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牛顿运动定律(学生版)_第1页
(3-1)牛顿运动定律(学生版)_第2页
(3-1)牛顿运动定律(学生版)_第3页
(3-1)牛顿运动定律(学生版)_第4页
(3-1)牛顿运动定律(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第1课时 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考纲解读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会分析实际问题.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会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考点梳理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 这种状态2意义(1)指出力不是 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 的原因(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 3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 状态或 状态的性质(2)量度: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 的物体惯性大,质量 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 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

2、情况和受力情况 误区提醒1.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误认为惯性消失了.2.速度越大,误认为惯性越大.3.误认为惯性和惯性定律是一回事二、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 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方向 、作用在 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不能在实验室中用实验验证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对牛顿第

3、三定律的理解关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不同时产生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效果会相互抵消3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可能相同4对惯性的理解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B汽车速度越大刹车后越难停下来,表明速度

4、越大惯性越大C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没有惯性D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5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在日常生活中,小巧美观的冰箱贴使用广泛,一磁性冰箱贴在冰箱的竖直表面上静止不动时,它受到的磁力 ()A小于受到的弹力B大于受到的弹力C和受到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和受到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6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我们都难以忘记刘翔那优美的跨栏姿势在他跨越栏架的过程中()A支撑脚蹬地的瞬间,地面对脚的支持力大于脚对地面的压力B支撑脚蹬地的瞬间,地面受到向后的摩擦力C支撑脚离地后,他还受到向前冲的力,以至于能很快地通过栏架D运动到最高处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方向沿水平

5、方向向前方法提炼1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主要在于: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2判断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时,若为的关系,则为相互作用力;若为的关系则为平衡力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即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2揭示了力的本质:牛顿第一定律对力的本质进行了定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3揭示了不受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

6、的,当物体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物体都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例1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只有不受外力的物体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时其惯性也越大 用惯性解释运动现象的思路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惯性相关的运动现象,如人乘车时的前倾后仰、跑步时的跌跟头、用铁锤钉钉子等,运用惯性知识解释这些现象的思路是:(1)明确要研究的是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它原来处于什么运动状

7、态(2)确定外力作用在此物体的什么位置,物体在此位置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由于惯性的原因,物体上没受力的部分保持原运动状态(4)物体的不同部分运动状态不同,引起了惯性现象的出现突破训练1在水平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1所示,则关于小车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 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 图1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 D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考点二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1)“三同”:大小相同;性质相同;变化情况相同(2)“三异”:方向不同;受力物体不同;产生

8、效果不同(3)“三无关”:与物体的种类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和其他物体存在相互作用无关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不同点受力物体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赖关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叠加性两力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力的性质一定是同性质的力性质不一定相同相同点大小、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例2一个榔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榔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榔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B榔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

9、受到的力,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C榔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D因为不清楚榔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突破训练2如图2所示,用细绳把小球悬挂起来,当小球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图211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用“转移对象法”进行受力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一定等大反向,分别作用在

10、两个物体上当待求的某个力不容易求出时,可先求它的反作用力,再反过来求待求力如求压力时,可先求支持力在许多问题中,摩擦力的求解亦是如此例3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如图3所示,已知环沿杆匀加速下滑时,环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f,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多少?突破训练3如图4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A(Mm)g B(Mm)gma C(Mm)gma D(Mm)g 图4高考题组1(2012·新课标全国

11、3;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2(2011·浙江·14)如图5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2、图5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模拟题组3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不会运动,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体现B物体受力越大,运动得越快,这是符合牛顿第一定律的C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则速度一定为零;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则其速度也一定不为零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最大时,速度却可以为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最小时,速度却可以最大4.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点击实验菜单中“力的相互作用”把两个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如图6所示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

13、间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论 () 图6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5.如图7所示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汽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刹车摆锤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摆锤由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动若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是 () 图7A向左行驶、突然刹车 B向右行驶、突然刹车C向左行驶、匀速直线运动 D向右行驶、匀速直线运动题组1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1

14、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B伽利略认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所有的物体将下落得同样快C牛顿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亚里士多德根据理想实验推出,若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其速度继续运动下去2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1所示,其中有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图1两个对

15、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只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有关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是事实,是推论 B是事实,是推论C是事实,是推论 D是事实,是推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物体运动速率始终不变,则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B若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若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若物体在

16、任意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题组2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4就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B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变小了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转弯的目的5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

17、,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水面的形状是下图中的 ()6.如图2所示,在匀速前进的磁悬浮列车里,小明将一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且小球相对桌面静止关于小球与列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小球向前滚动,则磁悬浮列车在加速前进B若小球向后滚动,则磁悬浮列车在加速前进 C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前滚动 D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后滚动7.抖空竹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最早的空竹是两个如同车轮的竹筒,中间加一个转轴,由于外形对称,其重心在中间位置,初玩者能很好地找到支撑点而使之平衡随着制作技术的发展,如图3所示的不对称的空竹也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在大多是塑料制成的,也有天然竹木制成的关于抖空竹,在空

18、气阻力不可忽略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A空竹启动前用绳子拉住提起,要保证支持力和重力在同一条直线上B空竹的转动是依靠绳子的拉动,绳子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越小越好C空竹抛起后由于惯性而继续向上运动,在空中受重力和惯性作用D空竹从抛起到接住,转速会减小,表演时还要继续牵拉绳子使其加速转动题组3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区别的考查8消防员用绳子将一不慎落入井中的儿童从井内加速向上提的过程中,不计绳子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对儿童的拉力大于儿童对绳子的拉力B消防员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儿童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绳子对儿童的拉力大于儿童的重力D消防员对绳子的拉力大于儿童对绳

19、子的拉力 9一物体受绳子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前进,先做加速运动,然后改为匀速运动,再改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子的力B减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子的力C只有匀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才与物体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D不管物体如何前进,绳子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大小总相等 10.物体静止于一斜面上,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

20、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图4 11.如图5所示,将两弹簧测力计a、b连接在一起,当用力缓慢拉a弹簧测力计时,发现不管拉力F多大,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相等,这个实验说明 ()A这是两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 B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图5 12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 )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

21、的初速度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大小13沼泽地的下面蕴藏着丰富的泥炭,泥炭是沼泽地积累的植物残体,它的纤维状和海绵状的物理结构导致人在其上面行走时容易下陷(设在下陷过程中,泥炭对人的阻力不计)如果整个下陷的过程是先加速再减速最后匀速运动,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加速向下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B在减速向下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小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对沼泽地的压力是先大于后等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小总是等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大小14.如图6所示,用质量不计的轻细绳l1和l2将A、B两重物悬

22、挂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对A的拉力和l2对A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l2对A的拉力和l2对B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l1对A的拉力和A对l1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l2对B的拉力和B对l2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图6(二)牛顿第二定律考纲解读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性质.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瞬时问题和两类动力学问题考点梳理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到的作用力成 ,跟它的质量成 ,加速度的方向与 相同2表达式: ,F与a具有瞬时对应关系3力学单位制(1)单位制由 和导出单位共同组成(2)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有质量(kg)、长度(m)和时间(

23、s)(3)导出单位有N、m/s、m/s2等1对牛顿第二定律内容和公式的理解由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ma可知 ()A质量m与合外力F成正比,与加速度a成反比B合外力F与质量m和加速度a都成正比C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总是跟它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致D物体的加速度a跟其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它的质量m成反比 2对力、加速度和速度关系的理解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所受的合外力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C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很大D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为零 3牛顿

24、运动定律的应用建筑工人用如图1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 kg的建筑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 kg的建筑材料以0.5 m/s2的加速度提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建筑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2) ()A510 N B490 NC890 N D910 N 图1 4力学单位制的应用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取计数时间间隔为0.1 s,测得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的平均值x1.2 cm,若还测出小车的质量为500 g,则关于加速度、合外力大小及单位,既正确又符合一般运算要求的是 ()Aa m/s2120 m/s2Ba m/s21.2

25、m/s2CF500×1.2 N600 NDF0.5×1.2 N0.60 N5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瞬时问题(2010·大纲全国·15)如图2所示,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Aa10,a2g Ba1g,a2g 图2Ca10,a2g Da1g,a2g6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质量m1 kg的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运动,初速度大小为2 m/s.在物体运动的直线上施以一个

26、水平恒力,经过t1 s,速度大小变为4 m/s,则这个力的大小可能是( ) A2 N B4 N C6 N D8 N方法提炼1瞬时问题的分析:题目中同时有轻绳和弹簧,剪断轻绳时,弹簧的弹力不能瞬间发生变化剪断弹簧时,绳上的拉力在瞬间发生变化2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加速度a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右图:考点一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瞬时加速度例1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A0 B.g Cg D.g 图3 加速度瞬时性涉及

27、的实体模型 1.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明确该时刻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 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种模型: 特性模型受外力时的形变量力能否突变产生拉力或支持力质量内部弹力轻绳微小不计能只有拉力没有支持力不计处处相等橡皮绳较大不能只有拉力没有支持力轻弹簧较大不能既可有拉力也可有支持力轻杆微小不计能既可有拉力也可有支持力2.在求解瞬时加速度问题时应注意:(1)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时刻对应的,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2)加速度可以随着力的突变而突变,而速度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不会发生突变突破训练1如图4甲、乙所示

28、,图中细线均不可伸长,两小球均处于平衡状态且质量相同如果突然把两水平细线剪断,剪断瞬间小球A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方向为_;小球B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方向为_;剪断瞬间甲中倾斜细线OA与乙中弹簧的拉力之比为_(角已知) 图4突破训练2质量均为m的A、B两个小球之间系一个质量不计的弹簧,放在光滑的台面上A紧靠墙壁,如图5所示,今用恒力F将B球向左挤压弹簧,达到平衡时,突然将力F撤去,此瞬间()AA球的加速度为 BA球的加速度为零CB球的加速度为DB球的加速度为 图5考点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求解两类问题的思路,可用下面的框图来表示:分析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应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

29、度例2如图6所示,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上,木板B静止于水平面上已知A的质量mA和B的质量mB均为2.0 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0.2,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若从t0开始,木板B受F116 N的水平恒力作用,t1 s时F1改为F24 N,方向不变,t3 s时撤去F2.(1)木板B受F116 N的水平恒力作用时,A、B的加速度aA、aB各为多少?(2)从t0开始,到A、B都静止,A在B上相对B滑行的时间为多少?(3)请以纵坐标表示A受到B的摩擦力FfA,横坐标表示运动时间t(从t0开始,到A、B都静止),

30、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在图7中画出FfAt的关系图线(以图线评分,不必写出分析和计算过程)解答动力学两类问题的基本程序1明确题目中给出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特点,如果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应该明确整个物理现象是由哪几个物理过程组成的,找出相邻过程的联系点,再分别研究每一个物理过程2根据问题的要求和计算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画出示意图,图中应注明力、速度、加速度的符号和方向,对每一个力都明确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以免分析受力时有所遗漏或无中生有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通常先用表示相应物理量的符号进行运算,解出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然后将已知物理量的数值及单位代入,通过运算求结果突破

31、训练3质量为1吨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阻力大小不变从某时刻开始,汽车牵引力减少2 000 N,那么从该时刻起经过6 s,汽车行驶的路程是()A50 m B42 m C25 m D24 m突破训练4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F200 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37°,如图8所示力F作用2 s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1.25 s后,速度减为零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物体的总位移x.(已知sin 37°0.6,cos 37°0.8,g10 m/s2)12利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求

32、解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拓展)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例3(2012·江苏单科·5)如图

33、9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M,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若木块不滑动,力F的最大值是 ()A. B. C.(mM)g D.(mM)g 图9 1.整体法与隔离法常涉及的问题类型 (1)涉及滑轮的问题:若要求绳的拉力,一般都采用隔离法(2)水平面上的连接体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是连接体(系统)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时,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时也要考虑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的原则,或者正交分解力,或者正交分解加速度(3)斜面体与物体组成的连接体的问题:当物体具有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而斜面体相对于地面静止时,解题

34、时一般采用隔离法分析2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正确地选取研究对象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弄清各物体之间哪些属于连接体,哪些物体应该单独分析,并分别确定出它们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突破训练5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求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如下: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10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 kg,吊椅的质量为15 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以加速度a

35、1 m/s2上升时,试求: (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高考题组1(2012·安徽理综·17)如图11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A物块可能匀速下滑 图11B物块仍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C物块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D物块将以小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2(2011·新课标全国理综·21)如图12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 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

36、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3(2011·北京理综·18)“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13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约为 ()图13Ag B2g C3g D4g模拟题组4如图14所示,物块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装砂的小桶C通过细线牵引A、B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加速运动,设A、B间的摩擦力为Ff1,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Ff2

37、.若增大C桶内砂的质量,而A、B仍一起向右运动,则摩擦力Ff1和Ff2的变化情况是 ()AFf1、Ff2都变大 BFf1、Ff2都不变 图14CFf1不变,Ff2变大 DFf1变大,Ff2不变 5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bc是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穿在杆上,M通过线悬吊着小物体m,m在小车的水平底板上,小车未动时,细线恰好在竖直方向上,现使车向右运动,全过程中M始终未相对杆bc移动,M、m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已知a1a2a3a41248,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依次为Ff1、Ff2、Ff3、Ff4,则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Ff1Ff212 BFf2Ff312CFf3Ff412 Dt

38、an 2tan 6图15甲是2012年我国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蹦床比赛中的一个情景设这位蹦床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运动员的脚在接触蹦床过程中,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通过传感器用计算机绘制出来,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根据Ft图象求: 甲 图15 乙(1)运动员的质量;(2)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3)在不计空气阻力情况下,运动员重心离开蹦床上升的最大高度题组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其速度改变量也越大B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不变(F合0),其运动状态就不改变C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变化,其速度的变化率一定变化D物

39、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减小时,物体的速度可能正在增大 2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5个共点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若同时撤去其中大小分别为15 N和10 N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此时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A2 m/s2 B3 m/s2 C12 m/s2 D15 m/s2 3如图1所示,质量m10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20 N的作用,则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g取10 m/s2) ()A0 B4 m/s2,水平向右 图1C2 m/s2,水平向左 D2 m/s2,水平向右 题组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瞬时问题4如图2所

40、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2 kg、m23 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30 N、F220 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则(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 N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 NC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D在突然撤去F1的瞬间,m1的加速度不变 5在动摩擦因数0.2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2 kg的小球,小球与水平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45°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如图3所示,此时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当剪断轻绳的瞬间,取g10 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41、20 NB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8 m/s2,方向向左C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方向向右D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06如图4所示,A、B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A都等于 B.和0 图4C.·和0 D0和·7.如图5所示,用细绳将条形磁铁A竖直挂起,再将小铁块B吸在条形磁铁A的下端,静止后将细绳烧断,A、B同时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下落过程中 ()A小铁块B的加速度为零B小铁块B只受一个力的作用 C小铁块B可能只受二个力的

42、作用D小铁块B共受三个力的作用 图5题组3整体法和隔离法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8.如图6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1在光滑地面上,m2在空中)已知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m1的加速度大小为 ()A. B. C. D. 9车厢里悬挂着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上面的球比下面的球质量大,当车厢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空气阻力不计)时,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题组4两类动力学问题的分析和计算10(2010·山东理综·16)如图7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

43、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下列图象中v、a、f和s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其中正确的是 () 图711.如图8(a)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之间的关系如图(b)所示(g10 m/s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图8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 N/cmC物体的质量为3 kg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12一个物块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的水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9(a)

44、所示,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取g10 m/s2,求:(1)1 s末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Ff1;(2)物块在前6 s内的位移大小x;(3)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3如图10甲所示,有一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倾角37°,一滑块以初速度v016 m/s从底端A点滑上斜面,滑至B点后又返回到A点滑块运动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求:(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10 m/s2)图10(1)AB之间的距离;(2)滑块再次回到A点时的速度;(3)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1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共同确定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没有力就没有加速度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质量决定着惯性的大小C速度变化越快的物体惯性越大,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没有惯性D质量越小,惯性越大,外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答案AB2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