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_第1页
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_第2页
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_第3页
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_第4页
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分析了其 质量问题,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供大家参考。关键词:沉管灌注桩;质量问题;保证措施1前言沉管灌注桩适用于粘性土、粉土、淤泥质土、砂土和填 土,在厚度较大、灵敏度较高的淤泥和流塑状态的粘性土等 软弱土层中应用时应制定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由于该 工艺具有适应性广、操作简便、施工进度快和承载能力高等 优点,普遍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基础工程,近年来水利涵 闸基础工程亦开始应用。我们根据长期施工实践经验的总 结,对施工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采取了一 系列防治对策。2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一般为:桩点定位一埋设预制

2、桩尖一桩机就位 一沉管造桩孔一吊放钢筋笼一灌注混凝一边拔管、边振动 一成桩一移人下一桩点。施工要点为:(1)施工时,用桩架吊起钢桩管,对准埋 好的预制桩尖。桩管与桩尖连接处要垫以麻袋、草绳,以防 地下水渗入管内。(2)缓缓放下桩管,套入桩尖压进土中, 桩管h端扣上桩帽,检查桩管与桩锤是否在同一垂直线上, 桩管垂直度偏差wo. 5%时即可锤击沉管。(3)先用低锤轻击, 观察无偏移后冉正常施打,直至符合设计要求的沉桩标高或 者满足要求的贯入度,并检查管内有无泥浆或进水,即可浇 筑混凝土。(4)管内混凝土应尽量灌满,然后开始拔管。拔 管速度要均匀,对一般土层以12m/min为宜,存软弱土层 及软硬土

3、层交界处宜控制存0. 5m/min为宜。当根据设计要求扩大桩的直径、增加桩的承载力时,扩 大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则称为"复打法”。复打法是在第一次 单打将混凝上浇筑到桩顶设计标高后,清除桩管外壁上污泥 和孔周围地面上的浮土,立即在原桩位上再次安放桩尖,进 行第二次沉管,使第一次未凝固的混凝土向四周挤压密实, 将桩径扩大,然后第二次浇筑混凝土成桩。复打施工时,桩 管中心线应与初打中心线重合且必须在第一次)灌注混凝土 初凝前完成复打工作,钢筋笼在第二次沉管后吊放。3质量问题与防治对策3. 1达不到设计值要求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成桩通过静载荷试验和动测法试验,达不到设计要求;二是设计值超过

4、施工机械能力, 沉管深人不下去。1)原因分析:勘测设置点数量不足或勘测资料粗略,尤其对持力层厚度及土质情况不明,导致设计有误;设计 过于保守,超过施工机械能力;遇有层厚大于lm、贯人击 数n>25的硬土层或地下障碍如孤石、旧建筑物基础等; 桩管长径比大、刚度差,导致桩管弹性弯曲,从而减弱振动 冲击能量,难于传至桩尖处;激振力、冲击力及振幅频率 等振动冲击参数选择不合适或正压力不足,造成桩管沉不下 去;群桩施工时砂土层逐渐挤密,导致最后的桩沉不下 去;设备仪表或沉管深度不准确,没有反映真实情况。2)防治对策:施工前先试桩,数量不少于3根。通 过试桩核实勘测资料的正确性,检验所选择的施工机械

5、设 备、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是否适宜,否则应采取补救措施或 重新考虑成桩工艺;层厚大于lm贯人击数n>25的硬土层, 可采取空管加取土器,先打通厚硬土层,将土取出后再安装 桩尖沉到持力层,若硬土层过厚、穿越确有困难,应会同勘 察、设计和建设单位现场处理;遇有地下障碍,若埋深较 浅,可挖除回填后再沉管;若埋深过大,征求设计单位同意 后移位重新沉管;桩管长径比不宜大于40;根据地质资 料选择合适的振动冲击参数,如因正压力不足而沉不下去, 可采取加大配重或加压等措施;仪表应经常维护保养, 使之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避免失误。3.2缩颈、扩颈1)原因分析: 在饱和淤泥质软土中,受强制扰动挤 压产生空

6、隙水压力,桩管拔出后软土挤向新灌注径或由于论 扩散严重不均匀形成缩颈;在流塑淤泥质土中由于套管的 振荡作用使论不能顺利灌人,淤泥质土迅速填充进来造成缩 颈;桩身埋置的土层土质不同、上下部位水压不同或钢筋 從与素從界面的介质变化,导致桩身轻养护条件不同,凝固 和收缩差异较大,造成缩颈或扩颈;拔管速度过快,桩管 内形成的真空吸力对栓产生拉力,造成缩颈;拔管时, 管内轻量过少,自重压力不足或栓坍落度小、和易性差, 管壁对観产生摩擦力,造成缩颈。2)防治对策:控制拔管速度,淤泥质土层施工时拔 管速度宜为0.3 0. 8m/min.且应“慢拔密振"抑制缩颈; 采取复打或反插工艺,在易缩颈部位放

7、置钢筋從桩段;采 取跳打工艺,扩大桩的施工间距;拔管时管内轻髙度保 持2m左右,且高于地下水位1.0 1.5m或不低于地面标高; 在桩身进人土层变化处、地下水位处或钢筋径与素栓界 面,应慎之又慎,必须控制拔管速度wo. 5m/min或采取反插、 局部复打等措施,抑制缩颈;选用合适的從坍落度,配筋 轻为8 10cm,素轻为6 8cmo3.3断桩1)原因分析: 论凝固不久,强度低,承受不了过大 振动与外力扰动;桩距过小,邻桩沉管时造成土体隆起和 挤压,产生水平推力或拉力:在流塑状态淤泥质土层中的 孔壁难于直立,桩孔周围土迅速回缩; 轻中的粗骨料(碎 石)粒径过大,灌注観时在管内发生“架桥”现象,形

8、成断2)防治对策:拔管时尽量减少振动,移动桩架时避 免扰动邻桩;控制桩距不小于3. 5倍桩径,否则采取跳打 措施;严格控制拔管速度,淤泥质土层中拔管速度不宜大 于0. 5m/min;采取局部反插或复打工艺,复打深度必须 超过断桩部位lm以上;控制粗骨料最大粒径d - 25的 土层中应用空管加取土器成孔,二次沉管时振动冲击造成预 制桩尖超前落人孔底,孔周土落入桩尖上形成松散层;在 有地下水情况下封底论灌注过早、沉管时问较长,封底轻经 长时振动形成紧密的“塞子”,拔管至一定高度时“塞子” 脱落形成吊脚桩。2)防治对策:严格控制预制桩尖的轻强度不低于c30, 预制桩尖尺寸必须与桩管内径相配套,否则采

9、取麻绳箍紧或 硬纸衬垫措施。在轻灌注前采用测绳检测孔深和沉淀层厚 度;采用空管加取土器成孔时,在二次沉管后采用吊铉 检查桩尖是否超前坠入孔底,否则重新拔出桩管再安装桩 尖、再沉管;严格控制封底论灌注时间,一般在桩管沉至 地下水位以上0. 5-1. 0m时灌注封底從为宜。3. 5桩身夹泥1)原因分析:采取反插工艺时反插深度过大,反插 时将孔壁周围泥土挤进桩身,造成桩身夹泥;采取复打 工艺时桩管外壁泥土未清理干净,作业时带入桩身稔中形成 夹泥;在饱和淤泥质土中拔管速度过快,加之旌坍落度较 小,從尚未流出管外,淤泥抢先涌入桩身形成夹泥。2)防治对策:采取反插工艺时反插深度不宜超过活 瓣长度的1/3;采取复打工艺时必须把桩管外壁泥土清理 干净;严格控制拔管速度,淤泥质土层不超过0. 5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