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诗心的哺育试论现当代诗歌的教学 一、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学生真的难以接受现当代诗歌吗? 无庸置疑,当代学生中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宁可读小说散文等现当代文章,也不读现当代诗歌。我们中国是世界公认的"诗歌国度',一向有写诗读诗评诗的传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我认为,有以下三方面原因:1、文体的陌生转换。语文课堂分析讲解的多是实用文,以及少量的文学性文章如小说散文,这些文章至少在文体方面的概念表述上有相近之处:中心、内容、材料、层次、用词、表达方法而诗歌在文体方面的概念上的表述是分行、省略、押韵、意象、感情流动加上诗坛变化多姿,风格多样,新奇
2、之作不断,的确造成很大的阅读难度。2、学生的阅读习惯。于是对学生的阅读习惯造成冲击。其他文体是朗读,诗歌是涵咏;其他文体抓材料归纳中心,诗歌是从意象中捕捉感情流程;其他文体对语言、感情、技巧的要求不如诗歌高。3、教师的学识修养。许多语文教师对诗歌的认识是陈旧的、过时的。他们对诗歌的了解还是大学文学概论里得到的知识(大概是十几年前编写的吧),时代在发展,诗歌理论也在发展,而早先很多文学史又只重思想内容评价、轻艺术技巧分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语文教师平时对诗歌的阅读写作是不多的。因此,遇到诗歌篇目,就感到不太好掌握备课的尺度,学生学习效果如何也就不言而喻。 其实,这种情况跟学生的心理成长和知识
3、渴求是不协调的。中学生完全可以读懂、写好诗歌,甚至包括现代派的诗歌。我举几个例子。其一是开创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兰波,16岁发表诗歌,18岁写成醉舟等著名诗章,20岁出版地狱里的一季,21岁出版列入世界名诗集的灵光集;其二是苏联的叶赛宁,20岁发表名诗白桦,入选苏联中学教材,被著名作曲家叶普科琴作曲,现在又入选新教材高中第二册语文读本;其三是奥地利著名诗人里尔克,19岁出版处女诗集生活与诗歌,风格兼有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的特色。那么,中国呢?诗人海子19岁写出被中国诗歌界一致好评的亚洲铜,25岁写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已入选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第3课。这些在世界上有影响的现当代诗人的年龄和
4、我国在校中学生差不多,他们能够在这个年龄段写出这些好诗,对我们语文教师是一个不小的启示:对中学生来说,接受现当代诗歌的难度并不太大。而且我手头有一本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诗歌选评,发现其印数达2万册之多;还有一些学生拿着徐志摩、席慕蓉等人的诗作向我请教,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学生对诗歌的喜好。 诗和心灵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诗歌能够直接地、聚焦地体现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诗歌又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能够巧妙地宣泄感情发生、延续、收结的流程,对学生有天然的感召,因此诗歌容易被学生接受。假如我们语文教师能够让学生明白诗歌的文体特点,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教师自身的修为,指导学生读
5、诗、写诗相信不是一件难事。这在语文教育界集体重视文学教学的今天,重视学生心灵教育的今天,也有莫大的意义。 二、一点来自自身实践的体会:感知语言、分析内容、领悟技巧 我是一名诗歌爱好者。大学时是校诗社社长,毕业后参与组织跨地区民间诗社绍兴龙山诗社,在公开报刊发表诗歌和诗评近80篇(首)。平时常阅读和写作诗歌,从自身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习诗歌,必须做到能够感知语言、分析内容、领悟技巧。如果没有对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没有对内容深层次的把握能力,没有对技巧独到之处的领悟能力,就不能使自己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那么,怎样尽快有效地指导对诗歌只有粗浅认识的学生,使他们有个比较实用的学习诗歌的方法呢?我从
6、文本阅读的角度,站在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尺度上,在课堂教学中按"读熟/感知读懂/分析读透/领悟'三个步骤指导学生学习诗歌,务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也能够按此模式自学诗歌。 读熟感知诗歌的格律和分行。 优秀诗歌十分讲究音乐性,席勒甚至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旧体诗有格律,讲究押韵,讲究对偶,学生容易感受到诗歌的音乐性。但很多学生有误解,认为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是没有这方面要求的,更有学生对诗歌格律的认识是模糊的。为了使学生对诗歌有更多的认识,我结合课本有关内容,介绍了世界诗歌发展的基本趋向从格律诗转到自由体,外国20世纪
7、前的许多诗歌是格律形式出现的,如雪莱、拜伦、普希金的诗歌大量的是格律诗。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介绍了停顿、押韵和分行的常识,帮助学生朗读和理解诗歌。 要朗读好诗歌,除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还要处理好诗句内部的停顿,把握好诗句的感情节奏。如就是那一只蟋蟀,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读时会感受到适应思想内容的需要而产生的优美韵律。这是因为流沙河以语义为单元作有节奏的停顿来组织诗句。好的译诗也会注意到语种的区别,尽可能把格律的形式翻译出来。"以顿代步' 是最常用的方法(即以语义为单位的自然节奏的停顿代替外国格律诗的"音步')。致恰达耶夫原诗每一行分三个音步,译者戈宝权处
8、理为每行三个停顿,加强译诗的节奏感,略举几例: 并不能长久地/把我们/欺诳 也已经像梦、/像朝雾一样地/消亡 我们/忍受着/期望的折磨 等候那/神圣的/自由时光 现在我们/为了荣誉献身的心/还没有死亡 通过朗读的比较学生发现,句内按语义节奏停顿的效果比按词语节奏停顿要好,气韵流转,情感呈自然流动状态。 关于押韵,我着重让学生整体读诗的基础上理解不同韵脚对内容的影响。不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体会出不同韵脚的美感效应:如致橡树中押己、藉、仪、起、意、霓、里、地等字的"i'韵,显得绵长、细腻、清脆,有力地表达出爱情中的女性的感情;如致恰达耶夫中押亡、样、芒等字的"an
9、g'韵,显得铿锵、悠远、深沉,表达对自由的渴求以及对未来必胜的信念。这些韵脚都很好地为思想感情服务。 不少学生认为诗歌一句一行,对如何处理分行没有什么要求。为了避免误解,我以大堰河中的一句为例: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这里分行一是合乎每行内部的停顿(每行顿三次),二是合乎感情节奏(两行安排为一行,读起来太拗口,影响抒情速度)。这样,学生强化诗歌朗读获得朗读技巧的同时,也体会了诗歌的感情节奏,很好地为分析内容和领悟技巧作准备。 读懂分析诗歌的情感突破口。 诗人平时肯定积累了许多情感,受了某个契机,有了情感突破口,才演绎成章。这就是"灵感'。情
10、感突破口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种事物,可以是一次经历,可以是一个念头。正如瓦雷里所说:"一个意外的事件、一个外界的或内心发生的小事:一棵树、一张脸、一个题目、一种情感、一个字就能触发人的诗情。' 从诗歌创作规律来说,突破口跟的写作情感状态密切相关。郭沫若写女神即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郭沫若"长期郁结的民族感情、个人激愤,便在惠特曼粗犷的民主主义诗歌的启示下,找到了喷火口。'如果不是一次被捕,一场大雪,艾青的大堰河恐怕会是另一番味道,而兰波的名诗元音和马雅可夫斯基的代表作穿裤子的云,完全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意象。找到了突破口,强烈的感情才找到一个泄口,喷涌而出,才写成
11、诗歌。 突破口不仅成为倾泻感情的源头,还有深化思维延伸情感的作用。因为诗人最初的思考毕竟还较粗糙表浅、不够成熟,随着突破口的发现,情感在不停地流泻中会不断地自我调整,不断地开拓出新的领域,进一步深化已有的体验和感受。 一个理想的突破口往往是"诗歌的核心和灵魂'。如果阅读时找到它,意味着阅读思路从混沌到有序,为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理顺突破口与诗歌情感的关系,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创作的规律有一个粗浅的认识,有助于对诗歌文本的读解。普希金正是因为对恰达耶夫写作,而恰氏又是对普希金的自由思想有着深刻影响的人,理解这一点,学生可以更深入体会其诗对自由的感情流向:幻灭期待号召展望。艾
12、青正是因为雪,想到了大堰河的凄凉身世,从而引起对她的怀念、追忆乃至歌颂。 我在诗歌教学中,坚持把握情感突破口和诗歌蕴涵的整体情感的关系,采用"抓突破口理感情流程析思想情感'这一主线组织课堂结构。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学生已能够独立分析。如舒婷的致橡树,先抓突破口,是借用木棉对橡树的倾诉,其实质是女性对男性的倾诉,然后指导学生再阅读全诗认识,发现其情感流程是由反到正,其情感内容是女性对爱情渴求平等的观点。 读透领悟诗歌的艺术表现技巧。 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有才华的诗人都在不断创新,于是出现了内容和技法上新颖别致的文本。可以说,诗歌是最具有创新意识、最需要创新意识的文体。当然,内
13、容上的创新比较容易接受,但技法上的创新则不好把握。不少学生接触过诗歌,常常有这种困惑:读了诗歌,也有点感动,可就是不知道这份感动是怎么来的。尤其是接触到像威廉斯(美国意象派诗人)、西川(中国当代优秀诗人)的作品,简直就找不到阅读的法门。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向学生讲授诗歌艺术表达技巧的问题。 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只是为技巧而技巧,为艺术而艺术,是不适当的。诗歌技巧归根到底是为更好地表情达意的。我们现行教材(如老教材第三册诗歌单元),说到抒情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抒胸臆,一是借景(物、境)抒情。这给我启发:分门别类也许可以说是最好的指导方法。从诗歌表情达意的角度,我粗浅地把上两种方法归纳为一重语言形
14、式一重语言效果,并且和中学有关的修辞方法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如下,使学生可以具体操作: 直抒胸臆:呼告、排比、反复、对偶(重语言形式) 借景(物、境)抒情:比喻、拟人、暗示、象征、对比、省略、变形、反讽(重语言效果) 如大堰河排比、反复的运用,不仅使语言形式整齐有致,具有美感,读来朗朗上口,也强化了诗段的整体内容,有利于联想的顺利开展。致橡树比喻、象征、对比、排比的运用,使语言整齐的同时也突出了借物抒情的效果。对现代派诗歌中暗示、变形、反讽等难度较大的技巧,学生虽无运用的必要,但了解一点,对阅读诗歌不无益处,我就借海子的一句诗"起风了/太阳的音乐 太阳的马'进行了分析例示,强
15、调现代派诗歌的体验性、独异性和综合性更强,指出此句诗采用了省略、比喻、拟人、暗示等技巧,如把"风吹起来有声音、有速度'这个道理省略去了,而这声音是太阳吹奏的,风在天空运动好像马儿奔跑学生感到分析现当代诗歌既有难度又有思路可循。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技巧是从诗人自己的经验中领悟出来、创造出来的,如艾青本来是一个画家,在大堰河中就凭借画家的眼光观察事物,体现在诗歌中就善于运用色彩、善于捕捉瞬间的动态,对这种出自自身经验的技巧,如果学用一致,将给学生莫大的收益。 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能力,结合自己对现当代诗歌的感知、分析和领悟,我还编写了一组短诗赏析,投稿后有几则在山
16、西语文报(高中版)发表。下面再胪举刚写的一例。 鹰雪牧人 中国昌耀 鹰,鼓着铅色的风 从冰山的峰顶起飞, 寒冷 自翼鼓上抖落。 在灰白的雾霭下 飞鹰消失, 大草原上裸臂的牧人 横身探出马刀, 品尝了 初雪的滋味。 1956、11、23 赏析 昌耀(19361999),青海诗人,被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韩作荣先生称作"诗人中的诗人'。本诗是他的早期诗作。 诗人善于写作中国大西北的粗犷剽悍的人文景观。本诗思维触觉敏锐,捕捉到能够象征这种人文景观的几个意象,"鹰雪牧人',展示辽阔空旷的活动背景。本诗还善于在动态中把握意象的特征,鹰飞、裸臂牧人横身探出马刀,增加诗歌的艺术
17、表现力,伴有较实的人情味。全诗用冷色为主,铅色的风,白的雪,灰白的雾霭,白闪闪的马刀,但凛冽中自有生命充沛的豪气,反衬出豪壮雄浑的西部气质。昌耀认为真正的好诗"不可能靠纯粹的技巧取得',"能使灵魂震撼的,还必须是灵魂的力,其获得的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灵肉的体察'。昌耀的艺术观可以作为本诗的最好诠释。 三、一句被事实证明的鼓励:"你可以写出好诗!' 对中学生要不要写诗这个问题,许多教师肯定会回答:到现在为止,高考一次也没有考过诗歌写作。言外之意是,学生不必要写诗。当然这样并不能说明中学生不可以写诗。真实情况是:许多语文教师本身对诗歌理解不深,
18、既没有阅读经验,也没有写作实践,从而使诗歌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导致学生在诗歌阅读写作上"营养不良'的状况。 许多作家是从爱好诗歌逐步走向文学的殿堂的,还有许多作家在作品中援引诗歌。如我敬佩的作品充满人文关怀的山东作家张炜、我省东海杂志编辑王彪有中学生时代就在语文报发表诗作、如今活跃的"70年代作家'邱华栋、小海、朱文张炜小说中的不少诗歌是他根据小说情景亲自创作的。尤其是我正在阅读的陀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中,发现有大量的前代诗歌被他引用,无论是有名的还是无名的。诗歌增加了作品的情调,推动情节的发展,挖掘出了人物的内在品性。诗歌还潜移默化中在提炼语言的简洁
19、、营造场景的氛围方面起了作用。因此,我认为,中学生写诗益处不小。经过教学实践,我还发现:如果指导得法,中学生可以写出好诗! 我分"揣摩挖掘联想修改'四步进行模仿写作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先根据情况选用一些便于分析、可以模仿的诗歌印发给每一位学生,以扩大阅读量,加深对课本诗歌内容和技巧的感知,多方提供可以揣摩的范本,再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大家写诗,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这时教师如果自己对学过的诗歌进行仿作,对学生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如大堰河一诗,我就针对排比这一手法进行模仿,写了乡村景物。该诗表达的感情是对乡村的怀念,因为"我'是从乡村出生成长的;感情突破口是
20、题目,即具体的情景描绘;模仿的对象是大堰河的排比手段。并且把自己模仿过程告诉大家,让同学们体会:一揣摩原诗(大堰河)内容(暂略去)技巧(排比),二挖掘自身丰富的经验(乡村生活)中找动情点即感情突破口(乡村景物),三抓住感情突破口进行联想和想象(有关乡村的具体景物以及活动),四修改使诗歌内容集中情感强烈。 乡村景物 边建松 假如我能忘掉乡村景物 也将忘掉躲在阴影里看守樱桃树鲜红簇密果子的孩子 也将忘掉盛开白花的香檀树下拔香艾草的孩子 也将忘掉攀爬潮湿短墙在粗糙阔叶间摘无花果的孩子 也将忘掉夕光中光身子从乌桕树跳下溪沟洗浴的孩子 也将忘掉采取青灰的大岩石上暗紫色地衣到篾竹篮的孩子 也将忘掉细雨中爬到半山坡透过炊烟萦绕看自家屋顶上 因鸟翼鼓动而迎风轻摇的瓦松的孩子! 学生兴趣大增,纷纷再读有关诗歌,细细咀嚼揣摩。作业上交后,我发现学生对诗歌领悟能力比我预想的要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慢性尿潴留护理
- DB36-T1811-2023-赣菜宁都三杯鸡烹饪技艺规范-江西省
- 2025年高考历史攻略衡中骨干名师总结的历史解题思路(选择题+主观题)
- 口腔牙科护理
- 全麻针管治疗方案
- 2025年基金从业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真题试卷通关秘籍
- 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真题卷备考资料大全与实战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科学竞赛试卷(含答案)
- 食物交换份法配餐表(修订版)-宝典内部资料
- 第二部分 广东中考高分突破英语课件(外研版)话题专项训练话题二 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课件下载
- 2025年中考英语模拟试卷猜题卷(含答案)
-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冲刺记叙文阅读(上海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 基础护理学选择试题库+答案
- 【MOOC】老子的人生智慧-东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投资项目评估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中央财经大学
- X射线(RAY)上岗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 游戏研发团队管理及创新激励机制设计
- 【MOOC】家具史-南京林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门市房转租合同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研究生)期末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