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公立普惠性幼儿园通用幼教教师课程教学指南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大全10篇_第1页
2021年公立普惠性幼儿园通用幼教教师课程教学指南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大全10篇_第2页
2021年公立普惠性幼儿园通用幼教教师课程教学指南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大全10篇_第3页
2021年公立普惠性幼儿园通用幼教教师课程教学指南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大全10篇_第4页
2021年公立普惠性幼儿园通用幼教教师课程教学指南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大全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大全10篇这是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大全10篇,适合幼儿园教师使用,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第1篇盖子怎么开活动目标:1.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盖子,并用语言简单的表述出来。2.乐意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1.各种不同的带盖的瓶子和盒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2.易拉罐旺仔奶一瓶、薯片一盒。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观察各种各样的瓶子和盒子。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漂亮的瓶子和盒子,请你们轻轻地走过来,挑一个你喜欢的,然后回到座位上。"2.先不要打开,看看你手里的瓶子是什么样子的?(可

2、以从形状、颜色等方面说说)二、请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盖子,并用语言简单表述。1.幼儿尝试打开盖子。"这些瓶子和盒子虽然形状、颜色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盖子。你们能打开这些盖子吗?让我们来动手试试吧。"(幼儿操作,老师巡回观察指导)2.结合动作示范讲解开盖子的方法。"你是怎么打开盖子的?"幼儿边做动作边说,并请打开盖子方法相同的幼儿一起学做动作。3.交换盒子,体验多种打开盖子的方法。"刚才,小朋友用拧、拔、掰、按等方法打开了自己的瓶盖子,现在请你们与旁边的小朋友换一换,试试看你能打开其它的盖子吗?"(幼儿操作)三、拓展

3、丰富经验。1.(出示易拉罐旺仔奶)"老师这儿还藏着宝贝呢,你们看这是什么?这个盖子怎么打开呢?"幼儿操作并小结,手指钩住拉环,用力拉。(出示盒装薯片)"这是什么?这个盖子怎么开呢?"先掰开上面的盖子,然后再撕开纸。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盖子,它们的打开方法是不同的,小朋友回家后再找一找,然后来告诉大家,好吗?教学反思: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

4、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第2篇人工降雨【教学目标】1、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2、创造下雨情景,感受想象创造的乐趣。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教学准备】1、提供一些供幼儿制造雨的材料,如可乐瓶,有孔的瓶盖,吸管,树叶,海绵等,分类放在材料筐内。2、准备几盆清水放置在室外。【教学过程】一、说说我认识的雨。1、小朋友,你们看到过下雨吗?你们看到的雨是从哪里来的?2、下大雨时是怎么样的?什么声音?(哗哗哗)3、下小雨时是怎么样的?什么声音?(淅

5、沥沥)可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4、你知道雨有什么用吗?二、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降雨师”,我们也来下一场雨吧。1、参观材料。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请你用小眼睛仔细看一下。(1)幼儿参观(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材料,教师根据幼儿说的,逐一出示材料。2、引导幼儿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把水变成雨吗?教师提出操作要求:选你喜欢的材料找一块空地进行尝试,注意不要将水弄到自己的身上或别的小朋友身上。幼儿自由探索。(1)乐瓶降雨:在可乐瓶内灌些水,拧上有孔的瓶盖,向地上喷射雨。(2)管小雨:吸管蘸上水,向空中甩一甩,下小雨了。(3)海绵雨:将海绵吸饱水,一挤,下雨了。(4)树叶雨

6、:用树叶兜水,向空中撒雨。(5)牙刷雨:用牙刷蘸点水,向空中甩一甩,下雨了。(6)小手来降雨:舀一把水洒洒是小雨,捧一捧水淋下来是大雨。3、请幼儿分享自己是怎么样人工降雨的,演示降雨的方法。三、给花草树木下场雨。师:花草和大树渴了,请为他们下场雨吧。请幼儿选择一种或几种材料,给花草树木下下雨。教学反思: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

7、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第3篇小鸡和小鸭设计意图: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小鸡和小鸭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动物,所以我选择了科学活动小鸡和小鸭。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在喜欢小鸡小鸭的基础上,了解其特点的生活习性,并通过模仿、操作,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得到熏陶。活动目标:1、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小鸭的主要特征。2、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3、教育幼儿热爱小动物,与它们友好相处。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活动重点难点:活

8、动重点: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活动难点: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活动准备:1、音乐小鸡和小鸭2、小鸡和小鸭的家各一个3、鸭妈妈与鸡妈妈标识各一个4、小鸡小鸭图片各一张5、小鸡小鸭的实物图片若干6、小鸭和小鸡的头饰若干活动过程:一、音乐导入师播放小鸡和小鸭的音乐,提问幼儿刚才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小动物?幼;小鸡和小鸭二、初步认识小鸡、小鸭的外形师:小鸭、小鸡玩得正开心,忘记回家。天快黑了,它们的妈妈急坏了,我们一起来把他们送回家,好么?(出示图标和房子)师:哪个是小鸡的家,哪个是小鸭子的家?(让幼儿来回答)师:我们先来瞧瞧小鸡长什么样子?(让幼

9、儿从头至尾观察)幼:尖尖的嘴巴、短短的脖子、尖尖的爪子(把它送回家)师:请你学着小鸡的声音把小鸡送回家(叽叽叽)师:我们再来瞧瞧小鸭子长什么样子?幼:扁扁的嘴巴、长长的脖子、扁扁的脚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小鸭子的脚趾中间有肉连着,连着的这个东西叫做脚蹼。小鸭子是靠它才能划水的。师:小鸡、小鸭都饿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你知道他们都喜欢吃什么食物么?幼:小米、虫子;小鱼和小虾(出示食物图片让幼儿粘贴)三、比较小鸡小鸭的不同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鸡和小鸭,他们长得有什么不同?我们再把他们请出来,请你仔细看看他们哪里长得不一样?幼:从头至尾一一对比,说出不同(并用身体来模仿小鸭走路)幼:

10、模仿小鸡的叫声与小鸭的叫声(本领的不同)四、通过游戏结束活动师小结:小朋友学得可真像,小鸡、小鸭它们实在太可爱了,我们一定要爱护、关心他们,现在老是给你们准备了头饰,我们和小鸡,小鸭一起去草地上找食物吧!活动反思:今天实施了小鸡和小鸭这一节科学课。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似乎都意犹未尽,连上卫生间都学着小鸡小鸭走着去,煞是可爱!这一现象也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节课,希望发现其中的亮点找出其中的缺点,取长补短,下一次活动开展的更好!这节课开始我是以谈话的形式展开的,首先从小朋友的穿着颜色说起,重点说了黄颜色为下面的内容作了铺垫。然后以猜谜语的方式引起幼儿兴趣和探索欲望。“有种小动物,黄黄的羽毛”谜语刚

11、提出,小朋友就纷纷举起小手了。笑笑说是小狗;一凡说是大老;涵涵说是豹,陆言说是狮子,梦梦说是长颈鹿,浩浩说是螃蟹,还有许多小朋友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在小朋友兴趣高昂的时候,我故作有点小失望的样子说:“这只小动物是小小的喔,很可爱”说在我慢慢的做着动作,“是小鸡,还有小鸭!“震耳的声音齐齐的响起,我瞪大眼睛很惊讶的看着他们,惹来了孩子们天真自豪的一阵欢笑。接下来我就请小朋友说说小鸡,小鸭的大概外形特征,然后出示图片系统的讲述活动内容。感觉小朋友掌握的差不多时,我们开展了小组的表演比赛。请每一组小朋友站起了边说边表演小鸡和小鸭的外形特征,本领和说话等。别看他们年龄小,但是好胜心却丝毫不小。比赛进行

12、的很激烈,氛围也很浓厚,时而又阵阵鼓掌声和欢笑声。通过这样的形式,也带动了一些平时比较沉默比较内向的孩子,使小朋友不但不都参与了本次活动,而且也加深了课堂内容的印象,相辅相成,效果非常好!第4篇可爱的牛宝宝活动目标:了解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活动准备:黄牛、水牛、奶牛的挂图或课件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并了解其外形特征。(1)师:你认识哪种牛?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2)总结:教师带领幼儿逐一总结黄牛、水牛和奶牛

13、的外形特征。2.了解牛的生活习性。(1)牛喜欢吃什么?牛的嘴为什么一直在动?小结:牛吃草时先把草吞到胃里,休息时,再将草叶到嘴里嚼,嚼碎后再送到胃里消化、吸收。(2)牛住在哪里?水牛为什么喜欢泡在水里?小结:黄牛和奶牛生活在农村和草原,人饲养后为它建了牛棚,它就住在牛棚或牛奶场里;水牛在下地耕田后很热,所以喜欢泡在水里,这样可以凉快一些。3.理解牛的作用及与人们的关系。(1)黄牛、水牛的力气很大,所以可以帮助人们干活。(2)小朋友知道奶牛有什么作用吗?小结:我们喝的牛奶、酸奶、奶制品都是奶牛的功劳。牛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还能帮人们干活。我们应该保护它们。教学反思:注重活动

14、形式的操作性,包括讲述动手、观察、总结,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充分的“动”起来,老师只作引导者,提出一些问题,做一些简单的评价,使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第5篇树叶活动目标:1、能用自己的方法给树叶分类。2、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3、感知树叶的大小,能够正确区分树叶的大小。4、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活动准备:1、各种各样树叶数份。2、每人两个篓子。3、集体记录表一张。活动过程:一、提出问题:1、这是什么?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学习词:枯叶、绿叶)3、猜一猜,叶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水?(1)、介绍记录

15、表,教师交待如何记录。(2)、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二、幼儿进行实验,探索绿叶里的水。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2、幼儿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三、幼儿交流:1、你发现了什么?2、为什么绿叶里有水,枯叶里没有水?3、师生共同总结。教学反思:活动中通过游戏化的情境,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通过教师和幼儿互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孩子一同发现观察、经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6篇厉害的舌头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舌头的外形特点和构造。2、让幼儿在尝试、比较、讨论中了解舌头的三大作用。3、引导幼儿认识在生活中该怎样保护

16、自己的舌头。4、发展幼儿的味觉感官,培养探索自身奥秘的兴趣。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活动准备:1、每人镜子一面,调味品一份(包括酸、甜、苦、辣、咸),吸管一根。2、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导入,引出主题1、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舌发出声音。2、提问:是谁帮助我们发出这些有趣的声音?认识舌头各部分的名称及部位1、师:对了,是我们的舌头,你有没有仔细的观察过它?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面镜子,请你仔细地观察一下自己的舌头,看看它的上面、下面有什么。2、幼儿边观察边发言。3、教师把自己的手当作舌头演示,幼儿认识各部分名称:舌头后面连着喉咙的部分叫“舌根”,舌根的前面部分叫“舌体

17、”,舌体的最前面叫“舌尖”,舌体的上面叫“舌背”,舌背上有舌乳头、舌苔,舌体的下面叫“舌腹”,舌腹上有舌系带、血管和突起。4、师:刚才小朋友说得真好,小舌头自己还想介绍一下自己,我们一起来听听它说什么。(看多媒体软件)了解舌头的作用1、幼儿和教师试试舌头不动,还能不能说话。2、师:舌头除了能帮助我们说话,还有什么作用?(幼儿讨论)3、幼儿用吸管品尝各种调味品。品尝后教师提问:你尝到了什么味道?是谁帮助你知道这些味道的?舌头为什么能尝出各种味道呢?(教师:因为舌背上有许多小小的味蕾,这些味蕾对味道特别敏感。)什么地方的味蕾对什么味道反映最灵敏?(看多媒体介绍。)4、幼儿和同伴互看,比较舌头的异同

18、。教师指导并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舌苔会特别重?(教师:因为舌头是反映身体状况的一个标志。)5、教师:我们的舌头不仅能帮助我们说话、品尝味道,还能反映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舌头的作用真大。讨论如何保护舌头1、师:如果舌头生病了或受伤了,我们一定会觉得很痛苦,那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舌头呢?2、幼儿讨论。3、师生共同小结:舌头最怕刺激性强的食物,我们以后吃东西时要小心,不要吃太辣、太烫或太冷的东西,也不要吃得太快,不能边吃边说,以免咬着舌头,还要注意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增强营养,保持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让小细菌无法生长。活动延伸:1、智力抢答,教师出有关舌头的知识题,幼儿抢答。2、

19、回家找资料查查动物的舌头是不是跟人类长得一样,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教学反思: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第7篇泡泡从哪里来活动目标:1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材料,大胆尝试制作泡泡水,体验探索的乐趣。2愿意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的发现。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

20、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活动准备:幼儿自带的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洗衣粉、吸管、带小孔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等。活动过程:1、交流经验,回忆从孩子们对吹泡泡特别感兴趣入题,询问小朋友还找到了哪些会变泡泡的东西,并请他们跟好朋友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带来的材料。2分类介绍,经验丰富(1)请小朋友向大家介绍各自带来的材料,说说他是怎么知道这种材料可以制泡泡水的。(2)由于小朋友带的材料可能有重复,无需一一介绍,当介绍到某种较普遍的材料时(如沐浴露),可以问问还有谁也带了这种材料,带的是什么牌子的,等等。3、运用经验,积累探索(1)在探索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对材料作简单介绍。师:今天我们

21、就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做泡泡好吗?戚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杯子、盖子上带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篮里也有各种不同的材料,你们也可以选择。(2)孩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问题a观察孩子们使用材料的情况;b及时根据孩子们的探索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c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泡泡,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d发现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时,及时让其他幼儿分享这些信息。4、交流分享,体验快乐(1)当有的幼儿制作出泡泡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和同伴、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经验。(2)和孩子们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在于幼儿玩得还不是那么尽兴,考虑到时间关系,教师只好在幼儿兴趣

22、点最高时,终止了游戏,进行小结本次探索活动。通过这点,让我认识到,不要一味的遵循原则,有时候可根据孩子实际课堂情况做以灵活多变的调整,这样又会起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第8篇动物的尾巴【设计意图】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喜欢和动物们交朋友。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在喜欢动物的基础上,探索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了解它们的尾巴的作用,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欲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贯穿其中,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活动目标】1、知道不同的动物尾巴形状不同,并初步感知尾巴的功能。2、在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和谈论的能力。3、

23、激发幼儿对尾巴的兴趣。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活动准备】物质准备:课件,背景图,动物图片若干。经验准备:有去动物园参观小动物的经历。【活动过程】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师: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树林里玩一玩,你们愿意吗?看,真漂亮呀,树林里有些什么呀?二观察尾巴、感知不同。1、捉迷藏:感知金鱼、马尾巴形状的不同。2、用分别先出示松鼠、孔雀身体的方法说说尾巴形状。3、小结:尾巴长在身体的后面,不同的动物尾巴不同。三操作游戏、巩固知识。1、操作要求:看一看,说一说,贴一贴。2、幼儿操作。3、小结:你们真棒,帮这些小动物们都找到了尾巴,小动物说要谢谢你们,小朋友,谢谢你

24、们!四儿歌渗透、了解作用。1、让幼儿试述4种动物的尾巴的功能。2、老师通过儿歌的形式来说一说这4种动物尾巴的功能。3、小结:原来小动物不仅长着漂亮的尾巴,而且这些尾巴用处还真不小啊!4、通过儿歌尾巴的用处加深幼儿对尾巴作用的了解。五延伸活动、拓展经验。教学反思:这节课形象直观,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很高,课件运用的恰当,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9篇谁的脚印活动目标:1、认识几种有特征的动物脚丫。2、让幼儿感受一下用脚夹东西的感觉。3、让幼儿练习在不同脚印拼摆的小路上行走,初步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4、了解小脚的特点和功能。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25、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了解小脚的特点和用途。活动难点:能够用小脚夹住物体,并且能了解一些关于穿袜子、穿鞋子与脚有关的动作。活动准备:1、初步了解小脚的形状。2、图片,(各种动物小脚)。3、足够的小玩具。4、一条小脚铺成的道路。活动过程:一、回顾上节课老师所讲的关于小手的作用。老师:小朋友们,上次我们讲了小手的很多作用,我们可以用小手做很多事情,哪些小朋友还记得呢?小朋友们:小手可以用来刷牙,穿衣服,吃东西。二、引入活动,认识小动物的小脚。1、先浏览下不同小动物的图片和它们的脚印。老师:小朋友们,我们先来看下图片上面有哪些动物呢?小朋友们:马、公鸡、鸭还有狗。老师:小朋友们真棒,那我们现在来找

26、找这些小脚丫分别是属于哪个小动物的呢?那么,小朋友们,我们的小脚丫有什么用处呢?小朋友们:可以走路。2、观察自己的小脚。老师:来,我们看看我们的小脚和小动物的长得一不一样呢?那我们现在来看看自己的小脚吧,请你脱一只小脚上得袜子。把它藏在自己的鞋子里。小朋友们:不一样。老师:那我们的小脚长什么样呢,有五个脚趾,大脚趾最大,就和我们的小手的大拇指一样,是最大的。后面的脚趾是不是越来越小呢。小朋友们:是的。老师:那我们的小脚和小手分别有哪些作用呢?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等会小朋友们再告诉老师,好不好?小朋友们:小手可以穿衣服。小脚可以走路,跳。2、走小脚铺成的小路。老师:接下来呢,我们的小脚很调皮,它东

27、一个西一个的在小路上,我们呢就要按着脚印把这条小路走完,知道了么?小朋友们:知道了。教学反思:这次的教学活动虽然是第一次正式接触,所以即使已经上过了几节体育课,和小朋友虽已有些了解,不过还是有些紧张的,毕竟这是比较正式的教小朋友学习新知识的课,不过最终还是顺利地完成。这次的教学活动在准备前,我吸取上几次的经验,这次特地将教学内容分成了几个层次,先由观察不同动物的不同脚印切入,先让小朋友了解一些关于脚丫的基本概念。然后我再通过让小朋友自己观察自己的脚丫,得出一些他们所知的关于脚丫的知识,然后再通过我的讲解,让小朋友们基本知道小手与小脚的分别。第10篇好吃的花生【活动目标】1、让感知花生的特征。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2、探索剥花生的方法。3、体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并懂得好朋友分享东西。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活动准备】花生若干、盘子若干,空桶若干。各种积木。配班老师分发材料,以及辅助教学,保育员组织纪律以及安全。【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