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名词解释核医学: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应用放射性核素或核射线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领域研究的学科;是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结晶,是理工科与医科相结合的典范。8KW影像园XCTMR.com核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均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核素。如1H、12C、198Au同位素:凡原子核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如1H、2H、3H同质异能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称为同质异能素。如99mTc、99Tc。放射性核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的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
2、过程。EC(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称为电子俘获衰变。有效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物理半衰期:指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生物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放射性活度:是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次数,简称活度,用A表示。放射性比活度:单位质量或单位摩尔物质中含有的放射性活度,单位是Bq/g,MBq/g、MBq/mol。电离: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使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而形
3、成自由电子的过程。激发:原子从稳定状态变成激发状态,这种作用称为激发。韧致辐射:快速电子通过物质时,在原子核电场作用下,急剧减低速度,电子的一部分或全部动能转化为连续能量的X射线发射出来。散射:射线由于质量小,行进途中易受介质原子核电场力的作用而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湮灭辐射:正电子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在介质中运行一定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光子而自身消失。光电效应:光子和原子中内层壳层电子相互作用,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成为自由光子的过程。光电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入射光子的能量及介质原子序数有关。康普顿效应:能量较高的光子与原子中的
4、核外电子作用时,只将部分能量传递给核外电子,使之脱离原子核束缚成为高速运行的自由电子,而光子本身能量降低,运行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发生几率与光子的能量和介质的密度有关。介质的密度越大,康普顿效应越明显。电子对生成:能量大于1.022MeV光子穿过物质时,光子与原子核电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突然消失而产生一对正、负电子,称为电子对生成。其余下的能量转变为电子对的动能。核医学仪器吸收剂量: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吸收任何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吸收剂量的国际单位为戈(瑞)(Gray),以Gy表示。它的定义是1千克的物质吸收1焦耳的辐射能量时相应的吸收剂量。即1Gy=1J/kg,旧制专用单位
5、为拉德,以rad表示,1Gy=100rad。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叫吸收剂量率,其单位为Gy/s。剂量当量:吸收剂量和其他必要修正因子的乘积,并用H表示,即:H=D·Q·N,剂量当量国际单位为希(沃特),以Sv表示,旧制专用单位为雷姆,以ram表示,1Sv=100ram。直接作用:电离辐射的能量直接沉积于生物大分子,引起生物大分子的电离、激发或化学键的断裂等变化,造成其结构改变,从而破坏机体的核酸、蛋白质、酶等具有生命功能的物质,这种直接由射线造成的生物大分子损伤效应称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电离辐射首先作用于水,使水分子产生一系列原初辐射分解产物(H·,OH
6、3;,水合电子等),再作用于生物大分子引起后者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随机效应:指生物效应的发生概率(而不是其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的生物效应。确定性效应:指发生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随着电离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生物效应。开放源:指工作中使用直接暴露在工作环境中的液态、气态、粉态或气溶胶等物理状态的放射性核素,能向周环境扩散,污染环境并可能侵入机体封闭源:指在工作中使用的放射性核素被包在外壳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向周围环境扩散,也不污染环境的辐射源。外照射:辐射源从体外对机体进行的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核素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在机体内发射出射线产生的生物效应。放射化学纯度:是指以特定化学形式存在的
7、放射性活度占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药物:进入体内的,用于诊断或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统称为放射性药物辐射自分解:是指某些被标记物对射线作用较敏感,在射线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化学机构变化或生物活性丧失,导致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学行为改变的现象。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是从长衰期核素的衰变产物中分离得到短半衰期核素的装置。同位素效应:是由于质量或自旋等核性质的不同而造成同一元素的同位素原子(或分子)之间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差异的现象。静态显像:当显像剂在内脏内或病变处的浓度处于稳定状态时进行的显像动态显像:在显像剂引入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的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分子核医学:
8、以分子识别作为理论基础,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从分子水平去认识生命现象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诊断与治疗疾病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性学科。 1.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类型有那些?答: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转变成别的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包括衰变、衰变、正电子衰变、电子俘获衰变、衰变。2.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有哪些方式?答:(1)电离与激发;(2)散射;(3)轫致辐射;(4)湮灭辐射;(5)吸收3.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有哪些方式?答:(1)光电效应;(2)康普顿效应;(3)电子对生成4. 131I、125I及3H的物理半衰期是多少?答:分别为:8天、60天、12.
9、3年 5. 放射性活度、照射量、吸收剂量、当量剂量的定义及SI单位是什么? 答:(1)放射性活度A:是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次数,SI单位为:Bq(2) 照射量X:X或射线在单位质量为dm的空气中与原子核相互作用,释放出来的次级电子完全被阻止时,所产生的同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dQ与dm之比,SI单位为:C·Kg-1(3) 吸收剂量D:单位质量的受照物质吸收射线的平均能量,SI单位为:Gy(4) 当量剂量 H:吸收剂量与辐射权重因数的乘积,SI单位为:Sv6. 简述核辐射探测仪器的原理及基本组成?答:(1)基本原理:以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即利用辐射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引起的
10、电离、激发效应或其它物理化学变化)为基础,将核射线能量转化为电信号,然后用相应的电子仪器进行测量和纪录,以反映放射性核素的活度、能量、分布情况。(2)基本组成:射线探测器;电子学单元;数据处理系统7. 固体闪烁探测器的基本组成。答:主要由射线探测器(探头)及后续电子仪器及显示记录装置三大部分组成。8. 简述影响放射性测量的主要因素 ?答:几何位置;样品体积;射线的能量;仪器分辨时间;仪器的本底;其他。9. 衰变率与计数率及其单位。核医学仪器的探测效率。答:(1)衰变率: 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次数。常用(dpm)和( dps) 表示;(2)计数率: 放射性仪器在单位时间内实际测量得到的脉冲信号
11、数。常用(cpm)和(cps) 表示;(3)效率 (E): 计数率与衰变率的百分比。10. 影响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主要因素 。答:(一)与辐射有关的因素1. 辐射的种类:电离密度和穿透能力2. 辐射剂量:一般情况存在正的剂量效应关系(非线性)3. 辐射的剂量率 :单位时间接受的照射剂量4. 分次照射:效应低于一次照射 5. 照射部位:腹部>盆腔>头颈>胸部>四肢 6. 照射面积:照射面积越大,效应越显著7. 照射方式:内照射、外照射(单向或多向)、混合照射(二)与机体有关的因素 1、种系的放射敏感性:种系演化越高,机体组织结构越复杂,放射敏感性越高 2、个体发育的放射
12、敏感性:敏感性随个体发育过程而逐渐降低 3、亚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放射敏感性:细胞核的敏感性高于胞浆 4、不同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11.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答:(1)化学合成 1)逐步合成法;2)加成法; 3)取代法;4)间接标记法。(2) 生物合成法:1)全生物合成法;2)酶促合成法(3) 同位素交换法:1)气相曝射交换法;2)液相催化交换法。(4) 金属络合法(5) 其它标记方法:1)热原子反冲标记法 ;2)加速离子标记法;3)辐射合成法。12. 放射性药物的主要特点?答:(1)具有放射性;(2)具有特定的物理半衰期和有效期;(3)计量单位和使用量;(4)脱标及辐射自分解
13、。13. 放射性药物的摄取机制。答:1)功能性吸收和排泄;2)参与代谢;3)离子交换;4)简单的弥散和分布;5)细胞吞噬;6)毛细血管阻断;7)特异导向结合。14. 辐射自分解的方式。15. 简述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答:放射免疫分析的基础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和非标记抗原标准抗原和被测抗原同时与限量的特异性抗体竞争性免疫反应,这个竞争关系可以用下列反应式表示:*AgAb*Ag-Ab*AgAgAg-AbAg由于*Ag和Ag两者的免疫活性完全相同,因此对Ab具有相同的亲和力。若*Ag和Ag总量大于Ab上的有效结合位点时,*Ag与Ag进行竞争结合反应,此时*Ag-Ab的形成量随着Ag量的增加
14、而减少(*Ag-Ab的量与Ag量呈反比)。16. RIA和IRMA的区别?反应系统 竞争性 非竞争性试剂 三种 二种标记物 标记抗原 标记抗体抗原决定簇 1个 =2个非特异性结合 影响高剂量反应 影响低剂量反应17. 标准品、标记抗原、特异性抗体在放免分析中的作用和要求有哪些?18. 放射免疫分析法的B与F分离方法最主要有哪些?各自优缺点。答:1.双抗体法:1)优点:易分离、特异性强、使用方便;2)缺点:分离时间长,第二抗体用量多,易受反应环境中蛋白质及盐含量的影响。2. 沉淀法:1)优点:操作简便,并且有些抗原也可能被同时沉淀下来;2)分离效果易受温度、PH、蛋白质含量、试剂浓度影响,非特异
15、性结合较高。3. 双抗体+PEG的分离方法:优点:兼顾了双抗体法和沉淀法各自的优点,克服了双抗体法分离时间长和沉淀法非特异性结合高的缺点,并且,使第二抗体和PEG的用量大为减少,在常温下加入分离剂后,无需温育,直接离心,可获得满意的结果;4. 吸附分离法:吸附分离法简便快速,价廉易得,不足之处是非特异性结合偏高。 5. 固相分离技术:1)优点是操作简便、迅速,分离效果好,非特异性结合低,是一种比较有前途的分离方法;2)缺点:抗体活性的回收率低。19. 辐射防护的目的和3项基本原则。答:(1)辐射防护的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得到可以接受的水平;(2)辐射防护的原则
16、:1)实践的正当化;2)防护的最优化;3)个人剂量限制。20.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答:1.时间防护;2.距离防护;3.屏蔽防护。21.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答:(1)围封隔离,防止扩散;(2)除污保洁,防止污染;(3)讲求个人卫生;(4)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22.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原则。放射危险性标志。 答: (1)放置衰变:对于短T1/2(60天)的固体废物放置10个半衰期(比活度7.4×104Bq/kg)后以普通废物处理。(2) 稀释排放:对比活度低的液体或气体废物可用水和空气稀释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放射性浓度 1×104Bq/L)后排出。(3)浓缩贮存:对T1/2较长,体积较大的废物要采用浓缩(如焚化、硝化、沉淀、离子交换等)缩小体积后贮存。23. 针对各种射线的屏蔽防护各自采用什么屏蔽材料?答:不同射线采取不同屏蔽材料如下:(1)X射线、射线:易为高密度材料所吸收,常用铅、钨等高原子序数物质作屏蔽。(2)高能射线:屏蔽材料密度越高,吸收能力越强,但产生的轫致辐射就越强,故选低原子序数物质如铝、塑料、有机玻璃等作屏蔽。(3) 低能射线:射程极短、无须屏蔽,但易被体表如粘膜、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职业规划咨询服务合同协议
- 马术俱乐部运营方案
- 项目咨询服务协议(范文5)
- 面向工程教育的电气控制与PLC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改革
- 洗衣房实施方案范文
- 2025年中国复卷分切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多功能斜切锯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手机线性振动电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折叠桌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接骨板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战略规划可行性报告
- GIS产品现场试验项目及试验记录指导
- 医学实验室的发展规划
- 废旧材料玩教具制作讲座
- 建工地产2025年经济工作务虚会讲话稿
- 合作研究协议及知识产权归属约定
- 科级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数字经济专业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和试卷分析
- 2025年党建知识应知应会题库及答案
- 2025中国纺织行业产品数字护照(DPP)白皮书
- 供电公司保密培训课件
- 智慧物流概论 课件 10智慧港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