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一基本知识篇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 ylg x 与 y | ylg x 及 (x, y) | ylg x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3.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关键要看能否判断真假,陈述句、反诘问句都是命题,而祁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4.判断命题的真假要以真值表为依据。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逆命题与其否命题是等价命题,一真俱真,一假俱假,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
2、时,可考虑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5.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 1)定义法;(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若AB ,则 A 是 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 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 A 是 B 的充要条件;( 3)等价法:即利用等价关系" A B B A"判断,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6.( 1)含 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非空子集)个数为2n 1;(2)ABABAA B B; (3)CI(A B) CI A CIB,CI(A B) CIA CIB;二、函数1.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若已知 f ( x) 的定义域为
3、 a,b,其复合函数 fg(x) 的定义域由不等式 a g(x)(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b 解出即可; 若已知 fg(x) 的定义域为 a,b, 求 f(x) 的定义域, 相当于 x a,b 时,求 g(x) 的值域(即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2.函数的奇偶性( 1)若 f(x) 是偶函数,那么 f(x)=f( x)= f ( x ) ;( 2)若 f(x) 是奇函数, 0 在其定义域内,则f (0) 0 (可用于求参数) ;( 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 ± f(-x)=0
4、或 f ( x)(f(x) 0) ;1f (x)(4) 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1) 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 与 C2 的对称性,即证明C1 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 上,反之亦然;( 3)曲线 C1: f(x,y)=0, 关于 y=x+a(y=-x+a) 的对称曲线C2 的方程为f(y a,x+a)=0( 或 f( y+a, x+a)=0)
5、;( 4)曲线 C1:f(x,y)=0 关于点( a,b)的对称曲线 C2 方程为: f(2a x,2b y)=0;( 5)若函数 y=f(x) 对 x R 时, f(a+x)=f(a x) 恒成立,则 y=f(x) 图像关于直线 x=a 对称;( 6)函数 y=f(x a)与 y=f(b x)的图像关于直线x= a b 对称;24.函数的周期性(1)y=f(x) 对 xR 时, f(x +a)=f(x a) 或 f(x 2a )=f(x) (a>0) 恒成立 ,则 y=f(x) 是周期为2a 的周期函数;( 2)若 y=f(x) 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 对称,则 f(x) 是
6、周期为 2 a的周期函数;( 3)若 y=f(x) 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 对称,则 f(x) 是周期为 4 a的周期函数;( 4)若 y=f(x) 关于点 (a,0),(b,0) 对称,则f(x) 是周期为 2 ab 的周期函数;( 5) y=f(x) 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 b)对称,则函数y=f(x) 是周期为2 ab 的周期函数;( 6) y=f(x) 对 x R 时, f(x+a)= f(x)( 或 f(x+a)=5.方程 k=f(x) 有解k D(D 为 f(x) 的值域 );6.a f(x)恒成立a f(x) max, ;a f(x) 恒成立1 ,则 y=f(x
7、) 是周期为 2 a 的周期函数;f (x)a f(x) min;7.( 1) log ab log an b n (a>0,a 1,b>0,n R+ ); (2) l og a N= log b N ( a>0,a 1,b>0,b 1);logb a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 l og a b 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 a log a N = N ( a>0,a 1,N>0 );8.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9.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 1) A 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 (2) B 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
8、象,并且 A 中不同元素在 B 中可以有相同的象;10.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 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 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5) y=f(x) 与 y=f -1(x)互为反函数,设 f(x) 的定义域为 A ,值域为 B,则有ff - 1(x)=x(x B),f - 1f(x)=x(x A).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1
9、2.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1)分离参数法; (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 )求解;13.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f (u)g( x)uh(x)0 ( 或0)(au b)f (a)0f (a)0f (b)(或0);0f (b)14.掌握函数 y ax babac(bac0);yxa(a0)的图象和性质;x cxcx函数yaxbabac (b ac 0)yxa (a0 )xcxcx定义域(,c)(c,)(,0)(0,)值域(, a)(a,)(, 2 a 2 a,)奇偶性非奇非偶函数奇函数单调性当 b-ac>0 时 :分别在 (,
10、c), (c,) 上单调递减;在 (,a, a,) 上单调递增;当 b-ac<0 时 :分别在 (,c), (c,) 上单调递增;在 a, 0), (0,a 上单调递减;y=ayy图象x= coxox15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f ( x)ax 2bxc0(a0) 的两根 x1 , x2 的分布问题:根的情况x1x2kmx1x2nx1kx2等价命题在 (k ,) 上有两根在 (m, n) 上有两根在 (k ,) 和 (, k ) 上各有一根00f (m)0充要条件f (k )0f (n)0f (k)0bkmbn2a2a注意:若在闭区间 m, n 讨论方程 f ( x)0 有实数解的情况,可先利
11、用在开区间(m, n) 上实根分布的情况,得出结果,在令xn 和 x m 检查端点的情况。三、数列,S1 ( n1)注意验证 a1 是否包含在后面an 的公式中,若不符合要单独列出。1.由 Sn 求 an an=SnSn 1( n 2, n N* )一般已知条件中含an 与 Sn 的关系的数列题均可考虑用上述公式;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等差数列 anan 1an d (d为常数 )2anan 1an 1 (n2)a nanbsnAn2Bn ;3.等比数列 anan 1q(q为常数 ) an2an 1an 1 (n2)ana1q n 1 ;an4.首项为正(或为负)的递减(或递增)的等差数列前n
12、项和的最大(或最小)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an0an0解决;或an 100an15.熟记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在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时,勿忘分类讨论思想;6.在等差数列中,anam ( n m)d , danam ;在等比数列中,anam qn m , qn m an ;nmam7.当 mnp q 时,对等差数列有 amana paq ;对等比数列有amana paq ;8.若 a n 、b n 是等差数列, 则ka n+pbn(k 、p 是非零常数 )是等差数列; 若 a n 、b n 是等比数列, 则 kan、a nbn 等也是等比数列;9. 若数列 an 为等
13、差(比)数列,则Sn , S2 n Sn , S3nS2n , 也是等差(比)数列;10. 在等差数列 an 中,当项数为偶数2n 时, S偶 S奇nd ;项数为奇数 2n 1时, S奇S偶a中 (即an );11.若一阶线性递归数列an =kan1+b( k0,k 1) ,则总可以将其改写变形成如下形式 : a nbk (an 1b ) (n 2),于是可依据等比数列的定义求出其通项公式;k1k1四、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符号规律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是切,四余弦;2.对于诱导公式,可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概括;3.记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4
14、.熟知正弦、余弦、正切的和、差、倍公式,正余弦定理,处理三角形内的三角函数问题勿忘三内角和等于 1800,一般用正余弦定理实施边角互化;5.正 (余 )弦型函数的对称轴为过最高点或最低点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对称中心为图象与x 轴的交点; 正 (余 )切型函数的对称中心是图象和渐近线分别与x 轴的交点,但没有对称轴。6.( 1)正弦平方差公式:sin2A sin2B=sin(A+B)sin(A B); ( 2)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r=2S ABC;( 3)abc ;abc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2R=sinA sinBsinC五、平面向量1.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设 a=(x 1,y1),b=(x
15、2,y2), 为实数。( 1)向量式: a b(b0)a=b;( 2)坐标式: a b( b 0)x1y2 x2y1=0;2.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设 a=(x1,y1),b=(x 2 ,y2 ), (1)向量式: a b(b0)ab=0; ( 2)坐标式: a b x1x2+y1 y2 =0;3.设 a=(x 1,y1),b=(x 2,y2),则 ab= a b cos=x 1x2+y 1y2;其几何意义是ab 等于 a 的长度与 b 在 a 的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积;)、 B(x2,y2),则AOB 1;4.设 A (x1,x2S2x1 y2x2 y15.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1)若
16、 a=(x 1,y1 ),b=(x 2,y2),则 ab=x 1x2+y 1y2;AB(x1 x2 )2( y1y2 )2 ;( 2)若 a=(x,y), 则 a2=a a=x 2+y 2, ax2y2;六、不等式1.掌握不等式性质,注意使用条件;2.掌握几类不等式(一元一次、二次、绝对值不等式、简单的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尤其注意用分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类讨论的思想解含参数的不等式;勿忘数轴标根法,零点分区间法;3.掌握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在使用a+b2ab (a>0,b>0)时要符合“一正二定三相等”;注意均值不等式的一些变形,如a 2b2( ab )2 ; ab(a b
17、 ) 2 ;222七、直线和圆的方程1.设三角形的三顶点是A ( x1,y1)、B(x 2,y2)、 C( x3,y3),则 ABC 的重心 G 为( x1 x2x3 , y1y2y3 );332.直线 l1 :A 1x+B 1y+C 1=0 与 l2: A 2x+B 2y+C 2=0 垂直的充要条件是A 1A 2+B 1B 2=0;3.两条平行线Ax+By+C 1=0 与 Ax+By+C2=0 的距离是 dC1C 2;A 2B 24.Ax 2+Bxy+Cy 2+Dx+Ey+F=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 A=C 0 且 B=0 且 D2+E2 4AF>0 ;5.过圆 x2+y 2=r2 上的
18、点 M(x 0,y0)的切线方程为: x0x+y 0y=r 2;6.以 A(x 1, y2) 、 B(x2 ,y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x x1 )(x x2)+(y y1)(y y2)=0;7.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是:( 1)根据实际问题的约束条件列出不等式;(2)作出可行域,写出目标函数;( 3)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位置,从而获得最优解;八、圆锥曲线方程1.椭圆焦半径公式:设P(x0 ,y0)为椭圆 x 2y 21( a>b>0)上任一点,焦点为 F1(-c,0),F 2(c,0),则a 2b 2PF1aex0 , PF2aex0 ( e 为离心率);2.双曲线焦半径公式:设)
19、为双曲线 x2y21( a>0,b>0)上任一点,焦点为FP( x0,y0a 2b 21(-c,0),F 2(c,0), 则 :( 1)当 P 点在右支上时,PF1aex0 , PF2aex0 ;( 2)当 P 点在左支上时,PF1aex0 , PF2aex0 ;( e 为离心率);另:双曲线 x2y 21 ( a>0,b>0)的渐近线方程为x2y 20 ;b 2b 2a 2a2p ;y2=2px(p3.抛物线焦半径公式: 设 P( x0,y0)为抛物线 y2=2px(p>0) 上任意一点, F 为焦点,则 PFx0p2 0)上任意一点, F 为焦点,则PFx0;
20、24.涉及圆锥曲线的问题勿忘用定义解题;5.共渐进线 yb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为x2y 2(为参数, 0);xa 2b 2a6.计算焦点弦长可利用上面的焦半径公式,一般地,若斜率为k 的直线被圆锥曲线所截得的弦为AB , A 、B 两点分别为 A(x 1,y1 )、B(x 2,y2) ,则弦长AB1k 2x2x1(1k 2 )( x1x2 )24x1 x2 11y2y1(1124 y1 y2 ,这里体现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的解题思想;k2k2 ) ( y1y2 )7.椭圆、双曲线的通径(最短弦)为 2b2,焦准距为 p= b22p,焦准距为 p;双曲线 x2y2,抛物线的通径为1b 2aca 2
21、( a>0, b>0)的焦点到渐进线的距离为b;228.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双曲线方程可设为 1;Ax+Bx9.抛物线 y2=2px(p>0) 的焦点弦(过焦点的弦) 为 AB ,A( x1,y1 )、B(x 2,y2),则有如下结论:( 1) AB x1+x 2+p;2( 2) y1y2= p2, x1x2= p ; 410.过椭圆x2y 21( a>b>0)左焦点的焦点弦为AB ,则ABae x1x 2) ,过右焦点的弦a2b 22(AB 2ae( x1 x 2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1.对于 y2=2px(p 0)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可设为(y
22、02, y0) ,以简化计算 ;2 p12.处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弦中点问题常用代点相减法,设 A(x 1,y1)、B(x 2,y2)为椭圆x2y 2(a>b>0)a 2b 212上不同的两点, M(x 0,y0)是 AB 的中点,则 K AB KOM =b;对于双曲线 x 2y21( a>0,b>0 ),类似可2b 2aa 2b 2得: KAB .KOM=2=2px(p 0)抛物线有 K AB2 p2;对于 yy1y2a13.求轨迹的常用方法:( 1)直接法:直接通过建立x、 y 之间的关系,构成F(x,y) 0,是求轨迹的最基本的方法;( 2)待定系数法:所求曲
23、线是所学过的曲线:如直线,圆锥曲线等,可先根据条件列出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代回所列的方程即可;( 3)代入法(相关点法或转移法) :若动点 P(x,y) 依赖于另一动点 Q(x 1,y1) 的变化而变化,并且 Q(x 1,y1)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 x、 y 的代数式表示 x1、y1,再将 x1、 y1 带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 4)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方程;( 5)参数法:当动点P( x,y)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将x、y 均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
24、参数得普通方程。九、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1.从一点 O 出发的三条射线OA 、OB 、 OC,若 AOB= AOC ,则点 A 在平面 BOC 上的射影在 BOC的平分线上;2. 已知 :直二面角MAB N中, AEM,BFN, EAB=1 , ABF=2 ,异面直线AE与BF所成的角为,则coscos1 cos2;3.立平斜公式: 如图, AB和平面所成的角是1 ,AC在平面内,AC和AB的射影AB成2 ,设 BAC=3 ,则 cos 1 cos 2 =cos 3 ;4.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1)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中选择一特殊点,作另一条的平行线;( 2)补形法:把空间图形
25、补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其目的在于容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5.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斜线和平面所成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它的三条边分别是平面的垂线段、斜线段及斜线段在平面上的射影。通常通过斜线上某个特殊点作出平面的垂线段,垂足和斜足的连线,是产生线面角的关键;6.二面角的求法( 1)定义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 2)三垂线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3)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
26、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 4)射影法: 利用面积射影公式 S 射 S 原 cos ,其中 为平面角的大小, 此方法不必在图形中画出平面角;特别 :对于一类没有给出棱的二面角,应先延伸两个半平面,使之相交出现棱,然后再选用上述方法(尤其要考虑射影法) 。7.空间距离的求法( 1)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高考要求是给出公垂线,所以一般先利用垂直作出公垂线,然后再进行计算;( 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般用三垂线定理作出垂线再求解;(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是用垂面法,借助面面垂直的性质来作,因此,确定已知面的垂面是关键;二是不作出公
27、垂线,转化为求三棱锥的高,利用等体积法列方程求解;8.正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记为,则 S 侧 cos=S 底;2229.已知 :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为, , 因此有 cos+cos+cos =1;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侧面所成的角分别为, , 则有 cos2+cos2+cos2=2;10.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等与其体对角线长;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1.欧拉公式:如果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为V,面数为 F,棱数为 E.那么 V+F E=2 ;并且棱数E各顶点连着的棱数和的一半各面边数和的一半;12.球的体积公式V= 4R3 ,表面积公式S4 R
28、 2 ;掌握球面上两点A 、B 间的距离求法: (1)计算线段3AB 的长,(2)计算球心角AOB 的弧度数; (3) 用弧长公式计算劣弧AB 的长;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和概率1.排列数公式 : Anmn!=n(n-1)(n-2) (n-m 1)= ( n m)!(m n,m、 n N*), 当 m=n 时为全排列Ann =n(n-1) 2 1;m2.组合数公式: CnmAnn ( n1)(nm1)( m n) , C n0C nn1 ;m!m (m1) (m2)3 2 13.组合数性质: CnmCnnm; CnrCnr 1Cnr1 ;4.常用性质: n.n!=(n+1)!-n!;即 nAn
29、nAnn11Ann ; C rrCrr1CnrCrr11 ; ( 1r n) ;5.二项式定理: ( 1)掌握二项展开式的通项:Tr 1C nr a n r b r (r0,1,2,., n);( 2)注意第 r 1 项二项式系数与第 r 1系数的区别;6.二项式系数具有下列性质:(1)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二项式系数相等;(2) 若 n 为偶数,中间一项(第n 1 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若n 为奇数,中间两项(第n1 和 n1 1 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222( 3) C n0Cn1C n2Cnn2n ;C n0C n2C n1C n32n 1 ;7.F(x)=(ax+b) n 展开式的各项系
30、数和为f(1); 奇数项系数和为1 f (1)f (1) ;偶数项的系数和为12f (1) ; f (1)28.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 ( 1)P(A ) n ;(2)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公式为:P(A+B)=P(A)+P(B);m( 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为P(AB) P(A)P(B) ;( 4)独立重复试验概率公式Pn(k)= Cnkp k (1 p)nk ; (5) 如果事件 A、B 互斥,那么事件 A 与 B 、 A 与 B 及事件 A 与 B 也都是互斥事件;( 6)如果事件 A 、B 相互独立,那么事件 A、B 至少有一个不发生的概率是1 P(AB ) 1 P(A)P(B) ;( 7)如果事件 A 、B 相互独立,那么事件 A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及行动执行计划
- 家长会活动组织方案范文
- 经典课外阅读书目与教学资源
- 2025年煤矿应急演练评估安全培训试卷及答案-矿井事故应急演练评估效果
- 中医药学院健康评估课后习题解答
- 经典文学《花钟》说课稿分析
- 公司法关键点简答题集锦
- 2025年年度再培训试卷及答案-新员工安全意识与行为规范测试
- 2025年煤矿应急演练观察员培训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安全培训试卷及答案:安全员春季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
- 超声检查技能培训大纲
- 2025江西吉安市工会社会工作者招聘8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大学美育(第2版)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联考 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无答案)
- 2025广东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检察院招聘聘员、后勤服务类人员3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工程招投标考试题及答案
- Unit5SectionB1a~1f课件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17.2用公式法分解因式(课时2) 课件人教版(新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2025森蓝环保(上海)有限公司招聘2人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卷带答案解析2套试卷
-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物理试题(无答案)
- 电信渠道经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