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信息系统在放射影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_第1页
放射科信息系统在放射影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_第2页
放射科信息系统在放射影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_第3页
放射科信息系统在放射影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放射科信息系统在放射影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程建凡1曲良勇2 ( 1上海市胸科医院200030 ) ( 2上海中冶医院200941 )【摘要】目的:探讨ris系统在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笔者应用自行开发的放射科信息系统(ris)软件,在报告书写界面增加图像质 量评判窗口。分析图像产生质量问题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釆取纠正措施,提 高图像质量。结果:根据按季度统计的138张丙级片,在每季度照片总数略有 上升基础上,丙级片数逐步下降,照片质量在稳步提高。结论:应用r is放射 影像质量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影像质量,减低了科室成本,提升了管 理质量。【关键词】质量保证(qa)质

2、量控制(qc)计算机ris放射影像【中图分类 号】r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3) 36-027402application of ris for image quality control in radiology department abstract purpos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image quality control in radiology department by using ris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the report-writing in terface of ris

3、 developedby the author; adding a window of the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 we can analysis the reasons of poor image quality and take corr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mage quality .result: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all c films quarterly, the number of total films increasing slightly, whereas

4、the c films declinling steadily .the film quality was steadily improving. conclusion:ris used in image quality management improves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image quality,reduces cost, enhances 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 key words quality assuranee (qa) quality control (qc) computer ris radiation lmag

5、e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 家朱兰提出了 “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的概念。 60年代初,日木在工业企业中开展控制(q.c.circle/qualitycontrol circle)活动, 使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迅速发展起来。qc是以全体人员为主体,充分发挥各技术 专业的作用,以实现完整的现代化质量管理,提供最优秀的x线影像和准确的 诊断结论,来满足当前临床放射学发展的需要。90年代初,中华医学会在全国 掀起了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的推广活动。吋至今日,笔者感到,质 量管理在工作实践中尤为重要。所以

6、,笔者于2003年用powerbuilder开发放射 科管理软件,在软件设计吋,利用了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些思想,在报告书写界面 增加照片质量评判窗口。通过对照片质量的统计,找出存有质量问题的照片,加 以分析改正,对照片质量进行管理,提高照片质量。现介绍如下:1.材料1.1放 射科计算机软件构成:1.1.1 ris服务器软件配置 整个服务器是基于wind ows2000sever提供服务,开发软件是利用powerbouilder9.0数据库软件是利 用 sql2000。1.1.2 ris工作站软件:系统软件为wl n d ows2000或wl ndowsxp,应用 软件为自己开发ris软件。1.2

7、放射科计算机硬件构成:ris服务器1台,登记工作站1台,报告工作 站4台。1.3放射科照片质量评价标准2。1.3.1甲级片标准:摄影体位正确,应符合诊断要求,位置正,无丢失,要 求观察的部位应包括在片内。被检查组织影像无失真变形。影像密度适宜。锐利度优良,所摄部位和器官结构清晰显示。对比度 鲜明,软组织层次分明。胶片尺寸适当,布局合理,号码排列整齐规范,清楚无 误。暗室操作规范,无污染,无划伤、漏光,静电及人工伪影。造影及体层 摄片显影清晰,能充分显示解剖结构形态,并可提供满意的诊断依据。1.3.2乙级片标准:按上述甲级片标准要求在其中一项不符合要求,但基本 上不影响诊断者。1.3.3丙级片标

8、准:其中有两项不符合要求。但尚能做出诊断者。1.3.4 丁级片(废片)标准:凡照片不能进行x线诊断均定为废片。又可分为责任性废片,技术性废片,机器故障性废片。1.4本文统计材料依据笔者科室2007年所有常规x线检查摄片,因为废片 产生当日,操作者已经重新摄片,故统计材料不包括丁级片。2. 方法2.1工作流程:技术组人员摄片→科室所有医生在书写放射报告 时,依据1.3照片质量评价标准对照片质量进行评价,并在计算机上输入照片等 级。(不输入照片等级,书写的报告将无法保存)。→反馈给技术组人员。2.2查询存在质量问题。照片等级统计能统计任意时间段内各个部位的总量

9、和照片质量等级。我们在提高照片质量上要掌握照片质量整体信息,更重要的是 要抓主要矛盾提高丙级片质量。整体的照片质量信息,让我们知道照片的总量, 甲级片,乙级片,丙级片在总量中所占比例,以此来说明照片的总体质量如何, 总体质量的变化情况。通过照片等级查询,查询任意吋间内的丙级片,更明确是 哪些部位,何种原因造成照片质量下降为丙级片。让我们能有针对性提高照片质 量。至少一季度要对丙级片进行一次查询,统计。2.3技术组所有人员参与,按照一定时间,对丙级片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 进措施,从而提高摄片质量。3. 结果笔者利用软件对我科2007年所有常规摄片照片质量为丙级,按查部 位和季度进行分类,结果如表

10、1。其中腹部包括腹部立卧位、术中“'管造影, 骨盆包括骨盆和競关节,胸部包括胸部正侧位,肋骨正斜位,床边胸片摄影。 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紙尾椎摄片和术中腰椎摄片,四肢包括床边和术中 四肢摄片。床边摄影和术中摄影丙级比较多。表1 2007年丙级片部位分布表4.1当前医疗形势下,放射科工作量越来越人,如何更大程度提高工作 效率以及更深入提高医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工作人员的qc意识,提高医 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是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qc的有效实 施,很大程度依赖高尚的思想素质,丰富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医技先进 的科学技术。各项制度和技术措施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

11、化是qc的基础。4.2通过对影响图像质量原因分析,能让我们找到工作的不足,改进这些问 题,提高我们的摄片质量。从138张丙级片进行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摄片部分 的问题有摄片技师技术水平问题。例如:对曝光条件掌握不好,特别是床边摄片, 术中摄片,曝光条件有时高,有时低,这类质量问题的x线照片共59张,占丙 级片总数的40.58%。摆位失误见于照片图像歪斜、胸片吸气不足等,标志失误 是指放置在照片上号码错误,照射野失误是指限束器的照射野开得太小,遮挡了 部分肋膈角。摄影的伪影多是因为患者佩戴的饰物造成的。这类质量问题的x线 照片共71张,占丙级片总数的51.45%。这些质量问题可归结为技师的责任心问

12、 题。暗室部分的问题 因为使用自动洗片机,质量保证相对稳定,现在已不是 主要问题。产生的问题,如水洗不足,是因为操作人员忘了开水洗槽的水;暗盒 漏光是因为暗室的门窗关闭不严,暗盒磨损等。4.3摄片人员的质量意识在影像质量控制中的决定性作用4。笔者认为影像 科所有人员都应该有影像质量控制意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是重要、平等的。摄 片技师、暗室技师、影像诊断医生都同等重要。工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 影响最终的诊断质量。在质量控制过程中,人员的质量意识是最重要的。如果工 作人员没有参与质量控制的意识,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未必会准确,质量控制肯定 达不到要求,也就是再好的控制方法会形同虚设。4.4当前条

13、件下的不足及需要提高的地方。影像质量管理工作有吋不符合放 射科工作流程。放射科工作流程中一个现实情况,技师拍片完成后,照片经暗室 处理,直接交给医生书写报告。技师有吋因摄片患者太多,没时间看到每一张照 片,医生完成报告书写后直至发给患者,技师经常看不到照片。所以,临床上多 数让医生来评价照片质量。从另一方面,医生书写报告,单方面评价照片等级, 虽然有客观指标衡量,但却存在个人因素可能,缺乏双盲检测。这是这个系统的 不足之处。总之,良好的影像质量是提高影像诊断正确率的前提,取得优质的影像质量 需要影像质量控制,影像质量控制用计算机软件来统计,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 管理质量5。即使目前使用数字摄片机,仍然需要进行影像质量控制。参考文献农俊彬,韦湘pdca工作法在照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实用 放射学杂志,2001,17(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