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分析与研究_第1页
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分析与研究_第2页
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分析与研究_第3页
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分析与研究_第4页
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分析与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分析与研究常德市鼎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湖南常德415101【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新牛儿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我院儿科收治的新牛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50例败血症患儿中有41例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发牛率约82.0%;痊愈33 例,好转14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结论:脑脊液检测可以尽早准确判 定新牛儿败血症是否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经确诊的新牛儿化脓性脑膜炎应及时给 予有效治疗,尽量避免因治疗不当引发并发症给患儿带来的严重伤害。【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新牛儿败血症与化脓性脑膜炎是新牛儿期严重的感染性疾

2、病,其发病率、 病死率均较高,是新牛儿期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主要与新牛儿皮肤黏膜防御能 力薄弱,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未发育成熟,机体的牛理调节功能尚不完 善有关。新牛儿发牛化脓性脑膜炎后常缺乏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故早期 诊断困难,目前是否将腰椎穿刺取得脑脊液方法作为鉴定败血症患儿并发化脓性 脑膜炎的常规检查仍存在较多争论。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 膜炎的情况,木文对我院儿科收治的新牛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的住院部儿科确诊为败血症 患儿50例。其中势婴28例,女婴22例,

3、胎龄均在3045周,入院时间在530do1.2诊断标准败血症诊断标准:据2003年昆明全国新生儿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 血症诊疗方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日龄≤7天发病者为早发型败血症(eos), 日龄7天发病者为晚发型败血症(los) 2。化脓性脑膜炎诊断标准:按实用 新生儿学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儿入院时均取血查血常规、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普通血培养。血培养采血部位均为头皮 静脉,一旦诊断败血症常规行腰椎穿刺,明确有无化脓性脑膜。1.3治疗方法早期、足量、联用抗生素,选用透过血脑屏障好的抗生素,疗程一定要 足。初次常用:大剂量青霉素每天406

4、0万u/kg, 1次/8h,联合头孑包曲松钠每 天100 mg/kg, 1次/12h或头孑包他卩定每天100mg/kg, 1次/12h,疗程26周, 培养阳性者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并根据细菌种类选择合适的疗程。 其中37例应用人血免疫球蛋白,每次lg/kg,联用2天。必要吋进行降颅压、 镇静、退热、止惊等对症处理和加强支持疗法。2结果2.1患儿临床表现50例患儿中,伴有局部感染灶者28例(56.0%);呼吸道感染者10例 (20.0%);脐部感染者7例(14.0%);皮肤感染者4例(8.0%);肠道感染者3 例(6.0%)o早发型败血症者20例(40.0%),晚发型败血症者30例(6

5、0.0%)。 见表lo2.2实验室检查2.2.1 血常规白细胞(wbc)计数:wbc增多者(>20&times;109/l或日龄&le;3d者 >25&times;109/l)32 例(64.0%), wbc 减少者(<5&times;109/l)6 例(12.0%), 520&times;109/l 者 12 例(24.0%)。中性粒细胞比率>60%者 28 例(56.0%)。 血红蛋白(hgb) <145 g/l 者 26 例(55.0%)。血小板(bpc) &le;100&times;109/l 32

6、例(64.0%), (100300) &times;109/l 者 11 例(22.0%), > 300&times;109/l 者 7 例(14.0%)。2.2.2 hs-crp39例10mg/l为阳性,阳性率78.0%o2.2.3 pct48例2 ng/ml为阳性,阳性率96.0%。2.2.4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50例患儿中,脑脊液外观呈清亮32例(64.0%)、微混或混浊18例 (36.0%); wbc20&times;106/ll0 例(20.0%), (20100) &times;106/l 23 例(46.0%), (1001000) &

7、times;106/l 12 例(24.0%), 1 000&times;106/l 5 例(10.0% ),其中中性粒细胞比率60%者47例(94.0% )。蛋白定量:均0.4 g/l, 糖定量v2.0 mmol/l 16例(32.0%),氯化物定量基本正常,确诊化脓性脑膜炎 41例,发生率约82.0%。2.2.5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首次血培养50例,阳性37例,阴性13例(按非血培养依据诊断),阳 性率74.0%o具体菌株分布及药敏试验见表2。37例阳性病例中经临床治疗:周 后第2次血细菌培养30例,治愈转阴者21例,仍阳性者9例,其中9例金黄 色葡萄球菌败血症2次培养仍有金

8、葡菌生长者3例,14例大肠埃希菌2次培养 仍有人肠埃希菌生长者3例,肺炎双球菌2例2次培养转化为表皮葡萄球菌。9 例2次培养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者经临床治疗4周后第3次血细菌培养均 转阴。2.3转归50例患儿痊愈33例,好转14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3讨论新生儿皮肤黏膜防御能力薄弱,与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未发育成熟,机体的生理调节功能尚不完善有关。据统计分析,败血症患儿中约20% 30%合并化脑。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滞产和胎膜早破、院内感染以及严重的 并发症、合并症等是新生儿败血症和/或化脑的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重要危险 因素3。尤其是早产儿较薄的皮肤角化层,在经产妇阴道分娩

9、的过程中,阴道 菌群定植于早产儿不成熟的皮肤,加上保育箱较高的湿度,使定植于早产儿皮肤 上的阴道菌群成为早发型败血症的元凶4。有文献报道:低出生体重儿以及 中心静脉置管、胃肠外营养、窒息、住院时间过长等因素均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特别要重视的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临床表现为面色欠佳、哭声微弱、 不哭、吸吮少、黄疸、体温低或发热,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及体征。由于其前囱、 颅缝未闭,对颅内压增高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因而疾病早期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不 明显,也很少出现脑膜刺激征,故早期往往不易诊断。即使到了极期由于新生儿 抽搐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咀嚼、眨眼、划拳、蹬腿样动作伴有啼哭,亦容易误 诊。本研究

10、显示黄疸、发热、呕吐、反应差仍是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症状, 虽然新生儿败血症的检测手段越来越多,但血培养阳性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其 他非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scrp、pct可作为参 考,其中以血小板计数减少及pct增高较其他指标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新 生儿败血症早发型病原菌以大肠杆菌等g 杆菌为主,常有母亲垂直传播引起, 晚发型由水平传播引起,病原菌以葡萄球菌、机会致病菌为主。本研究血培养以 g 杆菌为主,经验用药时多选用第三代头泡菌素,特别是头孑包曲松钠,因其具 有广谱、高效、半衰期长、使用方便等优点,如疗效不佳,需考虑病原菌的耐药 性,对产生超广谱内酰胺酶(

11、esbls)的病原菌,可选用美罗培兰。而g+球菌中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为主,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有很高的耐药 率,现临床多选用苯畔西林和万古霉素。早产儿一旦诊断败血症常规行腰椎穿刺 进行脑脊液检查是非常必要的。有研究提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极易并发化脑,一旦出现意识障碍、 眼部异常、可疑颅内压增高征或惊厥者均应立即作脑脊液检查。化脑的确诊有赖 于对脑脊液常规生化的判断,脑脊液培养的阳性率不高,考虑与抽取脑脊液前应 用过抗生素有关。确诊化脑后早期应用敏感透过血脑屏障好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应用人血免疫球蛋白,合理降颅压、镇静、退热、止惊等处理可减少并发症,降 低病死率。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 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3, 41: 897-899.2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23-125.3 金汉珍,黄德琨,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4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