,进行基因转录;M期:细胞分裂期,主要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形式。2、 什么是MPF?Maturation-promoting factor,促成

34、熟因子,主要含P32和P45两种蛋白,是一种蛋白激酶,可使蛋白质发生磷酸化。3、 细胞周期有哪些关卡,各检验什么?G1/S 检验点(START或限制点): 主要是监测细胞的大小和营养状态;是细胞周期的主要控制点,它决定着细胞能否分裂。G2/M检验点: 控制检测细胞的大小、细胞所处的状态以及细胞内DNA是否复制完毕,决定能否进入有丝分裂。M检验点:控制监测所有的染色体是否都与纺锤体相连,并排列在赤道板上,决定能否进行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 4、 概述细胞周期调控的一般模型。(1) 三类周期蛋白-CDK复合物,G1期周期蛋白-CDK复合物、S期周期蛋白-CDK复合物和有丝分裂周期蛋白-CDK复合物;

35、(2) 三个关键的过渡期:G1S期、中期-后期、后期至末期及胞质分裂期。5、概述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前期(prophase):染色体的凝集、分裂极的确定、核仁的消失和核膜的解体;早中期(prometaphase):纺锤体的装配;中期(metaphase):所以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anaphase):着丝粒分开,染色单体移向两极。末期(Telophase):染色单体平均分配到纺锤体的两极,核膜片段重新包围两组染色体, 形成完整的核膜,并在两极重新形成新的细胞核。6、 试述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后期A)和分向两极(后期B)的机制。在后期A,动粒微管变短,将染色体逐渐拉向两极。一般认为,

36、动粒微管变短是由于其动粒端解聚所造成的,而这种解聚有时由于马达蛋白沿动粒微管向极部运动的结果。微管马达蛋白首先结合到动粒上,在ATP分解提供能量的情况下,沿动粒微管向极部运动,并带动动粒和染色单体向极部运动。动粒微管的末端随之降解成微管蛋白二聚体,动粒微管变短,动力和染色单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当染色单体接近两极,后期A结束,转向后期B。在后期B,极性微管游离端(正极)在ATP提供能量的情况下与微管蛋白聚合,使极性微管加长,形成较宽的极性微管重叠区。KPPs与极性微管重叠区的微管结合并在来自两极的极性微管之间搭桥。KRPs向微管正极行走,促使来自两极的极性微管在重叠区相互滑动,使重叠区逐

37、渐变得狭窄,两极之间的距离逐渐变长。同时,胞质动力蛋白在星体微管和细胞质膜之间搭桥,并向星体微管负极运动,进一步将两极之间的距离拉长。7、概述减数分裂各期的特点。细线期(leptotene):染色体已加倍,并凝缩成细线状,但看不到染色体的双重性。偶线期(zygotene):又称配对期,联会复合体形成,二价体:完全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也称四分体。粗线期(pachytene):染色体进一步浓缩, 变粗变短, 结合紧密,光镜下只在局部可以区分同源染色体.重组节形成,染色体发生交换和重组。合成少量粗线期DNA(P-DNA),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防止断裂。合成减数分裂期专用的组蛋白,并把体细胞类型的组蛋白

38、部分或全部置换下来.联会期间,同源染色体发生断裂和重接,在此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显微镜下可见到交叉。双线期(diplotene ):同源染色体开始分开,但分开不完全,出现交叉。终变期(diakinesis):染色体收缩到最大限度,大部分交叉完全端化,终变期末核仁消失,核膜破裂。8、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第十章 细胞分化 (Cell Differentiation)1、 什么是细胞分化、细胞决定、细胞全能性?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由一种细胞类型经过分裂产生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有稳定性差异的、不同的细胞类型的过程。细胞决定(Cell determination): 细胞在发生可识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之前,就已受到约束而向着特定方向分化,这时细胞内部已发生变化,确定了未来的发育命运。细胞全能型(Cell totipotency):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机体的潜能。2、 概述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1)胞外信号分子 (2)细胞记忆与细胞决定 (3)受精卵胞质的的不均一性 (4)位置效应 (5)环境因素 (6)染色质变化与基因重排3、简述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调控。(1)DNA水平的调控DNA ,如CpG岛甲基化,组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