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综合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一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池沼中。果实的硬壳大都有角,果肉可以吃。仕:做官。强:硬要。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食:_ 非: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席上食菱,并壳入口。_(2)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_3
2、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多项选择)A.北方人不适合吃菱角。B.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否则会闹笑话。C.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2. 文言文阅读。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师旷: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
3、还不是后来的烛。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昧,黑暗。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A.安全 B.哪 C.平安2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吾年七十年方十八B.臣闻之如日出之阳C.善哉积德行善3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译文: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B.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译文: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C.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译文:老年好学,好比举着蜡烛走路。4翻译句子“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正确的是( )A.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
4、,究竟哪个好呢?B.点上蜡烛照明不比在黑暗中走路好吗?C.点上蜡烛照明比在黑暗中走路好。5这则短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A.少而好学 B.老当益壮 C.学无止境3.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钟子期死,伯牙_,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把原文补充完整。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3俞伯牙和钟子期能够成为知音是因为_。4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伯牙鼓
5、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父善游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ù)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注释遽:就。任:对待。悖;违反常理,错误。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义项。(1)父善游(_)A善良,慈善 B熟悉 C擅长,长于 D容易,易于(2)见人方引婴儿 (_)A方向,方位 B正,正在 C方法,计策 D才,刚刚(3)人问其故 (_)A事情,事故 B所以,因此
6、C牧意,有意 D缘故,原因2下对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故事中的要把婴儿往江中投的人,做事违背了常理。B.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识和技能是可以遗传的。C.不能把婴儿等同于其父亲,而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孩子父亲善游,孩子长大也可能善游,但不能把可能当作必然。3翻译下面句子。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_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枫叶父自山中归,拾红叶一片,以示其子。子曰:“树叶皆绿,至秋则黄。何有红叶?”父曰:“此枫叶也。经霜则红。”子不信。明日父携子,至山中,观红叶。但见红叶满林,鲜艳如染。子大喜。父曰:“事须亲见而始信之,凡人皆然,不独汝也。(注)示:给看。皆:都
7、。何:为什么?携:带着。凡:所有。1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2儿子随父亲在山中看到的红叶是什么样子的?请用“_”画出来。3与“事须亲见而始信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B.集思广益,多见多闻。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6. 文言文阅读。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婶。”不可改也。1本文的作者是_(朝代)的_。2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字义。
8、(1)所宝以百数(_) (2)拊掌大笑(_)(3)尾搐入两股间。(_) (4)谬矣(_)3“锦囊玉轴,常以自随。”这句话的意思是_4本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_7. 阅读理解。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加点的字。(1)先自度其足(_)(2)至之市而忘操之(_)(3)遂不得履(_)2翻译下列句子。(1)吾忘持度。_(2)何不试之以足
9、?_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8. 读短文完成练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翻译句子。郑人有欲买履者:_先子度其足:_而置之其坐:_2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3文中的 “之” 字解释。而置之其坐(_)至之市(_)而忘操之(_)反归取之(_)何不试之以足(_)9.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
10、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
11、耳!”1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_2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 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_3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1)世隶耕(_) (2)邑人奇之(_) (3)父异焉(_) (4)自是有名(_)4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稍稍宾客其父:_(2)是儿要呕心乃已耳:_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鹬蚌相争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1给下面的汉字
12、注音。_ 曝 喙 箝 舍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蚌方出曝:_不肯相舍:_3文中矛盾对立的双方及其表现是_,导致的结果是_。4依据本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的对错。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以上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文中鹬和蚌对话的语气有威胁的意味它们彼此以对方弱点相威胁。( )这个寓言是战国时楚国的苏代给楚王讲的一个故事,楚王听了这个故事,打消了攻打赵国的念头。(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自相残杀的结果是任何一方都不会占到便宜,获利的是第三方。( )5鹬
13、和蚌在那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_11. 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好书画。(_)(2)一日曝书画。(_)(3)处士笑而然之。(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
14、用是总结全文,指出每一种职业的人都有其擅长的,做事要多闻行家以免出错。B.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C.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苏辙,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12. 文言文阅读。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尝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大悦,即施行焉。(注)智:通“知”,知识。致:送来。访:询问。咸:都。理:办法,道理。校:通“较”,比较。施行:实施,按这个办法做。1借助注释,先理解短文的意思,再根据提示填空。2用
15、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_3吕氏春秋·察今记载了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返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和“曹冲称象”比较,就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两者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_13.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日:“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
16、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注释自障叶:遮蔽自己的树叶。不:同“否”。 绐(dài):哄骗。嘿:同“默”。赍(j):携带。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 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B.扫取数斗归(sh, 好几) 不能复分别( biàn,辨别)C.乃厌倦不堪(kn,能忍受) 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D.吏遂缚诣县(fù,绑)(zh,到去)2借助注释,翻译句子。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_对面取人物。_3“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_14.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然后回答问题。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注释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这里指被贬官。昧爽:拂晓,破晓。辄:总是。就:靠近。洎(jì):到。趺(f):脚。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寓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武汉市东西湖区三上数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行政管理与公共关系学相辅相成的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者如何提升公共关系能力试题及答案
- 中级经济师的国际投资环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经济学考试实务试题及答案综述
- 电商平台用户数据隐私保护细则协议
- 食育课爆米花课件
- 旅游行业酒店服务标准考核试卷
- 行政管理专科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见解
- 物流业绿色物流发展路径及技术应用研究
- 2025年中考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考务培训大纲
- 拆迁服务方案
- 天津市部分区小学2025年小升初数学自主招生备考卷含解析
- 2021年高考地理试卷(全国甲卷)(空白卷)
- (二模)2024~2025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数学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4初级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笔试题库附答案
- 【长春】2025年吉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含专项)150人(1号)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期末总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课件(人教版2024年)
- 科技公司员工道德与伦理培训计划
- 麻醉药品及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 2023WGDF糖尿病相关足病预防和管理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