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五年制生理学大纲_第1页
临床医学五年制生理学大纲_第2页
临床医学五年制生理学大纲_第3页
临床医学五年制生理学大纲_第4页
临床医学五年制生理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临床医学五年制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一、课程简介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统 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特别是各个器官、细胞的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整体,人体各个部分的功能活动是如何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如何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因此,人体生理学一直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最基础和重要的学科。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生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理论,并为他们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The goal of Physiol

2、ogy is to explai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ife. In human physiology, we concerned with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the human body that make it a living being. It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ba

3、sic and important courses in medicine. The teaching purpose of this lecture is to mak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physiology and establish a good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medical courses. 二、基本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细胞的功能,血液循环、呼吸系统、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尿的生成、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系统性的理论

4、学习中,结合外语原版教科书或外语文献学习相关的术语。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掌握”,要求在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熟记的基础上,能熟练地分析一些典型的临床病例,并能脱离书本进行简明扼要的口头与书面叙述;第二级为“熟悉”,要求理解并记住所学的内容提要;第三级为“了解”,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 三、教学方法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整个教学从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出发,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础与临床的联系,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并重的模式,力求使学生在掌握基础概念和理论的同时,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分析一些临床疾病,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建议教材朱大年主编

5、,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2008年 五、参考书目1姚泰主编,生理学(八年制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2. Guyton主编,Text 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六、主要参考网址12. 七、本大纲的编写基础和适用对象及考核方法本大纲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五年制规划教材内容进行编写,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附:考核考试方式授课方式考核方式课堂讲授期末卷面考(占总评比例  70% ) 期中卷面考(占总评比例   0 

6、0;) 平时测验(占总评比例  15%  ) 课堂提问(占总评比例  10%  ) 其它(占总评比例  5%  ) 八、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数为理论课77学时,每学时40分钟,具体分配如下:讲课内容学时数绪论1细胞的基本功能11血液循环16呼吸7消化和吸收6能量代谢和体温3尿的生成和排出8感觉器官的功能6神经系统的功能14内分泌5总计77  第一章 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1. 内环境2.

7、0;稳态3. 正、负反馈的定义和意义二、熟悉1. 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和特点2. 反射和反射弧3. 旁分泌、神经分泌4. 体液的组成5. 前馈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一、掌握1. 细胞膜的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功能:2. 钠泵的生理意义;3. 第二信使的概念和几种常见第二信使;4. 静息电位的定义、产生机制;5. 动作电位的定义、特点、神经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和动作电位的传播;6. 刺激和兴奋的关系:阈刺激、阈电

8、位的概念、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7. 组织兴奋性的变化8. 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9. 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和过程二、熟悉1. 细胞膜的组成;2. 出胞和入胞式物质转运;3. 局部电位的特点;4.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三、了解1. 跨膜信号传导系统的类型和基本过程2. 横纹肌收缩的基本过程和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3. 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和神经支配。 第四章 血液循环【目的要求】一、掌握1. 工作细胞静息电位的概念和产生机制2. 工作

9、细胞和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的分期和形成机制;       3.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       4. 影响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因素       5. 心肌细胞收缩的特点;       6. 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各期特点  &

10、#160;    7.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8. 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脏收缩功能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9. 心泵功能贮备;       10. 动脉血压的概念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1. 组织液

11、生成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12. 血管的神经支配;       13.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功能的调节机理;       14. 心血管中枢的位置;       15. 压力感受形反射的过程的意义;16. 血管升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

12、上腺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二、熟悉1. 体表心电图的特点和各波形的意义;       2. 心房收缩对心脏泵血的作用;       3. 心音的概念、分类和意义;       4. 静脉血压与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5. 微循环的构成和意义; 

13、0;     6.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7.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8. 其它激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9. 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及调节;10. 脑循环的特点、脑血流量的调节;三、了解1. 搏功的概念2. 脉搏波的概念和特点:       3. 淋巴回流的作用;4. 局部血流量的调节机制;       5

14、. 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6. 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7. 肺循环的特点及血流量的调节;8. 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9. 血一脑脊液屏障和血一脑屏障;第五章 呼吸【目的要求】一、掌握1. 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及形式、肺内压及其呼吸周期中的变化、胸膜腔内压及其形成和意义;2. 肺弹性阻力的来源以及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3. 时间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及其生理意义;4. 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差异;5. 肺换气

15、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通气/血流比6. 氧解离曲线及相关概念;7.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8. 波尔效应和何尔登效应的意义;9. 血液中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二、熟悉1. 比顺应性;2. 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3. 非弹性阻力中气道阻力及其影响因素;4. 肺通气功能的指标;5.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6.  Hb与O2结合的特征;7. CO2的运输形式和CO2解离曲线;8. 呼吸中枢的部位和呼吸节律的形成;9. 肺牵张的反射性调节三、了解1. 呼吸

16、功;2. 影响气体扩散的因素;    3. 肺扩散容量;4. 组织换气;5. 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目的要求】一、掌握1. 蠕动的定义和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2. 胃液的成分和功能3.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4. 体液因素对胃液分泌的调节5. 胰液的成分、功能和分泌的调节6. 胆汁的成分、功能和分泌的调节7. 分节运动的定义及生理意义二、熟悉1. 消化道

17、平滑肌的生理特性2. 消化道的神经支配的特点3. 胃的运动形式及其控制4. 胃排空及影响胃排空的因素5. 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的运动形式6. 糖、蛋白质和脂肪在小肠中的吸收方式三、了解1.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2. 消化器官功能活动的激素调节;3. 唾液的成分、作用及其调节4. 咀嚼与吞咽的过程与神经反射5. 呕吐及生理意义6. 消化间期胃的运动形式7. 消化间期小肠的运动形式8. 回盲括约肌的功能9. 大肠液分泌;10. 

18、;大肠的运动和排便11. 吸收的途径和机制12. 水和无机盐离子在小肠中的吸收过程和影响因素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目的要求】一、掌握1. 能量代谢及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等相关概念2.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3. 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及临床意义4. 机体产热器官和产热活动的调节5. 蒸发散热的类型和意义6. 体温调节的温度感受器、调节中枢和调定点学说二、熟悉1. ATP在机体能量代谢中的地位2. 体温的分类和体温的正常波动与影响因素3. 机体散热的基本途径4. 循环系

19、统在散热中的作用三、了解1. 机体能量的来源2. 能量代谢测定的方法3. 体温调节的两种类型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目的要求】一、掌握1. 滤过膜的结构和功能2. 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的概念3. 有效滤过压与滤过平衡4.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5. Na+ 、Cl - 及水的在肾小管各段的重吸收6. HCO3- 的重吸收与H+ 的分泌7. 葡萄糖的重吸收8. 尿生成中肾内自身调节机制9. 抗利尿激素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

20、系统对尿生成的调节二、熟悉1. 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自身和神经体液调节2. 球旁器的组成和功能3. K+ 的重吸收与分泌4. NH3的分泌及功能5. 尿液的浓缩与直小血管的作用6. 清除率及测定清除率的意义三、了解1. 肾单位的结构2. 重吸收与分泌的概念以及几种转运方式3. Ca的重吸收和分泌4. 尿液的稀释5. 肾交感神经对尿生成的调节作用6. 心房钠尿肽的作用7. 自由水清除率8. 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9. 排尿反射10. 排尿异常第九章 感

21、觉器官的功能【目的要求】一、掌握1. 眼视近物时的调节2.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3. 内耳基底摸的振动和行波理论二、熟悉1. 感受器的定义,及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 简化眼与眼内光线的折射3. 眼的折光能力和调节能力的异常4.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其代谢5. 与视觉有关的其它现象视敏度、视野、明适应和暗适应6. 中耳的功能7. 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8. 前庭反应和眼震颤三、了解1. 眼的结构与光学特性2. 视网膜的结构3. 视锥系统的换能和

22、颜色视觉4. 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和感受器电位的产生;5. 外耳的结构与功能6.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7. 耳蜗的结构8. 毛细胞兴奋与感受器电位9. 耳蜗的生物电现象,听神经动作电位10. 本体感觉的感受器与功能11. 触-压觉、痛温觉感受器的特点12. 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一般性质13. 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性质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目的要求】一、掌握1. 突触传递过程2. 突触后电位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3. 乙酰胆碱及其受体系统的分布、分类和

23、功能4.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系统5. 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组成和功能6.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在维持觉醒中的作用。7. 牵张反射分类,感受器,功能8. 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9.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功能特征二、熟悉1. 神经纤维的传导特征和神经元的营养性作用2. 非定向突触传递3. 受体的概念、分类和受体的调节4. 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系统5. 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6. 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7. 中枢抑制和易化8. 感觉传导通路的组成9.&

24、#160;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10. 内脏痛的特点与牵涉痛11. 运动传出中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的作用及运动单位12. 脊休克的原因13. 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及运动传出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14. 与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的疾病15. 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16. 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7. 脑电图的波形和形成机制18. 睡眠的时相19. 优势半球20. 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三、了解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2. 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3. 神经胶质细胞的组成和功能4.

25、60;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5. 突触的微细结构和突触的分类6. 突触传递的调节与突触传递的可塑性7. 电突触传递的特性8. 递质和调质的概念9. 递质的共存、鉴定和代谢10. 多巴胺、5-羟色胺、组胺、神经肽、嘌呤类递质及其它可能的递质与其相应的受体11. 躯体感觉12. 内脏感觉的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13. 特殊感觉的中枢分析14. 脊髓对姿势的调节中的对侧伸肌反射和节间反射15. 脑干对姿势的调节16. 大脑皮层对姿势的调节       17. 基底神经节与大脑皮层的联系       18. 黑质-纹状体系统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