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_课时 总序第_个教案编写时间:_年_月_日 执行时间:_年_月_日课题口算乘法(例1)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1、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具图片、题卡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 创设情境: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
2、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小时约行千米。特快列车小时约行千米。1)人骑自行车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练一练: 18×4= 24×3= 25×2= 14×6=2)特快列车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练习:130×5= 2×380= 150×6=学生看图片汇报查找的一些交通工
3、具的运行速度。16×3=小组讨论口算方法,汇报方法1:想10×3=60,3×6=18 ,30+18=48,所以16×3=48方法二:16× 3- 48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口算方法:16×30先用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得48010×30+6×30=480160×3想100×3=300,3×60=180 ,300+180=408,所以160×3=480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数量关系作准备。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
4、略的多样性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1 / 987×13=460×2=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因为16×3=48,所以160×3=480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小组讨论交流汇报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板书课题:口算乘法三、巩固新知: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口算练习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 第48页6-9学生独立口算,说一说计算的过程。独立完成,反馈结果独立完成后汇报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通过练习,能够
5、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后记: 第_课时 总序第_个教案编写时间:_年_月_日 执行时间:_年_月_日课题笔算乘法(例1)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1、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复习导入;1、口算:152×2= 231×4= 321×2=
6、 415×3= 298×3= 523×3=2、笔算24×12= 44×59= 63×52=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探究新知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小时,火车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145×12=1
7、740 145× 12- 2901 45 -1 740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学生口答结果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 145×12三位数乘两位数说出估算的方法150×10=1500,150×2=300,比1800米少一些。可以用口算的方法。用笔算比较准确。学生尝试计算。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先算145×2,再算145×10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对齐,最后想加便的结果。用学过的计算工具,计数器来验算。复习计算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
8、生学会有序地操作和思考,有条理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三、巩固练习:1、书后做一做134×12= 176×47 425×36237×82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七第3题 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学生独立计算后,用计算器自行检查。独立完成后,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乘两
9、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后小记:第_课时 总序第_个教案编写时间:_年_月_日 执行时间:_年_月_日课题笔算乘法练习课型 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2、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具题卡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 复习导入;1、口算28×3= 16×8= 36×2=
10、46×20= 4×160= 3×150=150×6= 26×7= 20×19=200×73= 900×24= 430×8=15×6= 190×5=口算的方法是什么?2、笔算322×24= 145×27= 679×13=286×35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二、练习内容:1、判断并改错。134 152 246 × 16 × 23 × 34- 804 156 964 134 104 638 938
11、1196 7344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笔算时应注意什么?2、笔算124×73= 46×215= 224×36=28×153= 27×142= 182×47=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解决问题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学生口答结果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找出错因并及时改正独立计算后全班订正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复习计算知识,为下面练习作准备。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一
12、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独立分析题中给出的信息数据和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教学过程3)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5)书上练习七第8题四、思维训练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1、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2、练习七第12、13思考题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七第10、11题 读懂题意,独立分析解答,全班汇报。填写表格,交流汇报
13、。全班讨论交流全班讨论交流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通过观察、计算、猜想、验证等操作和思维活动,培养探究和归纳的能力。后记:第_课时 总序第_个教案编写时间:_年_月_日 执行时间:_年_月_日课题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2)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
14、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复习导入;1、 口算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400×50= 2、笔算708×6= 790×8= 54×278=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探究新知例2、特快列车小时可行160
15、千米。普通列车小时可行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学生口答结果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读题理解题意160×30= 106×30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汇报: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60×3=480,再在积的末尾再
16、添1个0。或: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复习计算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思考并回答教学过程160×30=4800 160× 30 48002)106×30= 自己试一试学生反馈时讨论:(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106 × 30(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106×30=3180 106× 30 3180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
17、么?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三、巩固练习:1、书后第53页做一做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 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叙述计算的过程学生尝试计算汇报计算过程,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独立计算后,用计算器自行检查。独立完成后,展示过程。概括计算方法独立正确地进行计算全班汇报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练习,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后记:第_课时 总序第_个教案编写时间:_年_月_日 执行时间:_
18、年_月_日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3)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具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 情境导入: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
19、速度等等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二、探究新知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小时约行1千米。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可以写成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学生阅读 展示事先找的图片汇报。学生叙述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0、。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辆汽车的速度是千米时,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小林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米。独立写出订正。学生写出自己熟悉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在班上交流。80×2=160(千米)使学生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分钟可行多少千米?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三、巩固新知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
21、40米,写作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每位学生写出关系式。225×10=2250(千米)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独立完成汇报写数量关系,列式计算独立完成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 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后记:第_课时 总序第_个教案编写时间:_年_月_日 执行时间:_年_月_日课题积的变化规律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
22、化规律。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
23、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6×2= 8×125=6×20= 24×125=6×200= 72×125=组织小组交流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观察算式。学生将发现的规律说给自己的同伴听。全班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说明写算式的理由学生讨论因数变化的规律汇报交流规律使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思考、对比,能够自主发现并总结因数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规律
24、8×4= 25×160=40×4= 25×40=20×4= 25×10=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3)整体概括规律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引导学生总结规律。2、验证规律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26×48= 17×12=26×24= 17×24=26×12= 17×36=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学生填空并验证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
25、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过程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3、应用规律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18×24= (18÷2)×(24×2)=(18×2)×(24÷2)=105×45(105÷5)×(45×5)=(105×3)×(45÷3)=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
26、巩固新知1、书上练习九的1、2、3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 ,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五、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六、作业:第59页4、5每位学生各写两组算式,一组3个。完成计算,并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学生概括规律独立填写各题的商,再交流自己的想法。独立解答后交流汇报。讨论交流后说明思路。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1) 6×2= 8×125
27、= (2) 8×4= 25×160= 6×2 24×125= 40×4= 25×40=6×200= 72×125= 20×4= 25×10=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 后记: 第_课时 总序第_个教案编写时间:_年_月_日 执行时间:_年_月_日课题乘法估算(例5)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
28、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出示图片: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3)全班交流。反馈学
29、生估算结果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信息和问题小组内学生交流计算。反馈学生估算结果:.49元大约是50元,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大约是100人。50×005000元,老师准备5000元就够了。.49元可以看作是50元,全年级的104人可以看作是110人。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学习新课作准备。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4)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5000元更好些。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
30、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可以利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看作是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再去相乘,计算出大约的数。学生独立估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教学过程三、巩固新知 你是怎样估算的?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本校有学生688个人,大约是()人。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1800米1200米1500米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
31、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 到吗?4、第62页的5、6、7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作业:第63页8、9、10、11、12学生独立估算,全班汇报列出乘法算式,写出估算过程,汇报估算结果。独立找估计的方法,交流各自估计的结果。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课后小记: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_课时 总序第_个教案编写时间:_年_月_日 执行时间:_年_月_日课题垂直和平行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
32、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难点理解和运用平行和垂直:教具白板、灯片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线段、射线、直线找出直线与前两者之间的差异。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师:老师在白版上画了一条直线
33、(感知白版是一个平面,了解平面这一个术语。接着又画一条直线,帮助学生说出同一个平面。(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学会自由发言学生用铅笔画图,分组讨论1、每个同学画一画,两根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3展示同学们所画的图形。(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在全班汇报,补充说明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类方法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
34、的标准)3、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4、学习相交和不相交。(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3、判断平行和垂直。(出示灯片)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同学们,你们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5、学生述说6、出示图片,走出我们的教室,出去看看,还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现象呢?(出示灯片)同学上台找。三、解释应用,巩固
35、新知 1.出示灯片,过马路应走哪条线呢?(垂线距离最短)汇报分类方法及分类标准。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并提出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讨论交流通过操作,使学生体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认识平行线的本质特征,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2.拓展练习:书 65页2题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课后小记:第_课时 总序第_个教案编写时间:_年_月_日 执行时间:_年_月_日课题画垂线66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
36、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教具三角板、直尺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板书课题:画垂线二、探究新知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
37、线的垂线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先画一条直线。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强调: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 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
38、很多条线段。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三、巩固练习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并汇报互相垂直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尝试画垂线学生叙述画垂线的步骤学会画垂线的技巧学生画垂线并互相交流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准备使学生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的方法,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画图的技巧。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页题画一画2、页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3、页题怎样修路最近呢? 4、
39、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五、作业练习画垂线小组内研究交流特点全班汇报。学生独立画出垂线,组内同学互查学生组内讨论,全班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动手画垂线。通过练习,巩固画垂线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后记: 第_课时 总序第_个教案编写时间:_年_月_日 执行时间:_年_月_日课题画平行线页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
40、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重点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和一组平行线。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教具直尺或三角板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2、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板书课题:画平行线二、探究新知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步骤:)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
41、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3、小组活动: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全班汇报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学生汇报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学生认真观察后叙述画平行线的步骤学生画一组平行线,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小组讨论后全班汇报复习所学的平行线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使学生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小组讨论:怎样画一个长厘米、宽厘米
42、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先画一条长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厘米长的线段,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三、巩固新知: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2、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画平行线,你有什么体会五、作业页题学生讨论画法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说画长方形的步骤。使学生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课后小记:第_课时 总序第_个教案编写时间:_年_月_日 执行时间
43、:_年_月_日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教具图形,剪子,七巧板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出示校园图(页)在我
44、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梯子的侧面梯形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正方形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二、探究新知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黑板的表面、窗户的表面长方形楼梯的栏杆、活动门上面有平行四边形学生画自己喜欢的四边形按边的特点:对边平行的;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不平行的;对边不平行的。按角的特点:个角都是直角的,不是直角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通过分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所学的四边形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两组对
45、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提问: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它是平行四边形吗?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么?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判断: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三、巩固练习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学生展示学生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学会叙述定义学生说梯形的特点每个图中都有一组对边平行图形的关系学生说判断后订正学生汇报并展示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2、七巧板拼一拼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下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收购入股合同协议
- 合同名称更改签补充协议
- 工地桥梁劳务合同协议
- 塔城矿山承包协议合同书
- 小区废衣回收合同协议
- 山东滕州劳动合同协议
- 居间费用协议合同协议
- 城区仓库出租合同协议
- 种子签订销售合同协议
- 租房合同到期没退房协议
- 2025年科技节活动小学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80题)
- 决胜新高考·四川名优校联盟2025届高三4月联考生物+答案
- 2025年元宇宙+游戏行业新兴热点、发展方向、市场空间调研报告
- 森林管护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考评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题(附答案)
- 培训课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浇筑、养护)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下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策略研究
- 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作文导写及点评:社会时钟
- 《护理信息系统》课件
-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与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方案
- 建筑施工大型机械设备安全使用与管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