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环境规制能刺激生产率增长吗_第1页
【精品】环境规制能刺激生产率增长吗_第2页
【精品】环境规制能刺激生产率增长吗_第3页
【精品】环境规制能刺激生产率增长吗_第4页
【精品】环境规制能刺激生产率增长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规制能刺激生产率增长吗?来自中国三大经济区域的实证研究马海良黄徳春姚惠泽 2012-08-14 09:17:44 來源:小国科技论坛(京)2011年12期【内容提要】木文利用含有知识存量的生产函数,通过malmquist测算中 国三大经济区域1995-2008年的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情况,并检验即期和滞后期 的环境规制对牛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997年的国企改革和2007年的经 济危机都严重影响了生产率的增长,前者对氏三角影响较大,而后者对珠三角尤 为明显:即期的环境规制对生产率增长的正向作用不显著,这主耍是因为技术进 步和技术效率对生产率壇长的影响不同造成的,而滞后期环境规制对生产率

2、增长 具有显著止向作用。【关键词】环境规制生产率增长波特假设1引言0 20世纪70年代以來,污染问题的曰益严重促使人们环保意识显著增加, 各国政府也纷纷把环境规制作为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2010年美国墨四哥湾和 我国大连的石油污染事件再次强化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要求政府加大环境 规制力度。但学术界对环境规制与经济绩效的关系依然存在争论。新古典经济理 论认为,环境规制通过增加生产成木、挤占研发资金直接影响产业绩效。但 porter(199k 1995)提岀,通过设置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使企业面对较高的治理成本,从而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进而刺激经济增长。正i大i为这个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3、“波特假说”便一直受到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重视1-2 o针对以上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假说,国内外众多学者通过对不同对象的实证 研究,证明各自理论的合理性。支持新古典经济理论的研究有:gray运用美国 1958-1980年间450个制造业数据,研究安全和健康规制对牛产率增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两种规制导致生产率增长每年平均降低0. 57%3 o jorgenson and wilcoxen通过环境规制对美国1973t985年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认为环境规 制导致美国gnp水平下降2. 59%4。同样也有支持波特假说的研究:alpay e, buccola s and kcrkvlict j研究环境规制

4、对墨西哥1971-1994年食品制造业利 润率和生产率的彩响,发现环境规制对墨西哥食品业利润率影响为负,对总体生 产率影响为正5。lanoie p, parry m and lajeunesse r却强调环境规制的效 应有滞后期,且这种滞后效应对生产率有止向作用6。我国黄德春、刘志彪认 为环境规制给企业带来直接费用的同时,会激发一些创新部分或全部抵消这些成 本,因此,规制可同时减少污染和提高生产效率7。针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好多学者试图用不同的环境规制手段和工具来 解释。gray and shadbeglan利用美国150个电力企业的数据,得出设计灵活 的规制工具对生产率有止影响,设计不好

5、的规制工具产生负影响8。lanoie对 欧盟约4200家工厂分析环境规制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发现环境规制促进某些种 类的环境创新,且一定条件下能够引发降低成本的创新9。我国学者也得出了 类似的结论。如张红凤等利用污染密集产业的区位商、带动值和经济增长贡献率 三个指标,对环境规制下污染密集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要改变污 染排放总量高导致环境规制压力大的局面,需要配合产业结构配置政策的调整 10 o陈诗一通过仿真得岀节能减排一开始会造成较大潜在生产损失,但这种损失会逐渐降低,双赢可期11。上述研究的不足是有关环境规制的影响往往针对某一具体行业,而缺乏对一 个或儿个经济区域生产率影响的总休判

6、断,也没有运用全要索思想动态评价环境 规制导致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另外,环境规制对生产率的影响往往注重于分析单 个绩效指标,缺乏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定量分析。因此,本文试图从以下儿个方面 突破:(1)基于malmqusit理论,综合考虑人力资木、资木存量和知识存量等相 关要索,分析我国三大经济区域(为了研究方便,特对三大经济区域做一界定, 长三角区域包含上海、浙江和江苏两省一市;珠三角区域指广东省;环渤海区域 包含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也就是三省两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 况;(2)实证分析即期环境规制对经济区域技术效率和技术创新的影响,从而综 合判断环境规制对牛产率增长的影响;(3)考虑到

7、环境规制的滞后期效应,分析 滞后两期的环境规制对牛产率增长的影响。2生产率增长的测算2. 1 malmquist指数理论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见(2)所zk:ms,y,严,广醫咛ml】(x 打 ysx'hy 询)=d%x叫严)do叫心为避免时期选择的随意性导致的差异,按照fisher理想指数的构造方法,定义它们的几何平均为综合生产率指数,根据上述处理所得到的malmquist 指数具有良好的性质,它可以分解为不变规模报酬假宦下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fficiency change, effch) 和技术进步指数(technical change, techch),其中 effch还

8、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指数(pure efficiency change, pech)和规模效率指数(scale efficiency change, sech),具体的分解过程如所示:当tf- pch>l时,表示生产率存在增长,反之,则表明生产 率水平降低;同样,当effch>l(echch>l)时,表示技 术效率(技术进步)对生产率增长有贡献,表现为技 术效率的提高(生产边界的提升),反之则相反。d。叫 x 叫 y"1)%"d阳产)l时匕叫卢)doxsy1)二 sep叫占,严),严/v) -se 如胪dxx打 yvv)i d0hl(xl*,yh,)

9、do%,,/)=sechxpechxtechch=eflchxtechch=tfpch (3)2.2数据说明基于数据的口j得性和实证研究的需要,以1995-2008年我国三人经济区域的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具体的投入产出数据说明如2 (1)资本投入。张军等采 用“永续盘存法”对我国各省资本存量的估算做了系统性的研究,多数学者都直 接或间接采用张军估算的资本存量数据进行研究12 o本文对1995-2008年的数 据,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获得。另外,为了保证投入-产出变量统计口径的一致, 采用gdp平减指数,将资本存量换算到以2000年为基期计算的相应数据。(2) 劳动投入。以各省区年初、年末就业人数

10、的平均值计算,单位为万人。(3)知识 存量。silk和joutz认为可以使用专利授权量作为知识存量13。木文采用这 个观点,以各地区每年的三种专利授权量(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作为知识 存量。(4)产出数据。以各省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计算变量,单位为亿元。 为与资本存量价格保持一致,以2000年不变价格折算。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 年鉴和新中国60年统计年鉴。2.3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利用dcap2. 1软件,计算我国三大区域的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表1给出了三大区域丿力年的生产率增长值及其分解情况。长三角区域环渤海区域时间段effchtechchtfpchef

11、fchtechchtypcheffch1995-19961.0041.2161.2211.0101.1871.2001.0381996-19970.98b1.0501.0380.9961.0881.0830.9981997-19980.9901.0261.0160.9951.0331.0280.%81998-19990.990.9430.9420.9990.9920.9910.9611999-20001.0011.0781.078l0001.100l000.9952000-20010.9981.0631.061l0081.0911.1001.0072001-20021.0031.0461.05

12、01.0001.0691.0681.0192002-20031.002l0131.0150.987lo481.034l0222003-20040.9931j131.1060.999l1011.0991.0402004-20050.9851.0551.0390.9981.0701.0680.9902005-20060.9861.0741.0590.9871.0661.0521.0082006-20070.9931.0871.0790.9941.0391.0320.9882007-20080.9861.0631.0480.9891.0461.0340.9781995-20080.9951.0641

13、.0580.9971.0721.0681.001三大区域1995-2008年生产率增长及分解料来源:根据本文的计算结果轅理获得。从表1中可以看出,环渤海和长三角区域生产率增长(tfpch)表现出同步性, 都经历了增长率快速减少、快速增加、再缓慢减少、最后趋向较少波动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从1997年开始,环渤海和长三角生产率增长开始快速递减,到 1999年出现13年间唯一的一次负增长,两个经济区域分别增长-0. 9%和-5. 8%, 其小长三角生产率增长下滑尤其明显。这个结果与胡鞍钢、郑京海、涂正革等的 结论类似,原因可能在于1997年屮央政府捉出三年完成国冇大屮型企业脱困的 目标,接下来产

14、权、管理模式到减员增效等改革开始大幅度展开,这些举措长期 来看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明显的作用,但短期对经济的冲击在所难免 14-15。另外,1998年罕见洪灾可能对我国生产率的增长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珠三角除1997年以外,生产率增长基本保持稳定,但2007年开始出现明显下滑, 2008年降低近年來的最低点,仅为1.4%,这最大原因就是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 的爆发,珠三角由丁对外贸易占据经济发展重要位置,冃冇大量从事简单外贸加 工的中小生产型企业,因此成为经济危机的重灾区。具体分析,从技术进步变化(techch)来看,珠三角1995-2008年平均技术进 步增长为9. 8%,超过了长三角的

15、6. 4%和环渤海的7.2%,这-方面表明三大区域 都很重视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技术进步在生产率增长中呈现出良好的 作用。另外一方面也表明珠三角在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值得 其他区域学习。相比技术进步变化而言,技术效率的增长就没有这么令人如意, 长三角和环渤海平均技术效率增长率都为负,分别为-0.5%和-0. 3%o珠三角虽然 岀现了正增长,但也只有0.1%。这也表明我国企业急需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优 化资源配置。这也验证了颜鹏飞、土兵的观点,他们认为我国生产率增长主要来 源于技术进步的增长16。3环境规制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3.1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如前所述,环境规制对生产率

16、的影响是综合效应。除了成本增加、生产投资 被挤山等导致产业绩效下降的直接效应外,述包含着科技创新、资源重新配置等 间接效应,因此环境规制对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出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地验证环境 规制对经济区域牛产率增长的影响,构建以下回归模型。数.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er代表环境规制程度。国外研究表明环境与能源互为镜像。sonic ben klieder用gdp/energy度量环境规制的严格程 度他认为使用这个变量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度量政府针对环境的一系列规则和条款的真正影响效果,从而区别有的城市仅仅只是理论上采取所谓的环境规制政策鉴于该指标的优越性,我们选用gdp/enery来衡量环境规制的

17、严格程度。另外 ed、md、od、td代表控制变jfi,分别为产业结构、经济水平、市场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技术水平。表示截距项 心、012心、04心、匕6为木 随机扰动项。表2给出了各自变量的含义和来源。归模型中相关变的定义和说朋变就名变it定义单位1环境规制(er)gdp总h鹿源消费总量万元/吨标准煤产业结构(is)第二产业堆加值/cdp总燉%经济水平(ed)gdp总ft/总人口万从中国统计年签入市场化水平(md)财政预算支/gdp总绘%汇编人对外开放程度(0d)贸易总金/gdp总童% 技末水平(td)三种专利授权数/总人口件/万人3. 2实证结果在使用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吋需对模型的设定形式

18、进行检验。首先是用沃尔德 f检验判断是采用ols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再利用布罗施-帕加(breusch and pagein)的lm检验判断是采用ols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最后利用hausman检验, 确定是选择随机效应述是固定效应模型,若检验值显著则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反 z用随机效应模型。考虑到生产率增长对环境规制的反应可能冇滞后期,因此我们分析环境规制对生产率增长即期和滞后期的影响,结杲如表3所示。木文的分析工具采用evicws6. oo生产率增长归皓果olsgmm联立方程1(1)协动性cort0.013*(1.82)0.032(0.36)0.013(132)s-0.026(-033)0.91

19、1(】43)-0.026(-031)f0.003(1.60)0.005(1.23)0.003(0.94)r055" (1.98)0.092"拿(2.92)0.156”拿(51)asia-0.08(-1.53)-0.38”(-240)-0.08*(-1.78)sxrr10.210.300.20贸易t .ix3c(gdp)0.284(18.73)0.387 (6.52)distance-6.7xw(-8.82)-64x10*(-2.17)s0.743” (7.09)1.872(5-01)log(exchangc)-0.088 (-6.31)0.213”車(3.384)0.42-

20、0w(-6.52) (1539"(2.33)0.34euror2sgi)ppc502其1尸”(5.37)9.87xl0«" (19.01)log(gdpcap)-0.023 (-2.91)0.007”(7.07)t-0.007*(-438)0.012"*(4.13)f-0.002”.(-2.14)0.010(10.15)if0.940.54注:括号中的数字表示t值汁"、”和分别代表参数估计值在1%.5%和10%水平显著。根据表3,我们可以得到如卜结论:(1) 即期的环境规制对生产率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但显著性不明显,这主要 是因为环境规制对生产率

21、增长的两个组成部分影响不同造成的。一方面,即期的 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造成了正向影响,系数达到0. 2328, 口在1%水平下显著, 这也佐证了波特假设的存在。另外一方面,却对技术效率的进步造成负向影响, 环境规制强度每增加1%,将导致技术效率增长下降0. 087%,这也在一定程度上 检验了新古典经济理论。综合这两方面作用结果,表明即期坏境规制的间接效应 超过了对生产的直接效应,从而导致生产率的止增长。(2) 滞后期的环境规制对主产率增氏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技术进步和技术 效率都同时发挥了作用。在滞后一期,环境规制强度每增加1%,技术效率和技 术进步就增加0. 1199%和0.2816%。技术效

22、率的变化农明,环境规制对生产的负 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转变为企业技术效率提高的契机。环境规制能否在一定 时间内显著刺激生产率增长,关键看环境规制能否同时刺激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 的捉高。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滞后期的延长,环境规制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 的影响值都变小。在滞后二期,环境规制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值变为0. 0753,对 技术进步的影响值变为0.0155,且不显著。这说明,波特假设的合理性有短期 的吋间约朿。(3) 对外开放程度对生产率增长具有明显的止向作用,这主要得益于对外开 放可以提高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通过对外开放,刺激国外企业改善经营方式, 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享受外资技术的溢出效应

23、。另外,技术水平对生产率增加也 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而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却对牛产率增加具有负向作用。4结论和建议环境规制一方面通过增加生产成本、改变资源配置来影响生产率的增长,另 外一方面,乂通过设置绿色进入壁垒、刺激技术创新来提高产业绩效。各国在节 能减排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也反映学术上对“波特假设”的支持与质疑。到底 环境规制能否刺激生产率增长呢?木文首先利用三大经济区域1995-2008年的 面板数据,根据malmqusist指数理论,测算岀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生产率的增长 水平,并通过构建计量模型,估计出即期和滞后两期环境规制对生产率增长的影 响水平。结果显示:(1) 1997年以减员增

24、效为目的的国企改革影响了生产率的增氏, 长三角由于国有企业比重较大从而影响明显。同样,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 的全球经济危机也给我国三人经济区域生产率增长带来较人负面冲击,尤其对珠 三角冲击明显。(2)即期的环境规制对生产率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但显著性不明 显,这主要是因为环境规制对生产率增长的两个组成部分影响不同造成的。一方 而即期的环境规制促进了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强度每增加1%,技术进步就增加 0. 2328%;另外一方面,乂同时导致技术效率下降0.087%。(3)滞后两期环境规 制对生产率增长都具有止向作用,其中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都发挥了作用,但随 着滞后期的延长,影响值越来越小,说明

25、波特假设具有短期的吋间约朿性。上述结论在政策方面具有重要含义:(1)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屮占据着主导地位,国有企业生产绩效直接关系我 国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各区域要努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水平,保持企业 稳定发展,避免1997年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同吋积极扩大内需,减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性,尽可能降低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生产率增长的负面影响。(2) 即期的环境规制导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不协调表明,各区域政府除了 加大科技投入,通过税收减免或科技补助等形式促进技术进步外,还需鼓励各经 营主体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多下工夫,提高技术消化能力,提高经营水 平。(3) 滞后期坏境规制促进生产率增长

26、,各级政府要提高坏境规制力度,以此 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并帮助企业加快产业升级步伐,顺利实现产业转型。 同时,要给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氛围,通过设置“碳排放交易市场”“水权交易 所”等方式尽可能鼓励企业积极技术创新,并引导企业进入环保市场,实现环境 与经济的双赢。【参考文献】1 porter m e. america1s green strategy. scientific american, 1991, (4): 168.2 porter m. e., linde c 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

27、lationship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5,9(4) :97-u8.3 gray w,shadbegian r pollution abatement expenditure and plant level productivity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5, 54:1962084 jorgenson d j,wilcoxen p j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u s. economic5 alpay e., bucco

28、la s., kerkvliet j.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environmentai regulation in mexican and u. s. food manufacturing.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2, 84(4):887-901.6 lanoie p. , partry m. , lajeunesse r. .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new finding on the porter analysis. working papers, 2001.7 黄徳春,刘志彪.环境规制与企业自主创新基于波特假设的企业竞争优势构建j. 中国工业经济,2006, (3): 100-106.8 gray w b, shadbegian r j. environmentai regulation and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 at the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