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模拟试卷二_第1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模拟试卷二_第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模拟试卷二_第3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模拟试卷二_第4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模拟试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春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模拟试卷二一、名词解释(每词 分,共 分) 、温疫 、新感温病 、镜面舌 、身热不扬 、战汗 、辛开苦降 、湿遏热伏 、透热转气 、两阳相劫 、浊邪害清 二、填空题(共 空,每空 分,计 分) 、伤寒( )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 )为邪未尽。 、“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 ),湿盛则阳微也。面色苍者,须要( )”。 、温病按病证性质分为( )和( )。 、营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 、 既可伤阴又可伤阳的病邪是( )。 、风热病邪与燥热病邪致病特点的共同之处是( ) 、“以轩歧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温病医家王孟英编著了( )一书。 三、选择

2、题:(共 题,每题 分,计 分) 、战汗多发生在( ) 卫分阶段 温病后期 气分阶段 营分阶段 血分阶段 、风温邪袭肺卫,兼热入气分,气粗如喘者,用桑菊饮可加( ) 枇杷叶、百部 . 紫苑、冬花 . 麻黄、苏子 . 石膏、知母 . 桑白皮、白果 、证见身热壮盛,手足燥扰,瘛疭,肢冷,神昏谵语,舌红苔燥,脉象弦数。最适合的方剂是( ) 羚角钩藤汤合紫雪丹 大定风珠 玉枢丹 止痉散 清宫汤 、三甲复 脉汤中的三甲是( ) 山甲、龟板、牡蛎 鳖甲、龙骨、龟板 龟板、牡蛎、鳖甲 山甲、龟板、鳖甲 鳖甲、山甲、牡蛎 、灼热躁扰,谵妄,斑疹显露,吐血衄血,角弓反张,舌深绛而干。其病机为( ) 肝经热盛,肝

3、风内动 气分热盛,肝风内动 心营热盛,肝风内动 血分热盛,肝风内动 以上均不是 、身热,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唇焦咽燥,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 ) 宣白承气汤 导赤承气汤 小陷胸加枳实汤 凉膈散 调胃承气汤 、某男, 岁,六月患病,证见灼热躁扰,斑疹密布色紫黑,吐血衄血,神昏谵妄,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喉间痰声漉漉,舌绛苔焦。最合适的方剂是( ) 神犀丹合安宫牛黄丸 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 犀角地黄汤 神犀丹合安宫牛黄丸、止痉散、猴枣散 羚角钩藤汤加天竺黄、胆南星 、秋燥,证见咳嗽不爽,痰粘难咯,胸腹胀满,便秘。其治疗的首选方是( ) 五仁橘皮汤调胃承气汤 新加黄龙汤 宣白承气汤 增液承

4、气汤 、热入心包的舌象是( ) 绛而干燥 纯绛鲜泽 绛舌光亮如镜 绛舌光亮如镜 以上都不是 、“增水行舟”最适用于( ) 腑实阴伤证 腑实气液俱虚证 肺燥肠闭证 津枯肠燥证 以上都不是 、风温病,发热,咳嗽,胸闷,肌肤外发红疹,其病变阶段是: 气分 卫分 气营 营分 血分 、舌苔薄黑而干燥表示( ) 阳明腑实证 胃阴亏耗 肾阴耗渴 阳明腑实兼阴亏 热盛津伤,气营两燔 、身热,口渴,胸痞腹胀,肢酸倦怠,咽肿尿赤,苔黄腻。治宜( ) 三石汤 三仁汤 王氏连朴饮 甘露消毒丹 以上均不可 、证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身形拘急,脘闷心烦,舌苔薄腻。最好选用( ) 银翘散加藿香、郁金 藿香正气散 藿朴夏苓汤

5、 新加香薷饮 黄连香薷饮 、温病发热,神昏,痰涎壅盛,舌苔黄腻。宜选用( ) 至宝丹 紫雪丹 玉枢丹 神犀丹 甘露消毒丹 、患孩 , 二月十二日入院。初见发热,头痛,微恶风寒,烦渴。第三天发热 , 烦躁 , 面赤 , 气粗 , 头痛 , 汗出较多 , 口渴欲饮 , 呕吐时作 , 斑疹隐隐 , 舌红赤苔黄而干 , 脉数 . 其诊断和辨证是 ( ) . 风温病 ( 气营同病 ). 风温病 ( 气血同病 ). 风温病 ( 邪入营血 ) . 春温病 ( 气营同病 ). 春温病 ( 气血同病 ) 、暑温 , 身热息高 , 心烦溺黄 , 口渴自汗 , 肢倦神疲 , 脉虚无力 . 其病机为 ( ) . 暑热

6、亢盛,津气受伤未甚 . 暑热稍退,津气俱伤. 暑热虽去 ,津气欲脱 . 阳明暑热 , 太阴湿困 . 以上均不是 、灼热 , 昏睡不语 , 斑疹密布 , 吐血 , 衄血 , 舌绛苔焦 . 其病机为 ( ) . 热毒炽盛 , 气血两燔 . 热闭心包 , 脉络瘀滞 . 邪入血分 , 热盛动血 . 邪入血分 , 热入血结 . 热盛动血 , 邪入心包 、一青年 , 因发热十天 , 于九月十六日入院 . 初起 , 寒热身痛 , 胸闷心烦 , 近一周来 , 患者午后恶寒 , 继则发热 , 夜晚尤甚 , 至第二天早晨 , 汗出热减 , 伴有胸腹灼热 , 胸闷心烦 , 渴不多饮 , 舌红苔黄而腻 , 脉弦数 .

7、 其诊断和辨证为 ( ) . 湿温病 ( 邪遏卫气,湿重热轻 ). 湿温病(邪阻中焦,湿热并重) . 暑温病(暑湿弥漫三焦) . 伏暑病(邪郁少阳) . 伏暑病(暑湿困阻中焦) 、温病壮热,汗多,面赤,心烦,渴欲凉饮,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治宜() . 白虎加人参汤 . 白虎加苍术汤 . 白虎汤加银花、石斛、芦根 . 黄芩汤加葛根、豆豉、薄荷 . 王氏清暑益气汤 四、多选题 : (共 题,每题 分,计 分) 、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 ) 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易于困阻清阳 , 郁遏气机 留恋气分阶段较长 病势缠绵 , 传变较慢 后期出现阳气衰微的变证 、斑疹外发的逆证是 ( ) 斑疹稠密成片 斑疹

8、分布稀疏均匀 斑疹黑色而晦暗 斑疹出前闷瞀异常 斑疹紧束有根 、祛湿法的作用有 ( ) 宣通气机 运脾和胃 芳香开窍 通利水道 化湿泄浊 、不能作为卫分证与气分证主要鉴别点是 ( ) 是否咳嗽 是否发热恶寒 是否出汗 是否有白苔 是否口渴 、斑疹妄用滋补、升提之品 , 可致 ( ) 衄血 厥 昏痉 战汗 虚脱 、风温,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甚,胸闷胸痛,鼻衄,口微渴,苔薄白,舌边尖红, 脉浮数。治宜银翘散加减,其方法是 ( ) 加杏仁 去荆芥、淡豆豉 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 加天花粉 加郁金 、温病证见高热,口渴引饮,烦躁不安,头面焮肿,咽喉疼痛,腹痛便秘,舌红,苔黄燥, 脉数实。治以选

9、用 ( ) 甘露消毒丹 三黄二香散 锡类散 普济消毒饮加大黄 清瘟败毒饮 、湿热积滞阻于肠道,在使用枳实导滞汤时,下列哪几项是正确的? ( ) 邪未尽,须连续攻下 制剂宜轻 , 不宜重剂猛攻 下后热势复作 , 便溏不爽 , 可再下 大便硬 , 仍可攻下 邪尽后宜补气补阴 、暑温瘥后 , 痰热留于包络 , 窍机不利的后遗症可见( ) 痴呆 失语 耳聋 失明 瘫痪 、湿温病初起的主要表现是 ( ) 身热不扬 胸脘痞闷 身重肢倦 呕恶便溏 苔腻脉缓 、下列方剂中,哪些含有生地、麦冬、玄参( ) 化斑汤 增液承气汤 清营汤 新加黄龙汤 加减玉女煎 、湿温病初起在治法上禁用( ) 发汗 攻下 滋阴 苦泄

10、 化湿 、燥干清窍证,可见( ) 耳鸣 目赤 龈肿 咽痛 苔黄而干脉数 、阳明腑实证舌象可见( ) 苔黄焦躁起刺或中有裂纹 灰苔干燥 黑苔干燥,薄而不厚,中无芒刺 白砂苔 黑苔焦燥起刺,质地干涩苍老 、烂喉丹痧的的临床特征是( ) 起病急骤 发热 咽喉肿痛糜烂 肌肤丹痧密布 舌焦紫起刺状如杨梅 、下列证型中皆有大便不通,哪些可用苦寒攻下法( ) 热结旁流 肺燥肠闭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 腑实阴伤 热入心包兼有腑实 、下列哪些症状为清燥救肺汤证与沙参麦冬汤证所共有( ) 身热 口渴 干咳 气逆而喘 舌红苔黄脉数 、暑温“津气欲脱”的临床主证是( ) 神昏肢厥 身热下降 汗出不止 心烦尿黄 喘喝欲脱

11、,脉散大 、邪在气分的热型是( ) 日晡潮热 身热不扬 壮热 寒热往来 夜热早凉 、温病身热,腹满便秘,口舌干燥,倦怠少气,治宜( ) 攻下法 滋阴法 益气法 清气法 固脱法 五、简答题(共分) 、什么是温病?温病有哪些特点? 、如何理解“温病小便不利者,淡渗不可与也”? 、写出吴鞠通五加减承气汤的名称,并简言其适应证。 、沙参麦冬汤,加减复脉汤皆可用于温病后期,各方的功能、适应证及临床表现是什么? 、湿热少阳证与伤寒少阳证,在病因病位病机治疗上有什么不同? 六、论述题(共分) 、试述实风与虚风的区别? 、湿温湿重于热,(邪遏卫气证)湿热并重,(湿热中阻证)热重于湿各有何典型证候? 如何治疗(

12、治则和方剂)? 七、病例题(共分) 张某,男, 岁,学生。 诉:三天前发热恶寒,头痛少汗,咳嗽。经门诊治疗,恶寒已解,但热势益甚,咳嗽加 剧,并咳腥臭脓痰,烦渇汗出,胸闷痛,于 年 月 日来院就医。 检查:体温 ,脉搏 次 分,呼吸 次 分,血细胞计数 及分类:白细胞 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 胸片显示:右上肺片状阴影,边缘模糊,两肺纹理增粗。 患者急性发热,表情痛苦,神清合作,唇干舌红,苔黄干燥,脉滑数。 要求:诊断病名,证型,分析病机,提出治法与处方及用量。 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词 分,共 分) 、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大流行的一类疾病。 、是指感受当令之邪即时而发

13、,初起以表热证为主的温病。 、舌绛光亮如镜,干燥无津,为胃阴亡的表现。 、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为湿中蕴热,热为湿遏所致。 、病人突然全身战栗,而后全身大汗沥漓,汗出后热势骤降。是邪在气分,邪正相争,正 气鼓邪外出的征象。 、是用辛温芳香药物宣畅气机,以苦寒之品燥湿泄热的一种治法。 、在湿温证中,湿热相博,湿邪郁遏于外,热邪郁伏于内不能宣散透发不去的病机。 、即于清营泄热剂中加入轻清透热之品,如银花,连翘,竹叶等,以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 、两阳,指风邪与热邪。此指风热相合,风火交织,势必劫烁津液。 、浊邪,指湿浊之邪,清,指清窍,如耳目口鼻等。湿为重浊之气,与热相合,蒸腾犯 上,清窍被蒙,则

14、出现耳聋,鼻塞等症。 二、填空题(共 空,每空 分,计 分) 、大便溏 大便溏 、顾其阳气 顾其津液 、温热类温病 湿热类温病 、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深绛 、湿热病邪 、化燥伤阴 、温热经纬 三、选择题:(共 题,每题 分,计 分) - - - - 四、多选题 : (共 题,每题 分,计 分) 五、简答题(共 分) 、温病是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热病的总称。特点 :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多数具 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 、温病中因热盛津伤而小便不利者,不可再用淡渗分利之品更利小便,而五苓八正辈正 属淡渗之品。用之则更伤津液。但温病中出现小便

15、不利,并非皆由阴伤,若由湿阻下 焦而致小便不利,不在此例。 、宣白承气汤 主治痰热阻肺 , 腑有热结证 牛黄承气汤 主治热入心包 , 阳明腑实证 导赤承气汤 主治热入心包 , 小肠热盛证 增液承气汤 主治阳明腑实 , 阴液亏损证 新加黄龙汤 主治阳明腑实 , 气液两虚证 、沙参麦冬汤滋养肺胃阴液 , 主治温病后期肺胃阴伤证 , 表现是:低热或不发热,干咳 或痰少而粘,口舌干燥而渇,舌干红少苔,脉细。 加减复脉汤滋补肝肾阴液 , 主治温病后期肝肾阴伤证 , 其表现是:身热不甚,手足心 热甚于手足背,颧红,咽干齿黑,神倦耳聋,心悸,舌质干绛,或紫暗痿软,脉虚软或 结代。 、病因:伤寒是寒邪入里化热

16、,温病湿热证是湿热内郁;病位病机:伤寒是胆及半表半里, 疏泄不利,胆火上炎,温病湿热证是三焦及胆,气郁湿阻,胆火上炎;治则:伤寒是疏 郁清热,和解少阳,温 病湿热证是分消上下之湿,清胆经之火;方剂:伤寒用柴胡汤.温病湿热证用蒿芩清胆汤 或温胆汤。 六、论述题(共分) 、实风由于热邪亢盛 , 引动肝风;虚风由于肾阴亏损,筋脉失养。实风出现于温病的初、 中期;虚风出现于温病末期。实风的抽搐多在颈项躯干,四肢,表现为强急有力,出现 项背强直,甚或角弓反张,四肢抽搐等; () 虚风的抽搐主要在四末、口角,表现为徐 缓无力,出现手足蠕动,甚或瘛疭,口角颤动等。实风必具有一派实热证(如卫分证、 气分证、营分证、学分证);虚风必伴有一派阴虚象。 、 )湿重于热: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头痛如裹,身重肢倦,胸闷不饥, 面色淡黄,口不渇,苔白腻,脉濡缓。” 治则:芳香辛散,宣气化湿 方剂:藿朴夏苓汤、三仁汤 )湿热并重:发热汗出不解,口渇不欲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 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辛开苦降,清热化湿 方剂:王氏连朴饮 )热重于湿:高热汗出,面赤气粗,口渇欲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