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研究_第1页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研究_第2页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研究_第3页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研究_第4页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研究【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阶段,随着互联 网金融的产品创新、平台创新、模式创新的不断增多,互联网金融已经成 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的新引擎。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经济“新常 态”基本特征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接着对经济“新常态”对互联网金 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出分析,并认为在“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与经 济结构调整优化在进行着互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关系发牛转变以 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和监管力度都在发生变化。最后综合从合作、创新、 自律和监管角度探讨“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策略。【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互联网金融 结构调整

2、风险 创新一、经济“新常态”基本特征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一)经济“新常态”的基木特征经济“新常态”是目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最热门的词汇2,“新常 态”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 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的10%以上过渡到6%、7%o第二是结构发生变化,出 口拉动、投资驱动增长模式可能在未来会冇一定的转变。产业结构方面, 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被转型升级的经济发 展取代,投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 第三是经济增长动力由以前的政府主导转变为未來以私人部门和以创新 为主导的方式,目前也是在过渡的过程中。(二)互联网金融

3、发展现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模式。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涵盖了传统金 融业务的网络化、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p2p网络借贷、众筹和第三 方金融平台六种模式。其中,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模式指各大银行、证 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和网上保 险平台实现网上转账、网上投资理财、网上资金借贷、网上证券和保险交 易等业务的模式;第三方支付指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由与国内外各大银行签 约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以解除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为双方提供支 付服务的模式;大数据金融指依托电子商务交易产生的海量的、非结构化 的数据,通过专业化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为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融通服务 的

4、模式;p2p网络借贷模式指资金供求双方直接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 行资金借贷的模式;众筹模式指资金需求者在互联网上展示创意和项冃, 并提供回报、募集资金的模式;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模式指建立第三方金 融服务平台,销售金融产品或为销售金融产品提供服务的模式。二、经济“新常态”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关系发生转变2013年6月到2014年上半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基金销售兴 起开始引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浪潮。互联网金融的“鲍鱼效应”迫使传统 银行业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逐步实现金融的互联网化,比如,多家商 业银行正在利用自身在金融数据积累方面的优势积极部署口己的电

5、商平 台,筹建直销银行,甚至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或直接进军互联网金融,为中 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在线服务,如平安银行“陆金所”和招商银行“小企业 e家”等。互联网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向金融业务渗透,同时传统商业银行 也开始推岀电商平台。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促使传统银行业在社交金融、 电商金融等方面作了尝试。因此,在“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 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竞合”将成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的主 流关系。(-)经济增速的放缓加剧了互联网金融风险受潜在增长率下滑的影响,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经济 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必然导致各类金融价格的换挡。不良贷款 增加、不良贷款率上升

6、以及信贷增速的放缓都是经济增速回落情况下银行 业等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增加的必然结果(陆岷峰,2015)。一方面,经济 增速放缓,社会存在大量闲置资金,而银行存款利息较低,人们不愿把钱 存在银行,并且随看投资理财观念的增强,人们更愿意把钱作为收益较高 的投资,互联网金融成为人们闲散资金的很好去处。但是很多互联网金融 机构利用人们的投机心理吸钱、洗钱,增加了信贷风险,人们的权益得不 到保障。另一方面,现阶段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已然“渗透”发展,互 有牵连,外界环境的改变对两者发展的影响几乎同步到达。因此,经济增 速放缓対传统金融的影响通过二者的“渗透”关系作用于互联网金融,加 剧了百:联网金融的风险

7、。(三)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中,中小企业是创新最具活力 的经济体,并主要依靠互联网金融融通资金。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有形封 闭的风险控制,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大、管理弱的问题较为突出,所以随 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相应的监管措施也应随之完善。在经济进入新 常态并催生金融新常态的背景下,金融管理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逐步 完善,政府包容的“观察期”即将结束,指导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法律 法规即将出台,以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三、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策略(一)加强与传统金融的合作力度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如此之快的情况下,未来实体商业银

8、行会更加 去应用一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去尝试着推动移动金融和电商金融的发展,冇条 件的银行甚至会主动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在线 服务,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将不断地线下化,在新常态 下,电商会积极与商业银行展开合作。以苏宁云商为代表的金融平台已经 获得民营银行牌照,可以完全控制信息流和资金流,这是当前比较成功的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一互融合的模式。互联网金融在地区应用屮还冇很 大的局限性,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领域完全可以朝着农村金融的方向发 展。(-)全面深化互联网金融创新(1) 加快网络化数据化步伐。金融机构必须更快地进行自身调整, 积极以各种形式尝试转型,利用

9、互联网思想和技术创新盈利模式,改善客 户体验。各机构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人力改进日前业务开展中的 信息不对称性问题,促进信息的双向良性互动,增强平台的灵活性、模块 性和智能性。(2)大力提升内生能力。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互联 网金融战略中,从金融和互联网的特性出发,不断大力深化科技与业务的 高度融合,持续提升科技的金融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需要大力完 善业务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内部业务流程的合 理再造,利用互联网新技术确保提供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i致性与准 确性。内因决定一切,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增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前 提条件下才有可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10、(3)加大外部开放合作力度。面临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来临,银行等 金融机构要大力加强与各大电信运营商、金融同业以及监管机构等的全面 合作,积极拓展和不断深化与外部机构的合作领域,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 模式,提升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能丿j和发展能力,增强业务发展的合规性。 同时,各互联网企业必须具有国际眼光、世界战略,积极加强与国际互联 网金融的连接和合作,实现国内外中小企业充分合作。(三)打造完善的自律体系互联网金融从业者要冇企业家精神,忠于职业操守,并切实履行对客 户、社会和全民的责任。在传统经济发展条件下,互联网金融企业盲目追 求效益,其“野蛮生长”的结果是问题频发,同时客户权益受损,是不负 责任的

11、自我膨胀式发展,整个行业屈于混乱无章的发展态势。而在金融新 常态约束下,互联网金融行业要强化责任意识,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强化内 部控制。同时加强行业自律,不仅依靠互联网金融协会,更应同时建立各 细分行业协会,以便有效发挥行业的自律机制。(四)加强互联网平台的安全保障为了更好地实施金融监管,保障国家经济金融运行安全,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首先从政策层面来规范英发展,才能保证我国互 联网金融的持续、健康、规范发展。首先,当前我国相关领域的立法进程 与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还极不适应,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不多,急 需新制定一批引领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法律。同时,冇些互联网金融业 务起步早、发

12、展快、涉及广,早期出台的如有关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的相 关法规、规章己经不再适应形势的变化,需要废除或更新。一些涉及网络 支付和网上保险领域的政策虽然内容较为完善,但是贯彻落实还必须加 强。涉及网络借贷和网络金融超市的监管几乎为真空状态,风险点多,涉 及面广,亟待出台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参考文献:1 amontolio and f trillas , regulatory federalism and industrial policy in broadband telecommunications j,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20132 grody , a. systemic risk lt ' s st订 1 al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