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消化和吸收教案_第1页
七年级生物下消化和吸收教案_第2页
七年级生物下消化和吸收教案_第3页
七年级生物下消化和吸收教案_第4页
七年级生物下消化和吸收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七年级生物下消化和吸收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吸收的概念。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重点)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重难点)2 .能力目标使用图片和 资料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根据自身特点, 养成健康的生活、珍爱生命的良.好习惯。教学方法及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营养物质的吸收。通过图表,让学生知道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不同,不同部位 吸收的物质 不同,明确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分组实

2、验时让学 生提前把步骤方法看明白,然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在完成实验任务的 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及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探讨,得出 小肠的结构与其 吸收功能相 适应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 手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 素养,给学生留下 思考的空间,做的时间,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 性、创造性。这节课主要采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提问、设想、参与实验、 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获取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 素质。

3、降低学习难度,达成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师:教师课前搜集多种动物生活的图片和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准备实验用具:猪的新鲜小肠和大肠、镣子、解剖剪、培养皿、放大镜、清水等。学生:完成课前助学的自主学习等预习工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3分钟)1 .在食物的六大营养成分中,能直接吸收的有哪些?需消化才能吸收的是哪些?2 .淀粉、脂肪、蛋白质在 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什么?3 .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哪?学生回忆、独立思 考、给出准确、规范 的答案。通过提问的方式把重要 的知识点进 行落实。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过渡】这些营养物 展示图片:美与健康是很多

4、人,? 光吃不长肉,而后些, 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名(板书课题:第二节质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现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可能有的人吸收的好,有些人吸收不好。通过引申, 进一步激起 学生的兴趣 和好奇心, 为学习新知 打卜基础。i等别是 人喝凉)尊二节: 消化和t有些人区两种女士梦寐以求的, 水也长肉,造成俏化和吸收。1吸收)自主学习(6分钟)【过渡】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被消化后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的哪些部位能被吸收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P13图3.1 10营养物质的吸收部学生根据课文P13图3.1 -10找出相应的答案。自主学习后,小组内交流后汇

5、报: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位示意图,完成下列填空。JLw c * > - 卡g* A【自主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1 .吸收的概念:营养物质通过 进入的过程。2 .消化道各段吸收的营养物质:(1)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的,? ? 基本没有吸收功能。(2)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3)小肠:吸收 、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水。(4)大肠:吸收少量 、无机盐和部分 。3 .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明确答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牛刀小试:1986年,某女士因切除全部小肠,成为“无肠女”。她每天完全依靠静脉滴注 200毫升营养液生活,

6、不仅身体健康,而且生下一个女儿,创造了奇迹。你认为她滴注的营养液的成分有那些?请说明理由。1 .消化道壁、循环系统2 .(1) /、同、口腔、咽、食道(2)无机盐(3)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4)水、维生素3 .小肠学生讨论后回答:营养液的成分后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 盐、维生素等。理由:这些营养成分 是人体所必须的。而 吸收这些营养成分的总结能力,初步掌握本 节课的知识 点。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 解,并运用 于解决生活 中的问题。主要场所是小肠,她没有小肠,只能靠静脉滴注这些营养成分。合作探究(16分钟)【过渡】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同的,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

7、都在小肠内被吸收。小肠有哪些特点与它这种强大的吸收功能相适应呢?卜面我们继续探究小肠的结构特点。【探究实验】观察小肠的结构目的要求:识别小肠壁的结构特点。材料器具:猪的新鲜小肠、 大肠;镣子,解剖剪,培养皿,放大镜;清水。方法步骤:1 .剪取2-3厘米小肠,冲洗干净。2 .用解剖剪把小肠纵剖,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通过实学生检查自己的材料 用具后,根据老师的 提示按照方法步骤操验,让学生直观认识小肠的内部结构,加深印世J 11理刷时鼬螭3 .先用肉眼观察小肠壁的内表面,再用放大镜仔细观 察,注意识别小肠壁内表面一层毛绒状的结构。4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大肠内表面,比较大肠与小肠的/、同。(提示

8、:纵切开小肠、大肠后要冲洗干净,防止有食作象,并引起 学生浓厚的 探究兴趣, 提高动手操 作能力。9 / 12物残渣影响实验。)实验完毕后汇报:1.你用肉眼和放大镜分别观察到了什么结构?(点拨:每一个突起就是一个小肠绒毛。)2.皱裘和小肠绒毛的存在,对于小肠吸收功能有什 么意义?难点点拨:用两张纸,制作小肠内表面折叠纸模型, 展开内表面,比较一下它们的表面积有什么不同?(介绍:环形皱裘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 200平方米以上。)3.小肠有哪些特点适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展示图片:教师补充并总结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小组思考、交流后汇报:1 .用肉眼可以看到小肠内壁上

9、有很多环形 皱裘;用放大镜观察 可以看到小肠内表面皱登上有许多绒毛状 的突起。2 .环形皱裘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学生动手制作模型, 并比较面积的变化。3 .小肠适于吸收的的特点:小肠壁的内表面有大量的环形皱裘和小肠 绒毛,使小肠的吸收 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的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 中有丰富的毛细血通过制作 小肠结构模 型,调动了 学生学习兴 趣,使抽象 的知识直观 化,有利于 学生的理 解。在学生感知小肠壁结构长: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长 6米左右。4.小肠细,有小肠绒 毛,大肠较粗大,只 有皱裘,无绒毛。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总 结、补充, 将小肠结构 与吸收功

10、能 相联系,使 知识系统起 来,真正理 解吸收的含 义及结构与 功能相适应 的生物学规 律。引导学生养 成良好的生 活习惯,保 持健康的身 体。项目长度起始端结构特点功能大:小肠内表回后许多外形的皱襄,皱裳表回启许多 绒毛状的突起一小肠绒毛,这大大增大了小肠吸收 营养物质的表向积。薄: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 壁都很薄,分别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 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教师强调: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为长、大、薄。4.小肠和大肠 有哪些/、同点?教师补充:如卜表:小肠约6米开始的一段叫十二指肠小肠黏膜的表 向有许多外形 皱嬖,皱嬖上 有许多小肠

11、绒 毛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约1.5米起始部分为盲肠,上面连着阑尾较粗大,只有皱嬖,没有绒毛状突起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温馨提示: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因此若粪便在体内 滞留时间过长,会使粪便因大肠吸水过多而变的干 燥,引起便秘。因此,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另 外,多食用含纤维素聿富的芹菜、韭菜、玉米、甘薯 等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和排空食物,排便就会通畅,并 且可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知识拓展迁移应用(8分钟)【过渡】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通过吸收,从小肠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被运输到全身各处后,对细胞各有什么用处?PPTW::葡萄糖:大部分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各种生命活动;多

12、余部分,储存备用。氨基酸:重新合成各种蛋白质,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甘油和脂肪酸:吸收到人体后合成脂肪。水:参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维持人体组织液的平衡。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知 道营养物质 的来龙去脉 及对人体生 命活动的作 用。学以致用解 释一些生活 中的实际问维生素: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迁移应用:1 .肠、胃炎病人为什么消瘦?点拨:肠道疾病会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肠 功能好的人,即使吃的食物不多,由于吸收功能好, 也容易发胖。2 .喝酒为什么伤胃?知识整合:列表比较消化道个器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情况:1 .因为肠胃是负责消 化吸收的,患肠、胃

13、炎的病人,食物的消 化、吸收不能正常进 行,身体就会因缺乏 营养而逐渐消瘦。2 .胃能吸收酒精。归纳总结消化道各个 器官对营养物质的消 化和吸收情况快速记忆,背会后举 手题。掌握一些健康小常 识。通过表格使学生清晰地对消化道各 器官对/、同 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情况 进行整体把握加深理解。通过顺口溜,使学生在愉快的气 氛中完成课 堂学习。功. 位消化吸收口腔淀粉咽食道胃蛋白质少量的水、无机盐小肠淀粉麦芽糖蛋白质脂肪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知识小结:消化系统器官多,咽和食道且不说;口腔旁后唾液腺,初步消化淀粉变;胃的功能不算小,食物胃液相混合;若论消化和吸收,小肠才是主场所;若

14、问特点有哪些,务必记“长” “大” “薄”。当堂训练巩固达标(5分钟)为了适应/、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达到对基础知识巩固、提高的目的,本次练习设置了A B两个层次的练习。A类为基础题,B类为灵活应用综合拓展题。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上及时互纠。巩固基础知 识,提高学 生灵活应用 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板书设计:第二节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吸收:1、吸收的 概念:营养物质通过 进入 的过程。中:吸收少量的 和。2、吸收的部位 主要的吸收器官, 能吸收大肠:吸收少量的、和。有?的 和。3、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小G绒毛的壁由 构成。绒毛中有丰富的。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 理解吸收的概念、营养物质

15、的吸收过程 及吸收的主要部位, 认识 小肠的结构,掌握小肠与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关于吸收的概念和小肠与吸收有关的结构特 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图形展示、学 生实验,化抽象为直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对小 肠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再通过教师讲解、引导、补充,将小肠的结构与吸收过程有机的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例如,在讲解消化道 不同部位的吸收情况时,通过一个形象的板图,使学生 更直观地理解、记忆消化道不同部位吸收能力不同,吸收的营养物质不同;并通过比较 , 得出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分组实验时 ,要

16、求学生规范操作,在独立完成的同时,进行小组内、或小组间的合作交流,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增强团结合作意识,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在学生对小肠结构有了较直观的认识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分析,使学生较透彻的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特点。不同的课堂设计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不同的效果,课堂效率也会有明显差别。本节课的通过教师对课堂的合理安排,图形展示、学生实验、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使问题层层深入,水到渠成,自然通过学生自己思维将难点化解,深刻的理解有关吸收的概念、吸收的过程及小肠与其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的抽象知识。学生通过课

17、堂学习,既掌握了有关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附:达标练习A类:1. 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 )A.人体摄入食物的过程B.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分解为简单的、溶于水的物质的过程C.营养物质进入小肠腔的过程D.营养物质通过胃、肠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2. 下列器官中不具有吸收功能的是( )A 食道 B 胃 C 小肠 D 大肠3. 小肠是人体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小肠的下列结构中,与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小肠很长,有56米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裘13 / 12C.皱裘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突起D.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B类:4.填表:消化道吸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