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裸鼹鼠-遗传质量控制》编制说明_第1页
《实验裸鼹鼠-遗传质量控制》编制说明_第2页
《实验裸鼹鼠-遗传质量控制》编制说明_第3页
《实验裸鼹鼠-遗传质量控制》编制说明_第4页
《实验裸鼹鼠-遗传质量控制》编制说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裸鼹鼠 -遗传质量控制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标准作为国际交往的技术语言和国际贸易的技术依据,在保障产品质量、 提高市场信任度、促进商品流通、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地域辽阔,各省、市、自治区和一些跨省市的地理区域, 其自然条件、 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差别很大,对某些具有地方特色或只在本地区具有的产品等,有必要制订地方性的标准。制订地方标准有利于发挥地区优势, 有利于提高地方产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同时也使标准更符合地方实际,有利于标准的贯彻执行。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是实验动物标准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实验动物的遗传背景是影响实验动物实验结果发生

2、变异的主要因素,实验动物的遗传组成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及可靠性。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可以规范实验动物繁殖,进行遗传质量监测, 从而保证在医学、 生物学等领域研究中所涉及动物遗传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裸鼹鼠作为一种实验动物,制定遗传质量控制标准十分必要。裸鼹鼠原产于非洲东部埃塞尔比亚、肯尼亚地区,长期生活在地下2m 左右的环境中,保持着蜜蜂式的真社会性生活,群体庞大,其群居数量可达300 只。 1967 年 Jarvis 首次将野外捕获的裸鼹鼠进行室内饲养并对其种群的行为学进行研究。随着裸鼹鼠研究的开展, 裸鼹鼠的抗肿瘤、 耐低氧、 耐疼痛等独特生物学特性也陆续被发现。因此,

3、裸鼹鼠成为研究抗肿瘤、抗衰老、耐低氧等方面机理的重要材料,目前广泛用于脑神经、抗氧化、自噬、肿瘤等方面的研究,被称为“实验室新宠”。标准化是裸鼹鼠作为实验动物应具备的基本属性, 也是其应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前提条件。裸鼹鼠具有的独特生物学特性, 使其在重大疾病模型开发、新药靶标研究、转化医学及临床医学等应用研究中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动物,目前国内外对裸鼹鼠在种群遗传背景方面仍无系统全面的研究,这导致了目前尚无裸鼹鼠遗传质量控制标准发布,现阶段裸鼹鼠遗传质量控制尚在 “无准可依”的状态,这严重制约了应用裸鼹鼠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生物制品的质量,因此,建立裸鼹鼠的遗传质量控制标

4、准势在必行。二、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实验裸鼹鼠-遗传质量控制(征求意见稿)是在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组织、地方和实验动物专业生产公司的实验动物质量和相关条件控制的先进标准,研究分析遗传质量标准和控制要求的异同点后,以我国现有的裸鼹鼠为材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动物对实验操作的反应,影响动物实验的重复性,影响研究结果的有效交流。 因此,裸鼹鼠遗传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尤为重要。由于目前国际上报道的裸鼹鼠饲养繁殖方式仍保留原始的真社会性群落方式,因此,同一种群的裸鼹鼠个体间遗传多态性较低。 C.G.FAULKES 检测了裸鼹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

5、复合物(MHC )基因和微卫星 DNA 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发现裸鼹鼠的种群中无论是同一群落的还是不同群落的个体间 DNA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都较低。Colleen M.Tngram 等应用 12个微卫星位点对肯尼亚地区 14 个种群的裸鼹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裸鼹鼠大多数位点等位基因数量较少,杂合度较低。因此,在遗传背景的标准化方面,裸鼹鼠还有待提高。在标准制定过程中, 利用公开发表的裸鼹鼠相关文献及公布的种群遗传状况和遗传检测方法,分析我国裸鼹鼠种群遗传质量控制需求;调查裸鼹鼠在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中的需求、种群遗传多态性程度与裸鼹鼠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裸鼹鼠种群遗传多态性,制定

6、符合裸鼹鼠封闭群遗传质量控制标准。裸鼹鼠是啮齿类实验动物, 在制定其等级标准时重点考虑与之亲缘关系较近的大小鼠和豚鼠科实验动物的相关国家标准和检测方法。同时参考对比研究美国、 欧洲等实验动物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研究成果。 参考国内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对现有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及实验室验证,筛选出适合我国目前研究水平和应用要求的裸鼹鼠的检测方法。在确定本标准各项指标时,以国家科委第 2 号令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国家科委与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发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为依据,同时参考实验动物实验裸鼹鼠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哺乳类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以及国际公认

7、的具有权威性的资料(如FELASA 、OIE )等使本标准的各项指标与国际水平接轨,符合上海市地方标准的要求,使标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三、主要起草过程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崔淑芳林丽芳孙伟陈超赵善民丛薇杨文静张静远李煜冯延张倩倩本标准研制稿的编制任务来源为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长爪沙鼠、裸鼹鼠等资源动物种群的标准化及疾病模型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BAI09B00)”主题重大项目“普通级封闭群裸鼹鼠种群的建立及耐低氧机制的初步研究”,课题编号:2015BAI09B02 ,是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2015 年

8、11 月 11 日 -13 日在北京市万方苑国际大酒店召开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项目“长爪沙鼠、裸鼹鼠等资源动物种群的标准化及疾病模型机制研究2015BAI09B00 ”项目启动会。由课题负责人明确了各子课题的分工,就课题目标、研究内容、课题管理、经费使用、 知识产权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工作设想,并汇报了工作整体情况和研究进度。各子课题负责人介绍工作进展情况和研究计划,包括前期工作基础、 完成课题的技术路线、存在的主要问题、 拟采取的办法、需要协调的问题等。专家们讨论交流了课题研究有关事项。在讨论研究的基础上, 与会同志重点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9、2016 年 3 月 23 日-3 月 24 日,在上海召开了课题中期检查会。会议讨论了裸鼹鼠的遗传质量控制以及技术规范, 制定了裸鼹鼠遗传质量控制标准讨论稿。各子课题负责人对照本单位承担的任务和考核指标,汇报截至目前为止已完成的工作,包括研究进展、 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课题经费使用情况。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课题组协调的工作,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2016 年 11 月 18 日科学技术部组织专家在清华大学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长爪沙鼠、裸鼹鼠等资源动物种群的标准化及疾病模型机制研究( 2015BAI09B00 )进行中期检查。课题组按照课题任务书规定的进度要求完成了中期考核指标,进

10、一步落实了下一步工作计划。2017 年 4 月 7 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长爪沙鼠、 裸鼹鼠等资源动物种群的标准化及疾病模型机制研究(2015BAI09B00 )” 年度进展汇报与财务管理咨询会在北京召开。在标准整体框架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课题组围绕修改的内容,特别是针对专家意见所作的修改,对本标准的编制情况进行了汇报。遗传质量控制子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完成情况和前期征询专家意见情况进行汇报,就仍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征求专家意见。与会专家对课题组研究制定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内容逐条进行了讨论。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采纳专家意见,并综合实际情况对讨论稿进行修改,形成了本标准的研究稿。2017 年 9 月

11、 18 日 -9 月 20 日 , “普通级封闭群裸鼹鼠种群的建立及耐低氧机制的初步研究( 2015BAI09B02 )” 课题中期检查及专家咨询会在北京召开。对照本课题承担的任务和考核指标,汇报截至目前为止已完成的工作,包括研究进展、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课题经费使用情况及“裸鼹鼠遗传学标准”(研究稿)制定讨论等。与会专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和需要课题组协调的工作,负责人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2017 年 11 月 21 日 -11 月 24 日,在上海组织召开“裸鼹鼠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暨裸鼹鼠品种鉴定” 会议。本次会议针对裸鼹鼠质量控制标准稿起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家咨询和研讨以及裸鼹

12、鼠作为一种新型实验动物进行品种鉴定。与会专家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指导。通过以上工作和多方征求意见,形成实验动物裸鼹鼠 -遗传质量控制(送审讨论稿) 。2019 年 6 月,本标准稿获“2019 年度第二批上海市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立项。2019 年 11月 27 日 -11 月 29 日,在上海市组织召开“裸鼹鼠上海市地方标准专家意见征求会”一次会议。本次会议针对实验动物裸鼹鼠 -遗传质量控制 (送审讨论稿)进行了逐条咨询和研讨。与会专家从内容、形式等方面提出大量宝贵意见并进行现场指导。同时我们还通过发函的形式对领域内专家和潜在用户进行调研和意见征求。对与会专家及函调意见进行整理并充分验证后,我们

13、在实验动物裸鼹鼠 -遗传质量控制(送审讨论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形成了现在的实验裸鼹鼠-遗传质量控制 (征求意见稿)。四、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暂无。五、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本标准在制定时, 尽可能做到与国际接轨, 同时还考虑到我国裸鼹鼠现有水平和发展的需要,既不能盲目攀高,脱离开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也不能停滞保守,保护落后。考虑到我国在裸鼹鼠资源保存和生产供应的特殊性,在等级设定和各个等级检测项目设定方面,均从国内的整体水平进行考虑。 在检测方法标准中所列出的检测方法是目前我国和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检测方法。 由于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

14、展还会有新方法不断出现, 建议将检测方法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 从而有利于推动检测工作的开展、 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促进检测技术的全面发展。 在检测方法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关系上, 首先考虑选用国内外通用的、 成熟和稳定的方法, 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强, 便于一般检验实验室应用。 同时所列的检测方法还考虑到国内能否提供相应的检测试剂。六、作为推荐性标准或者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本标准的制定旨在对我国裸鼹鼠的标准化发展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提出的内容主要是裸鼹鼠封闭群遗传多态性检测方法,并不直接涉及保障人体健康、人身、 财产安全等强制性标准领域, 新标准实施的过程也是在实施进程中积累经验、逐步改进的过程。 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第七条的规定,建议将本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实施。七、贯彻标准的措施建议;本标准充分借鉴了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哺乳类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结合裸鼹鼠的特点,同时还考虑到我国目前裸鼹鼠现有水平和发展趋势,本标准制定了符合裸鼹鼠的繁育方法及遗传监测参数,基本上体现了我国封闭群裸鼹鼠遗传质量水平。但是,由于本标准是首次制定,因此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逐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