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秋节古诗词: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翻译及赏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代: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 秋 凉 一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 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 银丝。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 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 北方。注释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乐章集张子野词并 入“中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世事
2、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 也。”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新凉:一作“秋凉”。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淮南 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贱:质量低劣。妨:遮蔽。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琖:同“盏”,酒杯。创作背景不同的苏轼诗词选本、论著对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词作于何时、为谁而作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甚至标题都不同。大致有 如下二种不同的说法:一、公元 1097年(绍圣四年)作于儋州。二、 公元 1080 年(元
3、丰三年)作于黄州。赏析诗词联想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的水调歌头,但同是 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 黄州之时。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个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 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 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在 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读者能够见到豪放词人苏东坡在旷达 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诗句赏析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 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 放达,而不觉其悲切。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
4、加 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 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世事一场大梦”中的“世事”既能够指具体的历史实事,即指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情,亦能够理解为苏轼对人生命运 的抽象意义的理解。“世事如梦”,“人生如梦”,一切皆如白驹过 隙,雪后飞鸿,人生仅仅天地间偶然的飘蓬,所以不可执着于现实中 的得失荣辱,而应超脱于具体的万事万物,使自己内心趋于平衡。“人生几度新凉”,用“新凉”指又一个秋天的来临,并且突出了秋 天乍到的“新”,可见诗人对节候变化的敏感,时间的流逝磨蚀着有 限的生命,词
5、人由此产生出真挚的惜时之情。“新凉”亦指诗人再次 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一个“凉”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 之情,所以,“人生几度新凉”不但指自然节候的变化,同时也是指 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这句话把自然与人生结合起来,以 自然的变幻来反衬出词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谓叹,寄意深刻,韵味悠 远。开头两句词远远不止是苏东坡在记叙一时一地之事,或是一己一 身之感,而是借写具体的事实,表达他对抽象意义上的人生命运的深 沉思忖。“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在冷落清秋的夜里,凉风 吹打着庭院里的树叶,在空旷的长廊里发出凄凉的回响。词人取过镜 子,看见两鬓爬满了白发,“人生何处得秋霜?”词人由
6、此陷入了深 沉的思索中,读者同样能够感觉到阵阵寒意袭来。过片两句,更可见牢骚。“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 妨。” “酒贱”是因为“人贱”,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月明” 句隐喻小人当道,君子遭谗。苏轼远贬黄州,心中的失落与不满是以 这种自我嘲讽的形式来表现的。因“乌台诗案”受苏轼牵连被贬的人 太多,而苏轼也所以不愿连累友人,所以绝少与故人交往,这里的“客少”应是指当时的实际情况。在这静寂的夜里,在这皓月当空之 时,清秋的寒气阵阵袭人,此时,苏轼心中的孤独凄凉之感是难以排 遣的。中秋月明,而明月总是被乌云遮去光芒。有人认为“东坡在黄 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可见“月明多被云妨”一 句
7、写的是眼前实景,是自然现象,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是在借自 然之景抒写他对社会环境的理解。这里隐含了作者深深的政治愤懑情 绪,“云妨”比喻小人当道,欺瞒主上迷惑视听排斥忠良。作者为自 己忠而被谤,谪居偏地黄州,政治抱负难于发挥而深感忧伤苦闷,而 此情此景,唯有对月把孤盏聊以解忧愁了。“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点出了作词的时间与主旨。 “中秋”是传统意义上团聚的节日,苏轼选择“中秋”这个宴乐的节 日作为背景,以虚笔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北望”点 出了作词的主旨。“北望”的含义,历代论者有所争议,古今词话 认为苏轼“一日不负朝廷,其怀君之心,末句可见矣”,而胡仔认为 是“兄弟之情
8、见于句意之间矣”。据记载这首词下原有注释“寄子 由”,可见苏轼此词是在中秋之夜写给其兄弟苏辙的。其实,苏轼当 时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忧国之心, 身世之感,或许交织在一起,作为欣赏者,也不妨抛开考证,作宽泛 理解。苏轼晚年饱受政治打击,他多以佛、道思想来超然物外,以消 解现实的苦闷,但此词笼罩着一层悲凉的气氛,可见苏轼始终没能摆 脱尘世的痛苦。在这热闹的中秋月明之时,能够慰藉自己落寞孤寂情 怀的是那真挚的手足深情。苏轼渴望着与兄弟一诉衷肠,无奈远贬黄 州的他只能在北望中借明月遥寄相思。天涯同一月,相思两地情,遥 望却不能与之相聚,明天却又要面临现实中太多的痛苦与无奈,
9、苏轼 因而陷入更为深沉的悲凉之中。特点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 孤灯等情感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苏轼借写节候之 “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与 这首词意境与主旨相似的就是那首写于密州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在那首词中,苏轼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与这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相比,两词都是借 写景抒怀,都渲染了一个“寒”、“凉”情绪意境,给词蒙上了一层 深厚的情感意韵。所不同的是前者在于指出节候之“清寒”,后者重 在喻示人生之“凄凉”;前者写天上人间之“清寒”,后者写现实人 间之“凄凉”;前者想象天上人间之“寒”以反衬人世间值得留恋, 后者借人间之真情以慰藉自己“凄凉”的心灵。两词相得益彰,情韵 悠远,表达了饱受政治打击的苏轼对历史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 世真情的深深眷恋。总结苏轼这首词也寄寓了一定的哲理意味。但这种哲理意味是通过营 造一个完美的审美意境传达出来的。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中秋之夜清 寒的月色与空寂的长廊,孤独的词人身影与孤独的黯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物化期考试题及答案
- 湖南长沙雨花区所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4
- 集体土地买卖协议书
- 2025合作连锁合同示范文本
- 船舶轮机考试题及答案
- 电车转让协议书
- 初中美育考试题及答案
- 济宁水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项目实习报告范文
- 患者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 食品营养学(暨南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日常伤口处理
- 2022年张掖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3年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
- 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 阿法拉伐中文说明书
-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新插图)搭配问题 教学课件
- 第六章设计心理的宏观分析
- GB/T 26335-2010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规范
- 海洋课-2、活跃的海岸
-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