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营养师课件第三章营养学基础_第1页
公共营养师课件第三章营养学基础_第2页
公共营养师课件第三章营养学基础_第3页
公共营养师课件第三章营养学基础_第4页
公共营养师课件第三章营养学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余余 济济 军军 M.P..P.Q QQ Q 747397220747397220第三章第三章 营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第一节第一节 营养学概论营养学概论第二节第二节 能量及宏量营养素能量及宏量营养素第三节第三节 矿物质矿物质第四节第四节 维生素维生素第五节第五节 水水第六节第六节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n1.营养是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对身体有益的成分构建组织器官、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防病保健的过程。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n2.营养素n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

2、、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 n营养素的功能n提供能量n促进生长和组织的修复n调节生理机能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有机物有机物无机物无机物糖类:糖类:脂肪:脂肪:维生素:维生素:蛋白质:蛋白质:水:水:无机盐:无机盐:物质物质能源能源能源能源构成细胞构成细胞提供能量提供能量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构成细胞、运输和参与生理活动构成细胞、运输和参与生理活动(构成骨骼牙齿构成骨骼牙齿)(构成血红蛋白构成血红蛋白)基本基本重要重要备用备用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1). 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s)n蛋白质(protein)n脂肪 (fat, lipid)n碳水化合物 (carb

3、ohydrate)n水 (fluid, water)(2) .微量营养素(micro-nutrients)n 维生素 (vitamins)n 矿物质 (minerals)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n3.营养学n是研究膳食、营养素及其他食物成分对健康的影响的科学。研究内容P49n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是预防医学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n与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医学、食品科学、农业科学等学科有密切联系。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4.4.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DRIs

4、) )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在每日膳食中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营养素供给量( (RDA)RDA)的基础上,考虑到预防由的基础上,考虑到预防由于膳食结构改变引起的于膳食结构改变引起的“富裕型富裕型”慢性病的慢性病的问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摄入量的参考值。四项:四项:EAREAR、RNIRNI、AIAI、ULUL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平均需要量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EA

5、R) 含义:平均需要量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平均需要量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 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50个体需要量个体需要量 的摄入水平。的摄入水平。用途:群体,是计划和制定推荐摄入量的基础,用途:群体,是计划和制定推荐摄入量的基础, 用于计划和评价群体的膳食。用于计划和评价群体的膳食。 个体:检查某营养素摄入不足的个体:检查某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可能性可能性。RNI=EAR+2SD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含义:推荐摄入量相当于传统使用的含义:推荐摄入量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

6、(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79898)个体需)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要量的摄入水平。主要用途:作为主要用途:作为个体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目标值。推荐摄入量推荐摄入量(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RNI)旧称RDA 推荐的日摄取量(Recommended Daily Allowance)RNI=EAR+2SD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含义: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含义: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也是可以绝大多数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也是可以绝大多数个体需

7、要量的摄入水平。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当某种营养素的个体需要量研究资料不足当某种营养素的个体需要量研究资料不足,没办法计算出,没办法计算出EAR,EAR,因此不能求得因此不能求得RNI,RNI,可可设定适宜摄入量来代替设定适宜摄入量来代替RNI.RNI.主要用途:作为主要用途:作为个体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目标值。适宜摄入量适宜摄入量( (A Adequatedequate intake intake,AI)AI)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tolerable upper intakes Leveltolerable

8、upper intakes Level,UL)UL) 含义:含义: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平均每日可以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平均每日可以 摄入某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营养素的最高量。 主要用途:是主要用途:是检查个体摄入量过高的可能,限制膳检查个体摄入量过高的可能,限制膳食补充剂和强化食品中某一营养素的总摄入量,食补充剂和强化食品中某一营养素的总摄入量,以以预防该营养素引起的不良作用。预防该营养素引起的不良作用。ULUL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损害健康。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损害健康。注:注: 超过即产生危害超过即产生危害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营养素摄入量区间值概念营养素摄入量区间值概念

9、 DRIDRIS S明确告诉人们营养素供给量明确告诉人们营养素供给量 (摄入量)(摄入量) 区间值的概念。区间值的概念。RNIRNIULUL是一个安全摄入范围是一个安全摄入范围 目的:目的:预防由于饮食而引起的一切不良预防由于饮食而引起的一切不良影响及疾病。影响及疾病。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5、膳食指南(、膳食指南(Diatary Guidelines, DG) 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本国国情,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以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目的的指导性文件。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二、营养与健康的关系n1、营养素的功能n(1)动态平衡n1)能量平衡n2)营养素平衡n3)水盐平衡n(2)

10、内环境的稳态n1)神经系统调节n2)酶调节n3)激素调节二、营养与健康的关系n2、营养是维持健康的基础n(1)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n(2)满足各类人群的生理需要n(3)预防营养缺乏病n(4)辅助各类疾病的治疗二、营养与健康的关系n3、营养对人群健康的影响n(1)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n(2)满足各类特殊人群的营养需要n(3)增强特殊环境下人群的抵抗力、耐受性、适应性n(4)预防营养素缺乏与过多及相关的疾病n(5)辅助各类疾病的治疗一、能量1、能量的单位、能量的单位l国际单位 焦耳(J)l常用单位 千卡(kcal)l指1000ml水的温度 由15升高到16 时所需要的热能 1kcal

11、=4.184kJ1KJ=0.239Kcal一、能量2、能量的来源、能量的来源(1)产能营养素)产能营养素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 肌糖原和肝糖原肌糖原和肝糖原 2)脂肪)脂肪 3)蛋白质)蛋白质(2)食物的卡价)食物的卡价能量卡价(能量系数、食物的热价):体内氧化产生能量卡价(能量系数、食物的热价):体内氧化产生物理卡价:体外燃烧产生物理卡价:体外燃烧产生“弹式热量计弹式热量计”生理卡价:体内实际氧化产生(扣除吸收因素)生理卡价:体内实际氧化产生(扣除吸收因素)一、能量2、能量的来源、能量的来源体外燃烧:体外燃烧:1g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 17.15kJ(4.10kcal)1g脂肪脂肪 3

12、9.54kJ(9.45kcal)1g蛋白质蛋白质 23.64kJ(5.65kcal)-5.44kJ=18.2kJ生理卡价:生理卡价:1g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 17.15kJ98%=16.81kJ(4.0kcal)1g脂肪脂肪 39.54kJ95%=37.56kJ(9.0kcal)1g蛋白质蛋白质 18.2kJ92%=16.74kJ(4.0kcal)一、能量n(1)基础代谢n占总能量消耗的6070%n一般为kcal/m2h或kJ/m2h表示n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体表面积、年龄、性别、激素、季节和劳动强度 一、能量基础代谢基础代谢=体表面积(m)基础代谢率kcal/mh 24体表面积体表面积男性

13、:A=0.00607H+0.0127W-0.0698女性:A=0.00568H+0.0126W-0.0461A体表面积,mH身高,cmW体重,kg一、能量n(2)体力活动n占人体总能量消耗的15%30%。n(3)食物热效应 TEFn混合膳食相当于基础代谢的10% n(Pr30-40% CHO5-6% Fat4-5%)n(4)生长发育及孕妇、乳母对能量的需求旧称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一、能量n能量需要量=基础代谢率体力活动水平n = BMR PAL一、能量二、蛋白质n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n碳(50-55)、氢(6.7-7.3)、氧(19-24)、氮(13-19)、硫(0-4)。n体内氮的唯一来源

14、。n氮折算成蛋白质的折算系数n蛋白质的含氮量为16%。n蛋白质的百分含量(g%)=每克样品中的含氮量(g)6.25100%二、蛋白质n2、氨基酸n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n分类: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 条件必需氨基酸(conditionally essential amino acid )二、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人体需要:人体需要又不能在体又不能在体内合成,必内合成,必须由食物供须由食物供给给 九种必需氨基酸九种必需氨基酸l亮氨酸亮氨酸l异亮氨酸异亮氨酸l赖氨酸赖氨酸l蛋氨酸蛋氨酸l苯丙氨酸苯丙

15、氨酸l苏氨酸苏氨酸l色氨酸色氨酸l缬氨酸缬氨酸l组氨酸(儿童)组氨酸(儿童)二、蛋白质n条件必需氨基酸n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可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化而成,如果膳食中能直接提供这两种氨基酸,则人体对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量可分别减少30%和50%。二、蛋白质n 氨基酸模式n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n即根据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含量最少的色氨酸为1计算出的其他氨基酸的相应比值。n通常以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为参考蛋白质,用以评价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n食物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接近的食物,在体内的利用率高。二、蛋白质 几种食物蛋白质和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几种食

16、物蛋白质和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氨基酸氨基酸全鸡蛋全鸡蛋牛奶牛奶牛肉牛肉大豆大豆面粉面粉大米大米人体人体异亮氨酸异亮氨酸3.23.44.44.33.84.04.0亮氨酸亮氨酸5.16.86.85.76.46.37.0赖氨酸赖氨酸4.15.67.24.91.82.35.5蛋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半胱氨酸3.42.43.21.22.82.82.3苯丙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酪氨酸5.57.36.23.27.27.23.8苏氨酸苏氨酸2.83.13.62.82.52.52.9缬氨酸缬氨酸3.94.64.63.23.83.84.8色氨酸色氨酸1.01.01.01.01.01.01.0二、蛋白质n 限制氨基酸n

17、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参考蛋白质比较,缺乏较多的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n缺乏最多的一种称第一限制氨基酸。二、蛋白质3、蛋白质的分类n完全蛋白质完全蛋白质(优质)(complete protein) 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 数量充足 比例适当 , 能维持健康,并能促进生长发育二、蛋白质3、蛋白质的分类n半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incomplete protein) 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 但数量不充足 比例不适当 , 能维持健康,不能促进生长发育n如小麦中的麦胶蛋白二、蛋白质3、蛋白质的分类n不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非优质) (incomplete protein) 所含必需氨基酸 种类不齐全

18、既不能维持生命,也不能促进生长发育n如玉米胶蛋白、肉皮的胶质蛋白、豌豆的豆球蛋白二、蛋白质n消化: 胃-胃蛋白酶 小肠-胰腺分泌的各种蛋白酶 蛋白质消化的主要部位n吸收: 氨基酸和23个氨基酸的小肽可以被吸收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和其他组织被利用。内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外肽酶:氨基肽酶羧基酞酶二、蛋白质n蛋白质的分解与合成n正常膳食的人每日尿氮约12gn不进食时,尿氮24gn分解代谢的主要反应-脱氨基作用n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主要在肝脏合成尿素而解毒,只有少部分在肾脏以铵盐的形式尿排二、蛋白质 氮平衡n指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关系。n氮平衡=摄入氮-(尿氮+粪氮+皮肤氮)n B=I-(U+

19、F+S)n零氮平衡:富余5%n正氮平衡:儿童、孕妇、运动、劳动、疾病恢复n负氮平衡:饥饿、疾病、老年二、蛋白质n(1)构成、更新和修补组织 n(2)调节生理机能 n(3)供给热能:4kcal/g 1组织构成成分2构成各种重要生理物质酶 抗体 激素等3供能约16.7 kJ (4.0 kcal)/g 体内蛋白质功能二、蛋白质(1)食物蛋白质的含量食物蛋白质的含量n含量*是营养价值的基础nPro数量质量,但如没有一定数量,再好的Pro其营养价值也有限n大豆30-40%为最高 n畜禽鱼蛋类10-20% n粮谷类8-10% n鲜奶类1.5-3.8%二、蛋白质(2 2)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的消化率n反映

20、蛋白质被机体消化分解程度的指标。n与食物种类及加工方法有关。动物蛋白质的消化率一般高于植物蛋白质。动物蛋白质的消化率一般高于植物蛋白质。因为植物性食品蛋白质被纤维所包围,不易与消化酶接触。因为植物性食品蛋白质被纤维所包围,不易与消化酶接触。若将食品加工烹调软化或去除纤维,亦可提高蛋白质的消化若将食品加工烹调软化或去除纤维,亦可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率。 二、蛋白质1)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蛋白质表观消化率(%)= 摄入氮粪氮摄入氮粪氮 100 %摄入氮摄入氮 2)蛋白质真消化率)蛋白质真消化率(%)= 摄入氮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粪氮粪代谢氮) 100% 摄入氮摄入氮 二、蛋白质(3)蛋白质的利用率)

21、蛋白质的利用率l1)生物价)生物价(biological value,BV) 机体利用的蛋白质量与消化吸收的食物蛋白质量的比值的100倍表示。生物价越高表明其被机体利用程度越高,最大值为100。计算公式如下: 生物价生物价 (BV) =储留氮储留氮 100 吸收氮吸收氮 吸收氮吸收氮=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 储留氮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性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性氮)二、蛋白质表表3-9 几种食物混合后蛋白质的生物价几种食物混合后蛋白质的生物价食物名称食物名称单独食用单独食用BV混合食用所占比例()混合食用所占比例()小麦小麦673731大米大米57324046大豆大豆

22、6416208豌豆豌豆4815玉米玉米6040牛肉干牛肉干7615混合食用混合食用BV747389二、蛋白质l2)蛋白质功效比值)蛋白质功效比值(protein effciency ratio,PER) 用处于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物(一般用刚断奶的雄性大白鼠),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量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 蛋白质功效比值蛋白质功效比值 =动物体重增加动物体重增加(g) 摄入食物蛋白质摄入食物蛋白质(g) 被测蛋白质功效比值被测蛋白质功效比值 =实验组功效比值实验组功效比值 2.5对照组功效比值对照组功效比值 二、蛋白质l2)蛋白质功效比值)蛋白质功效比值(protein

23、 effciency ratio,PER) 用处于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物(一般用刚断奶的雄性大白鼠),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量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 几种常见食物蛋白质PER:全鸡蛋3.92、牛 奶3.09、鱼 4.55、牛肉2.30、大 豆2.32、精制面粉0.60、大米2.16。 二、蛋白质l(4)氨基酸评分)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 也称蛋白质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是目前被广为采用的一种评价方法。该方法是用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amino acid scoring pattern)和推荐的理想的模式或参考

24、蛋白的模式进行比较,因此可以反映蛋白质构成和利用的关系。 氨基酸评分氨基酸评分 =被测蛋白质每克氮被测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或蛋白质)中氨基酸量中氨基酸量(mg) 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质中每克氮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质中每克氮(或蛋白质或蛋白质)中氨基酸中氨基酸量量(mg)二、蛋白质表表 几种食物和不同人群需要的氨基酸评分模式几种食物和不同人群需要的氨基酸评分模式 氨基酸氨基酸人群(人群(mg/gmg/g蛋白质)蛋白质) 食物(食物(mg/gmg/g蛋白质)蛋白质)1 1岁以下岁以下 2 25 5岁岁10101212岁岁 成人成人鸡蛋鸡蛋牛奶牛奶牛肉牛肉组氨酸组氨酸26261919191916162

25、22227273434异亮氨酸异亮氨酸4646282828281313545447474848亮氨酸亮氨酸9393666644441919868695958181赖氨酸赖氨酸6666585844441616707078788989蛋氨酸蛋氨酸+ +半胱氨酸半胱氨酸4242252522221717575733334040苯丙氨酸苯丙氨酸+ +酪氨酸酪氨酸727263632222191993931021028080苏氨酸苏氨酸4343343428289 9474744444646缬氨酸缬氨酸5555353525251313666664645050色氨酸色氨酸171711119 95 5171714

26、141212总计总计460460339339241241127127512512504504479479二、蛋白质l例例:参考蛋白鸡蛋中赖氨酸为参考蛋白鸡蛋中赖氨酸为50mg,l 面粉蛋白质赖氨酸面粉蛋白质赖氨酸20mg,l 面粉蛋白的赖氨酸评分面粉蛋白的赖氨酸评分l 20/50 l = 0.4(40) 二、蛋白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可使所含的指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可使所含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使氨基酸模式更接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使氨基酸模式更接近人体需要的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近人体需要的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l发挥食物蛋白质

27、互补作用应遵循三个原则:l一、搭配的食物种类越多越好l二、食物的生物学种属越远越好l三、食用时间越远越好,同时食用最好二、蛋白质表3-10 几种食物混合后蛋白质的氨基酸分蛋白质来源蛋白质来源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氨基酸分氨基酸分(限制氨基酸)(限制氨基酸)赖氨酸赖氨酸含硫氨基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色氨酸WHO标准标准5.53.54.01.0100谷类谷类2.43.83.01.144(赖氨酸)(赖氨酸)豆类豆类7.22.44.21.468(含硫氨基酸)(含硫氨基酸)奶粉奶粉8.02.93.71.383(含硫氨基酸)(含硫氨基酸)混合使用混合使用5.13.23.51.288(苏

28、氨酸)(苏氨酸)二、蛋白质二、蛋白质l动物性食物: 牛奶、鸡蛋、瘦肉、鱼类 (优质蛋白质)l植物性食物: 大豆(优质蛋白质) 粮谷类(非优质蛋白质)二、蛋白质l每人每日每公斤体重1.01.2克l蛋白质产热占总热能的1015l优质蛋白质约占总蛋白质的30左右 二、蛋白质表3-11 常见食物蛋白质含量 单位:g/100g食物食物蛋白质蛋白质食物食物蛋白质蛋白质小麦粉(标准粉)小麦粉(标准粉)11.2黄豆黄豆35.0粳米(标一)粳米(标一)7.7绿豆绿豆21.6籼米(标一)籼米(标一)7.7赤小豆(小豆)赤小豆(小豆)20.2玉米(黄、干)玉米(黄、干)8.7花生仁(生)花生仁(生)24.8玉米面(

29、黄)玉米面(黄)8.1猪肉(肥瘦)猪肉(肥瘦)13.2小米小米9.0牛肉(肥瘦)牛肉(肥瘦)19.9高粱米高粱米10.4羊肉(肥瘦)羊肉(肥瘦)19.0马铃薯(土豆、洋芋)马铃薯(土豆、洋芋)2.0鸡(平均)鸡(平均)19.3甘薯(山芋、红薯)甘薯(山芋、红薯)0.2鸡蛋(平均)鸡蛋(平均)13.3蘑菇(干)蘑菇(干)21.1草鱼(白鲩)草鱼(白鲩)16.6紫菜(干)紫菜(干)26.7牛奶(平均)牛奶(平均)3.0二、蛋白质l(1)膳食蛋白质摄入量l(2)身体测量身高、体重、上臂围、胸围、生长发育指数等。l(3)生化检验l血液蛋白质 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运铁蛋白、纤维结合蛋白、视黄醇结合

30、蛋白、氨基酸比值等。 血清白蛋白(正常值为3550g/L), 血清运铁蛋白(正常值为2.24.0g/L)l尿液指标 尿肌酐、尿三甲级组氨酸、尿羟脯氨酸等。二、蛋白质表表3-12 血液蛋白质评价指标及正常参考值血液蛋白质评价指标及正常参考值血液蛋白质血液蛋白质正常参考值正常参考值血清白蛋白血清白蛋白35 55g/L前白蛋白前白蛋白200500mg/L血清运铁蛋白血清运铁蛋白24g/L纤维结合蛋白纤维结合蛋白200280mg/L视黄醇结合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4070/gL三、脂类三、脂类l1.脂类的组成和分类l(1)脂肪(fat)l甘油+三分子脂肪酸 l(2)类脂(lipoids)l磷脂l糖脂l类固

31、醇及固醇 三、脂类l饱和脂肪酸l单不饱和脂肪酸l多不饱和脂肪酸 三、脂类l长链脂肪酸 14Cl中链脂肪酸 8-12Cl短链脂肪酸 2-6C三、脂类三、脂类顺式脂肪酸顺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 三、脂类从CH3一端的碳算起,按其第一个双键出现的位置,对自然界中比较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大体分为 3 大类:以橄榄油所含油酸为代表的9(有时也写作n-9)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以植物油中所含的亚油酸为代表的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以鱼油所含的 20 碳 五烯酸( EPA )和 22 碳 六烯酸( DHA )为代表的 3 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生物活性很强的亚麻酸亦属于3 系列。三、脂类硬脂酸硬脂酸油酸油酸亚油酸

32、亚油酸亚麻酸亚麻酸三、脂类n人们在用化学方法对油进行加工时,有时会通过氢化作用给多不饱和脂肪酸加上氢原子,新加入的氢原子位于两侧,变成了反式脂肪酸,这种人工化合物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人造奶油或人造黄油。三、脂类n反式脂肪酸比较稳定,便于保存。反式脂肪酸的性质类似于饱和脂肪酸。 n反式脂肪酸能升高LDL,降低HDL,因而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n它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是饱和脂肪酸的35倍,甚至还会损害人的认知功能。n反式脂肪酸还会诱发肿瘤(乳腺癌等)、哮喘、2型糖尿病、过敏等疾病。n对胎儿体重、青少年发育也有不利影响。三、脂类n(1)脂肪的消化吸收n 部位:小肠。甘油、短链和中链脂肪酸易吸收n(2)类

33、脂的消化吸收n 胆固醇可以直接吸收三、脂类n(1)供给热能:9kcal/g n(2)构成组织细胞成分 n(3)供给人体必需脂肪酸 n(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n(5)维持体温,保护脏器n(6)增加饱腹感 n(7)提高膳食感官性状三、脂类n属多不饱和脂肪酸n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提供n包括:(n-6型)亚油酸、(n-3型)-亚麻酸n功能:构成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 与精子形成有关 促进胆固醇代谢-亚油酸 维护视力-DHA三、脂类n月桂酸-十二碳烷酸n肉豆蔻酸 -十四烷酸n软脂酸(棕榈酸)-十六碳烷酸n硬脂酸-十八碳烷酸n油酸-十八碳一烯酸n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n

34、亚麻酸-十八碳三烯酸n花生四烯酸AA或ARA-二十碳四烯酸nEPA-二十碳五烯酸n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三、脂类n动物性食品n肥肉 主要含饱和脂肪酸n动物内脏、蛋黄 磷脂和胆固醇丰富n深海冷水动物 含EPA、DHAn植物性食品n植物油 必需脂肪酸含量丰富n坚果三、脂类n成年男子每人每天摄入25-30克为宜n女子可适量减少n脂肪产热占总热能的2025n三种脂肪酸比例以1:1:1为宜n胆固醇不宜大于300mg/d三、脂类表表3-13 中国成人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中国成人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AI) (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年龄(岁)年龄(岁)脂肪脂肪SFAMUFA

35、PUFAn-6:n-3胆固醇(胆固醇(mg)成人成人2030101010(46):):1300四、碳水化合物n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一)单糖丙糖:甘油醛、二羟丙酮丁糖:赤鲜糖、苏阿糖等戊糖:核糖、核酮糖、木糖、木酮糖、阿拉伯糖等已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庚糖:景天庚酮糖、葡萄庚酮糖、半乳庚酮糖等衍生糖:脱氧糖(脱氧核糖、岩藻糖、鼠李糖),氨基糖(葡萄糖胺半乳糖胺)、糖醇(甘露糖醇、木糖醇、肌糖醇等)、糖醛酸(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糖苷(葡萄糖苷、半乳糖苷、果糖苷) 四、碳水化合物n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二)低聚糖或寡糖(2-9个糖单位)二糖:蔗糖(葡萄糖果糖)乳糖(半乳糖葡萄糖)

36、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纤维二糖(葡萄糖葡萄糖)龙胆二糖(葡萄糖葡萄糖)密二糖(半乳糖葡萄糖)三糖: 棉籽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松三糖(2葡萄糖果糖)龙胆三糖(2葡萄糖果糖)洋槐三糖(2鼠李糖半乳糖)四糖: 水苏糖(2半乳糖葡萄糖果糖)五糖: 毛蕊草糖(3半乳糖葡萄糖果糖)六糖: 乳六糖四、碳水化合物n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n(三)多聚糖(10个糖单位以上)同质多糖(由同一糖单位组成)糖原(葡萄糖聚合物)淀粉(葡萄糖聚合物)纤维素(葡萄糖聚合物)木聚糖(木糖聚合物)半乳聚糖(半乳糖聚合物)甘露聚糖(甘露糖聚合物)杂多糖(由不同糖单位组成)半纤维素(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 鼠

37、李糖、糖醛酸) 阿拉伯树胶(半乳糖、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菊糖(葡萄糖、果糖)果胶(半乳糖醛酸的聚合物) 粘多糖(N-乙酰氨基糖、糖醛酸为单位的聚合物)透明质酸(葡萄糖醛酸、N乙酰氨基糖为单位的聚合物) 四、碳水化合物n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n(四)其它化合物几丁质(N-乙酰氨基糖、CaCO3 的聚合物)硫酸软骨素(葡萄糖醛酸、N乙酰氨基半乳糖硫酸脂的聚合物)糖蛋白质糖脂木质素(苯丙烷衍生物的聚合物) 四、碳水化合物n2.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n(1)碳水化合物的消化n(2)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四、碳水化合物n3.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n(1)储存和提供能量:4kcal/g n(2)构成机体组织及重

38、要生命物质 n(3)节约蛋白质n(4)抗生酮作用n(5)解毒-葡萄糖醛酸n(6)增强肠道功能-益生元四、碳水化合物l4.碳水化合物的来源 谷类 6080% 薯类 1529% 杂豆类 4060%植物性食品 水果 糖类 蔬菜的块根类 四、碳水化合物n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n每人每天约需300400克粮谷类食品n碳水化合物产热占总热能的5565四、碳水化合物n5.血糖生成指数(GI)n血糖指数:Glycaemic Index, GI血糖指数=进食后2h内血浆葡萄糖曲线的总面积/等量葡萄糖食后2h血浆葡萄糖曲线的总面积X100 %四、碳水化合物四、碳水化合物表表3-16 常见糖类的常见糖

39、类的GI糖糖 类类GI(100%)糖类糖类GI(100%)葡葡 萄萄 糖糖100麦芽糖麦芽糖105.05.7蔗糖蔗糖65.06.3绵白糖绵白糖83.812.1果糖果糖23.04.6蜂蜜蜂蜜73.513.3乳糖乳糖46.03.2巧克力巧克力49.08.0表表3-17 常见食物的常见食物的GI食物名称食物名称GI(100%)食物名称食物名称 G(100%) 食物名称食物名称GI(100%)馒头馒头88.1玉米粉玉米粉 68.0 葡萄葡萄43.0 熟甘薯熟甘薯76.7 玉米片玉米片 78.5 柚子柚子25.0 熟土豆熟土豆66.4大麦粉大麦粉66.0 梨梨36.0 面条面条 81.6菠萝菠萝66.0

40、 苹果苹果36.0 大米饭大米饭 83.2 闲趣饼干闲趣饼干47.1藕粉藕粉32.6 烙饼烙饼 79.6 荞麦荞麦 54.0 鲜桃鲜桃 28.0 苕粉苕粉 34.5 甘薯(生)甘薯(生)54.0扁豆扁豆38.0 南瓜南瓜75.0 香蕉香蕉52.0 绿豆绿豆27.2 油条油条 74.9 猕猴桃猕猴桃52.0 四季豆四季豆27.0荞麦面条荞麦面条59.3山药山药51.0 面包面包87.9西瓜西瓜72.0 酸奶酸奶 48.0 可乐可乐 40.3 小米小米71.0 牛奶牛奶 27.0大豆大豆18.0 胡萝卜胡萝卜 71.0 柑柑43.0 花生花生14.0 概述n人体内的元素除碳,氢,氧,氮以有机的形式

41、存在外,其余的统称为矿物质。概述l宏量元素(macroelements) l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上 l钙、磷、镁、氯、钾、钠(6种)硫l微量元素(microelements) l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 l必需微量元素(essential microelements) 铁、锰、锌、铜、碘、硒、氟、钼、铬、镍、锡、矾、硅、钴(14种) 概述n矿物质的生理功能矿物质的生理功能n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n细胞内外液的成分n维持体内酸碱平衡n参与构成功能性物质n维持肌肉神经的正常兴奋性和细胞膜的通透性。一、常量元素 1.钙l生理功能 l(1)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 l(2)维持肌肉神经的正常活动

42、l(3)参与凝血过程l(4)调节或激活酶的活性一、常量元素 1.钙n钙缺乏症n儿童 佝偻病n成人 骨质疏松症n老人 外伤骨折n钙过量n肾结石危险n奶碱综合征-高血钙/碱中毒/肾功能障碍n干扰其他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钙与铁/锌/镁/磷n乳-碱综合征(MAS):是指因长期进食大量牛奶或钙剂,并服用大量可吸收的碱剂引起的高钙血症、碱中毒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等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为高钙血症、碱中毒及软组织钙质沉着所引起的肌肉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渴多尿、体重下降、头痛头晕、嗜睡以及肾绞痛等表现。根据病程特点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一、常量元素 1.钙n影响钙的吸收因素n抑制钙吸收的因素n草酸、

43、植酸过多n钙与磷比例失调n脂肪酸过多 n膳食纤维过多n抗酸药/四环素/肝素n促进钙吸收的因素nVD、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乳糖、适当的钙磷比例一、常量元素 1.钙一、常量元素 1.钙n钙的食物来源n动物性食品 乳类及制品、虾皮、虾米、蛋类 n植物性食品 大豆及其制品 海带、芝麻酱 雪里红、油菜一、常量元素 1.钙n钙的适宜摄入量(钙的适宜摄入量(AI)n成人 800mg/日n孕妇 早中晚800、1000、1200mg/日n乳母 1200mg/日n钙、磷比例应为1:1.5 一、常量元素 2.镁n体内含量约25克,其中6065%在骨.齿中,27%在软组织.n主要分布于细胞内,细胞外液不

44、超过1%一、常量元素 2.镁n生理功能n与钙磷构成骨盐 ,维持骨骼生长.n多种酶的激活剂 n心血管系统的保护因子 n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的应激性n维护胃肠道的功能-抗酸/利胆/解痉/缓泻一、常量元素 2.镁n镁的来源n植物性食品 粗粮、大豆、坚果、绿叶蔬菜n动物性食品含量较少n加工精致食品及油脂含量最低 一、常量元素 2.镁n镁的适宜摄入量(AI)n成人 350mg/dn孕妇乳母 400mg/dn吸收率约30%n促进因素:氨基酸/乳糖n抑制因素:过多的磷/草酸/植酸/膳食纤维一、常量元素 3.磷n成人体内约400800克n85%在骨骼和牙齿中,15%在软组织和体液中一、常量元素 3.磷n

45、磷的生理功能磷的生理功能n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n核酸/磷脂/某些酶的原料n参与糖和脂肪的代谢n维持酸碱平衡一、常量元素 3.磷n磷的食物来源磷的食物来源n各种肉类及动物内脏n海带/芝麻酱n干豆类n坚果n粮谷类-植酸磷一、常量元素 3.磷n磷的适宜摄入量(磷的适宜摄入量(AI)n成人 700mg/dn孕妇乳母,同上n吸收率约5070%nVD可促进磷的吸收一、常量元素 4.钾n重要阳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98%)一、常量元素 4.钾n钾的生理功能钾的生理功能n维持糖和蛋白质的正常代谢n参与合成糖原和蛋白质/ATPn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n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和正常功能n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n维持细胞

46、内外正常的酸碱平衡n降低血压一、常量元素 4.钾钾的食物来源钾的食物来源来源广泛蔬菜和水果是最好的食物来源.一、常量元素 4.钾n钾的适宜摄入量(钾的适宜摄入量(AI)n成人 2000mg/dn孕妇乳母 2500mg/d一、常量元素 5.钠n钠的适宜摄入量(钠的适宜摄入量(AI)n成人 2200mg/dn孕妇乳母: 同上n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一、常量元素 5.钠n钠的生理功能钠的生理功能n调节体内水分与渗透压n维持酸碱平衡n钠泵n维持血压正常n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一、常量元素 5.钠n钠的缺乏钠的缺乏n原因n禁食/少食n呕吐/腹泻/大汗n胃肠外营养缺钠或低钠n利尿剂一、常量元素 5.钠n钠的食物

47、来源钠的食物来源n广泛n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n钠的来源中,10%来自食物中的天然盐分,15%来自烹调加工及餐桌上加入的,而75%是食物加工和制造过程中加入的n1克食盐含400 毫克的钠(23/58.4440%)一、常量元素 6.氯n氯的适宜摄入量(氯的适宜摄入量(AI)n成人 3400mg/d一、常量元素 6.氯n必需常量元素之一n广泛分布在全身,主要以氯离子形式与钠/钾化合存在。n氯化钾主要在细胞内液,氯化钠主要在细胞外液。一、常量元素 6.氯n氯的生理功能氯的生理功能n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与渗透压n维持体液酸碱平衡-氯是细胞外液主要阴离子n参与血液CO2运输n参与胃酸形成,胃酸促进维生素B1

48、2和铁吸收n激活唾液淀粉酶n促进肝脏中代谢废物排出n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一、常量元素 6.氯n氯的食物来源氯的食物来源n大多来自氯化钠,仅少量来自氯化钾n食盐、酱油、腌渍食品、酱菜、咸味食品一、常量元素 6.氯n氯的食物来源氯的食物来源n大多来自氯化钠,仅少量来自氯化钾n食盐、酱油、腌渍食品、酱菜、咸味食品二、微量元素 1.铁n人体内含铁的总量4-5克,分为:n功能性铁-血红蛋白( 6075%)、肌红蛋白(3%)、含铁酶类(1%)n参与氧的转运和运输n储备铁(2530%)-铁蛋白、含铁血黄素n在肝、脾、骨髓中n男性多于女性二、微量元素 1.铁n铁的生理功能铁的生理功能n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细胞色

49、素等的重要成分n参与氧的运输和组织的呼吸过程 n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功能n催化类胡萝卜素转换为维生素An参与嘌呤与胶原的合成、抗体的产生、脂类从血液中转运及药物在肝脏的解毒二、微量元素 1.铁n铁缺乏铁缺乏-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n引起含铁酶减少或铁依赖酶活性降低,使细胞呼吸障碍,从而影响组织器官功能,降低食欲。n严重者可以渗出性肠病变及吸收不良综合征n儿童易烦躁、对周围不感兴趣n成人冷漠呆板n面色苍白、口唇粘膜和眼结膜苍白、疲劳乏力、头晕、心悸、指甲薄脆、反甲等n生长发育受阻,抵抗力下降二、微量元素 1.铁n铁过量铁过量n肝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脂肪瘤n动脉粥样硬化n

50、多器官肿瘤二、微量元素 1.铁n铁的食物来源n血红素铁(吸收率高)n动物肝脏、动物血液、肉类、鱼类 n牛奶 含铁较少n蛋类 吸收率低n非血红素铁(吸收率低) n植物性 二、微量元素 1.铁铁的吸收率铁的吸收率蛋黄米饭玉米青豆菠菜大豆面粉鱼牛肉肝二、微量元素 1.铁影响铁吸收的因素影响铁吸收的因素l抑制铁吸收的因素l草酸、植酸过多l膳食纤维过多l茶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l胃酸缺乏l服用抗酸药l胃肠吸收不良l储备量过多l促进铁吸收的因素lVc、核黄素、氨基酸、肉鱼禽因子MFP(肉因子)二、微量元素 1.铁 铁的适宜摄入量(铁的适宜摄入量(AI)n成人AI:男性15mg/d 女性20mg/dn孕妇早中

51、晚:15、25、35 mg/dn乳母: 25mg/dnUL:50mg/d二、微量元素 2.碘n碘的生理功能碘的生理功能n 甲状腺素的主要成分n 调节基础代谢、维持生长发育n参与能量代谢,促进分解代谢n促进体格的生长发育-侏儒症n促进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克汀病n垂体激素作用二、微量元素 2.碘碘缺乏病碘缺乏病n甲状腺肿n儿童智力低下n克汀病(呆小症)n流产、先天畸形二、微量元素 2.碘n碘过量碘过量n高碘性甲状腺肿二、微量元素 2.碘n来源n海带、紫菜、蛤及海蛰等海产品n碘盐nRNIn成人 150g/dn孕妇乳母 200g/dnULn1000g/d二、微量元素 3.锌n成人体内锌含量为2025 g

52、n肝、肾、肌肉、视网膜、前列腺n血液中7585的锌分布在红细胞,35分布于白细胞,其余在血浆中。 二、微量元素 3.锌n锌的生理功能锌的生理功能n1、催化功能 n有近百种酶依赖锌的催化n2、 结构功能 n已鉴定出的含锌酶或其他蛋白已超过200种n 3、调节功能 n调节基因表达 ,调节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调节免疫功能n结晶胰岛素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锌,并证实锌在胰岛素释结晶胰岛素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锌,并证实锌在胰岛素释放中起调节作用。放中起调节作用。n锌参与前列腺素的主动分泌过程,同时在生理条件下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剂也依赖锌的调节功能。 二、微量元素 3.锌n锌缺乏症锌缺乏症n生长发育迟缓、性成熟抑制

53、n食欲减退、味觉异常、异食癖n伤口不易愈合n恶性贫血(叶酸、B12、内因子)巨幼贫n免疫功能低下二、微量元素 3.锌n锌中毒锌中毒 n成人一次性摄入2 g以上的锌,主要特征上腹疼痛、腹泻、恶心、呕吐。n长期每天补充100 mg较大量锌可发生贫血、免疫功能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n长期每天服用25 mg锌,可引起铜继发性缺乏,损害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 二、微量元素 3.锌n锌的食物来源锌的食物来源n牡蛎、鲱鱼等海产品含锌丰富n其次为牛肉、肝、蛋类食品n植物性食物含锌较低,精细的粮食加工过程可导致大量的锌丢失 二、微量元素 3.锌n锌的吸收影响因素锌的吸收影响因素n抑制吸收因素n植酸、鞣酸

54、和纤维素n促进吸收因素n维生素Dn我国居民的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锌的生物利用率一般为1520。二、微量元素 3.锌n锌的膳食参考摄入量锌的膳食参考摄入量n成年男子RNI:15mg/dn成年女子RNI:11.5mg/dn成年男子UL:45 mg/d。 二、微量元素 4.硒QQ:747397220n人体必需微量元素n成人体内总量320 mgn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n浓度:肾肝血液脂肪组织二、微量元素 4.硒n硒的生理功能硒的生理功能n1、构成含硒蛋白与含硒酶n抗氧化、调节甲状腺激素代谢和维持维生素C及其他分子还原态作用n2、抗氧化作用n许多疾病的发病过程都与活性氧自由基有关。n硒是若干

55、抗氧化酶的必需组分,它通过消除脂质过氧化物,阻断活性氧和自由基的致病作用,起到延缓衰老预防慢性病发生的功能。 二、微量元素 4.硒n3、对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n4、维持正常免疫功能n适宜硒水平对于保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必需的。n5、抗肿瘤作用n补硒可使肝癌、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及总癌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二、微量元素 4.硒n6、其他:抗艾滋病作用,减缓艾滋病进程和死亡 n维持正常生育功能n动物实验表明硒缺乏可导致动物不育、不孕二、微量元素 4.硒n硒缺乏硒缺乏n克山病n主要症状为心脏扩大、心功能失代偿、心力衰竭等n大骨节病 二、微量元素 4.硒n硒中毒硒中毒n中毒体征-头发脱落

56、和指甲变形,严重者可致死亡。二、微量元素 4.硒n硒的主要食物来源硒的主要食物来源n良好来源-海洋食物和动物的肝、肾及肉类。n谷类和其他种子的硒含量依赖它们生长土壤的硒含量,因环境的不同而差异较大。n蔬菜和水果的含硒量甚微。 二、微量元素 4.硒n硒的膳食参考摄入量硒的膳食参考摄入量n成人RNI:50 g/d(乳母65)n UL:400g/d 二、微量元素 5.铜n人体必需微量元素n正常成人体内含铜总量为50120 mg,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中。二、微量元素 5.铜n铜的生理功能铜的生理功能n1、催化作用-许多含铜金属酶作为氧化酶,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维持正常造血、促进结缔组织形成、维护中枢神

57、经系统的健康,以及促进正常黑色素形成和维护毛发正常结构、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超氧阴离子的损伤等重要作用。 n2、影响脂质和糖代谢-缺铜可使动物血中胆固醇水平升高,但铜过量又能引起脂质代谢紊乱。n3、参与调节血糖-缺铜后葡萄糖耐量降低。二、微量元素 5.铜n铜中毒铜中毒n铜对于大多数哺乳动物是相对无毒的n由于误食铜盐或食用与铜容器或铜管接触的食物或饮料n口腔金属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n严重者甚至发生肝、肾衰竭、休克、昏迷以至死亡二、微量元素 5.铜n铜的食物来源铜的食物来源n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n牡蛎、贝类海产品以及坚果类是铜的良好来源n其次是动物肝、肾组织,谷类胚芽部分,豆类等n奶类和蔬菜含量最

58、低n食物中铜的平均吸收率为4060。二、微量元素 5.铜n食物的膳食参考摄入量食物的膳食参考摄入量n成年AI 2 mg日n UL 8 mg 日二、微量元素 6.铬n正常人体内铬含量为67 mgn主要存在于骨、皮肤、脂肪组织等。n除肺以外,各组织和器官中的铬浓度均随着年龄而下降,因此老年人常有缺铬现象。 二、微量元素 6.铬n铬的生理功能铬的生理功能n加强胰岛素的作用n预防动脉粥样硬化n促进蛋白质代谢n促进生长发育二、微量元素 6.铬n铬的缺乏铬的缺乏n原因-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n危害-生长迟缓、葡萄糖耐量损害、高葡萄糖血症二、微量元素 6.铬n铬的主要食物来源铬的主要食物来源n良好来源-肉类及整

59、粒粮食、豆类n乳类、水果、蔬菜中铬含量低n影响因素n高糖膳食-增加铬的丢失n维生素C-促进铬的吸收二、微量元素 6.铬n膳食参考摄入量膳食参考摄入量nAI-50g 日nUL-500 g 日二、微量元素 7.钼n成人体内钼总量约为9 mgn肝、肾中含量最高 二、微量元素 7.钼n钼的生理功能钼的生理功能n钼是黄嘌呤氧化酶脱氢酶、醛氧化酶和亚硫酸盐氧化酶的组成成分n黄嘌呤氧化酶催化次黄嘌呤转化为黄嘌呤,然后转化成尿酸n醛氧化酶催化各种嘧啶、嘌呤、蝶啶及有关化合物的氧化和解毒n亚硫酸盐氧化酶催化亚硫酸盐向硫酸盐的转化。n增强氟的作用二、微量元素 7.钼n钼的主要食物来源钼的主要食物来源n广泛存在于各

60、种食物中n动物肝、肾中含量最丰富,谷类、奶制品和干豆类是钼的良好来源n蔬菜、水果和鱼类中钼含量较低二、微量元素 7.钼n膳食参考摄入量膳食参考摄入量n成人AI每天为60gn UL每天为350g。二、微量元素 8.钴n一般成年人体内含钴量为1.11.5 mgn在血浆中,无机钴附着在白蛋白上,它最初储存于肝和肾,然后储存于骨、脾、胰、小肠以及其他组织。n体内钴14-于骨骼 43-肌肉组织 43-其他软组织中二、微量元素 8.钴n 钴的生理功能钴的生理功能n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部分n人类不能将钴在体内合成维生素B12n体内的钴仅有约10是维生素的形式n无机钴对刺激红细胞生成有重要的作用n甲状腺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