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_第1页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_第2页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_第3页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_第4页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1. 原理 根据红细胞上和血清(或血浆)中有无A 抗原和(或)B 抗原及其抗体,将血型分为A 型、B 型、AB 型及 O 型。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鉴定 ABO 血型。正定型是指用已知抗正定型 -A、抗-B血清来检测受检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 抗原和(或)B 抗原;反定型是指用已知反定型A1 型、B 型红细胞来检测受检血清(或血浆)中有无相应的抗-A和(或)抗-B。 2. 原始样品要求 5 mL静脉全血。 3. 样品容器和添加剂样品容器和添加剂样品容器和添加剂样品容器和添加剂真空试管,EDTA.K2 抗凝/普通试管,不抗凝。 4. 检测环境要求检测环境要求检

2、测环境要求检测环境要求 温度:1827,湿度:30%70%。 5. 所需材料和设备所需材料和设备所需材料和设备所需材料和设备 5.1 设备 普通离心机、免疫血液学离心机、显微镜、恒温水箱、定时器。 5.2 材料 抗-A、抗-B 血清、ABO 标准抗原红细胞试剂、移液器、加样吸头、生理盐水(NS)、干净空试管。 6. 检测操作过程检测操作过程检测操作过程检测操作过程 6.1 将受检标本以 1000g离心5min,使标本血浆/血清与红细胞分离,吸取红细胞,用 NS洗涤三次后,配成 3%5%红细胞悬液。 6.2 取 6 支小试管,分别标记“-A”、“-B”、 “自身”、 “Ac”、“Bc”、 “Oc

3、”。 6.3 在“-A”、“-B”管中分别加入抗-A 和抗-B 血清各 50L ,其余管加入受检血浆/血清各100L 。 6.4 在“-A”、“-B”、 “自身”管中加入受检者 3%5%红细胞悬液各 50L ,摇匀。 6.5 在“Ac”、“Bc”、 “Oc”管中分别加入A1、B、O红细胞试剂各 50L ,摇匀。 6.6 1000g离心15sec,轻轻悬浮红细胞,观察结果并记录。 6.7 根据实验需要,除室温下观察结果外,另可增加在4、37下观察结果。 7. 结果判断结果判断结果判断结果判断 7.1 凝集强度判断标准见表 1。 凝集强度判断标准 4+ 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液体背景透明,无游离红细

4、胞 3+ 数个大凝集块,液体背景透明,无游离红细胞 2+ 有很多小凝集块,液体背景透明,无游离红细胞 1+ 有许多很小的凝集块,肉眼可见,液体背景不透明,有游离红细胞 ± 微小的凝集块,肉眼很难看清,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或 无凝集,无溶血,全是游离红细胞 MF 混合凝集外观,镜下可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大部分是游离红细胞 pH 部分溶血 H 完全溶血 7.2 ABO血型结果判断见表2: 正定型 反定型 抗- A 血清 抗- B血清 Ac Bc Oc 自身对照 血型 A B O AB 注:“”表示凝集或溶血;“”表示不凝集。 7.3 正反定型不一致、ABO 抗原减弱、抗-A 或抗-B 减

5、弱、O 细胞凝集时,排除人为操作错误后,执行疑难血型鉴定操作规程进行最终确认。 7.4 根据上述判断标准,作出结论并记录在免疫血液学检查实验记录。 8 结果报告结果报告结果报告结果报告 根据实验结果,打印免疫血液学实验报告。报告的形式为:A型/B型/O型/AB 型。 9 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结果解释 实验结果为A 型、B 型、AB 型,O 型,说明受检者 ABO 血型分别属于A型、B型、AB 型,O 型。红细胞上分别有 A 抗原、B 抗原、皆有 A 抗原和 B 抗原、皆无 A 抗原和B 抗原;血浆中分别有抗-B、抗-A、抗-AB、皆无抗-A(B)。 10 质量控制 当受检标

6、本与正、反定型试剂反应,凝集强度少于 2+时,取标准抗-A、抗-B 或 A、B、O红细胞与正、反定型试剂反应,以验证试剂效能是否下降。 11 注意事项 11.1 试管必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11.2 加样顺序一般先加血清,再加红细胞悬液,以便容易核实是否漏加血清。 11.3 分型血清效价太低,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可使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性反应。 11.4 用立即试管法可能不能测出亚型(如 AX),需延长作用时间。 11.5 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更要注意凝集强度,此有助于亚型、类 B或 cisAB 的发现。 11.6 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解,容易误判为不凝集;部分溶血时,可溶性血型物质

7、中和了相应的抗体,也会造成不凝集。 11.7 受检者红细胞上抗原位点过少(如亚型)或抗原性减弱(多见于白血病或恶性肿瘤)以及类 B或 cisAB等,易被误判为不凝集。 11.8 ABO正反定型不一致常见原因 11.8.1 分型血清效价太低,亲和力不强。 11.8.2 漏加、错加试剂或标本,试剂被污染或失效。 11.8.3 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淡,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使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性结果。 11.8.4 受检者红细胞上抗原位点过少(如亚型)或抗原性减弱(多见于白血病或恶性肿瘤)以及类 B或 cisAB等。 11.8.5 受检者血清蛋白紊乱(高球蛋白血症)或实验温度过高,常引起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8、。 11.8.6 受检者血清中缺乏应有的抗-A 或抗-B,如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11.8.7 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解,误判为不凝集;部分溶血时,可溶性血型物质中和了相应的抗体。 11.8.8 由细菌污染或遗传因素引起多凝集或全凝集往往是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 11.8.9 血清中有意外抗体,如抗-I等,常干扰定型。 11.8.10 患者近期曾输过异型血,使其血液标本成为不同型别的红细胞混合物,定型时显示“混合外观凝集”现象。 11.8.11 嵌合体血型,体内有两群红细胞,定型时显示“混合外观凝集”现象。 11.8.12 获得性类B 的影响:由于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红细胞可获得“类B”的活性。

9、 11.8.13 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药物、右旋糖酐及静脉注射某些造影剂聚集而类似凝集。 11.8.14 老年人血清中抗体水平大幅度下降。 11.8.15 新生儿尚未形成 ABO 同种抗体,故三个月内的新生儿只要求做正定型来确定血型。 11.9 红细胞在保存期内会逐渐变为暗红色,只要其未被细菌污染,抗原性不受任何影响。每次使用前,检查试剂有无明显溶血发生,明显溶血者弃掉。 11.10 标本保存不当、试剂过期变质、试剂被污染、不同批号的试剂混用、离心力或离心时间不符合要求、孵育时间不准确、孵育温度未达试剂实验要求等均可出现较大的变异。 12.0 相关文件 单克隆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说明书 A

10、BO 标准抗原红细胞试剂说明书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范(1997 年版) 为什么 ABO血型鉴定要正血型 、反定型 都做反定型都做 ? 原因如下: 正定型属于细胞抗原定型,反定型属于血清抗体定型。ABO血型鉴定必须正、反定型都要做,有相互印证的作用。因为单做正定型来鉴定ABO血型,在某些情况下不可靠,易造成 ABO 血型误判。如: 1. 抗-A、抗-B 血清效价低时(试剂失效、被污染或被稀释),可使正定型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性反应。则 A、B、AB 型会误判为O型。 2. 受检者红细胞上抗原位点过少(如亚型)或抗原性减弱(多见于白血病或恶性肿瘤),可使正定型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性反应。则A、B、AB型会误判为O 型。 3. 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解,误判为不凝集;部分溶血时,可溶性血型物质中和了相应的抗体。可使正定型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性反应。则A、B、AB型会误判为O 型。 4. 由细菌污染或遗传因素引起多凝集或全凝集。则A、B、O型会误判为AB型。 5. 获得性类 B的影响:由于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红细胞可获得“类 B”的活性。则A 型会误判为AB 型。 ABO血型误判,对于临床输血来说风险极大,会造成 ABO 血型异型输血,易引起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ABO血型鉴定要正、反定型都做的法规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