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oc_第1页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oc_第2页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oc_第3页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oc_第4页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资料推荐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oc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患者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心房颤动患者 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射频消融术后随访18个月,154例患者中共有63例患者 出现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指数、左心房内径、持续性心房颤动、术中 电复律和单次心房颤动发作最长时间复发组明显多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单次最长持续时间是心房颤动射频消

2、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1.97 2.80,P0.05 )。结论左心房内径和单次心房颤动发作最长时间是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复发;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541.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 91009-816X(2019) 03-0187-03 doi10.3969/j.iss n.1009-816x.2019.03.07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可达 0.5% 1%其不仅增加患者卒 中和心力衰竭风险,而且容易引起血栓栓塞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 生活质量1 , 2。环肺静脉消融术(circumferentialpul

3、monary veins ablation ,CPVA是目前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方法,尤其是症状性、药物难治性 和复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首选方案3。虽然其有着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但 CPVA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率仍 高达 20%60%4。因此,寻找出与CPVA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不仅能够为临床病例选择提供参考依据,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CPVA的成功率。本文通过对我院心房颤动患者行CPV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CPVA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19年1月间因心房颤动而行CPVA治疗的1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7

4、例,女57例,平均年龄(54.1610.27 )岁。诊断标准参照欧洲心脏病学会2010年心房颤动管理指南5。所有患者均首次行CPVA治疗,且无心脏手术史,无抗凝禁忌证最新资料推荐和左心房血栓形成。排除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既 往行心房颤动消融者。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CPVA常规消毒、铺巾,麻醉成功后利用seldiger 技术穿刺左锁骨下 及左、右股静脉建立消融通路,分别植入 10极和4极标测导管至 冠状静脉窦、右心室。房间隔穿刺成功后,利用Swartz-SL1长鞘,行右前斜30和左 前斜45造影明确左右肺静脉开口。经Swartz鞘送入生理盐水灌注消

5、融导管至左心房,重建左心房 三维结构后沿左心房后壁肺静脉开口外约1cm及前壁、侧壁开口外约0.5cm处预设出环状消融线,并沿此预设线逐点进行消融。消融成功标准是指从手术后 4个月至本随访结束期间,在 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前提下能够稳定地维持窦性心律。若在随访期间,出现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且持续 30s以上均视为心房颤动复发。术后用药及随访:所有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3天,然后口服华法林 1月以上,保证INR维持在2.02.5水平,并依此调整华法林口 服量。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内定期来院复诊,3个月后行电话或门诊 随访,总共随访时间为18个月,此期间共有63例患者出现复

6、发, 复发率为40.91%。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 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 Logistic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154 例患者中有91例患者消融成功,转为窦性 心律,归入未复发组;63例患者术后复发,其中,21例患者呈心房 扑动和房性心动过速样发作,42例患者一直存在心房颤动,都统一 归为复发组。2.1 心房颤动患者CPVA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将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及冠

7、心病病史、病程、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1( cTnl)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患者在 体质指数、持续性心房颤动所占比例、单次发作最长时间、左心房内 径以及术中电复律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心房颤动患者CPVA术后复发的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以表1中有显著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 复发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次 发作最长时间和左心房内径这两项指标是影响 CPVA术后复发的独 立危险因素,见表2。3 讨论环肺静脉隔离消融术是治疗心房颤动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消除位于心房肺静脉交界处心

8、房颤动的主导折返环、 消融位于Marshall韧带和左心房后壁等部位的局灶、心房去神经化 作用等作用机制来达到消除心房颤动的目的6。一项来自19个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与药物治疗相比,射频消 融具有较长的窦性心律维持率(66%vs 16%和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 率(4.9% vs 8.8%)7。虽然消融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但是,受多种危险因 素的影响,消融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特别是在慢性心房颤动的治 疗方面。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引起心房发生一系列结构及电生理改变,促进心房基质的重构,重构后的心房基质反过来能够 促使心房颤动的加重,两者间形成恶性循环,可大大降低射频消融治 疗的成

9、功率。Haegeli 等8通过比较高龄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例与高龄持续性 心房颤动病例的复发率,证实了心房颤动患者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心房 颤动消融术后复发的一个危险因素。我们研究也表明患者单次心房颤动发作的时间越长,消融术后复发的机率也就越高随着心房的内径不断增加,心肌细胞受到的牵拉也越来越 重,促进心房肌组织发生重构,造成心房内不同部位发生非均质性电 活动,不仅能够形成更多的微小折返,利于心房颤动的维持,而且也 能够形成折返激动,导致心房颤动复发,甚至可能影响心房颤动异位 起源灶的形成,从而影响射频消融术的手术成功率9。Tao等10发现随着左心房内径的不断增大,心肌细胞间易于形 成异位兴奋灶和有利

10、于折返环存在的心房颤动基质,从而增加射频消 融手术的失败率。我们的研究也表明,复发组中患者的心房内径明显大于未复发 组,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心房内径的大小是患者射 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除此之外,多项研究表明,肥胖或超重患者、伴发睡眠呼吸 暂停综合征、消融术中采用电复律、心房纤维化及左心房瘢痕、心电 图PR间期延长、肾小球滤过率及代谢综合征等因素均是影响着消融 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危险因素11,12。因此,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合适的心房颤动人群,制定个性化的消 融方案,同时,进一步加强临床基础研究及扩大研究样本量,以期进 一步明确心房颤动复发的具体机制和危险因素,最大程度上提高

11、心房 颤动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参考文献 1WilkeT,Groth A, Mueller S, et al.In cide nee and prevale nee of atrial fibrillatio nan an alysis based on 8.3 milli on patie ntsJ. Europace,2019, 15 (4):486-493.2Munger TM, Wu LQ,Shen WK. AtrialfibrillationJ. J Biomed Res, 2019, 28 (1):1-17. 3KetteringK, Weig HJ, Busch M et al. C

12、atheterablati on of persiste nt atrial fibrillatio nan atomicallybased circumfere ntialpul monary ve inablati onin comb in ati on with a pote ntial-guidedsegme ntalapproach to achieve complete pul monary ve in isolatio n J. J Interv Card Electrophysiol , 2019, 30 (1):63-72. 4Takahashi Y , Takahashi

13、A , Kuwahara T , et al.Clinical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with persistentatrial fibrillation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left atrial ablationJ.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0, 3 (5):465-471. 5Camm AJ , Kirchhof P , Lip GY , et al.Guideli nes for the man ageme nt of atrial fibrillati onthe Task Force

14、 for the Man ageme nt of Atrial Fibrillatio 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J. Eur Heart J, 2010, 31 (19):2369-2429.6Morady F. Catheter ablation ofsuprave ntricular arrhythmias:7 / 9state of the artJ. Heart Rhythm,2004, 1 (5 Suppl ):67C-84C. 7Wilber DJ , Pappone C, Neuzil P , et al. Com

15、paris on of an tiarrhythmic drug therapy and radiofreque ncy catheter ablati on in patie 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 ona ran domized con trolled trialJ. JAMA, 2010, 303 (4):333-340. 8HaegeliLM Duru F, Lockwood EE, et al.Ablatio n of atrial fibrillati on after the retireme nt age:con sidera

16、ti ons on safety and outcomeJ. J In terv CardElectrophysiol , 2010, 28 (3):193-197. 9马长生,刘兴鹏,刘旭,等.阵发性心房颤动局灶性消融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与预测J.中国心律失常杂志,2019, 6( 1):38-41.10Tao H , Dong J , Liu X , et al. Long-termefficacy of delayed cure after circumferentialpulmonary veinablati onof atrialfibrillatio n J.JIn tervCardElectrophysiol , 2008, 23(3):183-188. 11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