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柔--想学和初识针灸的看看!!!_第1页
金刚柔--想学和初识针灸的看看!!!_第2页
金刚柔--想学和初识针灸的看看!!!_第3页
金刚柔--想学和初识针灸的看看!!!_第4页
金刚柔--想学和初识针灸的看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想学和初识针灸的看看!想学和初识针灸的看看!我们把针灸针刺方法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我们把针灸针刺方法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一、针刺前准备二、进针三、行针四、留针五、出针所以,对针刺方法的研究,无外乎是对上面五点的研究。都是成细节方法入手,不要把它想象的太高深。比如无痛针法,就是在进针和行针手法上下功夫。我们一一来说下这五个方面。一、针刺前准备一、针刺前准备包含包含 3 个方面:个方面:1、针具的选择;2、体位的选择;3、消毒。1、针具的选择、针具的选择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肥瘦、体质、病情、病位及所取腧穴,选取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如男性,体壮、形肥、且病位较深者,可选取稍粗稍长的毫针。反之若为女

2、性,体弱、形瘦、而病位较浅者,则应选用较短、较细的针具,临床上选针常以将针刺入腧穴应至之深度,而针身还应露在皮肤上稍许为宜。补充一点,针具的选择不只是说针长度和粗细的选择,还包含针种类的选择,即用什么针,比如三棱针。哪怕就是毫针,选择也很多。2、选择体位、选择体位为了使患者在治疗中有较为舒适而又能耐久的体位,既便于取穴、操作,又能适当留针,因此在针刺时必须选择好体位。临床常用的有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仰卧位,侧臣位等。对于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有条件时应昼取卧位,以避免发生晕针等意外事故。有的教材中, 把这点说的太复杂。 其实就一句话: 病人怎么待的舒服(包含持久),你怎么好扎

3、针,就选取什么样的姿势。不要太局限于教材上说的姿势,比如你可以借助物品垫一垫都是可以的。常见体位有:常见体位有:1、伏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2、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3、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4、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腧穴。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3、消毒、消毒消毒不要仅仅想到是针灸针的消毒,其实包含三方面:针具的消毒、操作者双手的消毒、针刺穴位所在部位的消毒。针具的消毒:常用的消毒方

4、法是酒精浸泡消毒,有条件的可用高压消毒法。操作者双手的消毒:酒精擦拭就可以。但注意擦拭的方法(单向,向心)。针刺穴位所在部位的消毒:一般酒精棉球消毒即可。二、进针二、进针进针时需要两手密切配合,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称“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称“押手”。常见进针方法:常见进针方法:1、单手进针。、单手进针。只用刺手,大部分是短针的操作,比如 1 寸以下的针。2、指切进针法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旁,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3、夹持进针法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腧穴表面,右手捻动针柄,将针

5、刺入腧穴,适用于长针的进针。4、舒张进针法舒张进针法。用左手食、拇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弛部位的穴位。5、提捏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薄部位的进针,如扎印堂常用此法。进针后要注意两点,一是针刺的角度,二是深度。进针后要注意两点,一是针刺的角度,二是深度。角度角度:一般分直刺、斜刺、平刺,根据针刺部位是否肌肉丰厚和是否适宜深处而定。深度深度:要看病情、体质、年龄、部位等来选择,而不是单一选择,比如不见得身体强壮、结实就可以深刺,还要根据

6、病情等判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三、行针三、行针黄帝内经:“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说的是针刺要得气才能效果好。那得气已否,主要看行针手法。基本行针手法:基本行针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辅助行针手法:辅助行针手法:1、循法循法:是以左手或右手于所刺腧穴的四击或沿经脉的循行部位,进行徐和的循按或循摄的方法。此法在未得气时用之可通气活血,有行气、催气之功,若针下过于沉紧时,用之可宜散气血,使针下徐和。2、刮柄法:、刮柄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爪甲,由下而上的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此法在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促使得气。3、弹针法:、弹针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后

7、,以手指轻轻弹针柄,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动,而使经气速行。4 、搓柄法搓柄法:是将针刺入后,以右手拇、食、中指持针柄单向捻转,如搓线状,每次搓 2-3 周或 3-5 周,但搓时应与提插法同时配合使用,以免针身缠绕肌肉纤维。此法有行气、催气和补虚泻实的作用。5、摇柄法摇柄法:是将针刺入后,手持针柄进行摇动,如摇檐或摇辘轳之状,可起行气作用。6、震颤法震颤法:针刺入后,左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度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以促使得气或增强祛邪、扶正的作用。四、留针四、留针留针与否和留针时间的长短依病情而定。一般病症,只要针下得气,施术完毕后即可出针或酌留 10-20 分钟。但对一些慢性、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病证,可适当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