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第四章缓冲溶液_第1页
课程设计第四章缓冲溶液_第2页
课程设计第四章缓冲溶液_第3页
课程设计第四章缓冲溶液_第4页
课程设计第四章缓冲溶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陕西中医学院医用化学课程设计(首页)课程名称:医用化学 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医学技术系   教 研 室:化学教研室授课对象:医学影像 授课时间:课程类型:必修基础课授课章节:第四章 缓冲溶液 基本教材:魏祖期主编基础化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自学资源:1、无机化学许善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基础化学第五版.魏祖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3、基础化学徐春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现代化学基础朱裕贞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5、现代化学基础胡忠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缓冲溶液的概念、组成和作用机制;影响缓冲溶液p

2、H的因素、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及应用;缓冲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有关计算。2. 熟悉缓冲溶液的配制原则、方法和步骤;血液中的主要缓冲系及其在稳定血液pH过程中的作用。3. 了解医学上常用的缓冲溶液的配方和标准缓冲溶液的组成。(二)能力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的缓冲机理、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缓冲范围、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以及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应用等等,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三)情感目标 通过缓冲溶液的学习,学生特点分析:本课程针对临床专业大一学生开设,学生在中学阶段选修课程部分内容不讲解,知识

3、结构不系统,在讲解时要精讲,并结合临床专业的实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教学重点:1.缓冲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缓冲作用的机理;影响缓冲溶液pH的因素及缓冲溶液pH的计算;缓冲溶液的配制原则、方法和步骤;缓冲容量的概念及缓冲容量的有关计算。教学难点:1. 缓冲容量的概念及缓冲容量的有关计算。2. 缓冲对的选择。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1. 通过实验教学设置相关的实验内容,让学生首先了解缓冲容量的概念和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然后通过结合实验结果讲述这些因素对缓冲容量的影响情况,并且引出如何计算缓冲容量。2. 通过医学上的实例说明所选择的缓冲对,然后通过计算得出缓冲溶液的PH值,再说

4、明决定缓冲溶液PH值的因素,进而指出如何选择缓冲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本章内容知识点多,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活动,比如人体中的重要缓冲系、人体如何通过呼吸调节自身PH值基本恒定不变,小孩为什么消化能力比成人差等等,均可以采用设问,然后通过平衡的移动等来进行解释。增强学生通过化学原理来解释一些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通过动画展示向加有酚酞的NaAc溶液和NaAc-HAc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的深浅差异,说明这两种溶液性质上的差异,通过讲解引出NaAc-HAc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反思与评价:基本概念学生易接

5、受,但是缓冲对的选择是难点,应该重点从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公式入手,重点讲解影响缓冲溶液PH的主要因素为缓冲对中的共轭算的,因此总结出确定缓冲对的首要问题是依据所需要的PH,选择最接近的此PH的Ka共轭酸,随之算的共轭碱也确定,缓冲对随之确定。然后通过举例进行加强,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板书设计和课件:本课程采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的图片进行感官刺激,达到增强学生记忆公示的目的。板书设计如下: 第四章 缓冲溶液第一节 缓冲溶液及缓冲机制一、缓冲溶液二、缓冲机制四、缓冲溶液的组成第三节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一、缓冲容量 =二、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 2.303×HBB-/c总 三、有效

6、缓冲范围 PH=PKa±1第四节 缓冲溶液的配制二、标准缓冲溶液第五节 血液中的缓冲系教学改革:1. 2. 陕西中医学院医用化学课程设计(续页)时间分配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教学方法与手段 5min    20min10min20min5min5min10min20min第四章 缓冲溶液缓冲溶液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在化工生产、化学分析、分离、细菌培养、药剂生产和使用,尤其在生物体内调节酸碱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我们通过通过一个对比实验:相同浓度的HCl和HAc-NaAc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用PH值试纸测

7、试溶液PH的变化情况?来说明什么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性质,组成、缓冲机理、缓冲范围、,并推到出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公式,探讨影响缓冲溶液缓冲容量(能力)的因素,并且从中掌握如何来配制缓冲溶液?最后了解人体内的缓冲对,及其在人体内的作用?第一节 缓冲溶液及缓冲机制一、缓冲溶液及其作用机制什么是缓冲溶液?纯水有无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而使溶液的pH保持基本不变的能力?HAc-NaAc混合溶液是否具有抵抗外加少量强酸、强碱或稍加稀释的能力?缓冲溶液及缓冲作用的概念较浓的强酸、强碱是否也具有缓冲作用?缓冲溶液为什么具有缓冲作用呢?以HAc-NaAc组成的缓冲溶液为例,说明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HAc(a

8、q)+H2O(l)H3O+(aq)+Ac-(aq) (大量) (大量)当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时,Ac- 离子接受H3O+传递的质子使上式的质子转移平衡左移,消耗掉外来的H3O+离子,溶液中H3O+离子浓度没有明显地升高,溶液的pH基本保持不变。当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强碱时,OH-接受溶液中H3O+传递的质子OH-(aq) + H3O+(aq) 2H2O(l)使HAc的质子转移平衡右移,HAc分子进一步解离以补充消耗掉的H3O+离子,而溶液中的H3O+离子浓度不会明显降低,溶液的 pH基本保持不变。共轭酸HAc发挥了抵抗少量外来强碱的作用,故称之为缓冲溶液的抗碱成分。当溶液稀释时,H3O+和Ac-

9、离子浓度同时降低,同离子效应减弱,使HAc解离度增大,HAc进一步解离产生的H+可使溶液的pH保持基本不变。可见,缓冲作用是在有足量的抗酸成分和抗碱成分共存的缓冲体系中,通过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转移平衡移动来实现的。二、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一般是由具有足够浓度、适当比例的共轭酸碱对的两种物质组成。第二节 缓冲溶液pH的计算一、缓冲溶液pH的近似计算公式弱酸(HB)及其共轭碱(B-)组成的缓冲溶液中,HB和B-之间的质子转移平衡为:HB + H2O H3O+ + B-pHpKa+lgpKa+lg (4-2)由于NaB提供了大量的B-,产生同离子效应,使HB解离很少,c(HB)可忽略,故HB和B

10、-可以分别用初始浓度c(HB)和c(B-)来表示 pHpKa+lgpKa+lg (4-3) 若以n(HB)和n(B-)分别表示体积V的缓冲溶液中所含共轭酸碱的物质的量,则有pHpKa+lgpKa+lg (4-4)若使用相同浓度的弱酸及共轭碱,即c(HB)=c(B-),则有pH= (4-5)由以上各式可知:(1) 缓冲溶液的pH主要取决于弱酸的 pKa,其次是缓冲比。pKa一定,缓冲溶液的pH随着缓冲比的改变而改变。当缓冲比等于l时,pH=pKa。(2) 弱酸的解离常数Ka与温度有关,所以温度对缓冲溶液的pH有影响。但温度对缓冲溶液pH的影响比较复杂,在此不加以深入讨论。 (3) 在一定范围内加

11、水稀释时,缓冲溶液的缓冲比不变,则由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计算的pH也不变,即缓冲溶液有一定的抗稀释能力。原因是当缓冲溶液稀释时,H3O+离子浓度降低,B-离子浓度也同时降低,因而同离子效应减弱,促使弱酸HB解离度增大。HB进一步离解所产生的H3O+离子使得溶液的pH基本保持不变。应当指出,稀释会引起离子强度改变,使HB和B-的活度因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缓冲溶液的pH也会随之有微小的改变。缓冲溶液pH随溶液稀释的改变,一般用稀释值表示。第三节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一、缓冲容量任何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即当加入的强酸或强碱超过某一定量时,缓冲溶液的pH值

12、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失去缓冲能力。 (4-7) 由式(4-7)可知,为正值,单位是浓度·pH-1。在dna(b)和V一定的条件下,pH改变值|dpH|愈小,愈大,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愈强。二、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从式(4.7)可导出缓冲容量与缓冲溶液的总浓度c总、以及HB和B-的关系:2.303×HBB-/c总 (4-8)1总浓度对的影响2缓冲比对的影响3有效缓冲范围4强酸、强碱的缓冲能力第四节 缓冲溶液的配制为了能准确而又方便地配制所需pH的缓冲溶液,科学家们曾对缓冲溶液的配制进行了精密的系统研究,并制订了许多配制具有准确pH的缓冲溶液的配方。如:表4-4,如何配制pH6.

13、00的缓冲溶液?二、标准缓冲溶液标准缓冲溶液性质稳定,有一定的缓冲容量和抗稀释能力。是用来校准pH计的,即应用pH计测定溶液pH时,必须用标准缓冲溶液校正仪器在表4-6中,酒石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和硼砂标准缓冲溶液,都是由一种化合物配制而成的。三、如何配制缓冲溶液第五节 血液中的缓冲系人体内各种体液都有一定的pH范围,如胃液的pH范围为1.03.0,尿液的pH范围为4.78.4,相比之下血液的pH范围最窄,为7.357.45。血液能保持如此狭窄的pH范围,主要原因是血液中存在可保持pH基本恒定的多种缓冲系。血液中存在的缓冲系主要有血浆中:H2CO3-HCO3-、H2PO4-HPO42-、HnP-Hn-1P-(HnP代表蛋白质)红细胞中:H2b-Hb-(H2b代表血红蛋白)、H2bO2-HbO2-(H2bO2代表氧合血红蛋白)、H2CO3-HCO3-、H2PO4-HPO42-在这些缓冲系中,碳酸缓冲系的浓度最高,在维持血液pH的正常范围中发挥的作用最重要。二氧化碳是人体在正常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溶于体液的二氧化碳存在形式?当血液中HCO3- CO2(溶解)缓冲系的缓冲比等于201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