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业达成评价_第1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业达成评价_第2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业达成评价_第3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业达成评价_第4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业达成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学业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第一单元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围绕着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来设计,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水准来组织学习活动的。在科学探究方面,教材把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水平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观察是本单元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用感官实行观察,用简图实行记录和描述,用维恩图协助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二、单元核心概念图植物水生植物陆生植物木本植物:梧桐树、樟树特 征:木质茎 (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狗尾草、蒲公英特 征:草质茎(草本植物)植物的相同特点: 1、有相同的结构:根、茎、叶。 2、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3、有生长发育、繁殖后代的能力;

2、4、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 5、有从生到死的过程有生命;浮水植物:水葫芦、浮萍特 征:生活在水面沉水植物:金鱼藻、海带特 征:生活在水下或水底特 征:生活在水下或水底共同点:都有根、茎、叶等器官;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土壤;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会生长发育、繁殖后代、会死亡。共同点:都有根、茎、叶等器官;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会生长发育、繁殖后代、会死亡。三、学业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单元内容课程标准教材主要内容 水平检测要点植物生命世界理解科学探究2.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5.1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

3、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 第一课:使用各种感官.工具观察,树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有生命的物体。第二课:用各种方法观察描述: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是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第三课:能用维恩图的方法找出大树和小草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那个特征和不同特征。并且称树为木本植物,草为草本植物。第四课:用简图和唯恩图的方式学习,得出水生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和营养。第五课:用统计和分类的方法学习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特征,叶由叶柄和叶片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

4、,完成了一生。第六课:能用测量的方法知道植物在持续变化,它的变化体现在:发芽、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其变化是生命的特征之一。第七课:总结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营养。有生命周期.科学概念1、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2、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3、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4、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5、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

5、有一生的周期。6、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合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与方法1、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2、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3、使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4、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研究的问题。5、通过阅读提升对植物基本需要和植物多样性的理解。6、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2、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 究兴趣。3、培养对植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4、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的意识。5、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 结果的态度。多样的生物1.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

6、对常见植物实行简单分类。1.4 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3.1 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生命的共同特征3.1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4.1 理解到生物维持生命都要从外界吸收水分和营养。生物与环境1.1 观察植物的外形,并将观察结果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联系。四、评价工具及说明1、下面的植物,哪些是在水里生长的?哪些是在陆地上生长的?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菊花 莲花 仙人掌 水稻水生植物: 陆生植物: 2、一棵苹果树,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请你根据自己的观察把它画下来。 春 夏 秋 冬.3、一棵植物的同一片叶子,在一段时间内,它的大小会发生变化,请你设计一种方法,能够比较准

7、确地测量它大小的变化。第二单元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学生通过对动物的观察研究继续理解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经过对一个个动物个体的观察,让学生理解到动物世界的多样性,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动物的观察研究,让学生逐步形成对生命体特征的理解。学生将继续利用画图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继续用维恩图这种工具概括动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直至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同时学生还要尝试饲养小动物,这将加深学生对动物生活特性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生命的意义。二、单元核心概念图三、学业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单元内容课程标准教材主要内容水平检测点动物生命世界理解科学探究2.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

8、问题。 5.1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 第一课:知道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会提出寻访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课:知道蜗牛的身体构造和生命特征,会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第三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蜗牛与生命相关的生活习性。第四课: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知道蚯蚓的生命特征,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第五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与学习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第六课:学习用实验的方法,知道金鱼的基本的生命特征,会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于不同。第七课:使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科

9、学概念1、理解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2、理解到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过程与方法1、能够长时间饲养一种小动物,并做好观察记录。2、能够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并能使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3、会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动物的研究兴趣。2、形成保护自然环境中的动物的意识,能爱护自然环境下的小动物。3、养成以观察目的为出发点,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多样的生物1.2

10、 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2.1 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2.2 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2.3 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生命的共同特征2.1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4.1 认识到生物维持生命都要从外界吸收水分和营养。4.3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生物与环境1.2 能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同时能将观察结果和它的习性联系起来。 四、评价工具及说明1、蜗牛和蚯蚓的身体都是软软的,请你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蜗牛 蚯蚓. 第三单元一、 教材内容分析物体

11、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可以按照组成物体的材料和材料的物理性质来描述这些物体。而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材料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材料的使用也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进一步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之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常见的材料有:木头、塑料、玻璃、金属、纸等。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学生的前概念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金属的导热性、延展性与回收利用。有韧性的材料能弯曲度

12、大,能变形,不会断裂。塑料的韧性与回收利用。材料的物理性质可以描述材料。我们周围的材料纸的吸水性与造纸。容易让水浸透的材料的吸水性强。科学探究学习木头的特性:坚实、可承重、易加工。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同。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加工方法及土质的不同造成了砖瓦、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从材料的硬度、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来描述、认识不同材料的特性。新概念的运用。用材料的硬度、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用材料的物理性质给它们分类二、学业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单元内容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方式及内容要点水平检测要点我们周围的材料物质世界物体与物质物体的特征1.1 能用感官判断物体

13、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并 加以描述。1.2 能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1.3 会使用简单仪器(如尺、天平、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长度、重量、 温度)。第一课:从身边的物体中认识到常见的材料有:木头、塑料、玻璃、金属、纸等。会简单的描述材料的主要特点。第二课:用材料之间相互刻划实验比较得出木头、塑料、金属、纸的硬度大小。金属的导热性、延展性较强,铝罐可回收利用。第三课:用弯曲材料的实验方法比较得出木头、塑料、金属、纸的韧性大小。塑料的韧性大可回收利用。第四课:用滴水的实验方法比较得出木头、塑料、金属、纸的吸水性的强弱。纸的吸水性强可再造纸。第五课:通过材

14、料在水中的沉浮的实验方法认识木头、塑料、金属、纸在水中的状态也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木头可以浮在水上,而且坚实、可承重、易加工。第六课:从材料的硬度、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来描述、认识砖瓦、陶器与瓷器的区别。第七课:用材料的硬度、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的物理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科学概念1、知道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3、知道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例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的能力,这些物理性质可以被观察和测量。4、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材料

15、的性质决定材料的用途。5、认识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但各种材料再利用的程度不同。6、认识到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在生产中可能发生变化,材料经过加工可能改变它们的性质。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各种材料制成的物品。2、能够利用各种简单工具进行测量,扩展观察活动。3、学会通过验证探索材料的物理性质。4、能够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比较、分类和排序。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物体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2、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准确描述事物很重要,因为这可以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比较。材料的性质与用途2.

16、1 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2.2 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是否导电,是否溶解,是否传热,沉浮性等),根据 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2.3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 发明新的材料。四、评价工具及要点1.小朋友在画画时不小心把颜料水泼到了画纸上,他发现身边有四种纸:牛皮纸、信纸、餐巾纸、报纸,但是不知道该用哪种纸来擦拭的效果最好。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比较牛皮纸、报纸、信纸,餐巾纸的吸水性,然后向小朋友提出你的建议。我要研究的问题:我需要的材料:我设计的实验的步骤:实验记

17、录:牛皮纸报纸信纸餐巾纸吸水性我建议小朋友用()来擦拭画面上的颜料水。第四单元一、教材内容分析水和空气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两种物质,也是液体和气体的典型代表。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和空气的认知经验。本单元,学生将不断对比观察,从实验中获取证据,将生活中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科学概念。最终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有初步的理解。固 体(石头)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相同:有一定体积,不易压缩,有重量,占据空间固体:有固定形状,不能流动液体:无固定形状,会流动不同: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没有固定形状水和空气物体分为固体、液

18、体、气体水与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液 体(水)无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 水和其他液体在颜色、气味、黏性、流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液体流动的快慢受黏度的影响会流动水的特征液体的体积可以测量有一定体积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相同: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重量,占据空间液体:有一定体积,不易压缩 气体:无一定体积,易压缩不同: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没有固定形状空气是地球中的一种重要物质气体(空气)无固定形状,无一定体积能在空中流动,形成风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的特征空气占据空间的体积可以变化空气占据空间空气的重量很轻空气有重量二、学业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单元内容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方式及内容要点水平检

19、测要点水和空气物体与物质物体的特征物质的变化1.3会使用简单仪器(量筒)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体积)。3.1 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第一课:利用网状图交流对水的已有认识,意识到水与生物有着密切关系。通过猜测水在哪个袋子里,丰富关于水的认识。通过给袋中的物体分类,认识到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第二课:观察比较水和食用油,认识液体的特征: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认识到水和其他液体在颜色、气味、黏性、流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第三课: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水、食用油、洗洁精流动的快慢,知道到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第四课:通过比较水的多少,认识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意识到使用标准工具测量的意义。第五课:利用网状图交流对空气的已有认识,意识到空气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物质。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通过比较空气与水,认识液体与气体的相同与不同。第六课:用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感受空气占据的空间是可以变化的。第七课:设计实验研究空气有没有重量,知道空气的重量很轻。整理本单元关于固体、液体、气体的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