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京煤矿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_第1页
浅谈上京煤矿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_第2页
浅谈上京煤矿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_第3页
浅谈上京煤矿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_第4页
浅谈上京煤矿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上京煤矿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摘要本文从研究大田上京煤矿区的fll、f2、f4、f1滑脱构造及其伴生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入手,在分析探 讨滑脱构造成因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的f11应是先滑后推, 具有多期次的活动断层。fl、f2、f4滑覆断层应是同一条” 脱顶断层”,在井田的东南部大隆组盖层与下伏的童子岩组 应存在一条f4的分支断层f41滑覆断层,使f4断层下盘的 童子岩组地层埋藏变浅,此块段为本区今后的重点找煤方 向。关键字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控煤规律中图分类号td821 文献码b 文章编号1000-405x(2013) -3-58-20前言大田上京煤矿区位于闽西南坳陷区中部含煤条带的中 段,太华一

2、长塔背斜的轴部和翼部(如图1),是我省重要的 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煤矿区共有20多个井田,龙头坑井田 位于煤矿区中部。本区构造相对复杂,太华一长塔背斜由北 向南纵贯全区,东缘靠近政用一大埔断裂,南缘受限于永安 一晋江断裂。太华一长塔背斜的轴部由上泥盆统、石炭统、下二叠统 地层组成,两翼为童子岩组、翠屏山组、大隆组、溪口组。 主要含煤地层为童子岩组一段和三段,含煤约47层,其中 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5层。井田总体构造为沿北北东向展布的复式背斜,背斜枢纽 向南南西方向倾伏。井田发育沿该背斜轴呈弧形展布的滑脱 断层。这些滑脱断层有一定的规模且影响较大。断层效应表 现为造成地层缺失或重复,对煤矿区童子岩组

3、的影响相当 大。1滑脱构造的几何形态特征1. 1平面形态太华一长塔背斜两翼的滑脱构造在该井田表现为近于 平行展布的滑覆及推覆断层,其长度大于3000米。断层走 向大致与井田内的主褶皱轴向一致(如图1)。东翼自西向东 有f2及f4滑覆断层。f2断层向see倾(如图2),而f4断 层却向nww倾,表现为由nww向see滑覆。f2与f4应为同 一断层,其间构成一个向斜。两翼有fl、f1'滑覆断层,其 间夹有大隆组地层,南部f1,与f1复合。西翼两条断层倾 向nww (如图2)o根据露头观察和勘探资料,结合全井田的构造分析,井 田两翼的滑脱构造是无根的。总体表现为一种重力滑动构 造。fl、f2

4、、f4三条断层应同一断层,都是太华一长塔背斜 隆起过程中形成的重力滑动构造,并且这条断层主要发生在 溪口组与童子岩组地层之间,在平面上波状起伏,呈现沿nne向展布的背向斜构造,其形态与主背斜太华一长塔背斜形态 基本一致。1.2剖面形态图3基本反映了井田滑脱构造在剖面上的形态特征。井田滑脱构造表现为一套迭瓦状滑覆断层及推覆断层组合。fl、f2、滑覆断层为主背斜在隆起过程中向两翼的重力滑动 构造,主要表现为溪口组与童子岩组接触。井田北部背斜西 翼浅分叉为fl、f1'滑覆断层,中间夹有大隆组地层。在井 田南部两翼分叉为两条滑覆断层。地表出露及钻孔控制其断 层倾角不大,一般小于30 ,有些地段

5、近似沿着下伏地层层 面滑移。走向上产状变化相对较小,倾向上有一定变化,断 层带宽0.53.0米不等,沿断层带常见地层揉皱破碎,岩 石蚀变、硅化,并且常见铁质淋滤。f11推覆断层为一向上凸的弧形曲面,形似"背斜”,与井田主背斜基本相似。主要发育在井田的中下部,其上下盘均为pit地层,造成地层重复。f11断层上盘伴生高角度断层和次一级褶曲。这些高倾角断层都有一定规律性,产状 倾向东的断层表现为逆冲断层,而倾向西的断层则表现为正 断层(如图3),说明f11推覆断层是由南东向北西推覆。f11 上盘伴生的次级褶曲轴面皆倾向背斜核部,说明f11断层不 仅具有推覆断层的性质,而且具有滑覆断层的性质

6、。当井田 主背斜隆起过程中,f11向背斜两翼滑覆。f7滑覆断层(如图3)为f11断层下盘又一条滑覆断层。 从f7断层上盘的褶曲形态可以看出,褶曲轴面倾向西,说 明f7滑覆断层是由西向东滑覆的。2滑脱构造成因探讨福建省位于太平洋西岸,处于菲律宾洋板块与大陆板块 的俯冲带西侧陆缘部分。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印支期未, 由于古特提斯洋关闭,导致冈瓦纳大陆同欧亚大陆聚敛碰 撞,并伴随着古太平洋板块向北漂移,在二者联合作用下, 省境内的印支构造层发生强烈的褶皱剪切作用,形成一系列 北东北北东向的复式背斜和复式向斜。太华一长塔背斜就 是这个时候形成的。当背斜隆起抬升到接近产生重力滑动的 斜坡时就引起重力滑动

7、,其盖层就沿着软弱面开始滑动,此 时,fl、f2、fll、f7就开始滑覆。在滑覆过程中,同时形 成一系列的次一级褶曲和张性断层。到了燕山期,由于太平洋板块消减带的形成,福建构 造运动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以褶皱为主的造山运动转变为 燕山期强烈的断块运动。位于本井田东南边的政和一大埔断 裂此时开始活动,致使印支期未形成的滑动系统在下滑过程 中,其前方受到和一大埔断裂的阻截,前缘推挤带聚集的应 力受到反弹,逆向仅作用力使底基破裂面产生反冲逆掩。此 时f11断层由滑覆断层转为推覆断层,由南东向北西推覆。 同时,印地期f11上盘形成的一些张性断裂也发生了变化, 即断层倾向南东的表现为逆冲断层,倾向南西的

8、表现为张性 断层。说明井田内发生的一系列断裂及次一级褶皱都具有一 定的规律性。3几点认识通过对上面的分析研究,笔者得到如下几点认识:(1)以前认为f11是由北西向南东的推覆断层,根据 以上资料分析,f11应是先滑覆后推覆,具有多期次的活动 断层。所以f11断层在推覆过程中不是由北西向南东推覆而 是由南东向北西推覆。(2)fl、f2、f4滑覆断层,前人把它们分为不同的三 条断层,笔者认为应是同一条断层。因为这三条断层的性质(滑覆),发生的层位(t1x与pit之间)基本一致,而前人 只根据背向斜把它分为三条不同的断层。这三条断层都是在 印地期末,太华一长塔背斜隆起时,引起煤系地层之盖层向 背斜两翼滑覆,即所谓的“脱顶断层”。(3)在井田的东南部即f4断层下盘,为大隆组地层所 覆盖。根据龙头坑井田的情况,大隆组与下伏的童子岩组应 存在一条f4的分支断层f41滑覆断层,使f4断层下盘的童 子岩组地层埋藏变浅,此块段为本区今后的重点找煤方向。参考文献1 福建省197煤田地质勘探队.福建上京煤矿区龙头坑井田煤矿补勘地质报告.199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