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介绍会 钟_第1页
产品介绍会 钟_第2页
产品介绍会 钟_第3页
产品介绍会 钟_第4页
产品介绍会 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制作人:麦钰婷产品介绍会猜猜谜语哥哥倒比弟弟短,天天竞走大家看,弟弟走了十二遍,哥哥刚好走一圈。(打一物)时钟电子钟古代的钟表Ta b l e o f C o n t e n t s内容大纲钟表第一章节钟表Chapter 1钟表是一种计时的装置,也是计量和指示时间的精密仪器。 钟表通常是以内机的大小来区别的。按国际惯例,机心直径超过80毫米、厚度超过30毫米的为钟;直径3750毫米、厚度46毫米者,称为怀表;直径37毫米以下为手表;直径不大于20毫米或机心面积不大于314平方毫米的,称为女表。手表是人类所发明的最小、最坚固、最精密的机械之一。钟表配件清单:表壳,机芯,底盖,内罩,表带,玻璃,表

2、面,表冠,转圈,弹弓,防水圈钟表形式的演变 有关钟表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那就是:一、从大型钟向小型钟演变。二、从小型钟向袋表过渡。三、从袋表向腕表发展。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返回时钟时钟时钟一直以来都是国人钟爱的商品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钟表工业,使这一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此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给中国钟表业带来了繁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钟表业经历了进料组装-外观件制造-产品开发-创立品牌的发展过程,目前已形成配套齐全的钟表制造工业,除高端机芯外的所有零配件均可加工生产。我国钟表行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国内钟表企业及其

3、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和影响力还微不足道,产量占比虽然已经达到80%以上,但是产值占比不到30%,依然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从金融危机阴影中走出来的中国钟表行业实现了全面的恢复和增长,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12%,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00%,均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同时利润总额也大幅增长了55.63%。此外,我国钟表出口形势也得到好转,全年共实现出口额30.49亿美元,同比增长24.27%。石英钟 中国是世界上制造石英钟最多的国家。中国制造的石英钟比例,约为全球的95%。全中国制造石英钟数量最多的省份依次为福建、广东、山东。尤其是福建,制造的

4、石英钟数量约为全球的80%。其中,最为有名的是鹰高电子,时尚家居类时钟占据了欧洲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1年度,中国石英钟出口额约为10亿美元。石英钟一种计时的器具。提起时钟大家都很熟悉,它是给我们指明时间的一种计时器具。在日常生活中,时钟准到1秒,就已经足够了。但在许多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的领域中对钟点的要求就要高得多。石英钟正是根据这种需要而产生的。它的主要部件是一个很稳定的石英振荡器。将石英振荡器所产生的振荡频率取出来。使它带动时钟指示时间这就是石英钟。目前,最好的石英钟,每天的计时能准到十万分之一秒,也就是经过差不多270年才差1秒。但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这种石英钟已被比

5、它还要精确得多的其他类型的时钟(比如电波表)所替代。返回第三章第三章 电子钟电子钟 电子钟是一种利用数字电路来显示秒、分、时的计时装置,与传统的机械钟相比,它具有走时准确、显 示直观、无机械传动装置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美化,在许多场合可以看到数字电子钟。电子钟亦称数显钟(数字显示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时钟相比,直观性为其主要显著特点,且因非机械驱动,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相较石英钟的石英机芯驱动,更具准确性。电子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广泛用于个人家庭以及车站、码头、剧院、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给人们的生活、学习、

6、工作、娱乐带来极大地方便。相对于其他时钟类型,它的特点可归结为“两强一弱 ”:比机械钟强在观时显著,比石英钟强在走时准确,但是它的弱点为显时较为单调。电子钟更为方便快捷,实用返回古代的钟表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漏刻圭表和日晷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