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舌诊_第1页
中医四诊--舌诊_第2页
中医四诊--舌诊_第3页
中医四诊--舌诊_第4页
中医四诊--舌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四诊舌诊主讲:李雪英中医舌诊诊法,归属于望诊,望诊是中医的四诊之一,其中望色和察舌象更具特色,舌象是人体内脏的一面镜子,观察舌象可以了解机体的健康状况,判断疾病轻重。它在所有医学里只属于中医,而且舌象易辨别,可以说是辨别疾病类型的捷径。所以为世界医学拓宽了领域。舌为心之窍,舌通过经脉、经筋,直接或间接与五脏六腑相连。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一、望舌象舌诊内容很多,分别包括舌质和舌苔的神、色、形、态等等。正常的舌象是淡红舌,薄白苔。具体说来,是舌色淡红,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鲜明润泽,不胖不瘦;舌苔薄白,透过舌苔,可以隐约看出淡红的舌底,并且舌苔颗粒均匀,干湿适中,不粘不腻。而以下舌象应当警

2、惕。 光滑舌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无苔如镜面,舌质淡而无光。多见于恶性贫血、胃酸缺乏症、胃癌、营养吸收不良或糙皮病等患者。维生素A缺乏时,舌光滑呈斑块状。维生素B2缺乏时,舌光滑或现蓝色斑。异常舌苔黄而干燥的舌苔,伴有大便秘结不通者,常患有高血压、痔疮。舌苔少、舌色深红,多为感冒发烧的后期。裂纹舌多见于消耗性疾病及维生素B2缺乏症,少数为先天性,也可见于常人。草莓舌见于猩红热初期或长期发烧的病人。可有白色舌苔,舌尖乳头增大发红,晚期舌苔完全消失,乳头增大状似草莓样。地图舌舌面出现黄色上皮细胞堆积的隆起部分,边缘不规则,剥脱部分新生乳头而出现舌苔,如地图状,无痛感。这种移行性舌炎可能因维生素B2缺

3、乏所致。色素斑与白斑色素斑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舌的两边出现暗褐色稍隆起或凹陷的黑色素斑。白斑多因嗜烟或牙痛等慢性刺激所致。舌震颤舌伸出时发生震颤,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神经质者。舌麻木多见于运动神经中枢性疾病患者,尤其是体形肥胖者,如舌根部发麻,食指、中指发木,多为中风的先兆,常由于暂时性脑缺血引起。<一>望舌色舌色是指舌质的颜色。正常人舌色为淡红色。常见的舌色分为几种: (1)淡白色表示病人患虚证、寒证、血气亏虚证。如果舌淡白而瘦薄,则属血气两虚;舌淡白而湿润,舌体胖嫩,有齿痕,多为虚寒证。若舌淡白,毫无血色,枯萎无光泽,无舌苔,称为熟白舌,此情况属危重之症,病人阳气

4、衰微,阴精衰竭。 (2)红舌 舌色较正常舌稍红,甚者呈鲜红色。表示病人患热证。如果舌色鲜红但干燥少津液,舌苔黄厚者,属实热证。仅仅为舌尖变红,则为心火上炎。舌边红色为肝胆火旺。如果舌中红色则为中焦热盛。若舌布满了深红色小点,为温热之邪伤于心脾。舌中伴有紫斑,表示将要发斑。舌色鲜红,少苔或舌起裂纹者,属虚热证。舌质红嫩,看起来湿润,摸起来感到干燥,为津液衰竭迹象。(3)绛舌舌苔深红色,颜色介于红色与紫色之间,称为绛舌。表示病人有外感或内伤之证。绛舌的形成,是由于热盛血行加速,舌体脉络充盈所致。舌绛而干燥,舌面有芒刺、裂纹,为里热炽盛,热入营血。若舌绛而有黄白苔,为邪留气分。舌绛有大红点者,为热毒

5、攻心。舌尖绛为心火炽盛。舌中干燥而绛为胃火伤津。舌根绛为血热内燥。若舌绛也少津液,少苔,舌体瘦小或有裂纹,为阴虚火旺之证。如果舌绛而枯萎,光滑无苔,称为镜面舌,此证为胃、肾阴液枯竭之危候。若舌绛少苔而泽润,多为血瘀之证。(4)紫舌 表示寒、热病及瘀血症。若整个舌头全为紫,为脏腑热极。舌紫且肿大,而见大红点,为热毒攻心。舌质紫暗,为瘀血证。舌尖有紫色斑点者,为心血肝郁血瘀。舌色紫如猪肝,枯晦无泽,为胃肾阴液已衰竭之危证。 舌色淡白或嫩白:这种舌头的颜色比正常的淡红舌要浅淡,甚至是明显地泛白色,往往是血气不能充盈舌部的表现,见于气血亏虚、阳虚寒积之人。 舌色青紫:舌头颜色发青,或带有紫气,或紫色,

6、同时舌头润泽而不干燥,甚至水滑欲滴涎水,是阴寒内盛的表现。 舌苔白:白厚而腻的舌苔,提示寒湿或痰湿内停;特别是白滑而润泽者,提示寒饮水积。另外,不管舌苔的颜色是黄是白,是灰是黑,只要舌面润泽,口不干渴,甚至口水难禁,水滑欲滴,都说明阳虚而有寒气。<二>望舌象的影响因素1.光线:充足柔和的室内自然光线,伸舌时可面向光亮处,使光线直射舌面,避开有色的墙壁、窗帘等物体反光干扰。 2.姿势:患者坐位,重病卧位亦可,自然伸舌,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自然下垂,充分暴露舌体,不可过度用力伸舌,伸舌时间不应过长,可令患者稍事休息,重复观察。 3.顺序:舌尖舌中舌根舌两边。看舌八法:一看舌苔,二看

7、舌质,三看舌尖,四看舌心,五看润燥,六看舌边,七看舌根,八看变换。4辨染苔:某些食物、药物可影响舌苔颜色,造成辨色假苔,应注意问诊鉴别。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使舌质较红;抗癌化疗可使舌苔少,或较干燥;广谱抗生素可使舌上出现黄褐色、灰黑色舌苔;复方甘草片可染成黑色舌苔;黄连、核黄素可染成黄苔;食花生米可使白苔增厚腻;食绿色蔬菜如黄瓜、茴香等可染绿苔;儿童食口香糖、冷食或饮料也易染成各色舌苔。另外光线变化也易使舌苔、舌质变化。如在室外阳光下,黄苔可变浅,舌质可由暗红变浅红,其色鲜如杨梅;室内日光灯可使舌质变浅红并略带玫瑰粉色等。5刮舌与揩舌:为观察舌之润燥、苔之松腐坚敛、有根无根,常需

8、刮舌与揩舌以利观察。如用消毒刮舌板以中度力量,由舌根向舌尖慢刮舌面,或用消毒纱布,蘸少量生理盐水轻重适中力度揩抹舌面,以观察舌苔是否易刮揩去,露出舌质的本色,及刮、揩后舌苔复生情况;也可了解舌苔燥裂程度。 6季节与时间;正常舌象可随四季变换而稍有变化。夏季暑湿盛而苔易厚,易淡黄;秋季燥胜而苔多薄多干;冬季严寒舌常湿润。一天昼夜交替,舌象也有不同:晨起舌苔略厚,色暗滞;活动进食可使舌象恢复红活薄润。张口呼吸,舌苔薄易燥;过度用力舌质骤红; 过量烟酒,舌色也易变化失常。 7年龄与体质:常人因年龄增长,舌象也呈现规律变化。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生机勃勃,舌鲜活娇嫩; 而患病则变化迅速易虚易实,

9、易寒易热,常见剥苔、红点、厚苔。常见舌生白衣白膜,或白屑如未。 老年人常气血偏虚,肾亏脾弱,舌多裂纹,或少苔无苔。 男女体质禀赋不同: 男子气壮,血不易瘀,故若见瘀血舌黑多属危症; 女子经水适来适断,舌象也相应变化,病理也常见瘀血舌黑。 另外肥胖之人舌多略胖而质淡,消瘦之人舌体略瘦而偏红。<三>望舌苔舌为胃之外候,以输送食物入食管胃脘之用。其舌体之组织,系由第五对脑筋达舌,其功用全赖此筋运动。舌下紫青筋二条,乃少阴肾脉上达,名曰金津、玉液二穴,所以生津液以濡润舌质,明,其辨症之识,必有毫厘千里之误,此原理之不可不讲也。夫舌之表面,乃多数极小乳头,铺合而点,其不易见高起一日三餐,故苔

10、亦日有三变,谓之活苔,无病之象也。其所以有变者,因饮食入胃时,将腐浊之气,遏郁下降,故苔色一退;至饮食腐化,浊气上蒸,苔色又生。胃中无腐浊,则苔薄而少,有腐胃中正色不能直达而上,故有暂白之时;青为绝色,青绿之色,见于舌上,其人命必危。其外尚有似黄非黄、似白非白,各类间色,皆条分于后,以备后学细心参考。舌苔是舌体上面所散布的一层苔垢。正常人的舌苔为薄白而湿润,干湿适中,不滑不燥。由于病人的胃气有强弱,及机体的寒热,故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病理舌苔。观察舌苔的方法分为望苔色和望苔质。首先了解苔色: 1、望苔色(1)白苔: 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

11、入里。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脾。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质干枯者,称为“雪花苔”,表示脾冷。舌及满口生衣,出现霉苔或生糜烂点,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之危候。 (2)黄苔: 黄苔主里热证。苔薄黄厚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舌苔黄滑而润,

12、为阳虚表现。 (3)灰苔:主里证。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苔灰而干燥,为热病或阴虚火旺。 (4)黑苔: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2、望苔质 最后讲述望苔质的知识。望苔质即望舌苔的形状质感。主要观察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根无根及偏全等情况。 (1)厚、薄苔: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

13、情好转。 (2)润、燥苔: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则属热极津液枯竭。 (3)腐、腻苔: 苔质颗粒细小致密,中厚边薄,刮之易去者,称为腻苔。苔质颗粉较大,疏松而厚,形状似豆腐渣堆积于舌面,刮之易去者,称为腐苔。腻苔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腐苔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及溃疡之证。舌苔白腻,多为湿痰,或胃阳虚。舌苔黄腻,多为痰热,食滞化热。舌苔厚腐,多为饮食停积胃肠。舌苔布满白衣,称为口糜,表明胃气衰败。 (4)剥落苔: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

14、苔。如果苔全部脱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的气阴两伤。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血气不连续。若舌苔大部分脱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鸡心舌,则为胃气阴亏损之证。另外,舌苔从有到无,为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5)有根、无根苔: 舌苔紧贴舌面,刮之不去,称为有根苔。若舌苔好似涂在舌面上,刮之易落,称之无根苔。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气,常见于实证、热证;无根苔表明胃气已衰,见于虚证、寒证。如果有根兼薄苔,属于正常苔,表明正气未伤;若无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气衰

15、败。 (6)全、偏苔:舌苔布满整个舌,称全苔。舌苔仅布于舌的某一部分,称偏苔。全苔代表湿痰阻中之证。如果仅是舌尖部分有苔,是病邪入里却未深入,但胃气却受伤。若舌尖部分无苔,而其余地方有苔,代表肠胃有积滞或有痰饮。舌苔偏于左侧或右侧,表明病邪半表半里,亦可有肝胆湿热;舌中央无苔、舌边缘厚苔而中央薄苔,为阴虚、胃气损伤或血虚之证。二、舌诊舌诊主要是观察舌体的舌质、舌苔、形态及其润燥。由于五脏之脉皆络于舌,赖气血津液上输濡养,故通过舌诊可以直觉观察到病变所属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盈亏,病邪的性质及浅深。望舌苔要注意苔色和舌质的变化。舌质淡红为平人,淡白为气血亏虚,红绛为热盛伤阴,青紫为血瘀。苔色有白、黄

16、、灰黑之分,白苔主表、主寒,薄白而润为常人,薄白而干为表证津伤,薄白而滑为寒湿,厚白为湿浊、痰饮、食积,腐苔为湿热秽浊上蒸。黄苔主里、主热,薄黄为邪热未盛,初传入里;黄腻为湿热内蕴或食积化热;黄而黏腻为湿浊痰热胶结;黄而干燥,甚至焦黄者为燥热伤津;淡黄润滑者,多为湿蕴痰聚。苔灰黑,质干者主里热,质润者主里寒;白腻灰黑,舌面湿润为阳虚寒湿、痰饮;黄腻灰黑为湿热久蕴,焦黑干燥为热极津枯。同时,还要观察苔质的润燥,以测知体内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临证对舌诊的辨析,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根据外感内伤,分别掌握其重点。外感急性热病:重在观察舌苔,以了解病性的寒热,邪正的消长进退。内伤慢性杂病:重在观察舌质,以

17、了解脏腑气血虚实,证候特征及病机的属性重点。同一舌苔,在邪正虚实寒热方面,有轻重深浅的差别,例如:舌苔白腻病属寒湿,但白腻的程度悬殊较大,必须依此判断湿邪的轻重;同一黄腻舌苔,病属湿热,如深黄厚腻者为湿热深蕴,中部聚积成腐者又有夹滞之候,若干燥少津,已有伤阴之机。判别病机属性真假:同一黑苔,如黑而润滑者为阴寒内盛,有水极似火之势;若黑而燥裂有刺者,又为热极之证。注意病机的错综夹杂:如舌苔黄白相兼多为寒热错杂,或温邪由表初传入里,表里同病之候。舌质光淡少津者,多为正虚气阴两伤之象。舌面五脏分候法的鉴别:一般以为“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胃,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笔花医镜)。临证虽有参考价值,但不可机

18、械。皮肤健康人的舌头色淡红而润泽,舌苔薄白,没有裂痕和凹痕。如有下列情形者往往提示身体不健康:舌面味蕾丝聚在一起,形成沟和脊,表面长期缺乏维生素B。 舌部运动不灵活,有此僵硬,说话不清,常是脑血管破裂的先兆,或是中风的后遗症。舌面出现芒剌,一般表明患有肺炎及其它发高热的疾病,猩红热病人的也是这样。伸舌时震颤,表明神经衰弱和久病体虚。舌苔黄腻,反映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消化道中腐败有机物增多。急性肝炎病人也往往有这样的舌苔。舌色过淡,说明是贫血或组织水肿。舌色青紫,是身体缺氧的表现。 舌头胖大,可能病人患有甲状腺机能低下或肢端肥大症。舌体胖嫩,舌连齿痕,表明患有水肿,中医认为是"气虚&q

19、uot;。 舌质干澡,表明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副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因此唾液的分泌减少。 舌色鲜红而平,往往表明患有糖尿病。舌光亮而红,说明缺乏烟酸。舌光亮而舌苔少,表明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 舌略呈紫色或洋红色,表明缺乏维生素B(2)。舌头是味觉器官,与心脏关联。如果舌尖颜色很深,可能是心脏有火;如果出现淤血、淤斑,可能是血循环不好;舌头长疮,可能是心火过旺,与饮食和心情都有关。有些心脏疾病还会导致舌头不灵活、舌蜷缩等问题。三、舌之味觉征象明代研究舌诊的申计垣说:“舌通各经内脏,内脏有病属寒属热与舌之味觉有特殊象征”。口淡:多为脾胃气虚或见于寒证。现代医学认为患者消化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疾

20、病,营养不良、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锌缺乏症的病人,口里常沉淡而无味。同时多伴有食欲不振、胸脘胀满等症状。口苦:多见于肝胆火旺、胆气上逆的病变,故有“肝气热,则胆泄口苦”之说。现代医学认为常以胆汁代谢失常有关,多见于急性炎症,特别是肝胆炎症。如:名种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和肝胆肿瘤等。伴有腹痛、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口甜:多见于脾胃湿热的病变,古人称“脾热口甘”。现代医学认为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致各种酶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可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刺激舌上味蕾而感染口甜,糖尿病患者出现口甜,多表示血糖增高,应加以注意。口酸:常见于脾虚或肝气犯脾的病变。现代医学认为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常见

21、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同时可有口苦、胸满、胁痛、性急易怒、头痛眩晕、尿黄、大便干结等症状。口咸:多见于肾虚或寒水上犯的病变。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咽炎、口腔溃疡 、慢性胃炎、肾功能损害的病人,这与病人唾液里钠、钙、镁含量增多有关。口臭:大多数口腔卫生不良或口腔疾患,如口腔炎、咽炎、牙龈炎、口腔溃疡、龋齿等,另外,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致口臭,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口辣:口辣是感味、热觉与痛觉的一种混合感觉,多见于肺、胃两脏疾病的患者,如气管炎、肺癌、胃炎与胃癌等。四、中医舌诊理论运用于高血压患者运用中医舌诊理论,根据患者舌质、舌苔表现,把高血压分为痰湿型、瘀血型、阴虚型、气血虚弱型。并以此选择降压药,实行个体化治疗,使选择药物时少走弯路,疗效确切,最大限度地避免降压药的不良反应。痰湿型:患者的舌质为淡红或淡白,舌苔为白腻、白滑或灰黑而润,中医辨证为湿邪,此型选择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效果较好。瘀血型:患者全舌青紫色或局部有青紫斑点、瘀点,中医辨证为气血不畅、瘀血凝滞。此型首选以硝苯地平代表的钙通道阻滞剂,也可选用血管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