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合金中铜的测定_第1页
铜合金中铜的测定_第2页
铜合金中铜的测定_第3页
铜合金中铜的测定_第4页
铜合金中铜的测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十五 铜合金中铜的测定 (间接碘量法 ) 一实验目的1 掌握 na2s2o3溶液配制及标定2 了解淀粉指示剂的作用原理3 了解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的原理4 学习铜含量试样的分解方法二实验原理1 铜合金的分解铜合金的种类较多,主要有黄铜和各种青铜等。试样可以用hno3分解, 但低价氮的氧化物能氧化 i-而干扰测定, 故需用浓 h2so4蒸发将它们除去。也可用 h2o2和 hcl分解试样: cu + 2hcl + h2o2 = cucl2 + 2h2o 煮沸以除尽过量的 h2o2 2 含量的测定 cu2+与过量碘化钾的反应;在弱酸性溶液中, cu2+与过量 ki 作用,生成 cui 沉淀,同时析出

2、定量的 i2: 2cu2+ + 4i-= 2cui + i2或 2cu2+ + 5i-= 2cui + i3-通常用 hac-nh4ac或 nh4hf2等缓冲溶液将溶液的 酸度控制为 ph=3.54.0,酸度过低,cu2+易水解,使反应不完全,结果偏低,而且反应速率慢,终点拖长;酸度过高,则i-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i2(cu2+催化此反应),使结果偏高。 cu2+与 i-之间的反应是可逆的,任何引起 cu2+浓度减小或引起 cui 溶解度增加的因素均使反应不完全。 加入过量的 ki 可使反应趋于完全。这里 ki 是 cu2+的还原剂,又是生成的 cu+的沉淀剂,还是生成的 i2的络合剂,使生成

3、i3-, 增加 i2的溶解度,减少 i2的挥发。由于 cui 沉淀强烈吸咐 i3-会使测定结果偏低。故加入 scn-使 cui(ksp = l.l x l0-12) 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 cuscn (ksp= 4.8 x 10-15) ,释放出被吸附的 i3-。 铜的测定。生成的 i2用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以淀粉为指示剂。由于cui 沉淀表面吸附 i2,使分析结果偏低,终点变色不敏锐。为了减少cui 对 i2的吸附,可在大部分 i2被 na2s2o3溶液滴定后, 加入 nh4scn , 使 cui 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 cuscn :cui + scn-= cuscn + i-噢它基本

4、上不吸附 i2,使终点变色敏锐。试样中有 fe存在时,fe3+也能氧化 i-为 i2,2fe3+ + 2i- = 2fe2+ + i2可加入 nh4f,使 fe3+生成稳定的 fef63-,降低了 fe3+/fe2+电对的电势,使 fe3+不能将i-氧化为 i2。以上方法也适用于测定铜矿、炉渣、电镀液及胆矾等试样中的铜。三试剂ki:固体,ar 。 0.5% 淀粉溶液 30% h2o2 nh4f hcl: 1:1 , 约 6 mol/l 。 hac:1:1 水溶液。氨水: 1:1 水溶液。四 分析步骤步骤思考题溶样准确称取两份铜合金试样(0.100.15g),分别置于 250ml锥形瓶中,加 5

5、ml 1:1 hcl、5ml30%h2o2,在通风橱内加热,试样完全溶解后继续加热, 以破坏多余的 h2o2,稍冷。1 溶解铜试样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2 若过氧化氢未赶尽,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调节 ph 、掩蔽 fe3+滴加 1:1 氨水至溶液微呈浑浊,再滴加 1:1 hac至溶液澄清并多加 1ml ,加水稀释至 100ml 。加1gnh4f,旋摇至溶解。3 为什么要滴加 1:1 氨水至溶液微呈浑浊,再滴加 1:1 醋酸至溶液澄清并多加 1ml ?4 若酸度过低或过高,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5 如何调节溶液为微酸性?6 为什么要加氟化铵?还有哪些杂质会干扰铜的测定?滴定加 1.5gki ,

6、立即用 0.1moll-1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加入 2ml5g l-1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褪去,再加10ml100g l-1kscn ,旋摇后蓝色重又出现。在激烈旋摇下,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7 为什么要加过量的碘化钾,它有哪些作用?8 为什么加了碘化钾后,需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9 为什么要近终点时才加入淀粉溶液?何时加淀粉最适宜?10何时加硫氰酸钾?11 为什么要加硫氰酸钾?12 为什么不能早加硫氰酸钾?13加了硫氰酸钾之后,为什么要在激烈旋摇下继续滴定?14 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如何变化?15 如何正确判断终点?1,溶解铜试样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7、 加热与冷却的过程中决不能加塞子(为什么?) 控制火焰的大小,溶液不能蒸干(为什么?万一不慎,溶液体积很少,但未烧干,如何处理?) 多余的 h2o2 一定要分解完(如何判断多余的 h2o2 已分解完?)2若过氧化氢未赶尽,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若留有 h2o2 ,加入 ki 后,会有以下反应 :h2o2 + 2i- + 2h+ = i2 + 2h2o使测定结果偏高。3 为什么要滴加 1:1 氨水至溶液微呈浑浊,再滴加 1:1 醋酸至溶液澄清并多加1ml ?在弱酸性溶液中, cu2+与过量的 ki 反应生成 cui 沉淀,同时,定量的析出碘。因此通过上述操作 ( 滴加 1:1 氨水至溶液微呈浑浊,

8、再滴加 1:1 醋酸至溶液澄清并多加 1ml) 组成 hac nh4ac缓冲溶液,控制溶液的 ph=3.54.0 ,使反应能定量进行4若酸度过低或过高,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若酸度小了,cu2+易水解,结果偏低;反应速度慢,终点拖长不易判断。若酸度高,因 cu2+有催化作用,i-易氧化为 i2,使实验结果偏高5如何调节溶液为微酸性?调节方法 :滴加 1:1 氨水至溶液微呈浑浊,再滴加 1:1 醋酸至溶液澄清,并多加 1ml 。由于用 hcl、h2o2溶解铜合金,所以溶液为强酸性,需用 1:1 氨水降低溶液的酸度。溶样结束时,溶液呈淡绿色 (因有 cl-存在,溶液中既有 黄色的 cucl42-配离

9、子,也有淡蓝色的 cu(h2o)42+配离子,溶液呈两者的混合色绿色)。边滴加 1:1 氨水,边旋摇锥形瓶混合溶液。开始时溶液澄清, 锥形瓶内有白色的雾(什么物质? nh4cl) ,随着氨水加入量的增加,滴落点出现深蓝色(什么物质?),旋摇后消失,放慢滴加速度,多旋摇。随后溶液的颜色 从绿转为淡蓝色 ,此时需采用“ 1 滴多摇”的方式,直至旋摇后慢慢出现 天蓝色浑浊 。请注意:滴加氨水至出现沉淀,所需的时间较长,请耐心。若氨水加快了,溶液为深蓝色,不会出现天蓝色浑浊(为什么?与nh4+络合了);加入氨水的量与溶样时加入 1:1 hcl的量、溶样时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温度的高低有关。边滴加 1:

10、1 hac ,边旋摇锥形瓶,而且需一滴多摇,锥形瓶内浑浊慢慢变少,最后在旋摇中浑浊消失。由于 cu(oh)2沉淀溶解的过程也需要时间,因此 1:1 hac决不能加快。多加 1ml 1:1 醋酸时,可用量筒加,也可根据滴瓶中的滴管滴多少滴为1ml ,按照滴数加。6为什么要加氟化铵?还有哪些杂质会干扰铜的测定? 加 nh4f固体可以掩蔽 fe3+,使 fe3+以 fef63-形式存在,因此 e (fe3+/fe2+)的值降低,fe3+氧化 i-为 i2的反应不能发生,而且由于 fef63-无色,不干扰终点颜色变化。 as(v)、sb(v)杂质也会干扰铜的测定,当 ph3.5时,五价 as、sb的氧

11、化性可降低至不能氧化 i-。7 为什么要加过量的碘化钾,它有哪些作用? 因 cu2+与 i-反应生成 cui 与 i2的反应是可逆的,过量的 ki 可使 cu2+的还原趋于完全。过量的 i-与 i2形成 i3-,增大 i2的溶解度,避免 i2的挥发。 从以上的叙述可见,过量的 ki 起了还原剂、沉淀剂的作用,并和 i2形成了多卤化物。 络合剂8为什么加了碘化钾后,需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防止碘挥发与 i-的氧化。9为什么要近终点时才加入淀粉溶液?何时加淀粉最适宜? 因淀粉吸附 i3-,使 i2不易放出,影响实验结果,见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实验步骤中思考题 13。 淀粉既不能加入过

12、早,也不能过迟加,以免过终点。测铜时,当滴定到溶液的颜色为淡黄色时加淀粉为宜。10何时加硫氰酸钾?加入淀粉后,继续慢滴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当蓝色很淡或刚消失时 加硫氰酸钾,剧烈旋摇锥形瓶蓝色再现。若加迟了,终点易过11 为什么要加硫氰酸钾?cui 沉淀易吸附 i2,导致分析结果偏低,终点不敏锐。因此近终点时,加入kscn ,使 cui 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 cuscn,它基本上不吸附 i2,使终点变色敏锐12 为什么不能早加硫氰酸钾?由于 : 6cu2+ 7scn-+4h2o 6cuscn + so42-+ 8h+ cn-导致可逆反应 :2cu2+ 4i- cui + i2向左移动,从而使析出

13、的 i2减少,测定结果偏低。因此不能早加,只能近终点时加入13加了硫氰酸钾之后,为什么要在激烈旋摇下继续滴定?有利于沉淀的转化和释放出吸附的碘。14 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如何变化?当淀粉吸附 i2的蓝色消失,终点即到达。由于体系中有 cui 沉淀,它是白色,从理论上讲,终点应是蓝色褪去呈白色浑浊液。但有时浑浊液常呈现肉色或藕色,因此终点到达的标志是蓝色褪去,而不是白色浑浊出现15 如何正确判断终点?当蓝色渐褪变淡时,悬 1 滴于尖嘴管管口,用锥形瓶壁靠下,纯水洗下,旋摇锥形瓶使溶液混匀,重复操作直至蓝色消失。 由于初练习者看到带浅肉色或藕色的浑浊不能判断蓝色是否褪尽,可读好读数后,再滴加1 滴

14、或半滴,浑浊液颜色不变,可判断终点已到,取前面的读数。五 数据处理序号1 2 m (cu )/g v 初(na2s2o3)/ml v 末(na2s2o3)/ml v(na2s2o3)/ml w%( cu) 平均 w%( cu) 六 可能出现的问题1 滴加 1:1 氨水后溶液成了深蓝色;或滴加了很多 1:1 醋酸;原因 滴加氨水时加得太快,使溶液成了深蓝色。 加 1 滴醋酸后未多摇动,造成 hac加多;忘了沉淀溶解要足够的时间。解决办法见思考题 5 2 加入碘化钾后,溶液中有淡红棕色出现,但仍带有绿色;原因 溶液的酸度未控制好,尚有 cu2+未还原为 cui 沉淀。解决办法调节好溶液的酸度。3

15、滴定时终点过了。原因 硫氰酸钾加迟了,造成加入硫氰酸钾后,虽剧烈旋摇,蓝色仍不出现。 判断终点有误或不会判断终点。解决办法(1)试样加淀粉后,逐滴加 na2s2o3标准液,当蓝色刚褪或为浅蓝色时加kscn ,以免过了终点。 当淀粉吸附 i2的蓝色消失即到终点,但浑浊液往往带色(藕色或肉色),这给终点的判断带来了困难。因此,操作时应将注意力放在蓝色褪去,当判断有困难时,可先读好滴定管液面的读数,再滴加1 滴或半滴,比较沉淀颜色(指蓝的成分)是否有变化来确定终点。如何调节溶液为微酸性?调节方法 : 滴加 1:1 氨水至溶液微呈浑浊,再滴加 1:1 醋酸至溶液澄清,并多加 1ml。由于用 hcl、h

16、2o2溶解铜合金,所以溶液为强酸性,需用1:1 氨水降低溶液的酸度。溶样结束时,溶液呈淡绿色(因有cl-存在,溶液中既有黄色的cucl42-配离子,也有淡蓝色的 cu(h2o)42+配离子,溶液呈两者的混合色绿色) 。边滴加 1:1 氨水,边旋摇锥形瓶混合溶液。开始时溶液澄清,锥形瓶内有白色的雾(什么物质?),随着氨水加入量的增加,滴落点出现深蓝色(什么物质?) ,旋摇后消失,放慢滴加速度,多旋摇。随后溶液的颜色从绿转为淡蓝色, 此时需采用 “1 滴多摇” 的方式,直至旋摇后慢慢出现天蓝色浑浊。请注意 :滴加氨水至出现沉淀,所需的时间较长,请耐心。若氨水加快了,溶液为深蓝色,不会出现天蓝色浑浊 (为什么?) ;加入氨水的量与溶样时加入1:1 hcl 的量、溶样时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温度的高低有关。边滴加 1:1 hac,边旋摇锥形瓶,而且需一滴多摇, 锥形瓶内浑浊慢慢变少, 最后在旋摇中浑浊消失。由于cu(oh)2沉淀溶解的过程也需要时间,因此1:1 hac 决不能加快。多加 1ml 1:1 醋酸时,可用量筒加,也可根据滴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