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扩张换来的快速萎缩_第1页
盲目扩张换来的快速萎缩_第2页
盲目扩张换来的快速萎缩_第3页
盲目扩张换来的快速萎缩_第4页
盲目扩张换来的快速萎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盲目扩张换来的快速萎缩文/张宁宁波是曾少林起家的地方,凭借15万元起家,在随后的短短四年里,利用不断筹来的资金, 曾少林迅速扩张着自己的企业。从最初的一家服装厂到拥有17家工厂, 他扩张的速度让周围的小老板们惊讶不已。然而,这四年的扩张换来的结局却是失去了曾经拥有的17 家工厂,仅仅拥有一家小服装厂25的股份。生硬套用收购模式错把偶然当成功2001 年,曾少林从一家大型服装公司辞了职。他曾是业绩最出色的销售人员之一。曾少林很有心计,在这家服装公司打工时, 他已摸清了办一家服装公司所需要了解的所有程序。辞职不久,他拿出全部积蓄,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凭借以往积蓄的客户资源, 顺利投产并推出了自己

2、的第一代产品女性休闲服饰。因为前期准备周到, 曾少林的创业进行得很顺利, 他日思夜想的都是怎样让财富增值的速度更快一些。他想起了在原来那家服装公司工作的时候, 看到公司利用兼并收购的方法, 一再扩大产业规模。耳濡目染之下,曾少林对“兼并收购” 这种属于资本运作范畴的企业扩张模式也有所了解, 他决心仿效这种方式上自己的企业迅速壮大。曾少林将这种扩张方式称为“章鱼模式”。章鱼最令人生畏的不是它的八只爪子上的吸盘。力量强大的吸盘不仅能将美味的食物吸附过来, 而且能够确保自己安然无恙。因为自己的服装厂规模不大, 资金实力有限, 曾少林准备先当 “小章鱼”,等把企业养大了,再做“大章鱼”。曾少林的扩张从

3、服装厂建厂半年后就开始了。当年年底,宁波一家小型针织厂进入了他的视野。这家针织厂准备以30 万元让转, 包括所有厂房和设备。当时曾少林手中仅有20 万元,他用自己的服装厂做抵押,又筹到了20 万元。之所以选择这家小针织厂, 是因为曾少林发现,如今女性用品市场前景极大,除服饰外,女性内衣也逐步向商档化延伸,而且利润丰厚。曾少林从上海聘请了几名设计师, 针对1822 岁年龄层女性设计了几个系列的粉嫩、时尚的内衣款式,并迅速推向市场,受到热烈欢迎,各地订单纷至沓来。2002 年春季, 曾少林将自己的女性服饰、女性内衣结合在一起,参加了全国几个比较大的服饰订货会和展览会,接下了300 多万元的订单。这

4、些订单完成后,曾少林不但还清了借款,而且还赚了几十万元。“小章鱼”刚刚伸出一条腿就带来如此大的收益,曾少林很是兴奋。点评: 曾少林的这次成功并不是他掌握了负债扩张的方法, 关键在于他选对了项目。创业者打算用负债的方式来扩大规模时, 首先要清楚自己属于哪种情况: 是有项目无资金还是既无项目又无资金。如果没有对项目做充分的考察,贸然进行负债运作, 就会面临着投资回报的巨大压力。其次要测算一下负债的金额与投资回报率是否成正比, 这样会确保资金能够保持正常运转。最后,创业者要有正确的心态, 正确地对待取得的阶段性成功。盲目收购小型工厂忽视财务杠杆效应“章鱼模式”带来的甜头让曾少林笃定自己的想法是可行的

5、。他希望能够借助“小章鱼”的吸盘,更加迅速地扩大产业规模。在短短一年间就拥有了3 家工厂的曾少林在当地被传为“奇才”,这也等于帮曾少林铺平了“筹资”的道路。由于前期运作的顺利, 此时在曾少林的心目中,已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只要拥有更多的厂子, 就等于拥有了更大的生产规模;拥有了更大的生产规模,就等于拥有了更高的销售额; 拥有了更高的销售额,就等于拥有了更高的利润额。因此, 曾少林将自己的两个厂子抵押,筹资140 万元,仅在2002 年到2004年年初这段时间里, 曾少林拼命地兼并收购。依靠各种方法融来的资金,更多的小厂子被纳入他的麾下。曾少林走上的正式这条“举债经营”之路。他试图通过大规模举债

6、达到大规模扩张的目的,最后实现“市场占有率之上”的目标。通过这种急剧的扩张方式,曾少林最多同时拥有的小工厂达到17家之多。但是在收购扩张的过程中, 曾少林忽视了两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是资金的利用效果。他在扩张过程中,没有考虑对于自己收购来的工厂, 是否步入了经营轨道,是否产生了收益,是否可以持续进行经营。其次是资金收回速度的快慢。曾少林过多地追求速度和规模上的扩张,对于扩张资金是否收回、收回多少等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点评: 曾少林在扩张过程中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是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杠杆效应。而财务杠杆效应是一把 “双刃剑”,其前提是:总资产利润率是否大于利率水平。当总资产利润率大于利

7、率时,举债给企业带来的是积极的正面影响; 相反, 当总资产利润率小于利率时,举债给企业带来的是负面、消极的影响。财务扩张过度,容易导致财务失控。有些创业者常常搞不清手上的资金究竟是自己的,银行的,还是供应商的。只要看到钱就径自拿去投资, 忘了它们其实是应付账款或是短期负债。只要发展顺利,就不断扩张,造成信用过度膨胀。而只要现金流出一次问题, 企业就会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整体垮掉。扩张引发管理问题新老企业齐瘫痪创业仅仅3 年, 从一个小工厂主到一个大企业家,曾少陵就像坐上了火箭。但是由于他盲目自信、盲目追求扩张速度,使得曾少林在收购后的管理中,越来越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的工厂在管理上也陆续

8、出现了问题。首先是人员管理的问题。由于最多时一个月收购3 家工厂, 他对所收购企业的人员的聘用与管理没有跟上, 大部分新聘用的员工缺乏专项的培训, 尤其是市场调查人员,他们的调查浮于表面,使得随后收购的几家工厂严重亏损。其次是市场管理的问题。曾少林将主要经历都投入到规模的扩大上, 而对市场的拓展、销售等细节问题则日渐放松,几家原本经营状况良好的厂子,却没有抓住机会快速前进, 市场占有率不是持续扩大,有些反而逐步萎缩。最后是财务管理的问题。由于缺乏财务知识, 曾少林忽视了隐性债务的出现。这么多工厂, 一天的生产成本是多少, 流动资金是多少, 日常的支出是多少, 这些问题曾少林没有系统地进行过计算

9、。工厂的管理问题、机器设备的老化等等,使得几家工厂开工率不足,严重亏损。到2004 年,曾少林资金的回笼随之成了问题。他不得不卖掉3 家问题严重的厂子,但是卖厂的钱依然无法还债,债务的压力被转嫁到了其他的厂子。到2005 年,曾少林考虑的已不是如何扩大经营, 而是如何尽快将手里的一些厂子卖掉。好在他比较聪明,对于经营状况良好的厂子,他以股权的形式转让;对于经营状况每况愈下,但设备比较先进、厂房比较新的厂子, 他进行分拆销售; 到2005 年7 月,他终于还清了全部债款,发现留给自己的仅有第一家工厂的25%的股份。点评:曾少林这样的盲目扩张,也是各种隐患不断堆积的过程。尤为明显的是来自管理上的隐患。随着企业快速发展,业务范围扩大,管理难度也就随之发生变化:管理跨度加大,管理层次加深,管理结构变得复杂。而这种难度的增加是以级数增加。如此一来,原来的管理力度大大被地削弱, 管理思想和精神也就很难贯彻到底。企业管理出现问题,员工工作涣散、效率低下、竞争力减弱就会成为必然。所以与其举债经营,不如将有限的财务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