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_4486_第1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_4486_第2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_4486_第3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_4486_第4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_4486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颐和园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与任务分析颐和园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单元第 18 课,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二、学习者分析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 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 把书读厚, 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反过来,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

2、、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法、 小组合作方法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产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 今天

3、我们要来学习一片新的课文, 在学习之前, 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些风景( ppt出示颐和园风景的图片)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生:颐和园)师板书课题,指导“颐”的书写2、那你们知道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吗?(生:北京西郊。)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相应的补充。(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她就是颐和园。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 ,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那里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和雄伟壮观的建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颐和园,用眼睛作为相机拍摄你所看到的美景吧!3、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

4、情况(主要是生字词的认读)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 隐隐约约堤岸雕刻 狮子姿态不一(二)整体感知1、生字词解决了,我们就拿到了进入颐和园的入场券。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用一个字概括一下颐和园给你留下的印象。(大、美)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的大公园”(板书“美丽的大公园”)2、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课文, 这次老师要点名来读。 (生读) 想一想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在游览颐和园?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ppt 出示相关语句“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 ,“从万寿山

5、下来, 就是昆明湖”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请大家圈出表示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三)欣赏长廊1、现在就让我们追随作者的脚步先一起去看看长廊的美景2、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长廊的?(先写了长廊的什么?再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每一间”“长廊两旁”明白作者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在写长廊)3、看了作者的介绍,你能用一个什么字来赞美一下长廊?(长、美)4、你从哪读出了它的长呢?(“绿漆的柱子, 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 间。”)谁能把这

6、种长的感觉读出来?5、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那种写法好?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 间。这条长廊很长,分成很多间。小结:在这儿作者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描写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用具体的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清楚。 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说明方法,以后大家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说明方法。6、那么, 长廊的美你又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呢?(“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听了他的介绍,长廊的美主要体现在哪? (画、花) 长廊这么美,你

7、能美美的读出来吗?站在这又长又美的长廊上,你的心情如何?(爽、神清气爽)7、刚才我们从文字上欣赏了长廊的美,现在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去欣赏欣赏长廊的美。(ppt出示长廊的图片) 看同学们的表情, 大家都被它的美给陶醉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置身在长廊之中,微风丛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景随步移, 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的眼前,你的感觉如何? (很美、 不禁要发出感叹 )那就带着这种感觉再来美美的读一读(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小结:长廊太美了,正因为如此,1990 年它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四)登万寿山1、游玩了长廊,我们来到了哪里?(万寿山脚下)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3 自

8、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佛香阁、排云殿)这是作者站在哪里看到的?(万寿山脚下) 也就是说作者站在万寿山脚下,从下往上看到了佛香阁和排云殿。你能在书中的插图上指出哪儿是佛香阁,哪儿是排云殿吗?(一生上来指)理由是什么?(你真会读书,文学总是这样奇妙,读着它就能身临其境。)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气势宏伟)那我们就大声的把这种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气势宏伟的美读出来。(生齐读)2、一转眼,我们又登上了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俯瞰整个颐和园那将是怎样的一幅美景呢?请同学们默读第 4 自然段,同桌讨论一下作者站在佛香阁前, 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9、?你觉得哪个方向的风景最美?请说明理由。3、交流:作者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向下望,颐和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4、你觉得哪个方向的风景最美?请同学来读一读。预设:1)“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你和老师的想法一样,老师也最喜欢昆明湖。还有谁最喜欢这里?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

10、吧!ppt 出示“正前面,昆明湖 ”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用一个字来告诉我你们眼里的昆明湖是什么样的吗? (静、美)你从哪句话中体会出来的?(指导读 “慢慢地”“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将“滑”字换成“划”字行吗,为什么?“划”可组什么词(划船)运动会中有一项比赛,就是划船,要想取胜,就得怎么办?(用力,要用力,水面上就要留下痕迹) “滑”可组什么词?(滑冰)滑冰在哪滑?(冰面上、光滑的水泥面上)现在游船在水面上滑过,说明什么?(昆明湖很静)作者这个字用的多好呀。要想不留痕迹,就得怎么滑?(慢慢地、轻轻地),“滑”字还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用文中的话说就是“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

11、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我们感觉到昆明湖这么静这么美,作者是用两个什么句子来描写的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作者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作者把平静的昆明湖比喻成镜子,把碧绿的湖水比喻成一块透明的碧玉,多么富有想象力啊!作者用了两个比喻句使我们形象的感受到了昆明湖的静和美,那你们想不想把他积累下来,请大家用用波浪线把这两句划出来。同学们,昆明湖这么静, 这么绿,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描写昆明湖的句子,让昆明湖的静和绿流进自己的心里! (生齐读)2)“向东远眺, 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为什么喜欢这里呢? (因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让我感到城楼很神秘

12、)3)“葱郁的树丛, 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为什么这里吸引了你呢? (提醒学生注意黄色、绿色、朱红等表示颜色的词语,体现了皇家园林的古色古香和宏伟气势)5、颐和园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啊!作者在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的时候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写树丛、屋顶、宫墙,重点描写颜色,突出其美写昆明湖,用比喻和反衬突出它的静和绿写远处的城楼和白塔,突出它的古老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用不同的方法写出了这些景物的美, 并且运用了比喻, 使这些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这些词语说明了写景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近到远)来写,这样读者读起来也会清楚明白。(五)游昆明湖1

13、、“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堤岸、石桥、垂柳、小岛十七孔桥 ) 这里作者重点是在写什么景物?(十七孔桥) 文中是怎么写十七孔桥的?(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 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3、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有十七个桥洞,上百根石柱,很多的小狮子)也就是说桥洞多、石柱多、小狮子多,而且还姿态不一。这么多的小狮子都有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些什么姿态呢?想象一下,它们都在干什么呢?用“有的 有的 ”连起来。4、这

14、些小狮子太可爱了,你喜欢它们吗?那就把你对它的喜欢读出来。(生读) 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你是在五米之外看它, 想不想走近它?那就跟着老师的摄像机走到它跟前。 (ppt出示相关图片)这次我们走到了它的跟前,你都想干什么?(抚摸它、在它旁边照张相)在它旁边照张相,要留作纪念,可见你很喜欢它。那就把你的喜欢和它的可爱读出来吧。(六)总结全文1、颐和园的美景只有这几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2、是啊,颐和园处处有美景,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请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最后一段,课文第一段说“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中间分别

15、为我们介绍了颐和园的几处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 ,最后一段说“颐和园的美景说不尽” ,你觉得课文的结构是什么?(总分总)请同学来说一说,之后再同桌互说。3、课文第一段在说颐和园的美,最后一段也是在说它的美,作者这是采用的哪种写作方法呢?(首尾呼应)4、作者在游览颐和园时,是按照怎样的路线游览的呢?(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像这种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写出所看到的景物, 叫做移步换景, 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请同学来回忆一下写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分别是如何写的, 以后同学们再跟爸爸妈妈出去游览的时候,想写一篇游记,可以采用移步换景这种写法。(七)拓展升华1、颐和园这么美,课文也写得这么美,大家想不想再次去颐和园里看看啊?走,一起去看看吧!( ppt 出示颐和园的图片)2、从大家的神情上看,都被颐和园的美景给陶醉了。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也很多,来说一说吧!这节课你都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