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组实验血清GPT活性测定_第1页
第四组实验血清GPT活性测定_第2页
第四组实验血清GPT活性测定_第3页
第四组实验血清GPT活性测定_第4页
第四组实验血清GPT活性测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测定(改良赖氏法)(改良赖氏法)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试剂实验操作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1.了解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单位的定义。 2.掌握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谷丙转氨酶,又名谷氨酸转氨酶(GP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该脏器是否正常,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GPT升高是肝脏功能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 GP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其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就可以使血清酶增高一倍。因此,GPT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但它并

2、不具器官专一性,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它的增高,明显升高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度升高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肝脓肿, 心梗、心肌炎、心衰等也可轻度升高。部分GPT升高与脂肪肝、饮用酒精有关。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较多。有些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好但容易反复,致使一些肝脏疾病长期不能治愈,大量的肝细胞遭受破坏。如何保护肝细胞,是保护肝脏功能的关键所在。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参考值为540 U/L背景知识背景知识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 指的是在转氨酶的催化下,可逆地把-氨基酸的氨基转移给-酮酸,结果是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相应的-酮酸,而原来的-酮酸则转变成另一种氨基酸。GPT活力测定的不同方法活力测定的不同

3、方法一.卡门氏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是酶促反应速率。其原理如下: 由于NADH在波长340nm处有特异吸收峰,因此ALT的活性可通过NADH的减少量,亦即通过340nm吸光度的减少量间接作出定量测定。这一方法特异性、准确性高。但是此法除要加入待测酶ALT的底物外,还需要加入指示酶LDH及其辅酶NADH,又需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因此不易为一般临床化验室推广。二.比色测定法,如:金氏法(King法)、穆氏法(Mohun 法)和赖氏法(Reitman-Frankel法)。其原理、试剂、操作步骤及作用温度等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作用时间:金氏法60min 、穆氏法和赖氏法30min。因此它们的单位定义和标准

4、曲线制备也不同。本次实验的方法:改良赖氏法本次实验的方法:改良赖氏法卡氏测定ALT活力的原理:丙氨酸+ -酮戊二酸 ALT 谷氨酸+丙酮酸 丙酮酸+NADH 乳酸脱氢酶 乳酸+NAD+赖特曼改用2.4-二硝基苯肼与丙酮酸显色测定丙酮酸含量,故称为赖氏法。改良赖氏法继承了赖氏法的测定方法与卡门法的酶单位定义,用赖氏法的分光光度数据与对应的卡门单位数作标准曲线,对比测定酶的活性,结果比较准确。GPT GPT 酶活力单位的定义酶活力单位的定义卡门氏单位定义为:1ml血清(反应溶液总量为3ml),在25,1min内生成的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下,使NADH + H+变成NAD+,在340nm波长下,

5、用内径为1.0cm的吸收池,光密度每下降0.001为1个氨基转移酶活力单位。金氏法单位定义是:每1ml血清在37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 min,生成1mol丙酮酸称为一个单位。 穆氏法单位定义是:每毫升血清在pH=7.4,37条件下与底物作用30 min,每生成2.5微克丙酮酸为1单位。赖氏法没有制定自身的单位定义,而是以实验数据套用速率法的卡门氏单位作表示的。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GPT),在37、pH7.4的条件下,可催化底物液中的丙氨酸与-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生成的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产生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后者在碱性环境中呈现红棕色,颜色的深浅与丙

6、酮酸的含量成正比。根据丙酮酸的生成量,即可计算GPT活性的大小。实验试剂实验试剂1.GPT底物液(2mmol/L-酮戊二酸,20mmol/L L-丙氨酸) 称取分析纯-酮戊二酸29.2mg,L-丙氨酸1.78g ,先用50ml磷酸缓冲液(pH 7.4)溶解,然后用1mol /LNaOH校正pH至7.4(约0.5ml),再以pH 7.4的磷酸缓冲液稀释至100ml,加氯仿数滴,防止变质。 2.磷酸缓冲液(PBS 0.1mol/L pH 7.4) 称取Na2HPO413.97g,KH2PO42.69g,溶解于dH2O中,稀释至1000ml。3.丙酮酸标准液(2.0mmol/L) 取标准丙酮酸钠22

7、mg,用磷酸缓冲液准确定容为100mL。此液须当日用当日配。4.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1mmol/L) 称取2,4-二硝基苯肼19.8mg,先溶于10mL 10 mol/L HCL中,溶解后加水至100mL。5. 0.4mol/LNaOH.实验操作实验操作1.1.标准曲线绘制标准曲线绘制: :(1)取试管5支,按表6-8操作。(2)混匀,室温放置10min后,以蒸馏水调零 ,用520nm波长比色,读取各管光密度。各管的吸光度(An)减去0管的吸光度(A0),然后以吸光度的差值(An-A0)为纵坐标,各管相应的氨基转氨酶活力单位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试剂试剂01234丙酮酸标准液/ml0

8、.000.050.100.150.20GPT底物试剂/ml0.500.450.400.350.3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ml0.100.100.100.100.102,4-二硝基苯肼液/ml0.500.500.500.500.50 混匀, 置37水浴20 min0.4mol/LNaOH/ml5.005.005.005.005.00相当于GPT活性/卡门氏单位0285797150 2. 2. 酶活力的测定酶活力的测定:(:(1)取2支试管,注明测定管(T)和对照管(C),在测定前将底物液在37水浴中预温5min,再按下表操作。(2)混匀,室温放置10min后,以蒸馏水调零,用5

9、20nm波长比色,读取吸光度,用T管的吸光度减去C管的吸光度(At-Ac),查标准曲线,即可得到待测血清中ALT的活性。试剂试剂/ml测定管测定管(T)对照管对照管(C)血清0.1 GPT底物液0.500.50混匀,置37水浴中保温30min2,4-二硝基苯肼液0.500.50混匀,置37水浴中保温20min血清 0.10.4mol/LNaOH5.005.00实验评价实验评价1. 重复性差,其原因有三:由于限制底物-酮戊二酸的用量,如一般采用2.0mmol L 的浓度下,反应速度只有最大反应速度的 65 ,使产物生成量与酶的活性之间不能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2,4- 二硝基苯肼在碱性条件下也能显色,为了降低试剂空白的吸光度而不得不使用低浓度的 2,4- 二硝基苯肼(1.0mmol L) 。此种水平的 2,4- 二硝基苯肼仅能与反应体系中的两种酮酸的一半反应。产物旁路效应:即 ALT 催化生成的产物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催化而消耗,从而影响测定结果。这种现象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