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课堂实录_第1页
月光曲课堂实录_第2页
月光曲课堂实录_第3页
月光曲课堂实录_第4页
月光曲课堂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月光曲课堂实录第一课时课前学生有预习上课铃响后,教师满面笑容地走到讲台中间。环视全班同学师:昨天让同学们预习了哪一篇课文?生:月光曲。师板书课题:月光曲师:一看课题月光曲,怎么理解?生:在皎洁的月光下弹的一首钢琴曲叫月光曲。生:一首钢琴曲的名字叫月光曲。生:一首著名的钢琴曲的名字叫月光曲。师:理解得很好。那么,看了课文以后,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些什么事?生:讲传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生回答的声音很小师:谁能再说一遍?声音大一点。生:传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师:对了。师边重复“传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边板书“传说”二字什么叫“传说”?生:就是民间流传的生一时想不起下文说什么好,师轻轻地重复一

2、句“民间流传的”事。师:民间流传的一件事,或者说生:民间流传的故事。师:很好。这篇课文主要讲传说月光曲是怎样生:谱写的谱成的。师打幻灯,投影生字词“谱(p)写”师:边指投影“谱写”什么意思?把“谱”换一个词,简单地说就是生:编写。师:音乐家写曲子叫“谱曲”。谱成就是写成。课文中讲的事情是“传说”。既然是“传说”,那就可能是真,也可能是生:假或者有真有假。是群众中传说的故事。既然是故事,那一定有个完整的情节。根据你们过去学过的课文,像这样的文章,作者一定会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写?动动脑筋,看谁说得准。生:可能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束来写。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不同意见可能是这样:文章开始

3、有一个生:起因起因也叫故事的生:开始或者叫做故事的生:发生发生以后,文章就要生:发展发展了,接着怎么呢?生:高潮最后到末了生:结束师:既然是一篇传说的故事,师边说边板书:起因、发展、高潮、结束,咱们就应该顺着这样的思路来读。现在把书打开。你们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教师有表情的朗读,学生静静地听着教师读完后让学生提出问题生:他指贝多芬为什么走进那个姑娘的家里去?生:“他飞奔回客店”,是谁飞奔回客店?生:他没有谱那个月光曲,怎么能弹出来?生:穷人的家怎么会有钢琴?生:贝多芬给姑娘弹了一曲以后,为什么还要再弹一首?生:贝多芬弹完曲子以后,盲姑娘怎么知道他就是贝多芬?生:盲姑娘眼睛

4、瞎了,课文里为什么还说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师:这个问题能解决吗?眼睛瞎了,怎么又说“睁得大大的眼睛”?怎么理解?生:有的人眼睛瞎了不一定闭着眼睛。生:有的人睁着眼睛但看不见东西。师:回答得很好。盲人不一定眼睛都闭起来。有的是闭起来了;有的还睁着,但看不见了,眼睛瞳孔有问题。生:莱茵河在什么地方?师:师要生读课文的开头:“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贝多芬是哪国人?生:德国人。师:那么莱茵河恰好流经哪儿呢?生:德国。师:对。有一条河叫莱茵河,它流经德国。师:还有什么疑问?生没有再提问的你们提的问题,有的在往下讲时就能解决。现在谁说一说这个传说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生:开始是: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到各

5、地旅行演出。一天傍晚,他在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生: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一个人在弹他谱写的钢琴曲。生: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到各地旅行演出,在散步的时候,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正是他谱写的曲子。又听到一对兄妹的谈话:因为音乐会的票太贵,他们买不起票。所以,贝多芬到他们家里给一位盲姑娘弹琴。师:理解得不太准确。咱们学完以后就知道了。我再问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高潮在什么地方?生:他弹月光曲的时候,兄妹俩都进入了好像都看到了大海,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大海又掀起了波浪,兄妹俩被月光和琴声陶醉了。生:高潮在贝多芬弹月光曲的整个过程。师:答得很好。高潮在他弹月光曲的经过。好,

6、咱们现在看书,注意带着问题来学。师要生读第一自然段,并要求指出这一段中交代的几个问题。生念课文 4 5 6 生:这一段告诉我们时间是一百几十年前,第二个是告诉我们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第三告诉我们贝多芬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挺著名的曲子叫月光曲。生:它先告诉了我们时间是一百几十年前,然后又告诉我们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然后又告诉我们贝多芬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钢琴曲非常著名,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写成的。师:对。时间,作曲的人,更重要的是后面一句话:“传说是这样谱成的。”那下面一定要介绍什么啦?生:是怎样写成的。师:对。下面就得写“传说”了。师要生读故事起因的一小段第二自然

7、段。生读课文师:这一段主要告诉什么呀?生: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到各地去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一个小镇上,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弹的正是他的曲子。生: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在散步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从一所茅屋里传来他谱写的曲子。生: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在散步的时候,听到了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正是他谱写的曲子。师:他在散步的时候,听到了师边板书:听到听到什么呀?生: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师板书:断断续续这个钢琴声正好是他自己的生:曲子“断断续续”是什么意思?生:一会儿响,一会儿不响。生:说明了曲子弹得不熟练。师:一个音乐家,当他听到别人在弹他的曲子弹得断断续续的、弹得不好的时候,他会怎么样?生一

8、时想不起来。师小声地启发:是听呢还是不听,不管?会不会这样想?“谁在弹我的曲子,断断续续的?”生:他想去帮助这个人把这首曲子弹好。生:他一定会接着往下听。生:他一定会去看看,到底是谁在弹钢琴,为什么会弹得这样不熟练。师:他想去看看,说明这件事对他来说已经怎么样啦?生:引起了他的注意。师:你们再考虑:他在散步的时候能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这一定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生:非常安静的环境。幽静。师要生读“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一句后,继续启发学生想象当时的环境生:幽静的小路上。生:时间在夜晚。师:夜晚,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幽静”什么意思?师出示

9、幻灯:幽yu静生:寂静。生:安静。师:非常安静。“幽”有僻静的意思,偏僻的地方。在一个小镇上,偏僻的地方,又在夜晚,环境非常安静。在这种环境下,他听到琴声,就引起了注意。特别是他听到了不熟练的琴声,就马上怎么啦?生:他听到这人弹的不熟练,就走近茅屋。师:走近茅屋。边板书:走近注意这个“近”当什么讲?生:“近”,指距离很短。师:远近的近。慢慢地走近这个小屋。因为贝多芬听到了断断续续的琴声。到小屋旁边,他又听到了什么?师要生读第三自然段。生读课文后,师特别提出“入场券”的“券”进行正音师: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有人谈话,是什么人在谈话?生:是兄妹两人在谈话。师:兄妹两人的谈话包含了很丰富的思想感情。

10、谁再读一读?生又读第三自然段师:没有把语气读出来。我再读一遍,听听妹妹是什么样的心情,哥哥又是什么样的心情。表情朗读第三自然段中兄妹的对话师:你们说说姑娘是什么心情?生:姑娘迫切地想听到贝多芬弹这首曲子。师:你从哪儿知道她迫切想听呢?师要生读姑娘的话。生读“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师:深情地“那有多好啊!”多么想听啊!妹妹特别想听贝多芬弹琴,非常迫切,还可用哪个词?生:渴望。师:妹妹渴望听到贝多芬弹琴,但是,听了哥哥的话又知道什么了?生:听了哥哥的话,知道音乐会的票太贵了,他们又太穷,没法听到弹这首曲子。师:哥哥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

11、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你想,这话下面可能还有什么话呢?生:买不起。师要生把话说完整了生: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买不起。师:买不起。从这句话里体会哥哥对妹妹是什么心情?生:他很同情妹妹,只是家里的条件太差,太穷了,表示失望。生:他也希望妹妹能听到贝多芬弹琴,可他们家实在太穷,买不起入场券。师:哥哥不能满足妹妹的要求,那哥哥的心情怎么样? 4 5 6 生:非常难过,失望。生:很同情他妹妹。师:如果你的妹妹向你提出要求,你想支持她,但又不能满足她,那时你会有什么感情?生一时想不出合适的表达形式,师复述兄妹的情况及当时的对话,耐心启发生:哥哥对妹妹表示了歉意。师:好。那你读一读

12、哥哥的话,把对妹妹的歉意读出来。生读哥哥的对话师:哥哥表示歉意,那妹妹呢?生念妹妹的对话:“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师:你们想,妹妹渴望听贝多芬弹琴,这句话是随便说的吗?生:不是那她为什么说“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体会体会妹妹是什么心情?生:她不想让哥哥难过。师:妹妹说这句话的下面可能还有什么话?谁能接上一句把姑娘的意思表达出来?师:姑娘想安慰她哥哥。深情地哎呀,兄妹这一次谈话,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对贝多芬来说,他听了以后又怎么样呢?师边板书“听到兄妹谈话”,边要生念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生念师: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生:走了进去这回是这个“进”了,板书“走进”走进屋里。刚

13、才是走近茅屋,想了解了解情况。这次是推门生齐:进去了刚才同学提了一个问题,他干吗进去了?你们说,贝多芬在想什么?生:非常同情穷兄妹俩,想满足姑娘的要求。生:他想他们穷,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很同情,想进去弹给他们听。生:他特别同情穷兄妹俩,进去想打消他们的安慰他们穷兄妹,满足他们的要求。生:音乐家非常同情兄妹俩,想安慰他,满足他们的要求。生:音乐家想,他们既然买不起入场券,就想在这儿给她弹一曲,满足盲姑娘和她哥哥的要求。师:你们注意一个问题,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生:一百几十年前。师:一百几十年前,约19世纪,一个非常著名的音乐家,为什么居然能够推开小茅屋的门为他们弹琴。生:因为贝多芬是一个

14、正直的音乐家。他对穷人非常穷、富人非常富的制度感到非常不满。他对穷人也非常关心。他看到穷兄妹俩非常穷,而且又渴望听他弹琴,所以他走进了茅屋为姑娘弹琴。生:因为贝多芬非常正直,非常同情穷人。还有一个,他自己本人也出身在穷人的家庭。师:对了。他有一个思想基础,就是他自己一生都很贫困,一生都在与贫困进行斗争。还记得他的一句话吗,叫做“人呀,理当生:“自助之”他要对那些不幸的人进行安慰。他一听到穷兄妹俩的谈话,激发了感情,“我应该去弹”,所以就进了茅屋。进屋以后,你们读一读,屋子是什么样子的?师要生念第四自然段。生念贝多芬进屋后看到了什么?生:看到穷兄妹家里很穷,只有一支蜡烛。蜡烛光是微弱的,屋里很暗

15、,只有小蜡烛,买不起电灯。还有钢琴也非常破。生:看到家里很穷,只有一根蜡烛在放光。男的正在做皮鞋。女孩子呢,眼睛也瞎了。她非常喜欢音乐。而且摆着一架钢琴,非常破旧。生:他家很穷,用一根蜡烛来点亮,一架很旧的钢琴。男的正在做皮鞋。弹钢琴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眼睛也瞎了。师:姑娘“脸很清秀”,“清秀”是什么意思?生:当好看讲。师:很好看,不俗气。但眼睛瞎了。你们想一想,弹钢琴需要不需要眼睛?生:需要为什么?生:弹钢琴时要看歌词,看曲子,有时还要看着这个生用手比划着但一时说不上来师接上:“叫琴键。”师:弹钢琴需要眼睛。但是,这个姑娘呢?你看她前面的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呀!”(生接着读)“我只听别人

16、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么弹。”“总是记不住”,只靠脑筋来记,多困难呀!当贝多芬看到姑娘的时候,你说他的心情怎么样?生:非常惊讶,惊奇。师:在这种情况下,他一定会怎么样?生:一定会给盲姑娘弹琴。师:念课文“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师要生念,生齐读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师:注意,贝多芬当时是什么心情。自言自语地“姑娘是个盲姑娘,怎么能弹琴呢?”生:非常同情。生:非常怜悯这位盲姑娘。生:心情非常激动。生:很可怜这个瞎姑娘。师:同情、可怜这个盲姑娘,所以在读“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时,语气既要坚决又要亲切。师范读,并指导学生

17、齐读,个别读第二课时师让生打开书后读第一节课讲过的部分,并简要地复述故事的起因和发展 4 5 6 师:贝多芬进去以后,姑娘一听来人要给她弹琴,念“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注意,贝多芬这里弹的是哪首曲子?生:刚才盲姑娘弹的那首曲子。师:贝多芬弹的时候,盲姑娘怎么样?生:盲姑娘非常专心地听着。盲姑娘听得入神了。生:盲姑娘听得入了神。师:什么叫入神?生:全部的精神都集中了,把一切都忘了。师:注意高度集中,她听他弹。“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姑娘说这几句话时,她是什么心情呀?师要生先念姑娘的话,后再回答生:姑

18、娘心情是很激动的。师:“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这几句话什么意思?生:说贝多芬弹得非常之好。师:深情赞美地纯熟,多熟练哪!弹得那么好,琴艺那么高超!不但纯熟,而且怎么样?生:“感情多深哪!”盲姑娘听到曲子,就能体会其中的感情,这说明盲姑娘什么呀?生:说明这个盲姑娘非常爱好音乐,也很懂音乐。师:你从哪儿知道她很懂音乐?生:因为她听出了弹钢琴弹得很好,是贝多芬。生:她刚才说了,“感情多深哪!”要是不懂音乐的人,她就听不出音乐中的感情。正因为她懂音乐,所以她听出了贝多芬弹曲子时的感情。生:书上说,盲姑娘听得入了神,如果她不懂音乐,她就不能入神。生:盲姑娘听得入了神,因为盲姑娘懂音乐,所以她才被音乐情

19、景吸引住了。师:“弹得多纯熟呀!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这实际就是对贝多芬弹琴的生:赞美,赞赏师板书“听到赞美”盲姑娘怀着激动的心情赞美贝多芬弹得多好啊!她不但爱音乐,而且她生:懂音乐听到姑娘的赞美声,有感情地读“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你想想,当时贝多芬是什么想法?生一时回答不上。师按课文描叙情景进行启发生:他觉得小姑娘这么小的年纪,但懂得这样多的音乐知识,非常地激动。生:他觉得这个小姑娘聪明,非常好,她学的东西特别多。师:为什么盲姑娘一听琴声就能知道他是贝多芬呢?生:因为小姑娘觉得他弹得非常好。师:弹得好的人很多,为什么他就是贝多芬呢?同学们

20、回答不出来了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两个人,一个叫伯牙,一个叫钟子期。伯牙喜欢弹琴,弹得非常好。钟子期在旁边听着。有一次,伯牙弹到描写高山的音乐时,钟子期在旁边就说了:“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妙呀,弹得真好呀!高呀,像泰山一样巍峨。当伯牙弹到描写流水的时候,钟子期又说了:“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好呀,真高明呀,弹得像江河一样,滔滔不绝!伯牙非常高兴,他觉得钟子期非常了解他,一听到他的琴声就知道他弹的是什么。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界上没有像钟子期这样了解他的人,他就不再弹琴。人们就把对某个人的特长特别了解的人叫“知音”。“知音人”就是对自己情况特别了解的人。师在讲“

21、知音”故事时,随着故事的进展,边用幻灯逐步显示“伯牙、钟子期”的画面,“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知音”(用绿色笔写)生:立刻起立老师,我知道了,贝多芬遇到了知音,所以他决定再弹一曲。师:对,很好。当时,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心情非常激动,觉得自己遇见知音人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要给姑娘再弹一首。你们想,一个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当穷姑娘买不起音乐会入场券的时候,他来到穷姑娘的家里,坐在穷姑娘的面前,给她弹了一首曲子,弹完以后又说:“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真了不起呀!边板书“再弹一曲”师:再弹一曲,下面弹哪个曲子啦?生齐:月光曲文章的高潮到了。师要生读第八自然段。生念课文师

22、:刚要弹琴,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注意,这时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呀?师要生小声地再读第八自然段并想象当时的情景师:有表情、描绘似的蜡烛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这是什么时候的月光呀?生:秋天秋天的月光有一个什么特点?生:秋天月光非常亮。师:你们读过一首古诗,形容月光亮的程度,谁能背背那两句话?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师:描绘似的“疑是地上霜”,像霜一样。月亮照进来,茅屋里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虽然没有蜡烛,但屋子里怎么样?生:当时屋子非常亮。因为月亮洁白,照到屋子里来,就像霜一样。非常洁白,所以也像披上了银纱。生:这时月光照进屋子里,月光是银白色的,所以照到屋子里的东西上,好像披上一件银色的纱衣

23、似的。 4 5 6 师:屋子很亮,但又不是特别亮,像蒙上了一层纱。屋子里显得特别清幽。“清幽”是什么意思?生:很安静,没有一点声音。师:不但静,而且显得很美。虽然是一间茅草房,但是,在月光下,像披上了一层银纱,显得那么幽静,那么美,这才叫做清幽呀!在这么美、这么静的环境中,穷兄妹俩站在钢琴旁边等待听贝多芬弹琴。师出示幻灯图片贝多芬在月光下弹琴。要生对照图片和课文的描写,想象当时贝多芬面前所呈现的景象生:屋子里所有东西都像披上了一层银纱。贝多芬面前站着一对穷兄妹,在仔细地听他弹琴。师:指着图片,描绘地复述月光从窗子外照进来,屋子里像披上了生: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这一对兄妹,你看他们的眼神,虽然她是

24、盲姑娘,她和她的哥哥都带着期望的神态,看着贝多芬,准备听贝多芬弹琴。那么贝多芬呢?你们过去学过很多古诗,诗人在做诗之前,看到一个环境,这个环境激发了他的感情,所以能写诗。现在贝多芬在这样一个情景下,他怎么样?借景师生同说:生情要弹琴啦。谁能读一读下面一段?生读第九自然段师: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怎么样?生:面对着大海注意,听到了琴声,人已经走到了海边,好像看到了什么?师要生小声地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师:注意,月亮从什么地方升起来?师出示幻灯“水天相接”的图片生:水天相接的地方。师:你们在哪首诗里见过水天相接的地方?背一背这首诗。生: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

25、中霜里斗蝉娟。”师:百尺楼台生:水接天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什么是水天相接呀?生:站在楼台高处,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师:现在哥哥好像站在海边,往远处看,看到最远的地方,这个地方已经是生:水天相接月亮从这儿生:升起来海面上微波师生同说:粼粼你们说,什么叫“微波粼粼”?生:形容海水中波浪不大。师:微波是小的波浪。但被月光一照,这个“粼粼”怎么样?生:像鳞一样,闪闪发光。师:描绘地静静的海面,小小的波浪,月光一照,霎时间整个大海师生同说:洒遍了银光这时,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微云”什么意思?生:薄的云。师:薄薄的云彩,对月光影不影响?生:不影响月亮穿过一缕一缕的像纱一样的微云,这时

26、候,海面是什么样的情景?师随即轻声地念书上描写月、海的语句生:非常美丽。师:这么美丽的情景,皮鞋匠好像看到了。是真看到了吗?生:不是从哪儿感觉到的?生:从琴声。师:好,那你们也听听这琴声,看你们的感觉怎么样。师放月光曲中描写宁静、明媚海面的乐句。生静听。后让生谈感觉生:平静。师要生联系琴声,小声地读课文:“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师:听到了琴声,好像看到了这样一个情景:师边重复课文边用幻灯出示“水天相接升起来”、“微波粼粼”、“霎时间洒遍了银光”、“穿过一缕一缕微云”用这么几句短短的话,把当时明月下的大海给描写出来了。谁能背一背这一小段?生自己读、背以后,一个学生站起来背师

27、:静静的海面,突然间出事了。师要生读“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生读课文后,师放月光曲中描写波涛汹涌的大海的乐句师:这音乐怎么样?生:这声音又快又猛。生:刮起了大浪自感说错刮起了大风。师:刮起了大风,海面一定要掀起师生同说:巨浪大风起来了,大浪起来了,这声音生:很激昂师要生再读描写波涛汹涌的大海的句子。后把第九自然段全读完师:开始是静静的月夜,海面上那么清静,琴声是那么柔和。忽然,大风起来了,大浪起来了。妹妹好像看见了什么样的海面?用四个字。生:波涛汹涌。生:惊涛骇浪。生:白浪滔天。生:汹涌澎湃。师:重示幻灯图片这是什么样的海面?生:平静的海面。师:平静的海面叫做“微波”生:“粼粼的海面”师又出示另一张幻灯图片这叫什么样的海面?生:波涛汹涌的海面。师:妹妹看不见,但哥哥对妹妹寄予很大的希望。他看到妹妹听时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样子,所以,他想妹妹好像也看见了大海的景象。 4 5 6 师:“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什么叫恬静?生:很安静。师:很安静,而且全部精力在生:听琴也就是听得师生同说:入神了这时候,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什么啦?生:看到了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生:在月光照耀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