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类日常高风险作业安全操作规程_第1页
六大类日常高风险作业安全操作规程_第2页
六大类日常高风险作业安全操作规程_第3页
六大类日常高风险作业安全操作规程_第4页
六大类日常高风险作业安全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动火作业 (二级)安全操作规程1. 目的建立动火证办理和使用,落实动火证中的安全措施程序,确保动火作业中的人身和设备安全,特制定本方案。2.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厂内所有二级动火作业。3. 职责3.1 各车间(部门)安全管理员负责二级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简称“动火证”)的办理,以及监督检查动火单位在动火作业中对动火证上要求的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3.2 动火单位(部门)负责在动火前对作业证上的安全措施进行落实,确保动火安全。4. 工作程序4.1 禁火区的划分公司安环部登记审批划定“固定动火区”,固定动火区以外,一律为禁火区。在禁火区动火,必须办理动火证制度。4.2 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的办理、使用

2、4.2.1 在禁火区, 除生产工艺用火外, 其他可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作业均属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手续,严禁无动火证动火,否则从严论处,电工必须持有效动火证后,接电焊机,否则从严论处。4.2.2 申请动火单位, 应根据动火安全规定落实动火中的各项动火措施,安排好动火监护人(不得少于2 人且至少有一名男职工)后方可申请动火。4.2.3 动火证由申请动火单位指定专人或动火项目负责人办理,动火证由各车间(部门)安全管理员负责审批,特别危险区动火,报公司安环部审批。4.2.4 各车间(部门)安全管理员向动火负责人及作业人了解动火前准备工作情况时,都必须如实回答,否则,从严处理。4.2.5 必须

3、在“动火证”批准有效时间和区域内进行动火工作,凡延期或补充动火都要必须重新办理“动火证”。4.2.6 动火人到达动火地点后,首先要检查动火证中的各项措施是否落实,如有一项不落实,有权拒绝动火。4.2.7 “动火证”由动火人随身携带, 不得转让, 不得涂改或转移动火地点。4.2.8 “动火证”审查批准,必须到现场审查,确认安全,可靠,方能开具“动火证”。4.3 动火作业安全措施4.3.1 将动火设备内的可燃、 易燃物质彻底清理干净, 然后用蒸气或空气吹扫或水洗,并保持足够的时间和次数,保证容器内无可燃、爆气体或液体,最后还要放满清水。4.3.2 切断动火容器设备相连管道,并加设备盲板,进行彻底隔

4、绝动火,车间易燃易爆物料必须清理干净。4.3.3 进入塔、油罐容器动火, 应作爆炸分析和含氧量测定,合格后方可动火,并必须到安全部门开具罐内安全审批单(附件2),方可进入容器。4.3.4 能拆下的管道,阀门、水容器等应尽量拆下,拿到安全地带动火,更换下的设备、仪表、配件如需重新使用,在动火期间安装的,应清洗干净后方可进行。4.3.5 动火前应整体考虑, 与制造部门联系, 如有威胁的动火安全的相邻部门及其他,制造部门应通知采取安全措施。4.3.6 动火前动火负责人应定出应急措施,备好监火灭火器材, 监火一律使用指定专用灭火器,如需动用其他灭火器,需经安环部同意。4.3.7 动火工具必须完好, 安

5、全附件齐全良好, 符合安全要求,氧气瓶和乙炔瓶离明火 10 米以上,乙炔瓶与氧气瓶应距在5 米以上,如违反规定出现事故,由动火人员负责。4.3.8 动火附近的下水井、水沟、电缆沟、排水沟应清除易燃、易爆物或予封闭隔离, 5 级以上大风不准室外高处作业。4.3.9 电焊回路线应接在焊件上, 如不能直接接在焊件上, 应尽量缩短回路线距离。动火过程中跑、冒、滴、漏易燃物等其他紧急情况时,应停止动火。恢复正常,且应批准后方可继续动火。4.3.10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遮盖,附近不准有石油醚、酒精等挥发性强的易燃物,用于生产或敞开存放,擦洗设备等,同时易燃易爆物料在动火期间不得通过动火现场。一个

6、车间动火,相邻车间需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火灾蔓延。4.3.11 非特殊情况,严禁带料,带压和开车动火。4.3.12动火完毕,电焊人员应熄灭余火,切断电焊机电源,关掉乙炔和氧气发生器,检查确保安全后,方可离开。4.3.13 乙炔瓶和氧气瓶除车间检查外,必须按规定存放。4.3.14动火结束,监火人员应把消防器材放回原位,动火负责人应将动火现场全面检查(用水清洗)安排清理,以防意外。4.3.15 各级安全员,义务消防队员有权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4.3.16监火人在动火期间自始自终不得离开监火岗位,如有特殊情况,需离开岗位时,动火负责人必须指定代理人。作业部门:被交底人(作业员):交底人

7、:日期:临时用电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 目的为规范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职责和要求,加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避免人身触电、火灾、爆炸及各类电气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方案。2.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公司对生产区域正式运行电源上所接的一切临时电源管理。3. 临时用电审批程序3.1 公司非禁火区需架设临时电源线,由用电部门向设备部提出申请,经设备部审批后,持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到电运行或主控室申请接线作业。3.2 公司防爆区域内架设的临时电源线,由用电部门向设备部提出申请,经设备部批准,持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到电运行或主控室申请接线作业。3.3 外来施工单位所需临时用电时,必须由其主管部(室)或项目主管负责人向设备

8、部提出申请,经设备部、安环部审查同意后,持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到电运行或主控室申请接线作业。4. 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4.1 对临时用电管理, 由配电室确定专人负责。每天进行一次巡回检查,并认真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临时用电设施完好。4.2 生产装置上的临时供电设施, 在生产装置正常运行期间, 不得影响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否则必须停止供电。4.3 现场临时供电设施接出的线路、用电设备的安全维护管理, 由施工单位负责,但接线电工在接线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禁止接线。配电室管理人员每班必须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否则立即停止供电。5. 临时供电安全技术要求5.1 在

9、防爆场所使用的临时电源, 电器元件和线路要达到相应的防爆技术要求,并采取相应的防爆安全措施。5.2 现场临时用电供电设施的停送及现场临时用电安装和拆除,必须由电气专业人员负责操作,严格执行有关的电气安装规范和电气专业安全规程。5.3 临时供电设施或现场用电设施,必须安装高灵敏动作的漏电保护器,移动式电动工具、手持式电动工具,应加装单独的电源开关和保护,严禁一台开关接两台及以上的电动设施。5.4 临时线架空时,装置区内不得低于2.5 米,跨越道路时不得低于5 米;不允许用金属管作电线支撑物,地面敷设时应穿管保护;电缆地下敷设时埋地深度不得低于 0.7 米,且沿线必须设安全标志。5.5 室外的临时

10、用电开关需有防雨措施,开关安装离地面不得低于1.3 米。5.6 在塔、罐等金属受限空间及特别潮湿的场所装设的临时照明,安全电压不得超过 12伏,其他场所临时照明灯电压不得超过36 伏。5.7 使用临时电源单位, 必须严格遵守临时用电的管理规定,不得变更地点和内容,禁止任意增加用电负荷。5.8 临时用电单位不得私自向其他单位转供电。5.9 临时用电结束后, 使用单位及时通知配电室拆除临时供电线路,使用单位不得私自拆除。如因私自拆除,将酌情给予处罚。5.10 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是临时用电作业的依据,不得涂改、不得代签,要认真登记,妥善保管。作业部门:被交底人(作业员):交底人:日期:设备设施检修作

11、业安全操作规程1. 目的为规范公司设备设施检修作业管理,确保工作人员进行设备设施检修作业时避免发生人身机械伤害、触电等安全事故,特制定本方案。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单位的设备大、中、小检修与抢修作业。3. 定义设备设施检修:为了保持和恢复设备、设施规定的性能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检测和修理。4. 检修前的安全要求4.1 外来检修施工单位应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质,并在其等级许可范围内开展检修施工业务。4.2 在签订设备检修合同时,应同时签订安全管理协议。4.3 根据设备检修项目的要求, 检修施工单位应制定设备检修方案。检修方案应经设备使用单位审核。 并向设备使用单位申请 设备设施检修作业许

12、可证 ,经设备使用单位或车间安全管理员批准后方可开展设备设施检修作业。4.4 检修前,设备使用单位应对参加检修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4.1 有关检修作业的安全规章制度。4.4.2检修作业现场和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4.4.3 检修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个体防护器具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4.4.5 相关事故案例和经验、教训。4.5 检修现场应根据gb2894 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的规定设立相应的安全标志。4.6 检修项目负责人应组织检修作业人员到现场进行检修方案交底。4.7 检修前施工单位要做到检修组织落实、检修人员落实和检修安全措施落

13、实。4.8 当设备检修涉及高处、动火、动土、断路、吊装、抽堵盲板、受限空间等作业时,须按相关作业安全规范的规定执行。4.9 临时用电应办理临时用电申请手续,并按规定安装和架设。4.10 设备使用单位负责设备的隔绝、清洗、置换,合格后交出。4.11 检修项目负责人应与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共同检查,确认设备、工艺处理等满足检修安全要求。4.12 应对检修作业使用的脚手架、起重机械、电气焊用具、手持电动工具等各种工器具进行检查;手持式、移动式电气工器具应配有漏电保护装置。凡不符合作业安全要求的工器具不得使用。4.13 对检修设备上的电器电源,应采取可靠的断电措施,确认无电后在电源开关处设置安全警示标牌

14、或加锁。4.14 对检修作业使用的气体防护器材、消防器材、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等应安排专人检查,并保证完好。4.15 对检修现场的梯子、栏杆、平台、箅子板、盖板等进行检查,确保安全。4.16 对有腐蚀性介质的检修场所应备有人员应急用冲洗水源和相应防护用品。4.17 对检修现场存在的可能危及安全的坑、井、沟、孔洞等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设置警告标志,夜间应设警示红灯。4.18 应将检修现场影响检修安全的物品清理干净。4.19 应检查、清理检修现场的消防通道、行车通道,保证畅通。4.20 需夜间检修的作业场所,应设满足要求的照明装置。4.21 检修场所涉及的放射源,应事先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使其处于安

15、全状态。5. 检修作业中的安全要求5.1 参加检修作业的人员应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5.2 检修作业人员应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5.3 从事特种作业的检修人员应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5.4 多工种、多层次交叉作业时,应统一协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5.5 从事有放射性物质的检修作业时, 应通知现场有关操作、 检修人员避让,确认好安全防护间距,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设专人监护。5.6 夜间检修作业及特殊天气的检修作业,须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监护。5.7 当生产装置出现异常情况可能危及检修人员安全时,设备使用单位应立即通知检修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作业场所。经处理,异常情况排

16、除且确认安全后,检修人员方可恢复作业。6. 检修结束后的安全要求6.1 因检修需要而拆移的盖板、箅子板、扶手、栏杆、防护罩等安全设施应恢复其安全使用功能。6.2 检修所用的工器具、 脚手架、临时电源、临时照明设备等应及时撤离现场。6.3 检修完工后所留下的废料、杂物、垃圾、油污等应清理干净。作业部门:被交底人(作业员):交底人:日期: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 目的为了加强受限空间内作业安全管理, 确保进入受限空间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防止发生中毒、窒息、着火和爆炸事故,特制定本方案。2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进人生产区域内的各类塔、球、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以及阴井、地坑、下

17、水道或其他封闭场所内进行的作业。3. 职责3.1 各车间(部门 ) 安全管理员负责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2 进入受限空间单位负责在动火前对作业证上的安全措施进行落实,确保动火安全。4. 工作程序4.1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办理程序为:4.1.1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由各车间安全管理员负责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4.1.2 落实进入有限空间的安全防护措施, 确认安全措施和有限空间内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检验结果;4.1.3 指派监护人员,监护人员与作业部门共同检查监护措施、防护设施及应急报警、通讯、

18、营救等设施,确认合格后签字认可;4.1.4 安全管理负责人在对上述内容全面复查无误后,报厂安全环保科审批后,方可进入作业。4.2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4.2.1 作业前,应指定专人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作业空间的结构和相关介质等方面的知识, 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处理、 救护方法等;4.2.2 停止危险设备的运行和使用,切实做好作业空间的工艺处理,所有与作业点相连的管道、阀门必须进行可靠隔绝,如装设盲板、拆卸连接部位,不得以关闭阀门或水封来代替盲板,盲板应挂牌标示;4.2.3 对危险设备可靠切断后,打开设备上所有人孔、手孔、放散阀、排空阀、出气阀、料孔和炉门等危险设

19、备内残留物必须尽量排放或移液,清理干净。4.2.4 根据危险设备内的介质类型用蒸汽、水、热水、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等方式进行介质的清洗和置换; 如危险设备内装有非导电性液体 (如苯、乙醚等)时,为防止静电产生导致事故, 必须将设备进行可靠性接地,冲入水蒸气时应尽量低压、低速导入。4.2.5 进入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有限空间内作业,电源的有效切断可采取取下电源保险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等措施,并加警示牌,设专人监护;4.2.6检修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30 分钟应取样,且取样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设备内作业。其中:4.2.6.1

20、有毒有害气体含量符合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的容许浓度,氧含量应为18%-22% 。4.2.6.2有毒气体或粉尘浓度低于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或低于允许进入的时间及浓度;4.2.6.3其他可燃性气体低于其爆炸下限浓度的20% 以下;4.2.6.4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2 小时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4.2.6.5使用具有挥发性溶剂、涂料时,应做连续性分析检测并加强通风措施。4.2.7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遵守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能代替上述各作业安全许可证,所涉及的其他作业要按有关规定执行;4.2.8

21、 有限空间作业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应保证其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4.2.9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经安全环保科批准;4.2.10在易燃易爆作业环境中应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和电动工具,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无断线接头,电源接点无松动,防止产生电气火花造成事故;作业人员不得穿戴化纤类等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4.2.11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v。在潮湿或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12v,所有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使用的电动工具必须装有防触电的电气保护装置。4.2.12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作业环境

22、中,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在设备外部应设有急救用的冲洗装置和水源等。4.2.13 在设备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应使用干燥绝缘垫,进行气割、气焊时,要使用不漏气的设备,在设备内不得随便开放乙炔或氧气。4.2.14进入设备内部作业前,所有作业人员要检查安全措施、安全器具,规定好统一的联络信号。4.2.15作业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灭火器材、安全绳和相应的急救用品和装置。4.2.16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和掌握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方法,有限空间内人员应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4.2.17 有限空间作业可采用自然通风, 必要时可再采取强制通风的方法 (严禁向有限空间内通氧气或富氧

23、空气);4.2.18对随时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作业的场所应采取可靠措施,作业人员要佩戴安全可靠的防护面具,由安全人员亲自监护,并进行定时监测;4.2.19监护人员一旦发现有发生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发生时,应立即召集急救人员穿戴好防护器具进行抢救,不得无防护措施情况下盲目进入抢救,并至少留一人在外做监护和联络工作;4.2.20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若需要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设备内作业审批手续;4.2.21作业完工后,经检修人、监护人与车间负责人共同检查设备内部,确认设备内无人员和工具、杂物后,方可封闭设备孔。4.3 进入有限空间前应做一次全面

24、检查,凡是取样分析不合格、 无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未全面落实和工具行灯等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均不准进入内部作业。4.4 进入有限空间内进行检修作业,应打开设备的所有手孔、人孔、风门、烟门,保持设备内空气流通,必要时可向设备内通风;对于通风不良、容积较小的设备,作业人员要进行间歇作业,不准强行连续作业。4.5 进入罐、容器、塔、井内作业时,多层交叉作业应搭设脚手架、安全作业平台,应按作业点的高度或深度搭设安全梯或配备救护绳索为应急救离使用,在作业中严禁抛掷工具、材料, 也不得将工具、 材料等物品放置在人孔边上或设备顶部,以防坠物伤人。4.6 进入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内作业时,要按要求戴好个人防

25、护用具。4.7 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的人员应清理衣兜,禁止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所带入的工具、配件等必须登记清楚,作业结束后应一一清点, 防止遗留在设备内部。4.8 在清理设备容器内的可燃物料残渣、沉淀物时,必须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严禁使用铁器敲击碰撞且不准穿戴化纤织物。4.9 作业中断时间在 150 分钟以上或作业条件发生改变,需继续进入内部作业时,应重新办理作业票,作业者要严格按照作业票规定的时间进入内部作业。4.10 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和现场监护人员必须共同对设备容器内外进行检查,双方确认无问题,且均在作业票上签字后,方可封闭人孔。4.11 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管理4.11.1 受限空

26、间作业许可证 由危险设备所属单位安全管理员认真填写许可证上设备所属单位、设备名称、设备内介质、检修作业时间、检修作业内容、设备切断置换安全措施、单位负责人签名等内容后,交由检修单位填写。4.11.2检修单位在接到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后,检修项目负责人认真填写该证上检修单位、 检修单位负责人签名、 作业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和检修作业安全措施等内容。4.11.3在完成进入危险设备内作业的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安全措施,经现场分析或检测检查合格后, 依序由现场检测分析人、 危险设备所属单位检修现场监护人、检修项目负责人、 检修单位检修现场监护人和公司安全科安全管理人员分别签名后,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生效,检

27、修单位方可开始作业。 4.11.4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涉及动火的,按公司动火管理制度执行并办理相应的动火许可证。4.11.5在检修作业过程中,检修项目负责人、检修现场监护人(包括设备所属单位和检修单位)必须坚守检修现场;对于在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窜入或析出危险物质的情况下,现场检测分析人必须坚守检修现场,并最多每隔30 分钟进行检测分析一次;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设备内作业人员立即撤出,待采取措施并重新检测分析合格后,方可继续进入作业。作业部门:被交底人(作业员):交底人:日期:起重作业 ( 一般)安全操作规程1. 目的为规范起重作业安全管理职责,起重作业分级、分类及起重作业(一般)许可证和起重

28、作业的安全要求,特制定本方案。2.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公司对一般起重作业的管理。3. 职责3.1 各车间 (部门)安全管理员负责本制度的归口管理,负责审查、办理并按权限审批起重作业(一般)安全许可证,对起重作业进行监督、指导。3.2 各单位领导对所辖区域内起重作业过程的安全负责。3.3 作业人员对起重作业安全负责。3.4 生产部、设备部和相关人员配合起重作业管理。4. 定义起重作业:利用各种机具将重物吊起,并使重物发生位置变化的作业过程。5. 起重作业的分级、分类5.1.1 吊装重物的重量小于1 吨,且提升高度小于2 米的为一般起重作业。6. 起重作业的安全要求6.1 各种起重作业前,应预先

29、在起重现场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6.2 起重作业中,夜间应有足够的照明,室外作业遇到暴雨、大雾及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6.3 起重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应符合安全帽gb-2811的规定,高处作业时必须遵守公司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6.4 起重作业前,应对起重吊装设备、电机、钢丝绳、链条、磁铁盘、制动器、吊钩等各种机具进行检查,必须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6.5 起重作业时,必须分工明确、坚守岗位,并按起重吊装指挥信号gb 5082-85 规定的联络信号,统一指挥。6.6 严禁利用管道、管架、电杆、机电设备等做吊装锚点。未经相关部门审查核算,不得将建筑物、

30、构筑物做为锚点。6.7 起重作业前必须对各种起重吊装机械的运行部位、安全装置以及吊具、索具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起重设备的安全装置要灵敏可靠。起重前必须试吊,确认无误方可作业。6.8 任何人不得随同吊装重物或吊装机械升降。在特殊情况下,必须随之升降的,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经过现场指挥人员批准。6.9 起重作业现场如须动火,应遵守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吊装作业现场的吊绳索,要避免同带电线路接触,并保持安全距离。6.10 用定型起重吊装机械(桥式吊车、链条葫芦)进行起重作业时,除遵守本标准外,还应遵守该定型机械的操作规程。6.11 起重作业时,必须按规定负荷进行吊装,吊具、索具经计算选择使用,严禁超负荷运行。所吊重物接近或达到额定起重吊装能力时,应检查制动器,用低高度、短行程试吊后,再平稳吊起。6.12 悬吊重物下方严禁站人、通行和工作。6.13 在起重作业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吊装:1) 指挥信号不明不吊; 2) 超负荷或物体重量不明不吊;3) 斜拉重物不吊; 4) 光线不足、看不清重物不吊;5) 重物上面站有人不吊; 6) 重物埋在地下不吊;7) 重物紧固不牢,绳打结、绳不齐不吊;8) 棱刃物体没有衬垫措施不吊;9) 重物越过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