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读后感_第1页
《化石吟》读后感_第2页
《化石吟》读后感_第3页
《化石吟》读后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石吟读后感化石吟读后感“英雄像化石,园丁像化石,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奋劳动苦中乐。小草像化石,我们都像化石,千吨巨石压不倒。刻苦学习有收获! ”这篇小诗使我课上的结晶,下面我就来解释一下:“英雄像化石,风吹雨打都不怕。”化石是硬的,是当动物死后腐烂,剩下的骨头经过石沙的填补之后形成的无机物“石头”。 在填补有机物的空缺时, 需要经历千百年的风吹雨打, 这多像从人民中挺身而出的英雄。 英雄也是在经历了风吹雨打的变故而造就的。 化石也是这样。“小草像化石,千吨巨石压不倒。”前文中讲到化石是经历千百年的风吹雨打之后形成的,可如果他(它)不坚持,放弃生存,那化石就不会形成了。这多像不屈服于千吨巨石的小

2、草啊 ! 小草抱以坚定的意志,最后终于顶开了石头。这不像化石吗 ?“园丁像化石,勤奋劳动苦中乐。”化石的形成给人们研究历史带来很大帮助,这不像园丁给人们带来茵茵绿草吗 ?虽然人们在欣赏美丽的花卉时,不曾想起园丁的辛劳,但园丁们认为:自己的成果令人人赞不绝口,已经是心满意足了。这多像化石的默默奉献啊!“我们都像化石,刻苦学习有收获! ”让我们英雄的不屈 ; 小草的顽强 ; 学习园丁的勤奋,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吧 !长眠于地下亿万年的化石,如今逐渐被人类挖掘出来,并利用现代科技的先进,把化石的神秘面纱一一揭开,为我们披露了若干年前鲜为人知的事物。我们在惊讶,在叹服,在崇拜科学先进的发展,给我们带来

3、前所未有的知识。重新被科学家复原出来的已经灭种的鸟、鱼、猛兽 都在我们眼前活跃着,仿佛他们就是现在生存着的猫、狗、麻雀一样平凡。许多已经灭种的生物,是人类,是科学把他们带回这个现代的世界中,被世人所重新认识, 我们青少年儿童才能得知:“哦,原来世界上曾有过这样一个生物物种。”能做到这一步,简单吗 ?容易吗 ?不,一点也不。如果不是科学家们用坚韧不拔、努力不懈的钻研精神去探索在我们平常人看来毫无乐趣可言的石头, 他们能发现大自然藏在石头中给予他们珍贵的礼物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说我们仅仅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就能够发现奇迹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没有渊博的学识,知识的灌溉,你对着一堆看来完全没用的

4、石头,又该从何入手呢 ?没有广博的学识, 仔细的观察力, 又怎能看出藏在化石中的蛛丝马迹呢 ? 所以,为什么世上有伟大成就的科学家只是那少数人呢 ?我想,要做到这两个要求的人,或许,就只有这少数人吧 !作为青少年,我们现在拥有志气,拥有梦想,我们为什么就不好好利用这十几年的学习,使自己变成一个有学识的人呢?也许,若干年后,你又会在某样不起眼的东西中发现出一些惊人的事物吧! 所以,“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趁现在我们还没有老,赶快动起来,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吧!这是一首宣传科普知识的抒情诗。诗人以优美的语言,神奇的意境,热情洋溢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化石, 为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神话般

5、的生物世界的奇观,让我们了解了那些已经灭绝的生物的生命信息, 一睹了它的迷人的风采。 诗歌构思巧妙, , 语言优美,意境奇丽,很有特色。诗歌开篇,诗人用一组设问句组成的排比句,从个体到整体,由鱼儿、鸟儿、树儿推及到整个世界,发出一连串有趣的诘向,激发读者的情思,激活读者的思维,引导我们去思索探究亿万年前的神奇世界。在此基础上, 作者十分机智地再用一设问拟人句:“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讲述那奇幻的神话。”激 - 情满怀,巧妙扣题,总领全诗。一个“沉睡”、一个“长眠”、一个“苏醒”,使诗歌上下呼应,环环相扣 ; 一个“请”字, , 极富人情味

6、,使诗歌情趣盎然。接着,诗人用了四节诗,大肆铺陈,吟咏化石,盛赞化石的功劳,为我们展现了亿万年前奇幻般的生物世界,为我们指点迷津。 是化石把我们的“思绪引向远古”,为我们描绘“生物进化的图画”、否定“造物主的存在”、 回答了生物进化的“平凡的真理”、 “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在“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的过程中; 是化石,“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保存了“生命的档案” ; 是化石,使我们得以复原恐龙、 猛犸,让我们仿佛看见了它们的“引颈长吼” ; 是化石,使我们得以重现远古的林木,一睹它们“葱茏、幽雅”的风姿。然后,诗人以一“氨字领起,用第二人称亲昵地直抒胸臆,议论抒情,由化石

7、推及大自然, 盛赞大自然这位“高明的魔法师, 卓越的雕刻家”。 诗歌写得美丽而深情。由于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精美而灵动。“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是诗眼,诗人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又弘扬了唯物主义的进化论的真理,诗歌因之而更具深意。最后 , 诗人专门用了一节诗照应第二节, 巧妙作答 , 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结尾句”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 , 惊讶 ! ”不只是对第二节诗诗意的重申与反复 , 而是水到渠成 , 画龙点睛 , 总结全诗 , 有力收束 . 读罢上文 , 化石讲述的故事难道不”令人神往 , 惊讶” 诗人

8、在这样的抒情议论中收束全诗 , 不但独具匠心 , 而且强化了主旨 .诗歌向我们讲述了化石保存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神话世界, 盛赞了化石 , 宣传了生物进化的真理 , 既富有科学知识 , 又颇具唯物主义精神 , 给人深深地教育和启迪 , 直是难能可贵啊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人体的正常体温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让 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冰水 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初秋的早晨,草 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擦 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初冬 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

9、现象下面是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 水的凝固点是0 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 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 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8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 20100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9. 如图所示是实是_液态的 是 _是_。 均填)12 气、1420_5_2 _,_7 _是 _1.25。131010101014.18490 水蒸气、二氧化碳、 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属于;属于固态的序号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时、时

10、时、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一天的温差为,平 均气温在寒 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 碳纳米 管的体积在18 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 很高金属 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体积在 18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 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 。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乙_;会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 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 匀,

11、但实际测 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 4; 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 ,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20_,当把该 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 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40_ 。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 。下列关于地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 _。有下列物态变化: 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 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 属于凝华的是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_填写序号。5. 有一天,雨、露、冰

12、、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露 说:我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 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春天 ,冰雪消融夏天,积水干涸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冬 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擦 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夏 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秋天 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 ,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 于自然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

13、生的物态变化是_ 液化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吸热 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凝华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内 侧_( 选填外侧或内侧。16 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 (2)在上 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

14、,因为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 以下的 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水蒸气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凝华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 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如 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98_ ;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吸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保持不变。第题图题图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液化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 放_( 选填“吸 ”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