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_第1页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_第2页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_第3页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危急源(点)的确定与分级 1、危急源(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作业区域内埋伏着较大危急性的岗位、场所,这些地方事故频率高,会导致人身伤亡、火灾爆炸或设备机械损坏等事故,是安全生产重点掌握管理部位。 2、对危急源(点)要依据单位安全生产实际状况,根据危急程度对危急源(点)分等级实施重点掌握管理。 一级危急源(点):事故发生频率高,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的危急岗位、场所等。 二级危急源(点):事故发生频率较高或简单导致重伤、残废、多人伤害事故的危急岗位、场所等。 三级危急源(点):不会导致重伤以上的事故、重大设备、重大火灾事故的发

2、生,但事故较常发生或有较大可能会发生事故的岗位、场所等。 四级危急源(点):具有一定的危急性,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岗位、场所等。 对危急源(点),单位依据生产特点、工艺流程、设备状况,分别进行定级、设标、建档、掌握。 二、危急源(点)的管理 1、危急源(点)的划定依据 (1)有爆炸、发生火灾危急场所; (2)有灼烫危急场所; (3)有坍塌、压埋、坠落危急场所; (4)有触电伤害危急场所; (5)有腐蚀、放射、中毒、窒息危急场所; (6)有落物、崩溅伤人场所; (7)有被机具绞、碾、挂、割、压、刮、挤、撞等危急场所; (8)有被物体碰、夹场所; (9)有被绊倒危急场所; (10)其它简单致人

3、受到伤害场所。 2、危急源(点)的掌握要求 (1)存在三级以上危急源(点)的单位应列出潜在危急因素和可能造成的事故,制定预防对策措施。 (2)危急源(点)详细责任人,是该点作业的操作者及班组长、班组安全员。 (3)各级危急源(点)所属班组和责任人,应按管理标准要求,进行日常检查,保障安全生产。 (4)单位对一、二级危急源(点)作业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5)各级危急源(点),由规定的检查单位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3、危急源(点)的申报 危急源(点)由各有关单位确定分级、逐级落实管理。 危急源(点)潜在危急程度增加或减轻时,按分级管理的原则申报变更等级。同时由单

4、位转变该危急源(点)的管理措施。 由于工艺的转变,新增作业机械、设备、岗位,出现新的危急源(点),各单位应准时确定,按规定列入掌握。 (三)危急源(点)检查与掌握 一级危急源(点)由单位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定期检查和评价。直属、基层单位、班组要逐级落实管理措施和责任人。 二级危急源(点)由直属单位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及安全员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基层单位、班组要逐级落实管理措施和责任人。 三级危急源(点)由危急源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及专(兼)职安全员组织经常性检查和评价。单位上级安全员进行抽查,班组要落实管理措施和责任人。 四级危急源(点)以班组为核心,班组长负责掌握检查。基层单位主管领导应经常进行检查。班组要针对岗位上全部的危急源(点)每天每班进行岗位检查。 (四)危急源(点)整改与考核 1、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危急源(点),可责令停产整改。 2、对危急源(点)管理不善,防范措施不利,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按责任大小予以惩罚和考核。 3、危急源(点)的检查与掌握,各单位要依据实际状况制定措施。 4、严格检查与考核,对不专心开展检查与掌握的或未落实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