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治疗胃病经验探讨_第1页
叶天士治疗胃病经验探讨_第2页
叶天士治疗胃病经验探讨_第3页
叶天士治疗胃病经验探讨_第4页
叶天士治疗胃病经验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叶天士治疗胃病经验探讨叶天士治疗胃病经验探讨 叶天士叶天士(1667-1746),清代名医,吴门医派代表人物。 重大贡献重大贡献:温病学说、络病学说、胃阴学说 代表著作代表著作: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1.叶天士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渊源 易水派易水派 张元素张元素:脏腑议病,脾胃虚实辨证脏腑议病,脾胃虚实辨证土实泄之:泻子、吐、下土虚补之:补母、补气、补血胃实泄之:泻湿热饮食胃虚补之:补胃气 补土派补土派 李东垣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论:补中益气及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1.叶天士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渊源 养阴派养阴派 朱丹溪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杂病用丹溪” 明代名医明代名医

2、 缪希雍:缪希雍:首创脾阴之说,开甘润清灵一路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吴门医派的先驱者吴门医派的先驱者:朱丹溪王 履 戴思恭王仲光2.养胃阴法临床所见:临床所见:胃病虚痞不食,舌绛咽干、烦躁不寐、肌肤熇热,便下不爽脾胃分论脾胃分论 太阴湿土(脾)得阳始运:四君、异功阳明燥土(胃)得阴自安:叶氏养胃汤胃气降则和胃气降则和不宜苦降或苦寒下夺宜甘平或干凉濡润常用药物:常用药物:麦冬、沙参、玉竹、白扁豆、甘草、桑叶、生白芍、火麻仁、川石斛、乌梅、天花粉3.宣胃通阳法阴阳属性脏腑特性脾胃中土胃属阳(戊土)脾属阴(己土)胃宜通(腑)脾宜藏(脏)胃为阳土阳盛阴伤阳虚宜补养胃阴法通降为用以通为补不宜甘温补气之品(脾

3、药)宜用温中行气之品胃阳虚而不食人参、益智仁、陈皮温煦胃气阳虚气凝而胀痛良姜、香附、乌药、吴萸、干姜、附片、桂枝、川乌、毕茇4.调肝和胃法 木郁之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素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六元正纪大论 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 临证指南医案临证指南医案 风木不能条达生长(源)横逆犯胃胃气停滞不降(所) 治疗大法治疗大法:疏肝解郁、理气和胃、金铃子散合杏苏散4.调肝和胃法肝气凝滞不散而寒化肝气郁而化热热郁化火水弱木失滋养风阳扰胃寒化盛则宣通胃阳法热伤阴则宜清养胃阴肝肝胃胃不不和和辛温散寒辛温散寒:吴萸、桂皮、良姜、干姜辛开苦降辛开苦降:

4、黄连、川楝子配吴萸、干姜、椒目、当归酸苦泄热酸苦泄热:黄连、川楝子配绿萼酶、白芍泻肝胃之火泻肝胃之火:栀子、丹皮、竹茹柔肝熄风柔肝熄风:牡蛎、生地、木瓜、阿胶、麻仁4.调肝和胃法肝胃不和证肝胃不和证 :临床最常见,可出现于大部分消化道疾病中,如食道炎、胃炎、消化性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胆囊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黄一峰胃脘病辩治五法黄一峰胃脘病辩治五法 宣肃肺气法宣肃肺气法:桔梗、紫苑、前胡、牛蒡子 升清降浊法升清降浊法:升麻、代赭石、木香槟榔丸 润肠降逆法润肠降逆法:当归、瓜蒌仁、代赭石 疏肝理气法疏肝理气法:金铃子散和香苏散 辛开苦降法辛开苦降法:黄连配吴萸成药成药:三九胃泰、气滞胃病颗粒、香砂养胃丸、延胡止痛胶囊等5.通胃络法 叶天士对中医学的重大贡献温病学说 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络病学说胃阴学说 疡成入络疡成入络张仲景:张仲景:横向思维横向思维脏腑辨证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络病学叶天士:叶天士:纵向思维纵向思维 活血通络法活血通络法:桃仁、当归、苏木、新绛、茺蔚子 辛香通络法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