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物理物态变化导学案_8030_第1页
下物理物态变化导学案_8030_第2页
下物理物态变化导学案_8030_第3页
下物理物态变化导学案_8030_第4页
下物理物态变化导学案_803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温度计 ( 一 )导学目标知识点1、温度的概念;2、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温标符号、单位符号、认读方法;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4、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并正确读数。导法:实验法、归纳法、讨论法导学时间 :1 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2、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玻璃泡中的液体一般是、。3、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表示的是。4、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规定为0 摄氏度,温度规定为100 摄氏度。分成 100 等分,每一等分叫,写作。5、在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然后看清它的;课堂导学1、温度概念:2、师生共

2、同做 411 实验,实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温度是的,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用。3、探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演示课本4.1-2(1).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2). 玻璃泡内的液体一般是等。4、摄氏温度:规定5、37读作; 4. 7 读作6、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小资料,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并将空的填完整。7、探究温度计的使用:将温度计分给学生, 测量所给的烧杯中水的温度, 总结归纳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堂练习1右图中几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甲:乙:丙:丁:2零下35 摄氏度还可以读作_, 可 以 写 作 _ ;-275 应 读 作 _ 或_;比 0 摄氏度高

3、 15 摄氏度的温度,读作_。_,记作3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范围是 -30 50 ,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 -2042 105,乙温度计的测量,由此可知 _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 _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 _温度计是体温计。课后练习4该选哪一项?(1) 温度反映的是物体的 ( )A. 体积大小B.运动快慢(2)-20 的正确读法是 ()C.冷热程度D.振动快慢A. 零下20 度B.零下摄氏20 度C.负摄氏20 度D.零下20摄氏度(3) 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 A. 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B. 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

4、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C.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 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5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A.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 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C. 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D. 观察温度计的读数;E. 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6、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 1 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图 2 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40那么冰的温度是,20水的温度是。330课

5、后反思甲乙ABCD图 1图 2课题:温度计 ( 二 )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即使用方法;2、能从温度计上正确读数导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导学时间 :1 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2、体温计在读数时,(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因为在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直管之间有;3、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要用力的;其它温度计(“能”或“不能” )甩。课堂导学1、用挂图结合实际的体温计了解体温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等。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玻璃泡里的液体是;2、测体温时、水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细管内的水银,直管内的水银

6、(填“能”或“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他表示的仍然(“是”或“不是” )人体的温度。)3、归纳一下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哪些:例 1: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A. 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C.用酒精灯烘烤D.用医用酒精擦抹例 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为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在把温度计插入热水后应何时读数据?”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甲认为应立即读数; 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读数越准确。请你对此发表评论。(2)粗心的护士小张仅对一支体温计消毒后,就直接用它给几个病人测体温,结果发现均是 39,可是有的病人并不发烧,这可能是什

7、么原因?小张这样做可能引起哪些危害?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 39.5 ,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个人体温都是 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D. 三个人中有至少一人体温是39.5 2如图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3. 上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_。4. 抗击“非典”时,我们经常要测量体温,相信你一定对人体体温及体温计有所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B.液体体温计是利

8、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体温的C. 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要放在沸水中消毒 D. 人体口腔正常温度一定为 375. 下图 1 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 ,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A. 酒精温度计C.水温度计B.乙醚温度计D. 水银温度计课后练习6. 张迪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少量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图2 所示的那样去测 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李明找出了一些错误, 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 ,请你把它挑出来 () .不应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玻璃管内

9、液柱上表面相平,而不应斜视7下图中有 A 、B、C、D 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A:_B:_C:_D:_9、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 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 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 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多少?课后反思课题:熔化和凝固 ( 一)导学目标知识点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固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2、认识熔化和凝固的含义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4、认识熔点,识记冰、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等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导学

10、方法 :实验探究法导学时间: 1 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随着温度的变化, 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2、熔化: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要(吸热或放热 )3、固体可分为和,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但是温度。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温度。课堂导学1、探究萘和石蜡这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加热采用的是法,这样加热的目的是。2、实验记录表格:时间 /min01234567891011萘的温度/萘的状态蜡的温度/ 蜡的状态3、画出萘和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4、分析萘和蜡的熔化过程知道:(1)萘在熔化

11、前,不断,温度;熔化时,不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2)蜡在熔化前,不断,温度;熔化时,不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5、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固体熔化的条件是;6、分析可得出能将固体分为两类:(1)、晶体:,常见的如:(2)、非晶体:,常见的如:7、熔点:,晶体熔化的条件是;非晶体(“有”或“没有” )确定的熔点。8、查看几种物质的熔点 (标准大气压下 ):冰;固态水银;固态酒精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 . 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C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 D 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

12、时不吸热 .2、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A. 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3、小明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列出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填写完整固体分类举例熔化过程是否吸热温度有无熔点晶体非晶体课后练习4、在图 410 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 、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D 、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6某固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固体物

13、质一定是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7、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AB 段物体是态,物体热,温度; BC段是态,物体,温度:CD 段是态,物体,温度; B点物体是态,C 点是态,E 点是态;( 2)物体从第分钟开始熔化,到第分钟熔化完,熔化过程历时分钟;温度()D5648BC40K320246810121416时间(分)(3)该物质是体,熔点是。课后反思课题:熔化和凝固 ( 二)导学目标知识点5、进一步认识熔化;知道什么是凝固;凝固的条件是什么;6、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会画图像7、认识凝固点导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导学时间: 1 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物质从态变成2、

14、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要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也要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凝固的条件是,温度,温度3、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4、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填“相同”或“不相同”) 。,水银的是,酒精的是。课堂导学1、将熔化后的石蜡和萘停止加热,并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观察它的状态,并记录在下表中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萘的温度/萘的状态蜡的温度/ 蜡的状态2、画出萘和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3、分析萘和蜡的凝固过程知道:(1)萘在凝固前,不断,温度;凝固时,不断,温度;(2)蜡在凝固前,不断,温度;凝固时,不断,温度;4、师生共同分析得

15、出液体凝固的条件是晶体在凝固时要热,但是温度,这个温度叫,晶体凝固的条件是非晶体在凝固时的特点是,非晶体凝固点。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1、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有():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熔点 /-391 0641 0831 300-259在 -265 时,氢是固态 .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 水银温度计在 -40时不能使用 .2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1)、物质从 _态变成 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_.(2) 、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 -115时是 _态,在 -120 时是_态.(3)、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

16、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 _热.(4)、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时会 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3该选哪一项?(1)、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C.先熔化后凝固D. 先凝固后熔化(2)、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 年 11 月 20 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 穿越南北半球, 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 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 -25 ,最低气温达 -88.3 .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 这是因为酒精的 ()A. 凝固点较

17、低 B. 凝固点较高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A、 40的水银变成 0的水银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C. (沸点较低D.沸点较高)B 、冰变成水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5、萘的熔点是A、一定是固态80,则80的萘:( B 、一定是液态)C 、一定是固液共存的状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课外练习6、水结成冰的条件是:()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C、水的温度是 0,周围的温度低于0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07、在寒冷的北方,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 )A、酒精的熔点高B、酒精的沸点低C、酒精的凝固点低 D、酒精可染成红色8

18、、水的凝固点是 0,如果把 0的冰放在 0的房间里,则:()A、冰一定会熔化,但不会全变成水B、冰一定不会熔化C、冰可能会熔化也可能不会熔化D、冰将全部熔化9、下列属于熔化的是:()A、糖放在水中逐渐化成了糖水B、露水的形成C、夏天放冰棒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D、冰棒变成糖水10、有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 30的范围内熔化和凝固,将这种材料掺入水泥中制作地板或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课后反思:课题:汽化和液化 ( 一) 序号: 26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汽化以及汽化的两种不同方式;2、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致冷导学方法

19、:实验、分析、比较法导学时间: 1 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汽化:;2、汽化的两种方式:和;3、蒸发:在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4、沸腾:在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5、沸点:各种液体的温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水银的沸点是,酒精的沸点是。课堂导学演示课本实验4.31,并解释这些变化。1、汽化:物质由态变为态,汽化的两种方式是2、沸腾:在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3、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间 /min0123456789温度 /(1)、沸腾前给水加热时,可看到杯壁有,气泡,大小变,加热过程中,沸腾前水的温度,(2)、沸腾时,看到的现象是,要使水持续沸腾,必

20、须,可见液体沸腾的条件是;(3)、沸点:,1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水的沸点高低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不汤手的“开水”从何而来(4) 、查看液体的沸点,记下几种液体的沸点。液体的沸点跟有关。3、蒸发:在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4、讨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2)(3)5、讨论:为什么蒸发能够致冷?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归纳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课堂练习1、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A. 降低了周围的温度;B.降低了人的温度;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赶走了人周围的热气。2、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21、 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剧烈的汽化现象。3. 图中有甲、乙两容器,装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酒精,过了一会儿,则 ()A.甲容器中酒精多B. 乙容器中酒精多C. 两容器中一样多D.无法判断4.A.C.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岸觉得冷,这是因为()水的温度高,空气的温度低B. 空气比水容易传导热量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D. 以上都不对5. 用苯在 1atm 下的沸点是 111,如果在 1atm 时,甲苯的温度是 11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苯沸腾()

22、B. 甲苯不沸腾C. 甲苯继续吸热,则能沸腾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6. 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A. 逐渐升高B. 不变C. 逐渐降低D. 忽高忽低课后练习7. 在烧瓶中装一些刚停止沸腾的水,然后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这时水面上的气压 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可以观察到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了,可见 _液面上方的气压可以使水的沸点降低。8、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 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D.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9、如图,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其中包有湿棉球的示数较低,原因是()A水蒸发放

23、热B水蒸发吸热 C水凝固放热D水凝固吸热10、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 ,这主要是因为 ()A. 油层阻碍汤的热辐射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D. 油层覆盖在汤面 ,阻碍了水的蒸发11、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碗不与锅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A. 会沸腾的慢一点B. 同时沸腾C. 不会沸腾,温度为100D. 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12. 夏天有人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希望牛奶不致很快变质。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A. 毫无意义,因为物体间温度相同时不发生热传递B. 错误,湿毛巾包裹使奶瓶散热困难,牛奶反而要变质C. 正确,湿毛巾中的水分蒸发,要从奶瓶吸收

24、部分热,有降温作用,从而延缓牛奶变质课后反思课题:汽化和液化 ( 二) 序号: 27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气体液化的条件2、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温和压缩体积3、认识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几种白气的认识。导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导学时间: 1 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液化:物质从变为2、液化的条件是:叫液化;3、液化的两种方式:和。课堂导学讨论分析:夏天,小草上的露水是怎么来的?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很快就“出汗”是怎么回事?得出液化的意义1、液化:2、液化的条件是3、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例 1、冬天,从人体的鼻孔呼出的“白气”是而成的;例 2、在在卫生间里洗过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

25、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 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1、有的同学在擦眼镜时先向眼镜“哈气”,使眼镜变得潮湿从而更容易擦干净,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现象,此现象是一个热过程。2、有一种气体打火机,内装燃料是液态的丁烷,通常情况下,丁烷是气体,人们用方法将其变为液态的。3、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 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现象。4、夏天我们吃冰棒时,撕开冰棒包装纸,会发现冰棒冒“白气”,这是由于冰棒周围空气中水蒸

26、气遇冷而形成的,据你的观察,冰棒冒的“白气”是向( 填“上”或“下” ) 的。5.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 _。6、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 , “白气”的构成是 ()A. 水蒸气 B. 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C. 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小冰晶和小水珠的混合课外练习7、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1 吃冰棒解热;2 烧开水时冒“白气” ;3 夏天湿衣服晾干;4 冬天,戴眼睛的人从室外浸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A1 3B2 3C 2 4D1 48. 对锅加热,里面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

27、的“白气”并不明显;如突然止火,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 ,这是因为()A. 沸腾时水不蒸发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高于100C. 止火后水分开始大量蒸发D. 止火后水面上的温度低于100;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气”9、被 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这是因为()A. 开水的温度比水蒸气的温度低;B.水蒸气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C. 开水不易散热;D.水蒸气散热快。10、关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 /min345678910水温/ 9495969798999999(1) 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

28、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_:(2) 请你根据记录数据, 在图 11 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3) 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_。课后反思课题:升华和凝华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特点导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导学时间: 1 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升华:物体由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要热。2、凝华:物体由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要热。课堂导学一、演示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现象:将装有典的试管放入到热水中时,可发现固态碘变为;这是碘发生了现象,再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放入到冷水中时,发现碘蒸气变成了;这是碘发生了现象。二、列举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1、衣柜里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