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名词解释_第1页
微生物名词解释_第2页
微生物名词解释_第3页
微生物名词解释_第4页
微生物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生物 ( microbe , microorganism ) : 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微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细胞的构建及其能量、物质、信息的运转;微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区别,以及微生物的起源; 生态学规律, 研究不同微生物之间以及它们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同人类的关系。微生物的特点: 1 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2 吸收多,转化快3 生长旺,繁殖快; 4 适应强,易变异;5 分布广,种类多;细菌: 细胞型微生物的一个类群。放线菌:细菌的一个大类群,为革兰氏阳性,多为腐生

2、,少数为寄生,长生大量抗生素,为单细胞,大多数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质粒:某些细菌还含有染色体外的小分子环状DN丽作质粒。菌毛 ( pili ) 和伞毛 fimbriae : 细菌细胞表面发现的象头发样的特殊的蛋白质表膜附属物,有几微米长。芽孢(endospore ): 在一些属包括芽孢杆菌属和梭菌属中产生细菌的芽孢。它们是由细菌的DNAm外部多层蛋白质及肽聚糖包围而构成,芽抱对干燥和热具有高度抗性。菌落(colony ): 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 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称为菌落。 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

3、苔(1awn) 。菌落特征 : 各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菌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专一性特征,称为菌落特征。菌落特征是衡量菌种纯度、辨认和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菌落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隆起形状,边缘情况,表面状态,表面光泽,质地,颜色,透明度等。影响菌落特征的因素 :细胞结构和生长行为;邻近菌落影响菌落的大小;培养条件,尤其是培养基成分。细菌: 1。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 ; 2。大肠杆菌 ( Escherichia coli ) ; 3。乳酸杆菌 ( Lactobacillus ) ; 4 。丙酮丁醇梭菌( Clos. acetobutyleum ) ; 5 。肠

4、膜明串珠菌(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 ; 6。醋酸杆菌 ( Acetobacter ) ; 7 棒状杆菌 ( Corynebacterium ) ;8。短杆菌( Brevibacterium ) ; 9. 黄单孢菌 (Xanthomonas) 。营养菌丝 :又称为初级菌丝体mycelium 、一级菌丝体或基内菌丝,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营养物。气生菌丝: 又称为二级菌丝体。 营养菌丝体发育到一定时期, 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为气生菌丝。孢子丝 : 当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程度, 其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即为孢子丝, 又名产孢丝或繁殖菌丝。或分

5、生孢子co nidiophore几种常见的放线菌 : 诺卡氏菌;链霉菌;小单孢菌;游动放线菌群体(population ) : 具有相似特性和生活在一定空间内的同种个体群,是组成群落的基本组分。群落(community ) : 在一定区域或一定生态环境内,各种生物群体构成的一个生态学结构单位,群落中各生物群体之间存在各种相互作用。生态系统( ecosystems ) : 生物群落和它们所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结合起来的一个整体,是生物圈的组成单元。互生 Commensalism : 二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一种生活方式。条件致病菌:

6、人体的正常微生物菌群一旦进入非正常聚居部位, 或生态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人类疾病的微生物。共生 Mutualism Symbiosis : 二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协作、相依为命,甚至形成在生理上表现出一定的分工,在组织和形态上产生了新的结构的特殊的共生体。寄生Parasitism: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相对较大型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取得营养和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现象。拮抗Antagonism:某种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可抑制它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将后者杀死。捕食Predation:一种种群被另一种种群完全吞食,捕食者种群从被食者种群得到营养,而对被食者种群产生不利影

7、响。真核生物 (Eukaryotes) : 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名词: Sporangiospores (孢囊孢子) Conidiospores (分生孢子) Arthrospores or Oidia(节孢子) Chlamydospores (厚壁孢子) Oospores (卵孢子) Zygospores (接合孢子)Ascospores (子囊孢子) Basidiospores (担孢子)细胞质和细胞器: 1 细胞基质和细胞骨架; 2 内质网和核糖体; 3 高尔基体; 4 溶酶体; 5 微体; 6 线粒体; 7 叶绿

8、体; 8 液泡; 9 膜边体; 10 几丁质酶体; 11 氢化酶体真菌的类别: 真菌界:真菌门和黏菌门。真菌门:壶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酵母菌菌落形态: 大多数与细菌菌落相似, 表面湿润, 粘稠, 易挑取, 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颜色多为白色,少数为红色,若培养时间太长,其表面可产生皱褶。在液体培养时,有的生长在底部,有的生长均匀,有的则在表面形成菌醭。酵母菌的生活史: 分三类 : 营养体以单倍体和二倍体形式存在; 营养体仅以单倍体形式存在;营养体仅以二倍体形式存在生产上常用的酵母菌 : 啤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发酵工业,

9、食药用,提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假丝酵母(Candida)饲料。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 )饲料,食用,或药物提取。霉菌 mold : 是丝状的、无光合作用的、异养性营养的真核微生物。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有隔菌丝: 有横隔膜将菌丝分隔成多个细胞, 在菌丝生长过程中细胞核的分裂伴随着细胞的分裂,每个细胞含有1 至多个细胞核。有的横隔膜可以使相邻细胞之间的物质相互沟通。无隔菌丝: 菌丝中无横隔膜, 整个细胞是一个单细胞, 菌丝内有许多核, 在生长过程中只有核的分裂和原生质量的增加,没有细胞数目的增多。菌丝体(mycelium) : 菌丝通过顶端生长进

10、行延伸,并多次重复分支而形成微细的网络结构,由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而形成的一个菌丝集团。假根: 是根霉属 (Rhizopus) 真菌的匍匐枝与基质接触处分化形成的根状菌丝, 在显微镜下假根的颜色比其它菌丝要深,它起固着和吸收营养的作用。吸器: 是某些寄生性真菌从菌丝上产生出来的旁枝, 侵入寄主细胞内形成指状、 球状或丛枝状结构,用以吸收寄主细胞中的养料。菌核: 是由菌丝团组成的一种硬的休眠体, 一般有暗色的外皮, 在条件适宜时可以生出分生孢子梗、菌丝子实体等。子实体: 是由真菌的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缠结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孢结构, 如伞菌的子实体呈伞状。分生孢子: 由气生菌丝顶端的分生孢子梗结构形

11、成。孢子可以是单细胞的,内含单倍体核,也可是多细胞的,含有几个来自有丝分裂的单倍体核。子囊果: 多数子囊菌的子囊被包裹在一个由菌丝组成的包被内, 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常见的霉菌 : 接合菌亚门:毛霉、根霉;鞭毛菌亚门:绵霉;子囊菌亚门:酵母菌、脉孢菌、赤霉;担子菌亚门(参见蕈菌) :蘑菇、牛肝菌、灵芝、木耳;半知菌亚门:曲霉、青霉、木霉、头孢霉。毛霉 : Mucor 接合菌亚门。低等腐生真菌。 1、存在于土壤、堆肥中、水果蔬菜表面;2、具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常用于生产腐乳和豆豉;3 、菌丝洁白、无隔膜、无假根、为多核单细胞真菌;4、无性繁殖,孢子囊产生孢囊孢子。5、有性繁殖,接合

12、孢子。根霉 : Rhizopus 与毛霉同属。 1、分布广泛;2、分解淀粉能力强,可作糖化菌,民间甜酒曲以此为主。工业上生产糖化酶、发酵饲料;3 、菌丝无隔单细胞,絮状菌落,生长迅速,扩大到全皿,有葡萄菌丝;4 、无性繁殖,孢囊孢子;有性繁殖,接合孢子。曲霉 : Aspergillus 半知菌亚门。 1 、广布于谷物、空气和土壤;2、分解淀粉、蛋白。民间酿酒、制酱油或酱、制醋。黑曲霉作工业糖化菌。3、黄曲霉产霉菌毒素。存在于谷物,如麦、米、玉米中。危害养殖动物、人。4、菌丝有隔,多细胞真菌,有足细胞。无性繁殖产分生孢子囊孢子。无有性繁殖。 5 、菌落局部,扩散慢。青霉 Penicilliums

13、 : 半知菌亚门。 1、分布广泛,常在腐烂的柑桔皮上生长呈青绿色。 2、菌丝有横隔,多细胞真菌。3 、分生孢子繁殖。无有性繁殖。分生孢子梗多级生,形成“帚状体”。4、抗生素生产用菌种。青奶酪。蕈菌 :通常指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括多数担子菌和少数子囊菌。双核菌丝: 两条相同或不同的单核菌丝发生细胞质融合, 而核不融合。 细胞内含有两个核的称为双核菌丝。亦叫次生菌丝或二级菌丝。子实体: 具有锁状联合的双核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生理成熟时,可产生果实和种子,这种结构称为子实体。子实体就是常称为菇和耳的食用部分,是蕈菌的繁殖器官。病毒概念: 指超显微的, 没有细胞结构的,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

14、实体,它们在活细胞外具一般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活性,它们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生命运转的方式以及对他们研究的方法等,均不同于一般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Viruses are small and noncellular infectious entities( 实体 ) whose genomes are a nucleic acid, either DNA or RNA; which reproduce only in living cells by replication.病毒的特点: 1、 形体极其微小, 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一般都可通过细菌滤器; 2、 无

15、细胞构造;3、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4、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 RNA 5、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6、不存在个体的生长;7、营细胞内专性寄生;8、在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大分子存在。病毒的复制 : 复制的概念:病毒以自身核酸为模板,利用寄主细胞的原料、 能量和生物合成场所, 合成病毒的核酸、 蛋白质等成分, 然后在寄主细胞的细胞质或细胞核内装配成为成熟的病毒粒子,通过一定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动物病毒复制的五个阶段: 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噬菌体:吸附、侵入、复制、装配和释放溶源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胞。原噬菌体:溶源细胞内的噬菌体核酸。溶源现

16、象:温和噬菌体与细菌的寄生关系。溶源细菌的自发裂解: 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原噬菌体发生大量复制, 并组装成成熟的噬菌体粒子,导致寄主细胞裂解的现象。溶源细菌的诱发裂解: 用低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或其它物理、 化学方法处理, 能诱发溶原细胞大量溃溶,释放出噬菌体粒子的现象。温和噬菌体( temperate phage ) 将侵入到宿主细胞的核酸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随宿主DNA同步复制,且不导致宿主细胞裂解的一类噬菌体。溶源性( lysogeny ) 温和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表现出的一系列现象。前噬菌体( prophage ) 处于与宿主染色体整合状态的噬菌体核酸。溶源菌或溶源性细菌 ( ly

17、sogen 或 lysogenic bacteria )在染色体组上整合有前噬菌体,并能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的细菌(或其它微生物)朊病毒 ( prion ) : 一类具有侵染性且不含核酸的蛋白质, 朊病毒蛋白 (PrP) 分子量为 27,000 至 30, 000 , 由 17 种氨基酸, 246 个分子组成, 3 个 PrP 分子构成的“朊病毒单位”,具有高度侵染性。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按其在机体中的生理作用可区分为: 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为微生物提供碳素来源的物质称为碳源。碳源的生理作用:1、碳源物质通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来构成微生物自身的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 2

18、 、 同时多数碳源物质在细胞内生化反应过程中还能为机体提供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3 、但有些以CO2 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源则不是来自CO2。氮源: 凡是可以被微生物用来构成细胞物质的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通称为氮源(source of nitrogen) 物质。微生物对氮源的利用具有选择性,如玉米浆cornsteep liquor相对于豆饼粉,NH+相对于NO-为速效氮源。镂盐作为氮源时会导致培养基pH值下降,称为生理酸性盐;而以硝酸盐作为氮源时培养基pH 值会升高,称为生理碱性盐。无机盐 (inorganic salt) : 是微生物生长必不可少的一类营养物质,它们在

19、机体中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作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 维持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 调节并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控制细胞的氧化还原电位和作为某些微生物生长的能源物质等微量元素: 是指那些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而机体对这些元素的需要量极其微小的元素,通常需要量在10-6-10-8mol/L (培养基中含量) 。微量元素一般参与酶的组成或使酶活化。生长因子 (growth factors) : 通常指那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而且需要量很小,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水是微生物生长所必不可少的。水在细胞中的生理功能主要有: 1、起到溶剂与运输介质的作用,

20、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产物的分泌必须以水为介质才能完成;2、参与细胞内一系列化学反应; 3 、维持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稳定的天然构象;氧 oxygen .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光能无机自养型(photolithoautotrophy) : 也称光能自养型,这是一类能以CO2 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并利用光能进行生长的的微生物。 光能有机异养型(photoorganoheterophy): 或称光能异养型,这类微生物不能以CO2 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 , 需 以 有 机物作 为供 氢 体 , 利 用 光 能将 CO2 还 原为 细胞 物 质 。 化 能无 机 自 养 型 (chemolitho

21、autotrophy): 或称化能自养型,这类微生物利用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作为它们生长所需的能量,以CO2 或碳酸盐作为的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化能有机异养型 (chemoorganoheterotrophy) : 或称化能异养营养型,这类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来自有机物氧化过程放出的化学能,生长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培养基: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 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无论是以微生物为材料的研究, 还是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制品, 都必须进行培养基的配制, 它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基础。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 1 、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2

22、、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 3 、控制 pH条件;4、控制氧化还原电位(redox potential) ; 5 、原料选择;6、灭菌处理;7 、消泡;培养基的类型以及应用:按成分不同划分: 1 、天然培养基(complex medium) 这类培养基含有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也称非化学限定培养基(chemically undefined medium) 。 Media that contain some ingredients of unknownchemical composition are complex media. 2 、合成培养基是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

23、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也称化学限定培养基。 Such a medium in which all components are known is a defined or synthetic medium 。 根据物理状态划分: 根据培养基中凝固剂 solidifying agents 的有无及含量的多少,可将培养基划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三种类型。按用途划分:1、基础培养基(minimum medium)基础培养基是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2 、加富培养基(enrichment medium) 也称营养培养基, 即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

24、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这些特殊营养物质包括血液、 血清、 酵母浸膏、 动植物组织液等。 3 、 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是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 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代谢产物, 而这种代谢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 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 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 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4 、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 是用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一种类型选择培养基是依据某些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设计的。 另一类

25、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 这种化学物质没有营养作用, 对所需分离的微生物无害, 但可以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理想的凝固剂应具备以下条件:不被所培养的微生物分解利用;在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 在培养嗜热细菌时, 由于高温容易引起培养基液化, 通常在培养基中适当增加凝固剂来解决这一问题; 3、凝固剂凝固点温度不能太低,否则将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凝固剂对所培养的微生物无毒害作用;凝固剂在灭菌过程中不会被破坏;透明度好,粘着力强;配制方便且价格低廉。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因素: 1 、营养物质本身的性质; 2 、微生物所处的环境; 3 、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permea

26、bility barrier) 。代谢 ( metabolism ) : 是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 它主要由分解代谢 (catabolism)和合成代谢(anabolism) 两个过程组成。分解代谢: 是指细胞将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能量。合成代谢:是指细胞利用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大分子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消耗能量。分解代谢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将蛋白质、多糖及脂类等大分子营养物质降解成为氨基酸、单糖及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2、第二阶段是将第一阶段产物进一步降解成更为简单的乙酰辅酶A、 丙酮酸以及能进入三羧酸循环的某些中间产物, 在这个阶段会产生一

27、些ATP、NADK FADH; 3、第三阶段是通过三竣酸循环将第二阶段产物完全降解生成CO,并产生ATRNADK FADHo生物氧化 : 分解代谢实际上是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 逐步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称为生物氧化, 是一个产能代谢过程。 不同类型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所利用的物质是不同的, 异养微生物利用有机物, 自养微生物则利用无机物, 通过生物氧化来进行产能代谢。发酵(fermentation) : 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发酵的种类有很多, 可发酵的底物有糖类、有

28、机酸、氨基酸等,其中以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最为重要。生物体内葡萄糖被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 ,主要分为四种途径: EMP 途径、HM腌径、ED途径、磷酸解酮酶途径EMPt彳5(糖酵解途径):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可认为是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及能量 释放的准备阶段,只是生成两分子的主要中间代谢产物:甘油醛-3- 磷酸。第二阶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合成 ATP并形成两分子的丙酮酸。HMP径(磷酸戊糖途径,单磷酸己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一个HMPt径循环的结果为:一般认为HMP径不是产能途径,而是为生物合成提供大量的 还原力(NADPH和中间代谢

29、产物。多数微生物中具有HM睢径ED途径:一分子葡萄糖经 ED途径最后生成两分子丙酮酸、一分子ATP、一分子NADP侨口 NADHED途径可不依赖于 EM环口 HM璐径而单独存在,但对于靠底物水平磷酸化获得ATP的厌氧菌而言,E腌径不如EM璐径经¥在 G细菌中分布广泛。 磷酸解酮酶途径: 磷酸解酮酶途径是明串珠菌在进行异型乳酸发酵过程中分解己糖和戊糖的 途径。 该途径的特征性酶是磷酸解酮酶, 根据解酮酶的不同, 把具有磷酸戊糖解酮酶的称为 PK途径,把具有磷酸己糖解酮酶的叫HK途径。根据在不同条件下代谢产物的不同,可将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的发酵分为三种类型: 1 、 在酵母菌的乙醇发酵

30、中,酵母菌可将葡萄糖经EM腱径降解为两分子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脱竣生成乙醛,乙醛作为氢受体使 NADM生,发酵终产物为乙醇,这种发酵类型称为酵母的一型发酵;2、当存在亚硫酸氢钠时,乙醛不能作为NADH勺受氢体,迫使磷酸二羟丙酮代替乙醛作为受氢体, 生成 a- 磷酸甘油, 再生成甘油, 称为酵母的二型发酵;3、 在弱碱性 (pH 7.6)时,两个乙醛分子间会发生歧化反应,分别生成乙醇和乙酸, 氢受体则是磷酸二羟丙酮,发 酵终产物为甘油、乙醇和乙酸, 称为酵母的三型发酵。这种发酵方式不能产生能量,只能在 非生长的情况下才进行。 同型乳酸发酵的过程是:葡萄糖经EMPt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

31、的作用下被 NADH3E原为乳酸。由于终产物只有乳酸一种,故称为同型乳酸发酵。 呼吸作用: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NAD(P)+、FAD或FMN电子载体, 再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 从而生成水或其他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 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在于: 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 物,而是交给电子传递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最终电子受体。 若以分子氧作为最 终电子受体的称为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 。若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为无氧呼吸 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一些微生物可以从氧

32、化无机物获得能量,同化合成细胞物质,这 类细菌称为化能自养微生物。它们在无机能源氧化过程中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硝化细菌: 都是一些专性好氧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以分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 且大多数是专 性无机营养型。 底物水平磷酸化 (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 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 也存在于呼吸作 用过程中。 氧化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AD书口 FADH可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和

33、细菌质膜上的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传递给氧或其他氧化型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偶联着ATP 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的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一分子 NAD悌口 FADHK分别产生3个和2个ATP。 光合磷酸化 (photophosphorylation) : 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一个极其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其 实质是通过光合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以用于从CO2 合成细胞物质。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体除了绿色植物外,还包括光合微生物,如藻类、蓝细菌和光合细菌 ( 包括紫色细菌、绿色细菌、嗜盐菌等) 。它们利用光能维持生命,同时也为其他生物 ( 如动物和异养微生物 ) 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有机物。无菌技术: 在分离、 转接

34、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技术被称为无菌技术(aseptic (a se) technique) ,它是保证微生物学研究正常进行的关键。平板, 即培养平板(culture plate) 的简称,它是指熔化的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冷却凝固后,盛有固体培养基的平皿。固体培养基( 用琼脂或其他凝胶物质固化的培养基) , 可使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生长、繁殖形成菌落,形成的菌落便于移植。微生物的保藏技术: 1、传代培养保藏:传代培养十分繁琐,容易污染,特别是会由于菌株的自发突变而导致菌种衰退,使菌株的形态、生理特性、代谢物的产量等发生变化 。 2、冷冻保藏: 使微生物处于冷冻状态, 代谢

35、作用停止以达到保藏的目的。 微生物细胞对低温敏感,可用速冻、快速升温和添加各种保护剂等手段。液氮保藏或-70 低温保藏。3、干燥保藏:沙土管保存和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是最常用的二项微生物干燥保藏技术。个体生长: 微生物生长是细胞物质有规律地、 不可逆增加, 导致细胞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 这是个体生长的定义。生物群体生长: 繁殖是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 由于细胞结构的复制与重建并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 即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 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细胞数量 的增加,这是微生物群体生长的定义。细菌的个体生长:包括细胞结构的复制与再生、细胞的分裂与控制: 1、染色体DNA勺复制和分离

36、;2、细胞壁扩增;3、细菌的分裂。连续培养 (continuous culture of microorganisms): 是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期间,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去的一种培养方法。细菌的致病性:致病能力为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1 )侵袭力 invasiveness ,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在宿主体能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 2)毒素toxin ,内、外毒素。病毒的致病性:病毒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影响宿主细胞的核酸及蛋白质代谢。感染后果:( 1 )杀细胞感染;( 2)稳定状态感染;( 3 )整合感染。病毒基因组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上,或以

37、质粒形式存在于细胞质内。 EB 病毒、人类多瘤病毒。病毒长期潜伏,往往引起人 类恶性肿瘤。真菌的致病性:( 1) 致病性真菌感染;( 2)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 3) 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 4 )真菌性中毒基因组: 存在于细胞或病毒中所有的基因。一般情况下为单倍体haploid; 真核微生物有二倍体diploid 。质粒plasmid 和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 都是细胞中除染色体外的另外一类遗传因子。 质粒: 是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 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质中。转座因子: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际列,广泛分布

38、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质粒的主要类型: 1、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 F 因子 ) :又称 F 质粒,一种与大肠杆菌的有性生殖现象(接合作用)有关的质粒.携带F质粒的菌株称为F+菌株(相当于雄性), 无F质粒的菌株称为F-菌株(相当于雌性)°F质粒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菌株称为高频 重组菌株( high frequence recombination, 简称 Hfr) 。 2. 抗性因子 (resistancefactor , R因子):另一类普遍而重要的质粒,主要包括抗药性和抗重金属二大类,简称R质粒。带有抗药性因子的细菌有时对于几种抗生素或其它药物呈现抗性。

39、3、 Col 质粒:因首先在大肠杆菌中发现而得名, 它编码大肠菌素, 一种细菌蛋白, 对近缘且不含Col 质粒的菌株有抑杀作用。革兰氏阳性菌细菌产生的细菌素通常也是由质粒基因编码的。如,乳链球菌素NisinA 能强烈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 作为食品保鲜剂。 4. 毒性质粒 virulence plasmid : 致病菌的致病性由其所携带的质粒编码的蛋白引起,如ETEC引起的人和动物腹泻。5.代谢质粒 metabolic plasmid :质粒上携带有能降解某些基质的酶的基因。 6 、隐秘质粒 cryptic plasmid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一个基因内部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改变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的缺失、插入或置换,而导致的遗传变化称为基因突变。 条件突变型:细胞中有许多基因,其基因产物对细胞生长是必需的,如DNAM制所需的蛋白质。 因此,从这些基因中分离突变体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基因产物功能完全丧失, 细胞 将会死亡。在这些条件下,可用条件突变型。 突变株筛选: 1 、 根据突变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