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LME铜价分析_第1页
对LME铜价分析_第2页
对LME铜价分析_第3页
对LME铜价分析_第4页
对LME铜价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LME铜价分析 作者: 日期:24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10月铜价走势分析目前,全球经济总体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经合组织领先指标已出现高位拐点,制造业增速放缓,在增长区间内展开震荡,四季度全球工业生产增速也可能普遍放缓,趋向平稳。在中国,抑制房地产投机已成为政治任务,房地产新政再度出台,四季度房地产政策和信贷继续收紧;但另一方面,保障房建设也可能得到加紧推进。如果保障房政策能够及时推出和落实,有助于缓解和对冲政府打压房地产投机对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形成的负面影响。受美欧持续至今的“定量宽松”政策影响,全球通货膨胀已经显现;但受欧洲债务危机和高失业率影响,美欧的通胀率在12.4之间徘徊,较

2、为温和,美欧今明两年面临滞涨的风险;而亚洲各国物价涨幅高于欧美,中国通胀率也已连续在一年期存款利率之上运行了8个月,8月通胀率更是达到3。5,如果在自然灾害和输入性因素影响下,后期CPI继续上行,再加上抑制房地产投机的需要,不排除中国今年在五中全会之后的时间里加息一次的可能。由于目前各国经济复苏出现放缓,欧洲债务危机也使得欧洲各国财政收紧,欧美失业率高企,而通胀温和,这使得欧美出台回收流动性的措施会非常谨慎,预计年内欧美不会加息。美欧日目前仍然继续维持其极低的利率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中国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2010年将发放约7。98.2万亿元贷款.日本也推出了进一

3、步推出刺激政策,遏制日元升值和经济衰退.这使得后四月借贷成本低廉,全球资金充裕。人民币汇率方面,近期,由于临近中期选举,美国加大了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美元牌价9月29日降至历史新低6。6936,3个多月来人民币已经升值了2%;而境外9月29日的1年期人民币NDF远期利率反映境外市场预期1年后人民币将升值6.94%。人民币升值势必继续带动国内外精铜比价下降,因此,仍然适合进口原料板块逢高进行正套。各大机构预计今年全球精铜供需趋向平衡,明年出现供应短缺。而目前下游各个行业产量同比仍然平缓增长,出口增速则同比加大,而下游投资同比平稳增长。四季度尤其是1112月份,是中国的精铜和铜材的年底消费旺季;而目

4、前下游企业原料库存普遍平稳偏谨慎,进入旺季后存在补库需求,因此,预计四季度精铜进口数量将继续平稳回升,而废铜和阳极铜的进口继续增长;同时,三大期货交易所库存精铜从3月2日的79。46万吨的高点回落,四季度预计库存仍将下滑.美元指数受“定量宽松”政策持续影响,使得美元指数从8月24日在83.5的阻力位遇阻后持续回落,而后几月则可能继续下探76。25和74一带的支撑.特别是,四季度全球借贷成本依然低廉,资金充裕.这些因素支撑铜价上涨。但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洲爆发的债务危机使得欧洲各国普遍收紧财政;中国四季度继续收紧房地产信贷,甚至不排除加息一次,来控制通胀和打压房地产投机;而美元指数10

5、月1日已经下探了78。0的支撑位,技术上,10月月内存在反弹需求;同时四季度铜库存可能依然维持在较高的位置,这将压制铜价的上涨空间。我们综合判断:伦铜中期震荡走强,10月将再创年内新高.10月伦铜支撑位在7500和7650,阻力在8270-8340,而在8750-8940有强阻力,难以突破。详细分析如下:u 宏观经济形势方面,主要经济体总体继续增长;但领先指标已从拐点回落,制造业增速放缓,在增长区间内展开震荡,全球工业生产也呈现增速回落趋于平缓;美欧失业率则仍然处于历史高位。这些都预示着四季度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将增速回落趋于平稳。1、 经合组织9月9日发布报告表示,由于发达经济体的成长力道减弱,

6、全球经济复苏速度将较预期更加缓慢。图1:上半年,各大经济体GDP依然保持复苏态势,但中日印二季度出现增速回落。2、 宏观经济先行指标领先指数方面:经合组织国家经济快速反弹5月份达到历史高位后,均已经出现拐点迹象,未来可能高位震荡或回落。图2:OECD领先指数快速反弹后,5月份开始已显现高位拐点迹象,未来可能回落,高位震荡。3、 宏观经济先行指标-采购经理人指数方面: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指数4月份开始均从历史高位回落,但仍然维持在50以上的增长区间内。未来最可能的态势是出现增速放缓,但在50以上的区间内展开震荡,保持平稳增长。图3:主要经济体PMI指数均从高位回落,但依然维持在50以上的增长区

7、间,四季度可能依然高位震荡。这反映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仍处扩张状态,但增速放缓。预示着后期铜消费也将增速放缓,趋于平稳。4、 工业生产方面:全球工业生产同比仍然增长,日本和中印巴西等国增速领先,但已从历史高位回落;而欧美南非则增速落后,也已接近历史高位。四季度全球工业生产增速很可能普遍放缓,趋于平稳。图4:主要经济体工业生产同比继续增长;但增速大都回落趋于平缓5、 就业方面:新兴经济体由于率先复苏,其失业率逐渐回落,相对较低;但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依然盘桓在历史高位。其中,美国8份失业率维持在9.6%;欧元区由于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受债务危机影响,5-8月欧元区失业率一直维持在10。1的

8、12年来高位;而日本8月份失业率也维持在5。1的高位.这将拖累发达经济体的个人消费和经济复苏的步伐,致使发达经济体四季度仍然不愿展开加息等收紧措施.图5: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仍然盘桓于其历史高位,这决定了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下半年还不愿收紧货币政策u 国内房地产方面,目前,抑制房地产投机已经成为政治任务,四季度房地产政策和信贷继续收紧;但另一方面,保障房建设可能得到加紧推进。如果保障房政策能够及时推出和落实,有助于缓解和对冲政府打压房地产投机对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形成的负面影响。而国家有关部委9月29日晚出台了房地产市场第二轮调控的具体措施:全面停止第三套及以上房贷;第二套房贷首付比例提高到50%,严格执

9、行1。1倍基准利率;第一套房贷首付比例提高到30%以上;对于部分房价上涨过快、房价过高的城市,扩大土地供应量,限制每户家庭购房套数;对违规地产开发商停止贷款;加快房产税试点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等。尤其是要求各地政府要加大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力度,并严格施行问责制,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将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这将杜绝地方政府对中央房地产新政阳奉阴违的行为,保证房地产新政落实到位。不过,房地产后市如何发展仍要看后续调控政策接的走向,以及现有政策的执行效果。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和房地产税收政策,同时应当改变当前过低的利率环境。另一方面,今年月

10、以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已经先后多次强调了增加保障性住房、坚持房地产调控的重要性。9月30日晚,温家宝总理在国庆招待会上的讲话中也再次提到: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保持房地产价格的合理和稳定。如果保障房政策能够及时推出和落实,有助于缓解房地产新政对经济形成的负面影响。u 欧洲债务危机方面,虽然在银行压力测试之后,市场信心有所缓解,但债务的压力仍将长期存在,欧洲各国被迫普遍收紧了财政.但近期,欧洲各地罢工声浪高,各国实施财政紧缩政策也是阻力不断,困难重重.欧洲银行业监管委员会(CEBS)7月23日公布的欧洲银行压力测试结果表明,欧洲债务危机之后,91家主要银行中仅有7家未能通过测试,银行资本金缺口仅

11、为35亿欧元。测试结果使得市场信心有所缓解,79月份市场出现了纠偏性反弹.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已经进入了“金融地震”后的“余震期”,未来欧洲各国的经济走势、政策调整以及财政重建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仍可能使主权债务风险对风险资产定价的扭曲和干扰现象反复出现,欧洲银行业的仍将长期面临挑战.华尔街日报9月7日就曾指出,之前欧洲的银行业压力测试,低估了银行持有的欧洲主权债务风险。这样任何一个欧盟国家违约,都会导致银行间的信用问题。穆迪9月曾表示,如果匈牙利政府不能提出与之前一致的财政计划以稳定债务状况,将可能调降匈牙利主权评级而近日,欧洲各国相继举行大罢工,29日更是成为欧洲的“大罢工日”。意大利、西班牙、

12、比利时、希腊等国均举行了程度不同的罢工、示威活动。工会抗议政府执行财政紧缩政策,削减养老金等社会福利.工会质疑金融危机由银行家制造,却要由穷人埋单.u 通货膨胀方面,受各国持续至今的经济刺激计划和投放的大量货币影响,全球通货膨胀已经显现;但受欧洲债务危机和高失业率影响,美欧的通胀率多在1%2。4%之间徘徊,较为温和,美欧今明两年面临滞涨的风险;而亚洲各国物价涨幅高于欧美,通胀压力更加明显;中国通胀率也已连续在一年期存款利率之上运行了8个月,进入了负利率时代,8月通胀率更是达到3。5.从PPI回落态势看,后期CPI可能回落,但如果自然灾害和输入性因素使得8、9月份CPI继续攀升,年内中国有加息一

13、次的可能。图6:受危机期间实施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影响,美欧等国的CPI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反弹;但受今年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影响,除英国突破了3以外,目前欧美通胀率徘徊在1%-2。4%之间,较为温和;而由于欧美失业率高企,个人消费难以增长,欧美经济今明两年有陷入“滞涨"的风险。图7:亚洲各国的CPI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反弹,涨幅高于欧美(印度、越南的物价同比涨幅更是达到了910的高位),通胀压力更加明显.图8:中国PPI从5月份的7.13%高点见顶回落.受其滞后效应影响,9月份CPI也可能见顶;但7月以来,国际工业原料和农产品价格又明显上涨,因此,我国9、10月份的PPI仍存在

14、反弹风险,因而CPI可能难以明显回落,全年平均CPI可能达到3。03。1%。图9:中国2月份CPI涨到2。7以来,CPI持续在1年期存款利率2。25以上运行,实际利率为负.8月份更达到了3。5,通胀压力已很明显;如果9、10月份CPI继续攀升,人行加息的压力将更大。从票据回购利率看,目前票据正回购利率已经超过了1年期利息相当一段时间,不能排除四季度加息一次的可能性。u 资金方面,由于目前各国经济复苏出现放缓,欧洲债务危机也使得欧洲各国财政收紧;同时,欧美失业率高企,通胀温和,这使得欧美出台回收流动性的措施会非常谨慎,预计年内欧美不会加息。美欧日目前仍然继续维持其极低的利率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

15、策;而中国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2010年将发放约8。08。3万亿元贷款.日本也推出了进一步的刺激政策,遏制经济衰退。这使得四季度借贷成本依然非常低廉,全球资金充裕。1、经合组织9日发布报告表示,全球经济复苏速度将较预期更缓慢,如果情况持续,经合组织建议各国政府应该继续或加速推动货币刺激措施。2、美国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9月21日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0%至0.25%的水平不变,并将在较长时间继续超低利率;并且声称一旦需要,将提供额外的宽松政策以支撑经济,防止通缩。而在物价稳定的情况下,为了促使经济复苏,FOMC从8月中旬开始把规模逾1.3万亿美元的到期MBS和机构债回笼资

16、金,再投资于更长期的政府债券,继续其“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奥巴马9月8日则宣布了一项数额高达3500亿美元的企业税收减免和大型建设支出计划.此项计划包括加快推行价值2000亿美元的企业税收减免、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和1000亿美元延续十年、逐渐增加的针对永久性研发企业的税收减免计划.3、而4月份,欧洲央行也推出了7500亿欧元的债务危机救助计划,用以购买欧元区国家的长期债券,实际上也开启了类似美国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英国央行9月9日决议,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的空前低点,并继续其紧急债券收购计划,维持持有 2000 亿英镑债券的目标不变4、日本日本央行8月30日的紧急

17、会议宣布了抑制日元强势及拉抬日本经济的措施,除已提供的三个月期贷款20兆日元外,还将另外提供金融机构10兆日元的六个月贷款计划。并同时决议维持隔夜拆借利率于0.1%低点不变。日本共同社10月1日消息指出,日本政府准备在2010年度预算中额外增加5万亿日元,用于实施经济刺激计划,以消除日元升值的不利影响,提振经济5、中国四季度将继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按2-8月份的比较均匀的货币投放速度来分析,预计2010年实际新增贷款可能将从年初计划的7.5万亿调升至7.98.2万亿元.5。1 由于十月份将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讨论通过“十二五”规划,在市场配置资源

18、机制、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城乡二元体制和公共服务体制创新等方面,提出改革方案。在这样的政治背景和下半年增速放缓的经济背景下,四季度国内的货币政策将趋向“适度"的宽松和平稳。这从银行最近的现金投放情况和公开市场操作动向也可以看出.按28月份的比较均匀的货币投放速度来分析,预计2010年实际新增贷款可能将从年初计划的7。5万亿调高至7.98.2万亿元。 图10:银行现金投放在3月创出谷底后,受管理层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调控投放节奏的要求,68月份呈现现金净投放态势;今年18月份累计净投放现金1676亿元.图11:到10月1日为止,今年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货币2830亿元图12:1月份新增贷款创

19、出1.39万亿的峰值后,1月27日银监会要求加强信贷管理,把握投放节奏.从2月份开始,央行人民币新增贷款投放节奏一直稳定在51007700亿元之间;今年1-8月份累计新增贷款56956亿元。按这个速率,后四月可能继续发放2.22。5万亿元新增贷款,全年达到7。98.2万亿元。5。2而热钱57月份出现连续的小幅净流出。这使目前国内的热钱压力减小,中国便有条件在美欧等极低利率国家之前率先加息。图13:自中国4月份出台抑制房地产投机政策后,境外热钱从3月的375.52亿美元顶点回落;5-7月热钱小幅净流出,而18月份热钱共净流入833。36亿美元。随着美国加大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国内加息压力加大,预

20、计9月份后热钱将继续持续流入。u 人民币汇率方面,中国人民银行6月19日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近期,由于临近中期选举,美国加大了对人民币升值施压。9月30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公平贸易货币改革法案最新修正案.该修正案规定,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被美国认定为币值被低估,美国将对自该国进口的商品征收更高关税。该法案的通过意味着美国国会再度向中国施压,迫使人民币更快速地升值。在美国的施压下,人民币再次快速升值,至9月29日降至历史新低6。6936,3个多月来人民币已经升值了2%;而境外9月29日的1年期人民币NDF远期利率反映境外市场预期1年后人民币将升值6.94%。不

21、过,由于人民币目前采取针对一揽子货币的弹性汇率机制,美元牌价在整体下行的趋势中,也会随着美元指数而波动。图14:人民币升值快速。8月9日美元牌价已经降至历史最低值6。7685,但近期随美元指数而出现反弹资料来源:文华财经图15:境外9月29日的1年期人民币NDF远期利率已经降6。6435,扣除两国利率的影响后,反映境外市场预期1年后人民币将升值6.94注:F = 6.5435 * (1 + 0.25%) / (1 +5。31) =6.2291,(1-6.2291/6。6936)100%=6。94%人民币升值势必带动国内外精铜比价整体下降,这从05-08年人民币升值期间,精铜进口保本比价和沪伦现

22、铜真实比价整体下行的趋势上也可以明显看出。比价下降,将对公司进口铜精矿冶炼阴极铜的业务带来比价损失。预计人民币升值可能使得2010年沪伦现铜年均比价走低到7.81左右。图16: 精铜进口保本比价和沪伦现铜比价在过去人民币升值期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步伐,比价关系肯定将再呈整体下降趋势资料来源:文华财经u 铜供需基本面上,今年全球精铜供需从去年的明显过剩趋向平衡,2011年将供不应求;而中国目前则供大于求;预计四季度旺季的精铜消费和企业补库将推动精铜和废铜进口平稳增长.表1:中国铜供需平衡表年 份20062007200820092010f10/09变化%产 量299.9349

23、。7373。941145911。68净进口量58。4136。8136。3311。2254-18。38%供 应 量358.3486.5510。2722。2713-1。27%消 费 量380456。249056062010.71%供需平衡-21.730.320.2162.293数据来源:安泰科2010年7月报表2:各家机构精铜平衡跟踪和预测表明:2010年供需从去年的明显过剩趋向平衡;2011年则供不应求年度巴克莱世界金属统计局国际铜业研究小组精铜产量精铜消费精铜平衡精铜产量精铜消费精铜平衡精铜产量精铜消费精铜平衡200818231180441871847218109363182361801022

24、620091825617800456183531801533818401182061952010f1912819340-2131117011240-70942197022812011f19707201494422010年17月统计2010年16月统计更新时间2010。9。162010.9.152010。9.21年度CRU安泰科曼氏金融精铜产量精铜消费精铜平衡精铜产量精铜消费精铜平衡精铜产量精铜消费精铜平衡2008180581777528318428183171111822118056165200918110167901320180801711097018377181981792010f1379

25、4136959912150119002501878019150-3702011f2010年13季预测2010年18月预测1910019450350更新时间2010年9月月报2010年9月月报2010年9月月报1、四季度到明年初是国外各大铜矿传统的劳资谈判期,如果谈判破裂出现罢工,将威胁全球精矿供应,从而刺激铜价在四季度上升。2、 对中国的铜供需平衡分析表明:2010年18月国内精铜供大于求,8月份铜进口回升,推升了伦铜。随着三季度铜价反弹,废铜供应的好转,以及目前精铜进口比价亏损的情况,因此,四季度虽然处于消费旺季,但预计精铜进口可能只是平稳增长,不会大幅增加,而废铜和阳极铜进口可能继续增长。

26、表3:中国18月铜供需平衡表:供大于求10年1-8月1-8月同比变化(万吨)其中8月 精铜进口量204.998减少24.436626.7153精铜出口量2。0457增加0.09920.0564精铜产量311.8增加46。0239.7国内废铜回收42.56 6.04 废铜进口量280.7596增加22。9068,按35%品位折算,增加精铜8。017439.8152废铜出口量0。1551增加0.2175,按35%品位折算,减少精铜0.07610。0157阳极铜进口量23。7788增加10.0678,按98.5品位折算,增加精铜9。91683.1294铜供应合计651.0257 增加39。34238

27、5.4506 铜材产量676。9增加83.99,按78品位折算,增加精铜消费65。5191。9146铜材出口35.22增加6。2716,按78%品位折算,增加精铜消费4.89183。93其他消费51.45 6.63 铜消费合计606.9031 增加70。401881.3914 供需平衡44。1226 供大于求44.1226,转化成库存4.0592 相当于目前中国2.342.5周的消费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wind图17:9月公布的8月份中国精铜净进口继续反弹,达到266589吨,推升了9月伦铜的反弹资料来源:中国海关3、 从铜消费下游看,同比大多仍在增长,而8月环比显示出淡季不淡的特征

28、,预计9月转入旺季。而出口方面:各下游产品出口比去年明显增长,目前增速大多趋于平稳,出口对铜消费拉动明显,也反映出欧美等进口国铜消费明显好于去年同期.图18:除通信电缆和彩电下降外,8月铜下游消费同比大多仍在增长,但除变压器增速上升外,其他下游消费的增速均趋于平缓图19:除房屋冰箱、空调和通讯电子下降符合8月消费淡季特点外,其他下有消费均环比上升,8月总体淡季不淡图20:8月各个下游产品出口相比去年复苏加速,除武器弹药、空调、集成电路和铜及其制品外,目前增速大多趋于平稳4、 8月份,除城市公共交通下降和通讯电子增速加快外,下游其他行业投资仍然保持同比增长,但增速均趋于平缓。图21:7月铜下游投

29、资均保持同比增长,但铁路、城市交通和电力投资,相比去年,增速明显放缓,房地产和通讯电子行业投资则呈现投资加速。5、 中国的精铜和铜材消费的季节性研究表明:四季度是中国精铜和铜材消费的旺季,而1112月份是明显的年底消费旺季。不过,10月在四季度中属于稍淡的月份。图22:9月开始中国将进入精铜和铜材的年底消费旺季,进口将再次抬头,从而推升伦铜的价格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6、 上海有色网9月对铜杆线、板带箔和电线电缆企业的调研表明,企业普遍预期10月订单稳中有升,10月开工率可能小幅回升.这符合10月开始进入旺季的特点。 而下游企业原料库存水平平稳偏低。四季度进入年底消费旺季后,企业存在一

30、些补库需求。铜净进口可能继续小幅回升,有助于推升伦铜价格。图23:下游企业对于9月的订单预期稳中有升 资料来源:上海有色网表4:目前下游原料库存偏低,四季度旺季时将存在补库需求原料库存库存水平7月8月9月电线电缆企业20。0%21。3%21.3平稳铜杆线企业15.213。5%谨慎铜管企业17.4%18。0谨慎铜板带箔35.5%23。8%33。4%平稳资料来源:上海有色网u 全球铜库存在3月2日出现了79.46万吨的库存高位拐点后一路回落至今,但9月28日三大期货交易所库存精铜则仍然处于54.75万吨的17个月来的高位。随着10月份开始国内精铜消费进入旺季,以及经合组织国家经济的继续复苏(虽然增

31、速放缓),预计四季度三大期货交易所总铜库存仍将继续回落,这将对铜价形成低位支撑;不过,库存总体可能仍然还是相对处于高位,从而也对铜价形成高位压制。9月份伦铜库存减少23875吨至373800吨,注销仓单减少7550吨至20100吨,占比回落至5.38。10月份属于四季度中稍淡的月份,预计10月份伦铜库存仍将继续回落。由于四季度季度铜消费处于年底旺季,库存可能进一步回落。图27:库存与注销仓单资料来源:文华财经、五矿实达图28:全球铜库存在3月2日出现了79。46万吨的高位拐点后持续回落至今。不过,10月1日三大期货交易所库存精铜仍处于53.84万吨的17个月来的高位,由于四季度铜消费旺季,库存

32、可能继续逐步回落.u 机构动向方面,CFTC公布的数据表明,9月份基金等大型机构净多震荡增加。铜价近期仍将震荡上涨.CFTC期铜非商业净多数据从8月底的13230手的波谷附近攀升至9月底的22162手,9月环比增加8932手(合223300吨),与铜价的9月份的N形震荡上涨的态势相符。伦铜趋势线显示10月份伦铜上行仍有阻力。1、COMEX期铜非商业净多9月28日当周在前周增加3672手后继续进场,再度增加了5081手净多,显示伦铜仍将震荡上涨。图29:伦铜与CFTC非商净多的比较分析表明,伦铜仍将继续盘升,但趋势预测线显示后期上涨仍有阻力资料来源:文华财经、CFTC报告2、而按新公布的期铜交易商持仓公告,近期仍将震荡上升.图30:伦铜与CFTC机构净多趋势的比较分析表明,伦铜近期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