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部编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部编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部编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部编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部编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破瓮救友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解释下列划横线字在文中的意思。自是手不释书      自(_)众皆弃去        去(_)儿得活 

2、60;       得(_)群儿戏于庭       于(_)2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闻讲左氏春秋,爱之”相同的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其虫旧曾有之C.至之市 D.钱帅登之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水迸儿得活。_4翻译下列句子。(1)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_(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5司马光砸瓮救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

3、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注释)承宫:东汉人。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樵薪:砍柴。执苦:干苦活。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1)少孤。   (_)A丧父B孤独,孤单C辜负 D古代帝王的自称(2)遂通其经。   (_)A田间水沟B顺利地做到C于是,就D最终(3)门下生共禁。   (_)A不许,制

4、止 B拘押C避忌   D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B.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C.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D.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3“猪主怪其不还,寻之”的意思是_。4承宫“忘其猪”的原因是_。 通过文言文中的故事可知承宫最突出的品质是_。3. 文言文阅读。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_)&

5、#160;其子趋而往视之(_)2翻译下列的句子。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_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_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扑倒)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1解释加点词语。昔孟子少时(_) 乃去 (_)继而迁于学

6、宫之旁 (_) 遂居于此(_)2指出下列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居住之所近于墓。 B.遂居于此。C.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D.继而迁于学宫之旁。3翻译下列句子。此非所以居子也 译文:_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 译文:_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从中悟出的道理。_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自从。 坠掉落。  不亦惑乎

7、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编者是_。2解释下列词语。涉_   是_遽_   求_3翻译句子。是吾剑之所从坠。_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王冕好学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1解释加点字。窃入学舍   窃(_)辄默记 

8、0;  辄(_)儿痴如此   痴(_)恬若不见   恬(_)父怒挞之   挞(_)曷不听其所为 曷(_)2翻译句子王冕者,诸暨人。_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_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_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道旁李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 看道边李树多子  , 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尝:曾经。诸

9、:众。游:游玩,玩耍。子:指果实。折枝:把树枝压弯了。折:弯曲。竞:争逐,争着。走:跑。之:它,这里指李子。唯:只,仅。信然:确实这样。1结合注释,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取之信然。_2说说王戎是如何判断李子是苦的。  _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8. 古文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汤汤乎_ &#

10、160; 锺子期_2解释加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_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3由于这个传说,人们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_),用(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9. 小古文阅读。_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什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

11、,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尫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本文选自西游记,选入时有改动)1此段选自西游记里的哪个故事?请在文中横线上写上题目。2读一读横线的句子,理解句意后加合适的标点。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句:“未

12、入流”:_ “见责”:_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_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孙悟空被封的官名是_,他原本以为_,但听了众仙的话后才知道_,得知真相后,孙悟空觉得_。5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孙悟空的个性特点是( )A.桀骜不驯 B.活泼乐观 C.忠心耿耿 D.嫉恶如仇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永之氓咸善游唐柳宗元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

13、,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注释)氓(méng):古代指百姓。暴:突然。中济:渡到河的中间。寻常:平常。侣:同伴。有顷,益怠:一会儿就疲乏了。蔽:蒙蔽,指为金钱所迷惑。货:这里指钱。吾哀之:为动用法,我为他感到悲哀。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之氓咸善游(都) B.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渡过)C.何不去之(丢弃,放弃) D.身且死,何以货为(并且)2结合注释,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_3下面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哀溺”是哀叹溺

14、水者的意思。B.这句话是说如果像这样,难道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C.作者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因为这个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D.溺水者对钱财的贪婪使他丧失了对生命的顾及,引起了作者“大利淹死大人物”的感想,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贪图名利者的担忧与讽刺。4本文讲述了一个_的故事,作者借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_的人。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先自度其足 (

15、_)吾忘持度    (_)宁信度    (_)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 _ ”同“_ ”)(2)反归取之  (“ _ ”同“ _ ”)3在横线上用现代汉语表述下边句子的大意。(1)何不试之以足?_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4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_)、(_)。5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6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请分别

16、解释而置之其坐(_)至之市(_)而忘操之(_)反归取之(_)何不试之以足(_)12. 阅读支公好鹤,完成习题。支公好鹤,住剡东岇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选自世说新语)(注释)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人,年二十五而出家为僧。他既是名僧,又是名士。剡(shàn)东,剡县之东。岇山,山名,在今绍兴东二百里。铩,摧残,伤残。翮(hé),禽鸟类羽毛中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羽毛。轩翥(zhù),振翅高飞的样子。姿,通“资”,资质的意思。1解

17、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有人遗其双鹤 (_)  (2)乃反顾翅(_)(3)支意惜之(_)  (4)少时翅长欲飞(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_3“支公好鹤”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13. 文言文阅读。勉谕儿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注释)费用:花费钱财。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

18、)由俭入奢易:_(2)可办粗饭几日:_2翻译。(1)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_(2)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_3在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还需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吗?说说你的看法。_14. 文言文阅读。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鯀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选自山海经(注释)鯀(gn) 禹(y):人名。传说鲧是禹的父亲,禹是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他们都治理过洪水。帝:指天帝。息壤:传说是一种能够生长不息的神土,所以能堵塞洪水。息,生长。堙(yn):堵塞。祝融:火神的名字。羽郊:羽山的近郊。鲧复生禹:传说鲧死三年,尸体不腐,有人刀剖其腹,禹乃降生。卒:最后,终于。布:铺填。传说禹吸取鲧治水不得法的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终于治服了洪水。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个州,后以九州泛指天下或中国。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鲧窃帝之息壤(人名)B.以堙洪水(堵塞,填塞)C.鯀复生禹(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鲧窃帝之息壤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