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特点探讨_第1页
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特点探讨_第2页
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特点探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特点探讨邢世贵(高淳县人民医院211300)【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特点。方法:收集gist患者23例, 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3例患者手术切除率100%,未发生术后并发 症,无手术死亡,成功获得随访19例,随访率82.6%,随访时间12年,随访 的19例患者中有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其余均存活至今。结论:gist发病年 龄多为40岁以上,多见于胃,其次为小肠,外科手术时主要的治疗方法。【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手术治疗临床特点【中图分类号】r7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 (2013) 12-0339-01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

2、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原发于胃肠道的 一种重要类型的肿瘤,一般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近年来,因为免疫组织化学及分 子牛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证实以前临床及病理诊断的大部分胃肠道平滑肌肿 瘤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壁间叶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间质肿瘤。由于gist平滑 肌的形态多变,与真性平滑肌瘤或神经鞘瘤极为相似,同时在牛物学行为上常难 以判断,其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常存在很大困难。现将我院2009年1 月20m年1月诊治的23例gist报道如下。1资料收集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gist患者23例,其中男性 10例,女性13例。年龄237

3、2岁,平均年龄56.32岁,其中40岁以上患者18 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组织病理诊断。23例患者病变发牛部位:小肠7例,胃 14例,十二指肠2例。2治疗结果木组23例患者均是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其中全胃切除术1例,胃部分 切除7例,小肠肠段切除术7例,近端或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8例。手术切除率 100%,无并发症,无手术死亡。23例患者成功获得随访19例,随访率82.6%, 随访吋间12年,随访的19例患者中有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其余均存活至 今。3讨论gist发病年龄多为40岁以上,男女发病无差别,儿童少见,本组病例 40岁以上者一占78.2%。恶性gist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20%-30%2,

4、 gist多见于胃,其次为小肠(25% 35%)、结直肠(5%)和食管(2%以下),gist亦可原发于肠系膜、网膜和后腹膜。本 组患者肿瘤部位胃14例(60.9%),小肠7例(30.4%),基本与报道相符。gist的临床症状多且不典型,诊断主要靠内镜和影像学检查。gist内 镜检查主要表现为黏膜下肿块,若中心坏死可形成溃疡;x线检查可见充盈缺损, 边缘清晰,部分有坏死溃疡者一可见中央有完影,黏膜光滑者似受壁外肿块压迫; 超声、ct和mri有助于发现腔外生长的肿瘤,了解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如 果表现为急性消化道人岀血,则可考虑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从腹腔动脉 和肠系膜上动脉或下动脉造影

5、以明确诊断。诊断gist主要依靠免疫组化,cd117及cd34的表达率高,阳性表达率 分别为92%-98%和60%70%4。cd117 (c-kit原癌基因蛋白)是一种作为干细胞 或肥大细胞生长因子的跨膜受体,拥有内源性酪氨酸成分。造血干细胞、黑色素 细胞、一些上皮细胞、icc及其相对应的肿瘤均表达cd117o cd34是一种骨髓造 血干细胞抗原,在gist诊断中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真正胃肠道内外平滑 肌瘤和神经鞘瘤基本不表达。此外,gist亦可有肌源性或神经源性标记的表达, 如sma、desmin. s-100等,但阳性率低,且多为局灶阳性。在gist的良恶性判断上需结合肿瘤的人体、组织

6、及形态观察及生物学 行为综合考虑,emory等提出的标准将gist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gist 的恶性指标为肯定恶性和潜在恶性指标:肯定恶性指标为组织学证实远处转移或 有邻近器官浸润;潜在恶性指标为肿瘤大小:胃间质瘤直径超过5.5cm,肠间质 瘤直径超过4 cm; (2)核分裂数:胃间质瘤核分裂数大于5/s0hpf,肠间质瘤只要 出现核分裂,就具有潜在恶性;(3)肿瘤中心坏死明显;(4)核异形大;(5)肿瘤 细胞密集;(6)镜下可见对黏膜固有层和血管的浸润;(7)上皮样细胞排列成片 巢或腺泡状。良性gist:无上述任何恶性指标;潜在恶性gist:具有1项潜在恶性指 标;恶性gist:具右1

7、项肯定恶性指标或多项潜在恶性指标。gist对放疗不敏感,口对化疗具有高度耐药,所以采用外科手术任是主 要的治疗方法。一般可行肿瘤切除或扩大切除术,对于恶性间质肿瘤,病变切缘 距瘤体边缘5cm较为安全。因为gist很少转移到淋巴结,所以不必行淋巴结切 除或广泛的淋巴结探查。gist还具有很脆的假囊,手术中容易引起肿瘤的破溃继 发腹腔内播散,故在切除实施中应小心谨慎处理。参考文献1 娄越亮,陈华,张燮良.9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治分析中华肿瘤杂志, 2004,26:437-439.2 miettinen m,majidi m,lasola j.pathology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gastroint-estinal slromal rumors (gists):a review.eur j cancer,2002,38:s39-51.3 张成武,赵大建,邹寿椿,等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3, 6: 292-294.4 谢余澄,周虹,刘文丽.胃肠道间质肿瘤医师进修杂志2002,4:5 3-54.5 emory ts,sohin lh, lukes l,et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