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检查40例的临床分析_第1页
胶囊内镜检查40例的临床分析_第2页
胶囊内镜检查40例的临床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胶囊内镜检查40例的临床分析庞红全肖良王晓(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四川达州635000)【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2) 45-0164-02自消化道胃肠镜问世以来,食管、胃和结肠疾病的诊疗方面有了突飞猛 进的发展,但是由于小肠细长达约3.357.85m,远离口腔和肛门,乂游走于腹 腔形成多发复合肠裸使小肠镜、小肠顿餐、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传统检查 方法难以奏效,存在诊断阳性率低、患者痛苦或伴并发症等问题,胶囊内镜的问 世与应用,被誉为消化内镜的一大革命,以其无痛苦,安全,无创等优点,为胃 肠道检查,尤其是小肠检查提供新的诊断手段。我院于201

2、1年10月引进以色列 given公司牛产的胶囊内镜,已使用pillcam sb胶囊内镜成功完成40例小肠检查,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对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10月2012年6月28例疑似 小肠疾病者及1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男24例,女16例, 平均年龄41.2岁(3268岁):不明原因腹痛者12例,不明原因腹泻者8例;不 明原因消瘦3例,不明原因便血5例,健康体检者12例。有以下症状者不能接 受胶囊内镜检查:所有妨碍胶囊正常通过的消化道疾病,如消化道梗阻,已经 或可疑的狭窄和痿,安装心脏起搏器等。1.2设备与方法 采用pillcam sb胶囊内镜、影像工作

3、站、图像数据接 收仪。患者在检查前禁食12个小时,并进行肠道清洁准备,检查前一天晚& 00及检查当日&00嘱患者将45ml磷酸钠盐口服液与750ml温开水混合后约30 分钟内饮用。吞服胶囊前告知患者详细注意事项,温开水吞服胶囊后2小时内禁 食及水,4小时后进食或待图像实时监视确认胶囊内镜已进入小肠后方可进食, 嘱受检者大便时注意胶囊内镜是否排出;检查图像由消化内科医师判读。1.3观察指标 对胶囊内镜输送的图像质量及图像数量进行观察。胶囊 内镜在体内的运行时间;阳性发现及所发现病灶的类型患者对检查的顺应性及是 否出现并发症。2结果2.1胶囊内镜工作情况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其

4、中有1例患者3 小时后由胃镜辅助下将胶囊内镜送入十二指肠完成检查,其余胶囊内镜在胃内平 均运行吋间为80min(26210min),在小肠平均运行时间为312min(168522min)。 所有胶囊内镜均在电池的有效工作时间内通过冋盲瓣进入结肠。所有胶囊内镜均 于48 h内排出体外。平均获取图像50000余张。所有病例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冋肠部位获取图片均清晰、稳定,结肠部因有 黄绿色粪水存留,图片清晰度较差。2.2病变检出情况 病变总检出率67.5% (27 /40)。包括十二指肠息肉 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小肠血管发育异常8例,小肠溃疡性病灶2例, 小肠炎症8例,小肠息肉1例,疑似

5、克罗恩病2例,小肠婀虫病1例,小肠憩室 伴炎症1例,小肠占位并出血1例,结肠溃疡1例。所有受检者均耐受良好,无 不适主诉,无并发症发生。3讨论小肠疾病的诊断目前仍是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难点,这主要与小肠位置的 特殊性及传统的检查方法存在诊断的敏感性低、易误诊漏诊、间接成像、操作技 术要求过高等缺陷有关2。小肠镜检查阳性率稍高,但患者耐受性差,对存在 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和高龄患者不适用。小肠锁剂灌肠、核素扫描及动脉造影等 均存在诊断阳性率低、定位及定性不准确等诸多缺点,特别是对于原因不明的消 化道出血,难以作出明确诊断。胶囊内镜为非侵入性检查技术,无辐射,无痛、 无创,无交叉感染危险,无需麻醉,无导

6、线联接,不影响正常工作,使用卫生安 全,可直接观察全小肠黏膜,敏感性高,对小肠病变的诊断能力优于-般传统技 术。胶囊内镜比普通药用胶囊稍大,但质地轻,表面光滑,易通过消化道,不会 对人体造成直接损伤,检查时及检查后均无明显不适3。本文对40例检查进行冋顾性分析,胶囊内镜检查十二指肠息肉1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小肠血管发育异常8例,小肠溃疡性病灶2例,小肠炎 症8例,小肠息肉1例,疑似克罗恩病2例,小肠婀虫病1例,小肠憩室伴炎症 1例,小肠占位并出血1例,结肠溃疡1例,病变总检出率67.5%与陈海英等4 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另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诊断阳性率最高,其 次是小肠黏膜溃

7、疡和多发息肉,对于腹痛患者的病因诊断率远不如消化道出血者, 可能与出血性疾病时小肠黏膜病变的标志较明显有关。胶囊内镜虽然具有安全、易接受、检出率高等优势,但是必须要严密重 视并发症的出现,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胶囊内镜滞留体内。一般认为,胶囊内 镜检查后胶囊停留于胃肠道两周以上,或需经内镜、手术才能取出胶囊者则定义 为胶囊滞。有文献报道胶囊内镜滞留体内的发生率约为1.5%,其发生率与被检 查者的病种有关,对疑患肠道狭窄或肠道梗阻的患者不能采用胶囊内镜检查。但 是一旦胶囊内镜滞留引发了肠梗阻,必须尽快行x线透视明确位置,并于小肠镜 下或通过手术取出。总之胶囊内镜的问世是消化道内镜检查技术的重大发展和突 破,是一次革命性的进展,目前已公认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胶囊内镜在 小肠疾病诊断上的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 推广。参考文献i mazzarolo s, brady r. small bowel capsule endoscopy: a systematic reviewj. south med j, 2007, 100(3): 274280.戈之铮,胡运彪,高云杰,等.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中华消化杂志,2003, 23(1): 7-10.3 陈孝,张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