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拆卸与组装 BIOS基本设置及密码设置 装系统 分区 数据备份(计算机维修)实验报告_第1页
计算机拆卸与组装 BIOS基本设置及密码设置 装系统 分区 数据备份(计算机维修)实验报告_第2页
计算机拆卸与组装 BIOS基本设置及密码设置 装系统 分区 数据备份(计算机维修)实验报告_第3页
计算机拆卸与组装 BIOS基本设置及密码设置 装系统 分区 数据备份(计算机维修)实验报告_第4页
计算机拆卸与组装 BIOS基本设置及密码设置 装系统 分区 数据备份(计算机维修)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南大学实 验 报 告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制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一 计算机拆卸与组装一、 实验目的及要求1. 认真观察每一个电脑组件,认识和掌握计算机基本构件 2学会机箱的拆卸和组装,认识和正确使用不同螺丝钉型号。 二、 实验内容及过程(主要内容、操作步骤或程序代码)1.拆卸计算机用螺丝刀拧下螺丝,打开机箱后盖,拔掉各种外围接线,注意观察电脑内部装置,取下电源、硬盘、光驱,卸掉主机板螺丝钉,将主机板拿出机箱,最后取下主板,放在一本书上,起到绝缘的作用。2. 重新组装计算机 1)识别螺丝钉的型号:分为标准型和自攻型,标准型的螺丝钉的截面是圆形的,自攻型的螺丝钉的截面是三角形的。而根据螺纹的粗细可以将

2、螺丝钉分为细牙和粗牙。其中,细牙主要用于光驱、主机板和软驱的固定,粗牙主要用于硬盘和机箱的固定。实验中要求从一大堆有各种型号的螺丝钉中,随机选出一颗螺丝钉,说出其属于标准型还是自攻型,属于细牙还是粗牙。2)在主板上安装内存条:(1)将内存插槽两端的白色手柄拔开。(2)按照插槽的方向将内存条插入内存插槽中。(3)在内存条两端均匀用力往下按,当听到响声,并且插座两端的白色手柄卡住内存条 时内存安装好。3)装硬盘、光驱、软驱: 在机箱的托架上选择一个合适位置,装上硬盘并拧上合适的螺丝 (以免掉入螺丝等导体,产生短路)。4)固定主板到机箱的底板上 安装主板到机箱底板上:(1)把主板放在机箱的底板上,观

3、察对应孔位,保证主板安装平稳,拔插扩展卡时不会使主板弯曲。(2)用细牙螺钉把主板固定在机箱底板上。6)连接主板电源Pentium 时代主要是 AT 主板,现在的主板多数是 ATX 主板。(1):当使用 AT 主板时,AT 电源插头是两个,要求黑线紧挨着。当使用 ATX 主板 时,支持 Pill 及以前 CPU 的 ATX 电源是一个主板电源插头,支持 P4CPU 的 ATX 电源有 3 个主板电源插头(有的 P4 主板只使用了其中两个电源插头)。插入主板电源插座时一定要注 意方向。(2):连接 ATX 电源功能开关,将 ATX 机箱面板电源开关插头 PWR_SW 连接到主 板上。7)连接硬盘、

4、光驱、软驱的信号线和电源线机箱电源引出的几个大的 D 型 4 针电源插头(12V,GND,GND,+5V),它们足一样 的。插入硬盘和光驱的电源插座时,注意 D 型的方向性:机箱电源引出的小的电源插头是给 144MB 软驱使用的,它上面与 144MB 软驱上的电源插座有一个卡口,必须对应起 来。8)主板总线扩展槽插入显卡、声卡、Modem 卡、网卡9)安装好计算机主机后,开通电源,安装正确计算机应该能正确稳定运行。三、 实验分析及总结 1.在拆卸主机的时候,注意将螺丝钉收集好,避免掉落遗失;注意不要过大的用力;拆卸下来的部件,摆放整齐,不要乱放,也不要将有电路的部件放于金属物上,特别是主机板,

5、不能放于金属物或湿润的物体上。 2.在使用螺丝钉时,一定要分清什么部件,用什么型号螺丝钉,不可乱用,避免导致不可逆转的后果。 3.在拆卸主机时,还应该注意其原来的组装样子,避免在装回时,顺序装反,如硬盘和光驱的安装,容易装反。也要注意什么地方有螺丝钉固定,装回时也要按原来的样子装回,否则容易在某个位置漏装螺丝钉。4.通过本次实验,能了解组装计算机的原理和过程,掌握安装计算机硬件的正确方法和步骤,从理论上了解计算机组装。通过实际查看计算机硬件也可以了解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对计算机的组装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教师评阅评价指标等级nABCD实验目的明确操作步骤正确实验结果正确实验分析、总结全面实验报告规

6、范成 绩评阅教师签名: 邱劲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二 BIOS基础设置及密码设置四、 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BIOS设置的基本方法(2)学会通过BIOS设置用户开机密码以及进入BIOS的密码(3)学会用BIOS设置来清除密码(4)学会用物理方法清除所设置的密码五、 实验内容及过程(主要内容、操作步骤或程序代码)1.了解BIOS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缩略语,直译过来后中文名称就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其实,它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

7、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 其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2.了解CMOSCMOS(本意是指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一种大规模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原料)是微机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定。CMOS可由主板的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掉电,信息也不会丢失。 CMOS RAM本身只是一块存储器,只有数据保存功能,而对CMOS中各项参数的设定要通过专门的程序。3.BIOS设置的界面COMS设置选项COMS基础设置计算机硬件设置4用户密码设置(1)设置BIOS的user密码选择SET USER PASWORED,(设置用户密

8、码)。如图所示(2)设置开机密码l 按键盘向下箭头键移到Advanced BIOS Features,按键盘的Enter键。l 按键盘向下箭头键移到Security Option,目前的选项为Setup,按键盘的Enter键,进入设置画面,更改选项为System。l 回到主画面。 按键盘向右与向下的箭头键,选择Set Supervisor Password,按键盘的Enter键,准备设置开机密码。 输入密码以后,按键盘的Enter,完成密码的输入。5.清除密码(1)在BIOS中清除密码1、在电脑启动进行自检的过程中,进入BIOS主界面,选择Set User Passwoed

9、(设置用户密码)选项。2、按两次回车键即可为空密码,即取消密码(2)物理清除方法 找到主机板上CMOS的位置,一般为主机板上一块可插拔的芯片,通常其旁边有3根针脚,其上有一个跳线帽,用于设置CMOS。跳线帽常规状态是让COMS处理nomal状态,当需要清理COMS,比如清理开机启动密码,将跳线帽拔下,插到另外一边相邻的针脚上,然后立即拔下插回原来的常规状态的针脚,即完成COMS的清理设置。六、 实验分析及总结(一)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coms是什么,是怎么设置的,以及在设置中注意的东西和步骤。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对计算机的兴趣。正确设置BIOS选项,可以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解决部分计算

10、机运行问题。(二)但使用中需注意,这两个密码在权限上的区别:1.如果没有设置管理员密码(SET SUPERVISOR PASSWORD),而将用户密码(set user password)选为Setup模式:则开机不会提示输入密码,但是进入bios设置时将提示输入密码。2.如果没有设置管理员密码(SET SUPERVISOR PASSWORD),而将用户密码(set user password)选为System模式:则开机和进入bios设置时都会提示输入密码。3.如果同时设置了管理员密码(SET SUPERVISOR PASSWORD)和用户密码(set user password),且将安全

11、选项(Security Option)选为Setup模式:则开机不会提示输入密码,但是进入bios设置时。如果输入的是用户密码(USER PASSWORD)将只能对BIOS内容进行浏览,而无权修改;只有在进入BIOS设置时输入管理员密码(SET SUPERVISOR PASSWORD),则即可对BIOS内容浏览,也可以作修改。4.如果同时设置了管理员密码(SET SUPERVISOR PASSWORD)和用户密码(set user password),且将安全选项(Security Option)选为System模式:则开机会提示输入密码,这时输入用户密码(set user password)

12、或管理员密码(SET SUPERVISOR PASSWORD)都可以开机。教师评阅评价指标等级nABCD实验目的明确操作步骤正确实验结果正确实验分析、总结全面实验报告规范成 绩评阅教师签名: 邱劲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三 windows系统安装七、 实验目的及要求正确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八、 实验内容及过程(主要内容、操作步骤或程序代码)1 将U盘制作为启动盘(以U大师U盘启动盘制作工具为例)2 进入BIOS设置,Boot Sequence(启动顺序),设定为USB-HDD模式3 插上U盘,重启电脑,按del键,进入winpe启动界面4.点击开始,之后一键装机(等待时间约为10-20分钟),无

13、需干预。电脑再次启动时,系统已成功安装。5.之后自行安装必要的软件。九、 实验分析及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可以更好的掌握和学会windows系统的安装、应用软件的安装和系统、软件的维护和升级更新等。对学习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的使用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评阅评价指标等级nABCD实验目的明确操作步骤正确实验结果正确实验分析、总结全面实验报告规范成 绩评阅教师签名: 邱劲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四:用FDISK进行硬盘分区十、 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fdisk的使用.2掌握硬盘分区的原理和方法.十一、 实验内容及过程(主要内容、操作步骤或程序代码)分区从实质上说就是对硬盘的一种格式化。当我们创建分区时,就已经设置好了硬

14、盘的各项物理参数,指定了硬盘主引导记录(即MasterBootRecord,一般简称为MBR)和引导记录备份的存放位置。而对于文件系统以及其他操作系统管理硬盘所需要的信息则是通过之后的高级格式化,即Format命令来实现。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分区就好比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大方框。而格式化好比在方框里打上格子。安装各种软件就好比在格子里写上字。分区和格式化就相当于为安装软件打基础,实际上它们为电脑在硬盘上存储数据起到标记定位的作用。进行硬盘分区,我们最常用的软件是 FDISK.com。一:创建分区注意 :一般来说,建立硬盘分区的顺序是:建立基本分区建立扩展分区将扩展分区分成数个逻辑分区。如下图:图一

15、图二因为我们是对新的硬盘进行分区所以选择“图二”中的“1”然后回车进行创建分区操作。然后如“图三”。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图七图八十二、 实验分析及总结1.经过使用虚拟分区软件Vfdisk.RAR进行硬盘的格式化、新分区和硬盘的容量大小设置、基础硬盘的选择、硬盘分区和删除等工作,从理论上了解和掌握了计算机硬盘的设置应注意的问题和事项。由于所用的软件有硬盘设的虚拟界面,虽然不会真的对实验用的计算机硬盘进行真实操作,但是其界面所显示的硬盘信息都是计算机硬盘的真实信息,因此看起来直观可信,比较有说服力,能够让实验者产生深刻的操作印象。2.使用虚拟分区软件Vfdisk.RAR进行硬盘的格式化、新分区和硬盘的

16、容量大小设置、基础硬盘的选择、硬盘分区和删除等工作,从理论上了解和掌握了计算机硬盘的设置应注意的问题和事项。分区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步骤的先后和所选择的操作所造成的后果。在虚拟设置当中,由于操作都是假的,可以随便选择设这选项,但是在真实对计算机进行硬盘分区是,所做的操作是真实的对硬盘进行设这,因此要十分的注意。有些计算机的银盘如果在分区设置是不小心,造成操作失误,可能会伤害硬盘,甚至是损坏!教师评阅评价指标等级nABCD实验目的明确操作步骤正确实验结果正确实验分析、总结全面实验报告规范成 绩评阅教师签名: 邱劲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五 双硬盘安装及数据备份 十三、 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双硬盘安装的

17、原理和过程。、2. 将主盘的数据复制到从盘上十四、 实验内容及过程(主要内容、操作步骤或程序代码)1、双硬盘的安装在装双硬盘前,首先应确定机箱中是否还有装第二硬盘的位置,在IDE借口上装两个硬盘时,应将两块硬盘按自己的意愿分别设置成主盘和从盘,这样安装后才能正常使用。主、从盘的设置可按以下两种方法进行。(1)由硬盘跳线器设置所有的IDE设备包括硬盘都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从状态。硬盘跳线器大多设置在电源联接座和数据线联接插座之间的地方,通常由3组(6或7)针或4组(8或9)针再加一个或两个跳线帽组成。另外在硬盘正面或反面一定还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

18、Cableselect)的跳线方法。(2)由硬盘跳线器和40芯特制硬盘线配合确定这种主、从盘的设置是先将硬盘跳线设置在“电缆选择有效”后,然后再根据需要将主、从盘联接在对应的硬盘线插头上。硬盘主、盘状态的设置取决于硬盘与硬盘线的联接插头。通常联接硬盘线中段插头的盘是主盘,联接在硬盘线尽头插头上的盘就是从盘。采用这种方法设置主、从盘时,必须将联接在同一条硬盘线的所有IDE接口设备(包括光驱等)跳线器设置在“电缆选择”位置。(3)检查是否安装成功启动计算机后,进入BIOS。选择“IDE HDD Auto Detection(IDE硬盘驱动器自动检测)”并回车,可以看到第一、第二硬盘的所有参数,包括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工作模式等等。检测结果表明,双硬盘的安装和设置已经成功。重新启动计算机,如果在开机自检时,能检测出硬盘参数就说明已安装成功。 (4)安装双硬盘的注意事项:a) 在新增或升级硬盘时,尽量优先选择品牌相同的硬盘。因为不同品牌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