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菌特性和人工栽培技术_第1页
桑黄菌特性和人工栽培技术_第2页
桑黄菌特性和人工栽培技术_第3页
桑黄菌特性和人工栽培技术_第4页
桑黄菌特性和人工栽培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桑黄菌特性和人工栽培技术【摘要】桑黄菌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珍贵的药用真 菌。本文介绍了桑黄菌的形态特征、药理效果、栽培技术, 为桑黄子实体规范化栽培及商品化提供参考。【关键词】桑黄菌;生物学特性;药理效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7. 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7484 (2013) 05-0790-011生物学特性桑黄,学名:鲍氏针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别 名裂蹄针层孔菌、裂蹄木层孔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 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针层孔菌属。桑黄泛指木材白色腐败 菌一一针层孔菌的统称。桑黄依其寄生树种不同,形状、颜 色和所含的药用成分也不尽相同。目前

2、,根据市场上流通的 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种类:桑树桑黄、杨树桑黄、松树桑 黄、黑桦树桑黄、白桦树桑黄、暴麻子树桑黄、漆树桑黄等。 其中,寄生于桑树之上的桑黄才是正宗的桑黄。桑黄子实体中等至较大,无柄。菌盖半球形,剖面扁平 至马蹄形,深烟色至黑色,有同心纹和环棱,初期有微细绒 毛,后变光滑、稍龟裂,硬而木质化,212cm x 321cm, 厚1.510cm,边缘锐或钝其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 锈褐色或浅咖啡色,厚27mm。菌管同菌肉同色或相似,多 层,每层厚25nm。管孔面锈褐色,管孔圆形,每毫米6 8个。胞子黄褐色,光滑,近球形,3. 54. 5 p m x 34 u mo 刚毛圆锥形,

3、1335umx5loum。桑黄野生寄生于杨、 柳、桑、桦、扌乐、松等树木之上,多年生,分布广泛。2药理效果据本草纲目记载:桑黄味甘、性平、有毒。主治女 子漏下赤白,血病腹内结块,肿痛,阴阳寒热,不孕。疗月 经不调。黄熟陈旧色白的,可治久泻,益气不饥。鲜嫩金色 的,可治饮食失节引起的两肋之间结快,腹痛金疮,治女人 崩中带下,月经闭凝,产后血凝。治男子胸腹结块,鼻出血, 肠风泻血,妇女心腹痛。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目前, 桑黄菌被国际公认是生物抗癌领域中药效最好的药用真菌 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桑黄以96. 78%的肿瘤(癌症)抑制率在目前所有治疗癌症的药物中排在第一位,已成为药用真 菌研究领

4、域的一个热点【1】。近年来,日本、韩国相继对其 进行开发,其研究人员发现:天然桑黄提取物对肿瘤等赘生 物有出色的抑制作用【2】。体外实验证实,桑黄水提物可诱 导癌细胞进入细胞程序死亡,此外,桑黄还有很强的抑制癌 细胞转移作用【3】。更令人振奋的是,桑黄及其提取物对人 体无毒无害,即使长期大剂量使用,对人或实验动物亦无任 何毒副作用。据科研人员分析,桑黄与其它药用真菌一样,其水提物 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类物质【4】。运用色谱分析桑黄子实 体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桑黄多糖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 拉伯糖、木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5】。另外,桑树 桑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均含有17种氨基酸,并且含有钙

5、、 铁、锌等8种矿物质元素【6】。此外还有黄酮及其衍生物、 香豆素类、笛醇类化合物。桑黄多糖为棕褐色粉末,易吸收, 具有抗癌、抑制肝纤维化过程、抗放射、提高肝脏、骨髓和 血液合成dna、rna和蛋白质的能力,具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可以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的寿命。桑黄多糖能提高sod活性,消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 从而发挥抗衰老,美容养颜等作用【7】。经检测sod含量达 20000国际单位/g。研究表明【8】桑黄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如糖类、多种酶类及蛋白聚糖等,体外可以使t淋巴细胞活 性增强3倍,b淋巴细胞活性增加129倍,巨噬细胞活性增 强35倍,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增加2倍,说明桑黄 菌具

6、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另外目前国外用桑黄治疗艾滋病 也取得一定的成果。3人工栽培技术桑黄的种植模式采取室内层架结构,选择保温、保湿、 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顺畅、方便管理操作的桑黄大棚。 桑黄棚大小要根据培养料多少而定,把桑黄棚建在树荫处、 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适。日本、韩国学者采用室外荫棚段木 埋畦栽培法人工栽培桑黄已获得成功【9】。培养料入棚前要严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毫升 和高猛酸钾10克密封熏蒸24小时之后使用。目前采用的配 方有:(1).棉籽壳45%、桑树木屑32%、鉄皮15%、玉米粉 5%,糖、磷肥和石膏各1%; (2).桑树木屑77%、鉄皮15%、 玉米粉5%,糖、磷肥和石膏

7、各1%; (3).棉籽壳77%,麦夫皮 15%、玉米粉5%,糖、磷肥和石膏各1%。在配制栽培料时先 将棉籽壳、桑树木屑、隸皮、玉米粉等料拌均匀,培养料含 水量6065%,以用手攥紧时料成团指缝似滴不滴水为好。 料拌好后即可装袋。塑料袋规格可选用15厘米x35厘米或 17厘米x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袋,每袋装料400450 克,聚乙烯料袋采用常压灭菌1012小时,聚丙烯塑料袋 采用高压灭菌保持2小时,待料冷却到3(tc以下时入无菌室 内接种。一瓶栽培种可接种料袋2535袋。将已接种的菌 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一般每排放68层 高,排架之间留有人行通道,每周上下翻倒一次,这样做一

8、是可以平衡温度,二是经过翻动可增加袋内氧气,使发菌更 快。桑黄是喜温型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较高的温 度。菌丝生长温度以2226°c为最佳,子实体在1826°c 之间长势最好。发菌期间,培养室内保持22-28°c,空气相 对湿度要求5060%,每天通风半小时,当菌丝体发满2/3时,移入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用手轻轻一提,留一点缝 隙。棚内以散射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一般经2532天 左右,菌丝便可长满料袋。个别料袋菌丝发育不匀,可挑出 单放。当菌丝长满后,可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分硬币大小的 圆形口,以利出黄。出黄时棚温保持在2226工,空气相对 湿度提高到90

9、95%,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保持地 面存有浅水层,每天向墙壁四周及空间喷水34次。每天 上午8时以前及下午4时以后打开门及通风口换气,气温低 时在中午12时至下午2时通风换气。原基膨大35天,逐 渐形成菌盖,此时要增加喷水保湿,气温过高要喷水控温。 通风不良易出畸形桑黄,出现畸芽要及时割掉。当菌盖颜色 由白变浅黄再变成黄褐色,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边缘变 黄,菌盖开始革质化,背面弹射出黄褐色的雾状型砲子时, 表明桑黄子实体已成熟,即可及时采收(从割口到采收一般 需50天左右)。桑黄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通 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把散发的宛子粉收集起来。采收 桑黄时从柄基部用剪

10、刀剪下或用手轻摘,有条件的烘干或晒 干至含水量12%,装袋置于干燥的室内保存或出售。采收桑 黄后,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培养袋重新排放于棚内,提 高湿度至9095%,温度仍保持在25£左右,一周后,又可 在原来菌柄上继续生长出子实体。4展望尽管我国应用桑黄治病在神农本草经中有提到,已 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其市场化发展较慢,可能主要的 原因就是对其药理作用、药用机理、活性物质的结构和功效 等方面研究深度不够。现如今其抗癌机理也渐渐被人们所认 识,加上深层培养的成功报道,所以其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因此,要促进我国桑黄尽快市场化,应在继承和发扬桑黄丰 富的生产经验基础上,加强其化学成

11、分、药理学研究,开发 新型产品,开拓国际新市场,使我国桑黄产品走向世界,为 人类健康做杰出贡献。参考文献:1 王厚龙,高扬,袁均臣桑黄栽培研究及药理作用 j.人参研究,2006 (2): 29-31 2 park dong ki, park hye-jin. anti-proliferativeproperties of 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phellinus linteus grown on ginseng (panax ginseng) on ht-29 human colon carcinoma cells through inducing apoptosi

12、s j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2,21 (3):683-690.3 wang guibin, dong lulu, zhang yuanyuan, etal. polysaccharides from phellinus linteus inhibit cell grow th and invasion and induce apoptosis in hepg2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j biologia, 2012,67 (1):247-254.polysaccharides from some polyporaceae , gaderma applanatum (pers)pat, and phellinus linteus (berk) teng j. chem. pharm. bull. , 1971. 19: 821.5 秦俊哲,刘华.桑黄子实体多糖提取工艺及单糖组 成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8, 27 (6): 43-456 雷萍,张文隽,吴亚召,等桑树桑黄子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